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14723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刘贤臣 马登岱 刘连启 赵贵芳 李传琦 杨 杰 孙良民【摘要】 目的 编制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T SD SS) 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方法 以 D SM 和CCM D R 中 PT SD 诊断标准为理论依据 , 应用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 , 筛选条目 , 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度对象为遭受特大暴雨灾害和龙卷风袭击后的 1365 名青少年学生。 结果 PT SD SS 包括 24 个条目 , 内部一致性系数 (C ronbach2A)为 0. 9207, 分半信度系数为 0. 9539, 再测信度系数为 0. 8677。主成份因

2、子分析揭示 PT SD SS 可概括为 3 个因子 , 即重现 回避症状、心理障碍 功能受损和情感麻木 紧张敏感。 PT SD SS 与 SA S、 SD S 和 YSR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064、 0. 3536 和 0. 2062。 结论 PT SD SS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是一种理想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工具。【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D evelopm en t of the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 le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

3、alidity L iu X ianchen,M a D eng d ai,L iu L ianq i, et al. S hand ong M ental H ealthCenter, J inan, 2500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po st2traum aticstress diso rder self2rating scale (PT SD 2SS) and exam ine its relia2bility and va lidity. M ethod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 stic

4、crit eria of PT SD described in the D SM 2IV andCCM D 2 2R ,the PT SD 2SS w as construc ted w ith p sycho logical testing an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 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 ere exam inedw ith 1365 ado lescents expo sed to rainsto rm and to rnado. Results T he PT SD 2SS consisted of 24 item

5、s. T he reliability coeffi2cients w ere 0. 9207 fo r internalconsistence (C ronbach A) , 0. 9539 fo r sp li t2half, 0. 8677 fo r test2retest. U sing the p rincip lecomponent analysis w ith varim ax ro tation ,w e found th ree facto rs: re2experiencing avo idance symp tom s, p sy cho logical diso r2d

6、ers functionalimpairm ent, and emo tional num bing hypervigilanc e. T he co rrelations betw een PT SD 2SS and SA S, SD S, andYSR w ere0. 2064, 0. 3536, and 0. 206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 ith its good reliabi lity and validity, the PT SD 2SS is anideal rating scale fo r PT SD.【 Key words】 PT SD

7、R atingscale R eliability V alidity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po st2traum atic stress2diso r der, PT SD ) 是对异乎寻常的威协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的和 或延长的反应 1 。其特征性症状为反复重现精神创伤事件 , 努力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 , 以及觉醒程度增高等三个方面 , 情感、思维、行为和生理反应等症状贯穿于其中 2 。 PT SD 病程迁延 , 严重影响心理和社会功能。 Green (1994)综括有关文献表明 , 经历潜在创伤性事件的人约 25% 发生 PT SD , 发生率与事件的性质和创伤程

8、度有关 , 交通事故受害者 PT SD 发生率为 12% , 而强奸受害者发生率高达 80% 1 。国内何鸣报道翻车事故幸存者 3 个月后 41% 的人发生了PT SD 4 。为了定量地评定和描述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们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和有关评定量表的基础上 ,编制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o st 2traum aticstressdiso rder self2rating scale, PT SD 2SS)。本文将以遭受暴雨灾害和龙卷风袭击后的 1365 名中学生为测试对象 , 检验 PT SD 2SS 的信度和效度。X 资料与方法一、编制的理论依据 : 按照 D SM 的描述 ,PT

9、SD 的基本特征为经历极端创伤应激事件后发生的一组特征性症状 , 这包括持续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 持续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事件或情景和普遍性反应麻木 ,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的症状。症状持续至少 1 个月 , 且其社会、工作或其他功能明显受损。以此为理论依据 , 参照 PT SD 反应指数量表(PT SD K I) 5 。结合 ICD 210 中创伤后应激障碍 1 和 CCM D 2 R 中有关延迟性应激障碍 6 的诊断标准 , 编制了由 24 个条目构成的 PT SD SS 量表。二、条目的筛选与计分 : PT SD SS 为一自评量表 , 由 24 个条目构成。理论上可划分为对创伤事件的主

