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税收统计分析方法及实例解析孙峥嵘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 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就政府统计工作过程而言,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深刻的认识。如从社会上广泛开展的统计分析活动来看,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设计、资料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之必要条件。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是统计 分析的重要特征。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搞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
2、分析的说法不正确。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分析与经济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以及其他各种分析研究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分析、会计分析等反映的是分析对象所属的领域,但只要运用了统计方法,就也可以称其为统计分析。向各级党政领导或社会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部门的两大“ 拳头“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是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整体功能有机结合的充分展现,同时又是统计部门发挥独特优势、为各级党政领导或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最高成果。2经过多年努力,税收统计部门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分
3、析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宏观决策和制定长远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而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和重视。一、税收统计分析 类别追求高影响度的税收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分析的文体形式。其次,要了解不同文体形式的特点及其不同要求。而税收统计分析用什么文体形式为好,关健取决于所研究内容的特点、深度和广度因素。税收统计分析的文体形式大体有八种:(一)课题研究报告。一般选题大,用时多,篇幅长,强调系统研究,追求重大影响。这种分析往往关系全局,要求水平高,关键是选题课题,讲究深度,这种形式适于开展集体研究,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研究水平,是今后单位统计分析的发展趋势。(二)统计分析专刊。这是当前登摘统计分析文章的主要形
4、式。一般一篇一刊,方便参阅,人人可写,是当前统计分析的主要形式。(三)统计简讯。文字不长,一般不作评述,重在简明扼要,找准要害,主要是简要地反映工作动态和现状。(四)专题报告。一般为命题写作。重在观点明确,问有所答,主题突出,主要是为领导者或决策者目前所关切的问题找规律、析原因、出对策。(五)简报类。统计文章登载在简报上,一般是被上级工作简转发,内容上常与上级某方面的工作进展状态有关,反映上级要求或布置的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3(六)杂志类。期刊杂志类专业性很强,效性差,刊载统计分析要选对杂志种别,统计分析文章重在有独到见解,一般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七)报纸类。报纸刊登的
5、统计分析文章,重在新闻价值,讲究时效性。报纸为大众传媒,要特别注意到对社会的影响,应谨慎措辞,尤其要注意防止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被动。(八)专著类。统计分析方面的专著比较少,是有丰富经验和专注研究的人的力作。强调专业性,系统性和有深度。文体的选择由内容和目的两方面决定。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重文体特点要求,力求形式更好的为内容服务,发挥出税收统计分析最大的效能。二、税收统计分析内容税收统计分析要在“选 内容” 上功夫。同时 ,作为税收统计分析文章,无论什么具体内容,把握一基础,遵循一基本原则,务必强调统计数据的基础性地位,做到有据有理和依数成理。要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规律, 讲道理,通过数据
6、或数据分析结果去佐证观点或者立论。这样,税收统计分析才不会显得空洞泛味,具有说服力。没有数据的分析,称不上是税收统计分析。根据税收统计分析的特点,要努力做到“五个选准” 。一是选准对象,明确给谁看,选最关心的,即明确研究对象;二是选准内容,明确讲什么,选 最重要的,即充分进行构思;三是选准题目,明确要害点,选最诱人的,即反复提炼中心内容;四是选准数据,明确目的性,选最有说明4力的,即收集有用素材找规律;五是选准典型,明确代表性,选最有影响的,即由点及面扩大影响。三、税收统计分析方法(一)掌握基本要素为决策服务是税收统计分析的基本出发点。要使税收统计分析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就要建立与决策者
7、沟通的平台,需要洞悉决策者需要什么样的决策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观点支持决策行为;其次要让人懂得我们在说什么,不能只顾自己想说什么,不管决策者是否知道或理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公文不一定是好文章,可是必 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什么。 ”这就是 说要能把文章意思讲明白说清楚。再次是方法。要在建立沟通的基础上,把握好税收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素,这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基本的方法。税收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素有三:现状分析、找准问题和提出建议。前一项或前两项也可以作为统计分析文章,但是作为向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议的税收统计分析文章必须坚持三要素。具体来说:一是现状分析要总结规律
