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件7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 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 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 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 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 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 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 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 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 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
2、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 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 1 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 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 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 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划 ,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 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 1 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 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3、的重大关键 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 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 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 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 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 2020 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 由 33%提高到 43%,磷肥利用率由 24%提高到 34%,化肥氮 磷减施 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 35%提高到 45%,化学农药 减施 30%;农作物平均增产 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 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
4、产品装备、 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 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 范三大任务。 在 2016年度首批启动 13个项目的基础上, 2017 年拟启动 21 个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拟支持 1-2 个项目) , 拟安排国拨经费 8.842 亿元。其中基础研究 6 个研究方向, 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 10 个研究方向,技术集成与示范 5个研究方向。项目实施周期为 2017 年 1月 1日-2020 年 12 月 31 日。 2 1. 基础研究 1.1 肥料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与损失阻控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
5、、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肥料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保氮原 理及微生物学机制,不同类型土壤中氨挥发、径流淋溶、反 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损失过程的发生规律、主控因子与调控 原理;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素需求规律 及响应阈值;作物氮高效基因型的利用机理;挖掘作物高效 利用氮素生物学潜力,提出氮肥增效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 建立氮肥增效调控方法 10项, 提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等主 要农区氮肥施用限量标准草案 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70篇。 【预期性指标】出版著作 1部。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
6、用机理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土壤磷素固定原理、损失途径和迁 移阈值,土壤无效态磷的活化机制,土壤微生物和菌根对磷 肥减施增效的作用机制,作物高效利用磷素生物学潜力,建 立磷肥增效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 建立磷肥增效调控方法 10项, 提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等主 要农区磷肥施用限量标准草案 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60篇。 3 【预期性指标】出版著作 1部。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化学农药对靶高效传递与沉积机制及调控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
7、 等靶标作物种植体系中环境因子影响农药向靶标作物与防 治对象分散传递、分布沉积及飘移流失的规律;研究靶标作 物界面结构特性影响农药载药微粒在靶标作物界面润湿铺 展、沉积持留及吸收传导的规律及界面现象;研究功能助剂 影响农药对靶标作物与防治对象沉积及持留效率的微观机 制,建立基于不同靶标作物、施药场景与不同助剂协同作用 下化学农药减施关键参数与农药流失阻控途径。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农药减量施用调控方法 10 项,提出农药减量施用技术控制指标 10 项,功能助剂施 用限量标准草案 10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60 篇。 【预期性指 标】申请发明专利 5项。 支持年限:2017-2020
8、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 活体生物农药增效及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生防真菌、细菌、病毒、昆虫、螨类等 生物活体农药与寄主识别信号及传递机制;研究生物活体农 药主要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生物活体农药的环境适应与宿 存机制及调控途径;研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对昆虫天 敌产品扩繁、复壮增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货架期的主控因 4 子,碳源、氮源、pH 值等因素对生防微生物遗传稳定性及 产品货架期的调控原理;研究有害生物与作物识别、防御、 耐受等行为信号传递途径以及环境因素对其相互识别的调 控机制,研究作物生长期、作物种植方式等对有害生物种群 消长的调控机制,挖掘活体生物农药高效利用潜力
9、,提出精 准高效生态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活体生物农药施用技术 10项、 货架期调控技术 10项, 延长活体生物农药货架期 30%, 制定有害生物种群生态调控技术标准草案 10 项,发表高水 平论文 70 篇。 【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5项。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5 农业生物药物分子靶标发现与绿色药物分子设计 研究内容:结合生物组学,从调控重要功能基因出发, 比较研究靶标/非靶生物的功能因子,搜寻潜在靶标,揭示其 分子机制,解析候选靶标结构与功能、靶标与药物的互作关 系;建立从活性分子到靶标的作用模型,从生物合成导向和 化学合成导向
