1、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事故及其分类 1、灾害: (1)自然灾害指人的能力无法控制的自然事件,可采取的措施:减轻灾害防灾工程。 (2)人为灾害由于人的管理或操作失误所造成的不幸事件,预防是可能的安全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2、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背景),突然发生的(随机事件)、迫使其原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事故的后果)的一种意外事件。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 3、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根据造成的后果不同: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未遂事故)肇事故。,4、工伤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
2、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非因工伤亡事故。,二、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1、工伤事故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要是由于自然界的因素(如地震、山崩、海啸、台风等)造成的和非自然界的因素造成的,也被称为人为的事故。 2、主要影响因素: (1)人的原因(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有关人员等) 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
3、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缺陷等。,(2)物的原因: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成品、半成品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基础,包括: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它缺陷;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等。 (3)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包括:技术
4、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等。,(4)环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1)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条件2)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直接原因。(5)事故处置情况: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
5、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1、事故的因果性: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三、事故的主要特征:,2002年月日上午时分,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4人。,2、事故的偶然性:从本质上讲,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随机事件,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的原因,也不可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这种偶然性表现在:(1)对特定的事故,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态等均无法预测(如地震、洪水等)。(2)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难于预测。(3)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3、事故的必然性: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
6、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 (1)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了解事故因素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 (2)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循。,4、事故的潜在性:事故在未发生和造成损失之前,有一个孕育发展过程,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事故的发生是突然的,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早就存在的;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5、事故的再现性:如果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即事故具有再现性的现象,但完全相同的事故是不会再次出现。,6、事故的预测性:事故
7、是可以预测的。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可燃气体爆炸事故: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和火源交通事故:人,车和路,事故预测所要做的工作: (1)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 (2)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事故预测的目的: 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四、事故的预防原则 1. 事故的发展阶段: 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 2、事故法则(事故三角形): 事故法则即事故
8、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1 29 300 从中得出的启示: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发生。,事故法则是从一般事故统计中得到的规律,其绝对数字不一定适用于行业事故。为了进行行业事故的 预测与评价工作,我们必须对行业事故的事故法则进行研究。对于采煤工作面所发生的顶板事故,其事故法则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对于全部煤矿事故,事故法则为死亡:重伤:轻伤=
9、1:10:300,3、事故的预防原则事故的预防工作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预防第一,防患未然做好基础性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消灭潜在的事故危险,以避免造成事故。2)根除事故的原因认真彻底地消除造成事故的管理原因和基础原因,以避免它们发展成为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3)全面治理从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整体上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以有效的控制事故,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事故预防措施1)、技术原则 :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即从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其基本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的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例
10、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消除噪音、尘毒对工人的影响等,从而最大可能地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即在无法彻底消除危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少危险程度。例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等。,(3)闭锁原则: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机电、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例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煤矿上使用的瓦斯-电闭锁装置等。 (4)能量屏蔽原则: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例
11、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核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保护作用。 (5)距离保护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害源距离远一些。例如,化工厂建立在远离居民区,爆破时的危险距离控制等。,(6)个体保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例如,安全带,护目镜,绝缘手套等。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等其它标志,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例如,警灯、警报器、安全标志、宣传画等。 此外,还有时间保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固性原则,代替作业人员原则等,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采取相关的预防事故的技
12、术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安全工作的整体性要体现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综合地考虑问题的原因,动态地认识安全状况;而且落实措施要有主次,要有效地抓住各个环节,并且能够适应变化的要求。(2)计划性原则安全工作要有计划和规划,近期的目标和长远的目标要协调进行。工作方案、人财物的使用要按照规划进行,并且有最终的评价,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2)组织管理原则,(3)效果性原则安全工作的好坏,要通过最终成果的指标来衡量。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的效果性,是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的重要前提。(4)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党制定正确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教育干部和群众遵章守法,了解和解决工人的思想负担,把不安全行为变为
13、安全行为。政府实行安全监察管理职责,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工会代表工人利益,监督政府和企业把安全工作搞好。青年是劳动力中的有生力量,青年工人中往往事故发生率高,因此,动言青年开展事故预防活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5)责任制原则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违反安全法规和不负责任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安全教育原则(3E):安全态度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进行思想教育和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技术,变成安全操作的本领,才能取得预期的安全效果。 综上所述,事故预防要从技
14、术、组织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总体上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1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作用:有助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2 常用的事故模式:1)事故因果类型: (1)连锁型:任何一种可预防的事故的发生都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 序下所产生的结果。 连锁型,(2)多因致果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 多因致果型,瓦斯爆炸,(3)复
15、合型:某些因素连锁,某些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复合造成事故。2)多米诺骨牌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多米诺骨牌模型利用概率计算:PA0=PA1PA2PA3PA4PA5 A1A5这五个事件的概率都是1的,所以PA01,说明伤亡事故的概率是很小的。 PA0=PA1PA20PA4PA5=0,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为:遗传及社会环境(M) 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人的缺点(P) 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D) 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