8、。总结特点,使人感到不但立论有据,而且相当明确,而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因为特点是现象的高度概括,只有概括得当,才能进一步引出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和规律,从而为揭示现象指引方向。二是找准问题是写好税收统计分析的难点。不但要从数据方面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对实际情况有深切的了解,从内在的原因上把握问题的准确性。尤其是通过横评竖比,找出决策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且言5之成理。三是提出建议的关键是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和提出的问题要相互对应。且建议要讲可行性和操作性,不能太原则,太笼统。太原则的建议不但无用,还容易使人反感,而不切实际的建议也得不到决策者的支持,从而导致税收统计分析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二)方法为内容
9、服务税收统计分析由于其特定职能,一般都属于公文写作,写作程序相对比较固定,文字要求明确简要,所以写作方法选择也受一定的限制。但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一般可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三)恰当利用图表描述统计数据的图表常常能够直观地表达出意思,免去繁琐的文字陈述,且给读者较大的摄取和研究空间,所以在税收统计分析文章中用好数据图表很重要。关键是要直观和精要,且忌多而杂。在统计分析文章中,依数成理是基础,依理立论是灵魂,图表是为立论服务的,多了就会影响论述。(四)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一篇税收统计分析的力作是很吃功夫的,需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多方征求意见,力求精益求精。只要时间允许,就不要轻易出手。推敲的重点一
10、是立论的数据基础是否可靠;二是论点是否明确精当;三是语言陈述是否准确稳妥;四是现状分析、问题、建议内容及题目是否互有照应;五是引用的数据是否有缺误;六是文风是否生动诱人。四、税收统计分析的 时效6时效把握是提高税收统计分析的效能价值的关键环节。有时一篇分析文章的思路、选题都不错,但时间滞后,效能不能发挥。在这方面要注意四点:(一)抓规律提前准备要选在必看,重在可用。我们写的税收统计分析一般都有一些固定服务对象。如税收统计月、季、年报数据分析报告都有规律,领导到时间必看,不能误时间。既然必看,就要提前准备,重在可用上下功夫,不临阵磨枪。税收月报动态、季报趋势和年报经验分析都要提前调查研究,结合统
11、计数据分析提出观点,早斟酌。(二)抓热点抢先研究要立足于抢,着眼于新。经济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领导和社会公众都比较关注。决策者不但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想尽快知道事情的程度。税收统计工作者要有极高的政治敏感性,应当在领导提出需要前,抢时间主动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尽快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这时领导往往有耳目一新、不可多得的感觉,有利于决策参考。对税收经济的热点问题,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的分析,我们要发挥税收统计优势,找新角度和视点。比如近期热点经济政策调整及相关税收影响分析,要抓住该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分析今后政策取向,及时收集有关资料、素材,提出应对措施(三)抓难点力求突破要首选决策者关注的难点
12、,勇于提出创见。税收统计部门的比较优势是利益超脱,善于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同时也占有丰富的历史和7现实资料,所以难点总是一方面要全方位收集资料,另一方面要多角度分析,勇于知难而进,体现创新。围绕难题的税收统计分析是力作,建议进行集体攻关,同时鼓励个人开展对难点问题的外围问题研究分析,为难点问题分析取得突破奠定基础。(四)抓时效力扩大效应这是保证统计信息价值的重要条件。提供不适时就是失效的信息。税收进度统计分析报告越快越好,要争分夺秒;专题税收分析贵在适时,特别是前瞻性和预警性的税收专题分析往往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五、税收统计分析写作要求由于税收统计工作者职能的规定性,分析文章应有其独特的文风
13、特点,体现出税收统计工作者的人格和品格的统一性。税收统计不是统计本身,也不是决策本身,永远是决策的参考,只能凭影响力来影响决策。责任所系,税收统计工作者要将相关义务融入税收统计分析的文章中,形成令人信服的文风特点。总的来讲,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客观负责客观负责是税收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相对地看,税收统计分析的对象与税收统计分析工作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的超脱使大家能够客观对待问题。科学决策需要客观事实作依据,所以税收统计分析也须客观。站在维护需求者科学决策的基础立场之上,超脱于分析对象利益之外,是税收统计分析文风的基本把握,也是税收统计分析的诚信之本。(二)逻辑严密8税收统计分析是依
14、据客观事实说话的,首先必须做到言必有据,没有根据的话、把握不准的话不能说。在文章结构上要符合文体要求,层次清楚、思路清晰、互有照应。(三)通俗简明税收统计分析是一种公文形式,是严肃文章,不能搞文字游戏,玩弄感情抒发。文字要简明通俗,一目了然,尽量生动易懂。新概念、新理论要有解释,但尽可能的简要。深入浅出,因为需求者想了解的主要是税收统计数据和意见,而不是立论的理论依据。(四)表达准确税收统计分析描述的都是得失判断,利益主体多,涉及范围广,影响的面大,必须慎重谴词造句,重视修辞的严谨性。要讲究文体得法、概念准确、用词精当。有时一个字用的不当,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的影响,这是必须注意的。六、税收
15、统计分析的 资料准备写出好的税收统计分析,需要综合的税收统计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及良好的写作训练,有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过程。但仅此不够,还须重视税收统计分析资料的准备,善于收集整理资料,养成良好的资料准备习惯,做到有备于先,有备于常。作为经常性的资料准备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养成积累资料习惯。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养成自觉积累资料的习惯。(二)掌握收集资料技巧。收集资料要有目的性,根据自己的业务9特点建立资料档案。不但要收集税收统计分析资料,还要收集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领导讲话、报刊文摘、基础素材、政策文件、典型资料等等。所存的资料文件最好有摘要或标记,方便查找。要充分利用电脑