10、观评定 (条目 1)、反复重现体验 (条目 2、 3、 4、 5、17、 18、 19)、回避症状 (条目 6、 8、 9、 10、 16、 21、 22)、39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年第 7 卷第 2 期X 山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作者单位 : 250014 济南市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刘贤臣 马登岱 刘连启 赵贵芳 李传琦 ) ; 菏泽市精神卫生中心 (杨杰 孙良民 )警觉性增高 (条目 7、 11、 12、 15、 20、 23) 和社会功能受损 (条目 14、 24) 5 个部分 , 详见表 1。若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 0. 4 且 7 在某一因子上的负荷量 0. 4 时为选

11、取条目的标准 , 24 个条目均达到此标准。每个条目根据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感受分为没有影响到很重 1 5 级评定 , 累积 24 个条目得分为 PT SD SS 总分 , 得分越高应激障碍越重。三、测试对象 : 1993 年 7 月 9 日和 8 月 4 日山东省菏泽地区两次连降特大暴雨 , 全区平均降雨量为 489. 5mm , 部分乡镇降雨量多达 910mm , 同时伴有 9 级以上的龙卷风袭击 , 这给全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全区受灾乡镇 207 个 , 受灾人口44 万 , 房屋倒塌或损坏 24. 4 万间 , 伤亡 2813 人 (其中死亡 75 人 )。农田受灾面积 96

12、0 万亩 , 绝产 26 万亩 , 冲断道路 497 条 , 损坏供电线路 376. 7 公里 , 47处学校和 56 处医院进水或被水围困 , 283 家工厂停产 , 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3 亿元 8 。灾害 3 个月后 , 我们课题组奔赴灾区 , 在当地民政局和菏泽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配合下 , 根据受灾程度 , 我们抽取了李村中学、王浩屯中学、倪集中学、曹县一中和菏泽市二中。除菏泽市二中和曹县一中的高三学生未进行调查外 , 共调查 1400 名初一到高二的中学生 , 资料记录完整者 1365 人 , 占调查总数的97. 5% , 年龄分布为 12 20 岁 , 平均年龄为 14. 6

13、3. 4 岁 , 男女生人数分别为 825 ( 60. 3% ) 和 542(39. 7% )。四、效标测量工具 : 焦虑自评量表 (SA S)、抑郁自评量表 (SD S)、 A chenbach 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 ) 8 。表 1. PT SD SS 各条目评定结果条 目 构成比 (% )没有 轻度 中度 较重 很重 均数( x s ) r1. 灾害对精神的打击 42. 5 32. 1 15. 5 6. 1 3. 8 1. 96 1. 08 0. 62792. 想起灾害恐惧害怕 52. 4 23. 4 14. 1 6. 8 3. 2 1. 85 1. 10 0. 68173. 脑子

14、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 67. 0 15. 6 9. 2 5. 1 3. 1 1. 62 1. 05 0. 69174. 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的事情 57. 8 22. 7 12. 2 5. 1 2. 1 1. 71 1. 01 0. 66035. 做恶梦 , 梦见有关灾害的事情 78. 7 12. 2 5. 1 2. 4 1. 5 1. 36 0. 81 0. 64836. 灾害后兴趣减少了 78. 6 13. 0 5. 0 2. 0 1. 3 1. 34 0. 78 0. 67147. 看到或听到与灾害有关的事情担心灾害再度发生 50. 6 24. 5 15. 2 4. 9 4. 7 1

15、. 88 1. 12 0. 63288. 变得与亲人感情疏远 90. 0 6. 2 2. 6 0. 9 0. 4 1. 15 0. 53 0. 50749. 努力控制与灾害有关的想法 59. 5 23. 3 9. 7 4. 4 3. 1 1. 68 1. 02 0. 591710. 对同事 (学 )、朋友变得冷淡 90. 3 6. 0 2. 6 1. 0 0. 13 1. 15 0. 50 0. 538011. 紧张过敏或易受惊吓 83. 5 10. 5 3. 4 1. 5 1. 0 1. 26 0. 69 0. 671112. 睡眠障碍 78. 0 12. 8 5. 6 1. 9 1. 7

