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着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大张中心校 成凯,引 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赛,网友留言:*看完全集我只对了一个,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我上辈子一定杀了人,所以这辈子处罚我当老师。*我上辈子一定杀了人,还杀错了 人,所以这辈子处罚我当语文老师。,语文为什么难教?,教的内容不确定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的语文课文乃至于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多次的改变,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说明教材内容是不稳定的。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教的过程方法不确定月光曲这篇
2、课文,张老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月光曲谱写的过程,感悟贝多芬同情穷人的思想感情,侧重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薛老师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创设情景迁移运用这些语言,重在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于老师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事物和联想的方法,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如何运用。课本提供的只是教材内容,至于这篇课文“教什么”,完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选择,去琢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教的结果得“意”而忘“言”,说不清楚 语文课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思想情感的感悟、课文内容的分析方面,这实在是浪费时间,这是造成语文课效率不高的直
3、接原因。这样的语文课上和不上当然没有什么区别。,崔峦老师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话很正确,但实施起来难度很高。为什么?因为平时的语文课就是一篇一篇讲课文,教材给出的就是课文的内容。面对一篇课文,只问“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那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作者不是语文教师,他写文章是不会替我们考虑该教什么的?怎么把课文拿来作为我们教语文的一种载体?面对一篇课文怎么取其“语言文字”凸显的部分去教语文,是我们今后必须深思的一个话题。,“教课文”,怎样是,“教语文”,案例太阳,甲老师:引导学生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乙老师:引导学生抓要点、明方法、品语言、理结构,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
4、法。,一.为什么要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1.读懂一篇课文是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教会了课文并不等于就教会了语文 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文本的精彩之处;学生一生有用的;考试一定要考的。 语文作文命题更加关注现实与学生生活;更加灵活;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为什么要学语文?,通过学习语言和文字,训练我们在语言和文字上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别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5、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2.为什么要学语文? 通过学习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具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文采,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更有文化色泽。,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
6、涣,2.为什么要学语文?,通过学习语言和文字,领悟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做人的道理和人生智慧,从而引导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生活的更健康更正确,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3.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
7、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德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史学家 陈寅恪,二.“教课文”与“教语文”有什么不同?,1.“教课文”的主要特征 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教学目标 案例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8、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多以文本的深入解读、繁琐的讲解和提问设计教学过程 案例一夜的工作 课堂表现多致力于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 案例桥 教学结果单打一,得意而忘言,学生的知识能力难以提升和迁移 案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教课文”的主要特征,案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起:观看有关“父母爱孩子”的图片承: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转:观看有关战争的图片,呼唤和平合:一起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课,2.“教语文”的重点取向 (1)以学会语文、会学语文为目标,
9、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先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2)以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方法掌握和语文技能形成结构的课堂教学。 听、说、读、写、思、视、评语文教学转
10、型,当然也要关注思想教育、人文影响,但这并非语文课可实现的。,案例我要的是葫芦(细长的)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整体把握,朗读训练,品味语言,背诵积累,(3)课堂表现引导学生参与多样的语文实践 案例陶罐与铁罐 (4)教学结果言易兼得、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案例山中访友 你好, 你好, 清凉的山泉, 汩汩的溪流, 你捧出一面镜子 ,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你好, 的 的 你 你 是 是,三.怎样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1.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2.把握好语文教
11、育的特点 3.落实好不同年段的任务 4.突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1)从课文到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 (3)从内容到方法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4)从课内到课外_促进语文学习生活化(5)从语感到文感_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改进语文课堂教学,1.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
12、,重视人文内涵的深刻影响,又尊重学生感受的多元;重视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三打白骨精 重视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特别要关注语言文字的特点,据此展开教学。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 富于弹性的。惟其是硬的, 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汉语的学习和运用重在“整体感悟”,“意会神涉”。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语感。,3.落实好不同年段的任务,低段: 识字写字