10、出发,形成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先导多样性衍 生技术;建立多尺度、多生物靶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药物 设计创制提供理论支撑。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分离鉴定具有生物药物研发 价值的微生物 100-120 株;解析植物害物和植物生长发育关 键蛋白结构 10-20 种;发掘农药设计新靶标 5-10 种;建立活 性分子到靶标的作用模型 2-3 个,建立先导多样性衍生技术 5 5-8 项;建立多尺度、多生物靶标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 2-3 套;发表高水平论文 60 篇。 【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5 项,设计绿色农药 2-3 种。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6 耕地地力影
11、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机制与调控 研究内容:研究耕地地力、种植方式、灌溉、机械化操 作、有机肥施用等农耕管理模式影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蔬菜和果树有害生物发生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土壤酸 化、盐碱化、连作障碍、板结粘闭、耕层变浅等退化过程对 有害生物发生和灾变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土壤根系 有害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及调控农业有害生物种群消长的原 理;建立耕地质量、耕地管理模式与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关系 的大数据平台;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有害生物防控新途径。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农业有 害生物防控方法 10 项,申请发明专利 5 项,发表高水平论 文 70 篇。 【预期性指标】建
12、立农业有害生物与耕地质量和耕 地管理关系大数据平台 1 个。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 (项目 2.1-2.10 应有企业参加,且企业须提供配套资 金。 ) 2.1 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 6 研究内容:研发新一代绿色环保、价廉质高的包膜控释 材料,新型绿色包膜工艺,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包膜 设备,创制高性能包膜控释肥料新产品;研制和筛选新型脲 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研究抑制剂优化配伍-协同增效技 术,高效稳定性尿素、稳定性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稳定性 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的配套设备与抑制剂加入工艺;针对不 同作物,研发基于缓
13、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的作物专用配方肥 料;实现新型缓/控释和稳定性肥料肥料产业化,并规模化田 间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0件,研发新 型缓/控释肥料、高效稳定性肥料及其配方肥料共 25 种,获 肥料登记证 8-10 种;新型肥料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比常 规化肥减量施用 10%-15%,化肥利用率提高 5-8 个百分点, 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15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 生物炭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研制 研究内容:研制集根际促生、溶磷解钾、土壤改良等功 能于一体的新型微生物肥料,研发含矿质养分
14、、有机质、氨 基酸及多种微生物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产品;研究秸秆炭化 材料制备及生物炭基肥料技术, 研发针对不同作物与农田的 有机物料腐熟/炭化与化学肥料复合的配方与生产工艺; 研究 固氮菌固氮基因遗传改造与利用,研究绿肥利用下减施化肥 的效应。实现生物炭基肥料及新型微生物肥料与全元生物有 7 机肥产业化,以及基于绿肥及高效生物固氮的化肥减施技术 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0项,研发生 物炭基肥料、微生物肥料与全元生物有机肥、高效生物固氮 肥料的新产品 20 种,获肥料登记证 7-9 种,建立化肥替代技 术 28 项。新型肥料及替代技术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
15、现比 常规化肥减少施用 10%-15%, 化肥利用率提高 5-8个百分点, 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15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 作物免疫调控与物理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主要粮食、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作物 有害生物 RNA 干扰技术,挖掘相关功能基因及产品,建立 多基因聚合载体技术及转化体系;研究作物新型免疫效应 子、功能性糖类、酶类、蛋白类等作物免疫诱抗剂产品、规 模化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新型光源、能源、材料等物 理防控技术及产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成作物免 疫调控和物理防控技术并进行规模化田间应
16、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2项,研发免 疫调控、RNAi 干扰和物理防控新产品 20 个,其中 2-3 个产 品达到农药登记标准,建立新产品规模化生产线 5-8 条;新 型防控技术及产品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 用 15%-18%, 农药利用率提高 5%-7%, 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15篇。 8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4 天敌昆虫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农业上重要害虫、害螨及线虫等有害生 物,开展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昆虫及螨类资源的挖掘、建立 资源库、数字化信息库及 DNA 指
17、纹辨识图谱库;研究天敌 昆虫及螨类与作物、害虫及其它生物与非生物因子互作;研 究天敌昆虫及螨类繁育、复壮、包装及贮运的关键技术、新 工艺、新设备,研制天敌生产行业标准;研究天敌应用的新 技术、新方法及与其它防控措施的协同控害技术,研制天敌 应用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2件;发掘新 型天敌资源 20种;获得 2-3 种新型天敌登记;建立天敌产品 规模化生产线 10-15 条;建立天敌产业化生产基地 4-5 个; 制定天敌生产、产品质量及生物防控技术标准 15 项;新型 防控技术及产品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 20%-30%。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
18、水平论文 10-15 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5 新型高效生物杀菌剂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农业降本增效、生态环保需求,以 我国主要植物病害为防治对象,筛选具有抗病防病功效的微 生物菌株和活性代谢产物(微生物、植物源等) ,并以活体 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为有效成分创制安全高效的生物杀菌 9 剂和植物微生态制剂新品种,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立低 成本低污染制造工艺;开发生物杀菌剂新剂型和配套的综合 防治新技术。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5件,筛选到 抗病防病功效的微生物菌株 20-30 株,分离鉴定活性代谢产 物 10-15 个,创制安全
19、高效的生物杀菌剂 3-5 种,研制新制 剂 15-20 个,研制新剂型和配套应用技术,建立低成本低污 染制造工艺;获得农药登记证 2-3 个,生物杀菌剂产品推广 示范 200 万亩,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 18%-20%,农药利用 率提高 6%-8%,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 水平论文 20 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6 新型高效生物杀虫剂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主要植物害虫,筛选具有杀虫功效 的微生物菌株和活性代谢产物(微生物、植物源等) ,创制 安全高效、环境适应性强、持效期长的生物杀虫剂新产品; 通过杀虫关键毒力基因分子定向进化和表