16、1. 36 0. 81 0. 667313. 内疚或有罪感 78. 0 12. 8 4. 9 2. 7 1. 5 1. 37 0. 82 0. 657514. 学习或工作受影响 75. 4 17. 4 4. 3 1. 5 1. 4 1. 36 0. 76 0. 678315. 注意力不集中 74. 4 16. 9 6. 1 1. 8 1. 0 1. 38 0. 76 0. 657716. 回避灾难发生时的情景或活动 67. 0 20. 4 8. 4 2. 1 2. 0 1. 51 0. 89 0. 662317. 烦躁不安 67. 8 20. 4 7. 0 2. 6 2. 1 1. 51 0.

17、 90 0. 730618. 出现虚幻感觉似灾害再度发生 71. 4 16. 0 7. 8 3. 1 1. 7 1. 48 0. 89 0. 669919. 心悸、出汗、胸闷等不适 79. 6 13. 0 4. 5 1. 9 1. 0 1. 32 0. 73 0. 642520. 无原因的攻击 冲动行为 92. 3 5. 0 1. 4 1. 0 0. 33 3 1. 12 0. 473 3 0. 463521. 悲观失望 73. 3 19. 8 4. 5 1. 2 1. 2 1. 37 0. 73 0. 478922. 遗忘某些情节 73. 3 19. 8 4. 5 1. 2 1. 2 1.

18、37 0. 73 0. 478923. 易激惹、好发脾气 88. 9 6. 6 2. 9 1. 1 0. 6 1. 18 0. 583 0. 485924. 记忆力下降 83. 2 11. 1 2. 9 1. 4 1. 5 1. 27 0. 72 0. 5460r 各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 3 P 0. 05)。若以 x + s 和 x + 2s 做为轻度和中重度障碍的划界值 , 则轻度和中重度异常的参考划界值分别为 50 和 60。49 Ch inese Journal of Behavio ralM edical Science, 7 (2) , 199 8二、信度检验1. 内部一致性 各

19、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0. 4635 0. 7306, 平均相关系数为 0. 6146 (表 1)。 24个条目的内部一致性 C ronbach A系数为 0. 9207。2. 分半信度 : 用奇偶分半的方法将 24 个条目分成两部分 , 两部分均分分别为 17. 71 6. 62 和 16. 68 5. 86, 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 8857。经 Spearm an_ A roum 公式校正得 PT SD SS 24 个条目分半信度系数为 0. 9539。3. 再测信度 : 对 40 名学生两周后再次施测PT SD SS, 两次测验 PT SD SS 均分无显著性差异 (33.

20、25 11. 25 V S34. 01 12. 56, t = 0. 3, P 0. 05)。两次测验 PT SD SS 总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 r = 0. 8577)。三、效度检验1. 构想效度 : 为了验证 PT SD SS 的构想效度 , 我们对 24 个条目进行主成份因子分析 , 因子分析揭示特征根入 1 的因子有 3 个 , 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条目负荷量及公因子方差见表 2 。表 2 PT SD SS 三因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负荷矩阵条 目 因子 因子 因子 公因子方差1. 灾害对精神的打击 0. 68472 0. 07801 0. 12151 0. 48972. 想起灾害恐惧害怕

21、 0. 72932 0. 10100 0. 15310 0. 56553. 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况 0. 66460 0. 17185 0. 22140 0. 52024. 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的事情 0. 69713 0. 08474 0. 19702 0. 53205. 做恶梦 , 梦见有关灾害的事情 0. 61324 0. 13430 0. 30831 0. 48926. 灾害后兴趣减少了 0. 49458 0. 22058 0. 49461 0. 53797. 看到或听到与灾害有关的事担心灾害再度发生 0. 69918 0. 10686 0. 07148 0. 50548. 变得