16、和网络收集储存资料,建立资料库。(三)建立收集资料渠道。一是部门交流渠道,建立起信息交流网络;二是建立人际关系信息渠道,便于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资料;三是建立电脑网络信息渠道,可随时查找信息。(四)资料研究整理。写税收统计分析应当像抓工业项目一样,生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有计划进行。这样就须重视资料研究和整理,提前做好项目准备。七、税收统计分析方法税收统计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有两大 类,一是逻辑思维方法,二是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在税收统计分析中二者密不可分,应结合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方法。税收统计分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唯物辩证法对于事物的认识要
17、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现象到本质。坚持辨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问题,从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对税收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是运用统计学中论 述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平均和变异分析法、综合评10价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
18、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的合适,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对比标准存在以下几种选择:1、时间标准:即选择不同时间的指标 数值作为对比标准,最常用的是与上年同期比较即“同比“,还可以与前一时期比较,此外还可以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时期或历史上一些关键时期进行比较。2、空间标准:即选择不同空间指标数据 进行比较。 (1)与相似的空间比较,如本市与某些条件相似的城市比较。 (2)与先进空间比较,如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 (3)与扩大的空间标准比较,如我市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
19、较。3、经验或理论标准:经验标准是通过对 大量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而得到的标准。如衡量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理论标准则是通过已知理论经过推理得到的依据。 4、计划标准:即与计划数、定额数、目标数对比。市场经济并不排斥科学合理的计划,因此,计划标准对统计评价仍有一定意义。5、与相联系指标对比:表明现象的强 度、密度、普遍程度,如人均国11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以及某些技术经济指标等。对比分析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单 指标对比,即简单评价;多指标对比,即综合评价。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应掌握的原则是:(1)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可比。(2)指标的时间范围可比。(3)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4)总体性质可比
20、。(二)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进而分析某一总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总体的性质、总体内部结构依时间推移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性的统计方法。结构分析法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计算结构指标。其公式是:总体中某一部分结构指标%= -*100%总体总量结构指标就是总体各个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因此 总体中各个部分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即等于 100%。通过结构分析可以认识总体构成的特征。如, 2002 年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 4.1%,第二产业占 48.8%,第三产业占 47.1%。还可以揭示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动趋势,研究总体结构变化过程,揭示现象总体由量变逐渐转
21、化为质变的规律性。如,某地区近五年来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第一年占 20%,第三年占 32%,第五年占 51%,表明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也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12如研究商业企业中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的依存关系,可将各商品销售额分组计算每个组相应的商品流通费用。例如,某市年销售额 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 15%,每万元商品销售额中的流通费为 6.0 元,而3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占 85%流通费用率为 8.5-11.2 元,说明销售规模越大的企业流通费用越少。(三)平均和变异分析法平均和变异分析法则是利用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及差异的方法。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中各单