20、达代谢调控网络 提高杀虫效率,扩大抗虫谱;建立绿色高效的发酵、提取和 制剂生产工艺,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生物杀虫剂及其 智能化纳米载体等新剂型和配套综合防治新技术。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5件,筛选到 抗虫防虫功效的微生物菌株 20-30 株,分离鉴定活性代谢产 物 10-15 个,创制安全高效的生物杀虫剂 3-5 种,研制新剂 10 型和配套应用技术,建立低成本低污染制造工艺;获得农药 登记证 2-3 个;生物杀虫剂产品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化 学农药减量施用 18%-20%,农药利用率提高 6%-8%,农作 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2
21、0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7 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物除草剂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作物生产重大需求,筛选具有调节 植物生长、除草功效的生物资源和代谢产物,开展生物调节 剂与除草剂的源头创新;创制抗逆增产、改善品质、省工增 效等功能的调节剂新产品;针对主要杂草,创制新型广适生 物除草剂新产品;建立绿色高效生产工艺等产业化关键技 术; 开发生物调节剂、 除草剂新剂型和配套综合应用新技术。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5件,筛选到 生物除草和植物生物调节功效的微生物菌株 20-30 株,分离 鉴定活性代谢产物 10-15 个,创制安全高效的
22、生物除草剂和 生物调节剂 3-5 种,研制新剂型和配套应用技术,建立低成 本低污染制造工艺;获得农药登记证 2-3 个;植物生长调节 剂和生物除草剂产品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化学农药减量 施用 15%-18%,农药利用率提高 5%-7%,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20 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8 天然生物农药的合成生物学与组合合成技术 11 研究内容:构建微生物源和植物源活性代谢物库,综合 利用活性化合物资源与信息,形成高通量活性化合物挖掘技 术;以提升生物合成单位、发现新活性物质为目标,以关键 微生物种群为研究对象,基
23、于绿色活性代谢物开展生物农药 结构衍生优化、代谢工程设计的高产菌株构建等的合成生物 学研究,以及绿色低成本制造工艺研究;以新活性分子发现 为目标,开展结构修饰、多样性衍生及绿色合成,发掘新农 药先导化合物。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20件,构建微 生物源和植物源活性代谢物库 2-3 个;实现提升合成效率 50%以上天然生物农药 3-5 个;建立高产菌株小试或中试先 进绿色制造工艺 3-5 条,发掘新农药先导化合物 20-30 个; 天然生物农药产品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 用 15%-18%, 农药利用率提高 5%-7%, 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
24、】发表高水平论文 30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9 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及其装备 研究内容: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 植体系为对象,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养分快速诊断、氮 素实时监控及智能化原位监测技术;研究水肥一体化喷灌与 微灌制度、施肥制度、肥料选择、喷灌与微灌技术;研究改 进喷灌施肥装置, 自动精准滴灌施肥机施肥装置、 混合装置、 过滤装置、EC/pH检测监控反馈装置,探究精准灌溉施肥控 12 制技术;研发适于不同作物和不同生产条件的养分原位监测 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其装备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
25、请发明专利 21件,研发养 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 16 项,研制新型装 备 8套;新型原位监测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装备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比习惯施肥化肥减量施用 10%-12%,化肥利用率提高 5-6 个百分点,智能化施肥效率 是人工施肥的 10 倍以上,农作物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 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15 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10 种子、种苗与土壤处理技术及配套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高效低风险种子种苗长效缓释处理新技 术、新产品及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化种子包衣配套装备;研 究火焰、微波、太阳能等新型物理土
26、壤处理技术、生物熏蒸 技术以及高效安全化学农药土壤处理新技术、新产品及智能 化配套装备;制定种子、种苗和土壤处理技术操作规程及配 套装备技术参数,实现种子、种苗和土壤处理技术及产品与 配套装备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 18件,研制新 型种子、种苗和土壤处理技术 10-15 项,配套装备 8 套;新 型环保土壤处理药剂 1-2种; 新技术及配套装备推广示范 200 万亩,实现对种传病害的防治效果高于 90%,对土传病虫草 等的防治效果高于 85%,增加防治效果 20%,减少农药流失 13 20%, 化学农药减量施用 20%以上, 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 8%, 农作物
27、平均增产 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 15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技术集成与示范 3.1 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黄淮海冬小麦分布区河北、河南、山东、 安徽、北京、天津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养分需求特性 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 冬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 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 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 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 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
28、技术,结合养 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黄淮海冬小麦优势产区化 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 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 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 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 减施技术 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 8个、 制定配套技术规程 8 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 900 万亩, 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 8%、化肥减量 17%,化学农药利用 率提高 11%、减量 30%,小麦平均增产 3%,其中化学肥料 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 14 技术模式辐射 2100 万亩,培
29、训农技人员 7000 人次,新型职 业农民 30 万人次。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北方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东北春玉米分布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内蒙古和西北玉米分布区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为 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 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 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 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 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 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 防治等绿