22、与亲人感情疏远 0. 15185 0. 22435 0. 76179 0. 65379. 努力控制与灾害有关的想法 0. 55226 0. 21994 0. 11325 0. 366210. 对同事 (学 )、朋友变得冷淡 0. 16072 0. 27615 0. 76596 0. 688811. 紧张过敏或易受惊吓 0. 43774 0. 30238 0. 51025 0. 543412. 睡眠障碍 0. 48324 0. 31371 0. 37624 0. 473513. 内疚或有罪感 0. 56254 0. 35407 0. 12436 0. 457314. 学习或工作受影响 0. 43

23、632 0. 54822 0. 17662 0. 522115. 注意力不集中 0. 36989 0. 53932 0. 27130 0. 501316. 回避灾难发生时的情景或活动 0. 59061 0. 36180 0. 05544 0. 482817. 烦躁不安 0. 58667 0. 47526 0. 10155 0. 580418. 出现虚幻感觉似灾害再度发生 0. 56228 0. 41132 0. 07441 0. 490919. 心悸、出汗、胸闷等不适 0. 51653 0. 41245 0. 01057 0. 448120. 无原因的攻击 冲动行为 0. 04390 0. 6

24、2007 0. 30960 0. 482321. 悲观失望 0. 13560 0. 63414 0. 15196 0. 443622. 遗忘某些情节 0. 24267 0. 54058 0. 00069 0. 351123. 易激惹、好发脾气 0. 0912 0. 64415 0. 20397 0. 466224. 记忆力下降 0. 14697 0. 63865 0. 26863 0. 5016以负荷量 0. 4 做为纳入因子的标准 , 若同一条目在 2 个以上因子上的负荷量均 0. 4, 该条目纳入负荷量大的那个因子中。由表 2 可知 , 因子 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条目有 12 个 , 可概括为

25、重现 回避症状 ; 因子 中符合标准的条目有 7 个 , 可概括为心理障碍 功能受损 ; 因子 中符合标准的条目有 7 个 ,可概括为情感麻木 紧张敏感。2. 实证效度 : 以信度、效度较高的抑郁自评量表(SD S)、焦 虑自评量表 (SA S) 和 A chenbach 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 (YSR ) 为效标 , 检验 PT SD SS 的效标效度 , 相关分析揭示 PSD SS 总分与 SA S、 SD S和 YSR 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064、 0. 3536和 0. 2062, 有显著性意义 ( P 0. 01)。表 3 显示了不同学校学生 PT SD SS 的均分与标准

26、差。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学校学生 PT SD SS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F= 11. 02, P 0. 01)。 3 个乡镇中学 (倪集中学、王浩屯中学、李村中学 ) 学生的PT SD SS 均分高于市区 (菏泽二中 ) 和县城 (曹县一中 ) 中学。乡镇中学生 PT SD SS 均分以受灾程度最重的李村中学最高 , 受灾较轻的倪集中学较低。主要来自农村的曹县一中学生 PT SD SS 均分显著高于受灾程度较短的菏泽市区学生。表 3 不同灾区中学生 PT SD SS 均数与标准差学 校 n x s菏泽市二中 262 31. 02 9. 25曹县一中 292 33. 47 12. 36倪集中学 302

27、 34. 16 11. 85王浩屯中学 264 36. 37 14. 39李村中学 245 37. 25 11. 21讨 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PT SD ) 是一种常见的心59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年第 7 卷第 2 期理障碍 , 基于社区人群的流行学研究表明 PT SD 的终生患病率为 1 14% , 高危人群研究发现 PT SD的患病率 3 58% 2 。各家报告患病率的差异 , 除应激源和研究对象不同外 , 主要是研究工具和诊断标准不一所致。由于 PT SD 具有反复重现、持续回避、情感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的特征性症状 , 用一般精神障碍评定工具如 SA S、 SD S、 SCL