22、位某一指 标值的平均数字,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如平均工资、单位产品成本、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单价等。变异指标则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指标,常用的变异指标是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使用平均和变异分析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计算平均指 标必须是同质总体的平均数。其公式是:总体指标各单位某标志值总和平均指标=-总体单位总数分子、分母是同一总体的两个总量指 标。(2)平均指标与变异指 标结合运用,全面认识和评价总体,既能说明总体的一般水平,又能说明总体内部差异的程度。如甲单位月平均工资 1600 元,标准差为 60 元,标准系数(601600)为 3.75%,乙单位月平均工
23、资为 800 元,标准差为 40 元,标准系数为(40800)为 5%,说明13甲单位工资水平高于乙单位,差异程度低于乙单位。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于乙单位。(3)用组平均数补充 总平均数,正确认识总体结构对平均水平的影响。(4)结合典型事例进 行分析。(四)平衡分析法所谓平衡就是各个互相联系的因素之 间,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合理的对应关系。平衡分析法是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分析事物之间发展是否平衡,揭示事物间出现的不平衡状态、性质和原因,指引去研究积极平衡的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统计平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编制平衡表和建立平衡关系式。平衡表与一般统计表的区别在于:指标 体系必须包括收入与支
24、出,来源与使用两个对应平衡的指标。平衡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收付式平衡表、并列式平衡表和棋盘式平衡表,前两种形式如资产负债表、能源平衡表,后一种形式如投入产出表。平衡关系式是用等式表示各相关指标间 平衡关系的式子。如,期初库存+本期入库本期出库+期末库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税收统计中的平衡分析基本要求和特点是 :平衡分析要通过有联系指标数值的对 等关系来表现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要通过有联系指标数值的比例关系来表现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任务的完成与时间进度之间的正比关系来表现经济现象的14发展速度;要通过各有关指标的联系表现出全局平衡与局部平衡之间的联系。(五)动
25、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以客观现象所显现出来的数量特征 为标准,判断被研究现象是否符合正常发展趋势的要求,探求其偏离正常发展趋势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编制时间数列,观察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趋势及其规律,计算相应的动态指标用以描述现象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二,编制较长时期的时间数列,在对现象变动规律性判断的基础上,测定其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规律,并据此进行统计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编制时间数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某一指 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排列形成的数列,它由指标所属的时间和指标在某一时间的数值两个要素构成。编制时间数列要注意
26、时间范围应该一致,但有时为了生动突出地反映某些方面的变化也可以灵活运用。如,我国钢产量 1900 年-1948 年为 760 万吨,1953 年 -1957 年为 1666.7 万吨,1977 年-1982 年为 19988 万吨,说明“一五“期间超过旧中国半个世纪的一倍以上,1977 年以后六年比“一五“时期增加 11 倍。观察编制好的时间数列,可以看出现象变化的大致过程和趋势,但要给予定量分析,必须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一类是动态比较指标,主要有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一类是动态平均指标,主要有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5时间数列的形成是各种不同的影响事物 发展变化的
27、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便于分析事物发展变化规律,通常将时间数列形成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类:(1)长期趋势是某一经济指标在相当长 的时间内持续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由长期作用的基本因素影响而呈现的有规律的变动。(2)季节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季 节更替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周期性变动。它周期短,规律性强,一般为一年,如某些季节性商品的销售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波动。但也有以月、周、日为变动周期的,凡在一年内有反复循环周期变动,如节假日市场购货人数出现的高峰等,从广义上讲都属于季节变动分析的内容。(3)循环波动是指变动周期在一年以上近乎有 规律的周而复始的一种循环变动,如经济周期、自然界农业果树结果量有大年
28、小年之分等。研究宏观经济的循环波动问题,需要计算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4)不规则变动 是指由于意外的自然或社会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无周期的波动。(六)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 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相关联因素剖析。其特点不是借助于数学模型,而是根据相关因素的性质,表明其数量变化对所研究现象变动的影响关系与制约关系。本质上讲属于经验方法。例如,2002 年上半年某市消费品零售市场活16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2.7%。促进零售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9.