13、是重点 朗读指导重天性诵读默读勤积累 激发兴趣最要紧 中段: 承上启下写具体 把握规范是根本多读多思悟语境 积累模仿取真经 高段: 整体入手知内容 品词析句受熏陶读写结合常练笔 交流讨论悟真情 朗读:低中高段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段重在“学”,中段要“用”,高段要“能”。 默读:学习默读;初步学会;有一定速度。,4.突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他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不是看他积累了多少词语,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志英国帕尔磨莫博士,(1)从课文到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突出语文课程的本体性内容,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凸
14、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案例牧童和画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他一会儿浓墨淡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画错啦,画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蜡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脸上也布满皱纹,一身寒酸
15、的衣服打着大补丁,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双脚光着,手指龟裂,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乱蓬蓬的头发从帽子下钻出来。额头上有三条抬头纹,眼角也有三条皱纹,帽沿上沾满灰尘。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他的鼻子上还是挂着许多汗珠,耳朵被冻得通红。,(3)从内容到方法,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小练笔: 文中好词,换一换;抓住空白,补一补;扣住略写,扩一扩;观察插图,描一描;精彩片段,仿一仿;合理想象,续一续;变换角度,编一编;欣赏古诗,改一改,(4)从课内到课外促进语文学习生活化,语文课,核心是阅读,主线是阅读。语文课如果有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表达,去实践,那么语文课
16、的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二者相互交叉,深入整合、连成一体。 给学生能看、想看、该看的书 指导读书的方法,培养读书的习惯 提供展示平台,有效的跟进评价,(5)从语感到文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不是是什么,而是像什么 再读西游记 唐僧荣誉 孙悟空实现自我价值 猪八戒生理 沙僧安全 白龙马归属,紧扣学段目标 落实段的训练,案例女娲补天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让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读一读想一想写了什么概括变一变语序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
17、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山岗上让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不可以阐述理由表达有顺序听明白、看清楚 出示:(天哪,太可怕了。) 把这句话分别放在句首或句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 分-总) 小练笔: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把天修好了,又会出现什么场景呢?,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2.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要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一)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理解是运用的前
18、提。 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什么,草 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9、。,请设计这个自然段的片段教学 (设计、预设一段课堂实录),片段一: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写了老舍先生来到草原所看到的,哪些句子写了他的感受?(生自读圈画,汇报交流。) 师:老舍先生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和草原上的景物。 师:草原的天空是怎样的 生:那儿的天空比别处的更明朗,空气也更清新。 师:老舍先生看到这样的天空,有了怎样的感受? 生:他很愉快,想高歌一曲。 师:老舍先生眼中的草原又是怎样的呢? 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为什么并不茫茫呢?,生:因为有小丘,有羊群。 师:小丘是怎样的?羊群又是怎样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写
20、的草原美景? 生:先写天空,再写天底下。 师:也就是从上到下的顺序。总体来看,先写了看到 的景物,再写什么? 生:写他的感受。 ,片段二: 师:老舍先生一来到草原就惊喜不已(投影出示句子)他为什么会如此惊喜?他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今天我们就随老舍先生的文字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老舍先生用文字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草原画卷?细细品味之后,你是不是也会惊喜不已?(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自读,圈画品味)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你从老舍先生的文字中看到了怎样的草原? 生:我看到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老舍先生是怎样让你看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呢?,生:老舍先生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21、朗”,连用了两个 “那么”,说明空气的清鲜和天空的明朗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还给他带来了“满心的愉快”,使他“总想高歌一曲”。 生:他用自己的感受来进一步说明草原的天的确比别处的天空更可爱。 生:我觉得天底下更是美不胜收。瞧,在天底下 (美美地读描写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句话) 师:的确是一幅迷人的画卷。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再听这位同学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这些文字会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师:置身草原,放眼望去我们看到了 生:一片绿色的海洋。 师:老舍先生说,这是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师:“一碧千里”,那是怎样的景象? 生:碧草连天,无边无际都是绿色的。 师
22、:全是绿色,一定十分晃眼,一定是茫茫的一片。老舍先生却说“并不茫茫”,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四面都有小丘,到处都有羊群,所以并不茫茫。 师:请大家也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出了草原如此迷人的美景? 生:他抓住了草原“一碧千里”的特点来写。 生:他还运用了美妙的比喻,他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地比作无边的绿毯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境界啊?让我们再次跟随老舍先生的文字,尽情地欣赏草原的美景吧!(师生合作朗读),评析这两个教学片段,你从中 受到了什么启发?,5.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顺学而导 强化实践,我们要紧紧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势,立足课堂,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结 束 语 :,欢迎各位同仁指正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