28、90 等不完全合适。国外 80 年代以 D SM 和 D SM R 为依据 , 编制了 PT SD 反应指数量表 (PT SD R I) , 适用于评定暴露于多种应激源的特征性应激症状 9 。国内目前尚无 PT SD 特征性评定量表。为此 , 我们在参考 PT SD R I 的基础上 , 根据 D SM IV、 ICD10 和 CCM D R 中 PT SD 的描述和诊断标准 ,编制了 PT SD SS 自评量表 , 对于定量地描述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信度是评价量表测量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 我们选用各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 , 内部一致 性C ronbachA系数、分半信度和

29、重测信度系数做为评价信度的指标。结果表明各条目与总分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0. 6146, C ronbach A系数为 0. 9207, 分半信度系数为 0. 9539, 重测信度系数为 0. 8677, 各项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对信度的基本要求 , 说明PT SD SS 有较好的信度 , 测量结果稳定可靠。因子分析是评价量表构想效度的常用的复杂的统计分析技术。以特征根 1 为标准 , 对 PT SD SS进行主成份因子分析 , 选取 3 个因子 , 根据各条目的含义 , 概括为重现 回避症状、心理障碍 功能受损和情感麻木 紧张过敏 , 反映了 PT SD 的特征性症状 ,符 合 D SM 、

30、ICD 10 和 CCM D R 对PT SD 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中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但由于本测试群体为中学生 , PT SD 的精神病理维度与成年人是否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量表是否有效 , 测量的结果能否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取决于量表的实证效度。由于 PT SD 病人绝大多数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10 , 故本研究以信度、效度较高且广泛用于心理卫生状况和临床评定的抑郁自评量表 (SD S)、焦虑自评量表 (SA S) 和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 (YSR )为效标。相关分析表明PT SD SS 与 SD S、 SA S 和 YSR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不同灾区学生分析发现受灾程度越重PT

31、SD SS 评分越高 , 揭示 PT SD SS 有较好的实证效度。由于该量表尚未在 PT SD 病人中进行测试 , 其诊断价值和诊断界值还有待深入研究。总之 , PT SD SS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易于实施 , 评分简单 , 在我国目前尚无 PT SD 评定量表的情况下 , PT SD SS 是一种理想的评定工具。参考文献1. 范肖东 , 汪向东 , 于欣等译 . ICD 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北京 , 1993: 119 120.2. Am erican P sych iatry A ssociation. D iagno stic andstatisti

32、cal m anualo f m ental diso rders, Fourth Edition (D SM 2IV ) , W ash ington,DC. Am erican P sych iatr ic A ssociation, 1994: 424 429.3. Green, BL. P sycho social research in traum atic stress: A n update.Journ al ofT raum atic Stress, 1994, 7: 341 363.4. 何鸣 , 吴仁刚 , 章晓冬等 . 翻车事故幸存者中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中国心理卫生杂

33、志 , 1993, 7: 341 363.5. Pynoo s RS, Goenjian A , T ash jian M , et al. Po st2traum aticstressreac tion in ch ildren after the 1988 A rm erian earthquake. B ritishJournal of P sych iat ry, 1993, 163: 239 247.6.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编 .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 D 2 R. 东南大学出版社 , 1995: 86 88.7. N unnally J. P sychom etr

34、ic theo ry. M cGraw H ill BookCompany,N ew Yo rk , 1967.8. 刘贤臣 , 郭传琴 , 刘连启等 . A chenbach 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97, 11 (4) : 200 203.9. Pynoo s RS, F rederick C, N ader K, etal. L ife th reat and po st2traum atic stress in schoo l2age ch ildren. A rch Gen P sych iatry,1987, 44: 1057 1063.1

35、0. T homp son J. Po st2traum atic stress diso rder. B ritish Journal ofP s ych iatry, 1995, 166: 682 684.(收稿日期 : 1998 01 06 本文编辑、校对 : 张作记 )专家编委寄语行为卫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树立行为卫生观念 , 矫正不良行为对健康的损害 , 这是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任 务 , 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前瞻医学发展的趋势 , 建立一支适应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的理论与技术队伍 , 普及行为医学教育 , 对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事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学会委员、本刊编委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景生保69 Ch inese Journal of Behavio ralM edical Science, 7 (2) , 199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