16、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伤害(A) 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重要思想:正确分析事件提出事故链重要概念。简单明了,形象直观地显示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不足之处:把事故原因的事件过于绝对化。,3)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 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研究内容: (1)机械的状况、环境的状况; (2)人的特性状况; (3
17、)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的理解; (4)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匹配性; (5)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关系;,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之间的失配或不协调,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具有代表性的是瑟利模型及安德森模型。 (1)瑟利模型针对具体危险而言。 认为: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为3个阶段, 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和响应阶段。 在这3个阶段中,若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 否则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瑟利模型,瑟利模型的启示: 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 危险的可接受性问题,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为了防止事故,应具备及时
18、采取避免危险行为的能力。 (2)安德森模型(操作过程人的因素模式)针对具体 危险而言。 安德森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所涉及的是: 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觉察性; 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控制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3) 系统理论的作用(指导意义) 系统理论对改进事故调查、事故预防,对有关事故的基本 研究均指明了方向。 对事故调查的指导:运行系统的正常情况和反常情况 对事故预防的指导:机械和操作者的可靠性 对基本研究的指导:改善和发展观察、记录系统运行的方法和确定危险线 索所用的方法,系统理论的作用(指导意义) 系统理论对改进事故调查
19、、事故预防,对有关事故的基本研究均指明了方向。 A 对事故调查的指导: 系统理论要求对运行系统的正常情况和反常情况都应了解,尤其是要知道系统不常发生的运行特性。,B 对事故预防的指导: 系统理论从机械和操作者两个方面提出了对事故预防的指导。 对于机械:系统理论主张增进其性能的可靠性,减少其性能的不稳定性。 对于操作者:系统理论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他们对危险的识别,反应能力。 C 对基本研究的指导(人机环境之间如何协调):系统理论从许多方面对有关事故的基本研究指出了方向,例如:改善和发展观察、记录系统运行的方法和确定危险线索所用的方法。,综合论认为,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包括
20、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可用下列公式表达:,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触发因素=事故,4)轨迹交叉理论: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概括起来无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图2-6 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人的事件链,第八节 轨迹交叉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生理、心理缺陷;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后天的身体缺陷;视、听、嗅、味、触五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行为失误。人的行
21、动自由度很大生产劳动中受环境条件影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缺陷都易于发生失误动作或行为失误。, ,物的事件链,第八节 轨迹交叉论, ,A B C D E,事故,伤害,A.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细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B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C.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D使用运转上的缺陷;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第八节 轨迹交叉论,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 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
22、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根据海因里希的研究,事故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一起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引起的。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第八节 轨迹交叉论,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1977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4天以上的104638件伤害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占94.5,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的占83.5。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大多
23、数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既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也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高速旋转的砂轮上磨制产品,砂轮飞出伤人?,工人极度疲劳,上班作业时不慎,磨伤手指?,工人正常上班作业时不慎,磨伤手指?,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第八节 轨迹交叉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起工业事故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条件。R斯奇巴(R.Skiba)指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例如,美国铁路车辆安装自动连接器之前,每年都有数百名铁路工人死于车辆连结作业事故中。铁路部门的负责人把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的错误
24、或不注意。后来,根据政府法令的要求,把所有铁路车辆都装上了自动连接器,结果车辆连结作业中的死亡事故大大地减少了。,5)能量转移论 :基本思想: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 能量按其形式可分为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辐射能(包括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能量引起的伤害分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阈值的能量而产生的。人体各部分对每一种能量都有一个损伤阈值。当施加于人体的能量超过该阈值时,就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大多数伤害均属于此类伤害。 安全电压36
25、V。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譬如因机械因素或化学因素引起的窒息(如溺水、一氧化碳中毒等)。,能量能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人所接触的能量的大小,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受伤的部位及屏障设置的早晚等。,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及伤害的可能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不正常或不期望转移的方法。,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方法,可应用各种类型的包含、利用、储存任何形式能量的系统,也可以与其它的分析方法综合使用。但不适用于研究、发现的分析不与能量相关的事故致因,如人为失误
26、等。优点:其一是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以对能量源及能量输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其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对工伤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方法。不足之处:理论上可行并且优越,实际应用存在困难。对机械能的分类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对机械能造成的伤害进行分类。,能量转移论,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有以下几种: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例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采煤;用液压动力代替电力等。限制能量。例如:利用安全电压设备;降低设备的运转速度;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等。防止能量蓄积
27、。例如:通过良好接地消除静电蓄积;采用通风系统控制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等。降低能量释放速度。例如:采用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使用防坠落安全网等。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例如:给电器安装良好的地线;在压力容器上设置安全阀等。,设置屏障。屏障是一些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物体。屏障的设置有三种形式:第一,屏障被设置在能源上,如机械运动部件的防护罩、电器的外绝缘层、消声器、排风罩等;第二,屏障设置在人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防火门、防爆墙等;第三,由人员佩戴的屏障,即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防护服、口罩等。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例如:道路交通的信号灯;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等。 设置警告信息。
28、在很多情况下,能量作用于人体之前,并不能被人直接感知到,因此使用各种警告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如各种警告标志、声光报警器等。以上措施往往几种同时使用,以确保安全。此外,这些措施也要尽早使用,做到防患于未然。,能量转移论,3.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1)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出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1)工伤事故的发生的特性。(2)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 。(3)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因素,结合环境进行分析研究。(4)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2)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出防止事故发生的原则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3)改善作业环境; (4)加强安全管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