30、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 形成北方玉米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 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 训,在北方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玉米化肥农药减施 技术 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 9个、制定 配套技术规程 9 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 900 万亩,示范 区肥料利用率提高 8%、化肥减量 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 高 11%、减量 30%,玉米平均增产 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 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 模式辐射 2100 万亩,培训农技人员 600
31、0 人次,新型职业农 15 民 30 万人次。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3 棉花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新疆棉区、甘肃河西走廊、黄淮海及长江 流域棉花产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棉花养分需求特性与限 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棉花 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 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 体化、 地面高杆喷雾、 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优化与融合绿肥、 畜禽粪肥利用、 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 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 和高产栽培技术
32、,形成我国棉花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 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 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棉花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棉花化肥农药减施技术 8 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 8套,形成配套技术 规程 8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 1000 万亩, 示范区肥料利 用率提高 12%、化肥减量 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 8%、 减量 25%,棉花平均增产 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 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 2000 万亩,培训农技人员 7000 人次,新型职业农民 20 万人 次。 支持年限:2
33、017-2020 16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4 柑橘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南-闽西 -粤东柑橘带等为研究区域, 基于柑橘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 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 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 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等先进专业化 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和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 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柑橘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 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 现代职业农民培训,
34、在我国柑橘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柑橘化肥农药减施技术 9 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 9套,形成配套技术 规程 9 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 500 万亩,示范区肥料利 用率提高 13%、化肥减量 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 12%、 减量 35%,柑橘平均增产 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 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 1000 万亩,培训农技人员 3500 人次,新型职业农民 15 万人 次。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5 热带果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热带水果
35、优势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 17 建、云南为研究区域,基于香蕉、荔枝、芒果等养分需求特 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 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 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等 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优化与融合绿肥、 畜禽粪肥利用、 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 控技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热带水果优势产区化肥农 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 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我国热带水果主产区大 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提出香蕉、荔枝、芒果等热 带水
36、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 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技 术模式 8 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 8 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 范 400 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 13%、化肥减量 25%, 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 12%、减量 35%,香蕉、荔枝、芒果平 均增产 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 800 万亩,培训农技 人员 3000 人次,新型职业农民 7万人次。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8 19 申 报 要 求 1.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8个, 每个课题参与单位不超 过 6家(含承担单位) 。 2. 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任务方向应有企业参加, 且企业须提供配套资金。 3. 对于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 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 不低于 1:1,并须出具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 4. 项目所有参加单位需提供盖章的承诺函, 以此作为申 报书的附件。 5. 项目参加人员 1971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科技人员 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