29、1%;大型市场发展加快,亿元以上商品商场市场的交易额同比增长 7.6%;商品房销售和装饰商品热销同比分别增长 16.6%和 86.1%;春节、“ 五一“两个“ 黄金周“是零售市场增长的亮点,二月、五月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私营企业、个体、经济零售额同比增长 24.2 %,对全市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 53.4%;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 15.1%。上述因素分析未用数学表达式,但确实揭示了各因素变动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关系,可以借以认识事物的性质,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物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2、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在经济上有 联系,在数字上存在等式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称为指数体
30、系。利用指数体系测定各影响因素对某种经济现象总体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总量指标变动进行二因素分析如:工业总产值指数=产品产量指数 * 出厂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增长量=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 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销售收入指数=销售量指数 * 销售价格指数销售收入增长量=由于销售变动而增加销售额 + 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分析其中一个因素变动时,将另一因素固定下来,分 别将二个因素进行分析。17二是总量指标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常常用根据指数原理派生出来的连锁 替代法,来解决多因素指数体系编制问题,其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将影响某一经济指标的各
31、个因素,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考虑计算的实际经济意义,排列成合理的顺序。即数量指标排列在先,质量指标排列在后,相邻的两个因素指标相乘或相除有实际的经济意义(等于新的指标)。第二步分析某一个因素变动对总变动的方向程度所产生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该因素变动,而其余因素都固定不变, 一直分析到最后一个因素为止。三是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在统计分组的情况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制 约,一个是各组标志值(或组平均数)的影响,一个是各组总体单位数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影响,也即总体结构的影响。其关系式如下:平均指标指数 = 固定构成指数 * 结构影响指数(各组标 志值变动) (各组单位数变动)运用上述指
32、数体系,借鉴“将其中一个因素固定下来,只观察另一个因素变动“的思想,分析这两个因素对 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四是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扩展运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可广泛运用于不同空 间,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比。运用于实际与计划的对比,还可以扩展到相对指标的变动分析,如:资金净利率=销售利 润率*资金周转率等。3、相加因素的分析方法在社会经济现象中,有一些现象的变动 是由其总体内各个组成部分18(或称构成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如工业总产值的变动是由轻工业与重工业共同变动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相加因素是指现象变动是由各个组成因素变动的总和,其分析方法是采用比重法和差额法测定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
33、变动。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或称拉力度。比重法是根据某因素在基数中所占比重与该因素报告期与基期的相对离差确定某因素变动对现象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公式是:某因素变动对现象总变动影响程度=某因素基期数量占研究 现象基期总量比率*研究现象报告期与基期增长速度差额法是指某因素的报告期绝对量与基期 绝对差的离差与基数对比,确定某因素变动对现象总量变动影响程度。公式是:某因素变动对现象总变动影响程度=某因素报告期 绝对数- 该因素基期绝对数 全国工业总产值发展情况基年 报告年度 发展速度%绝对值(亿元)比重(% ) 绝对值(亿元)比重(%)各部分变动对全国工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百分点)轻工业 4316.86
34、 45.7 5246.91 46.1 121.54 9.84重工业 5119.48 54.3 6134.65 53.9 119.83 10.77合计 9436.34 100 11381.56 100 120.61 20.61轻工业总产值变动对全国工业总产值变动 的影响程度为比重法=0.457 * 0.2154=0.0984 或 9.84(个百分点)差额法=(5246.91-4316.86)9436.34=930.059436.34=0.0985 或9.85 个百分点19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20.61%,其中轻工业贡献了9.84 个百分点,重工业贡献了 10.77 个百分点。计算贡
35、献率是因素分析的重要内容,对此不能沿用日常生活中对“贡献“ 的理解。贡献率因素分析中存在特定的涵 义,是指由于某一因素的影响使总变动增长的份额占总变动的比重。有时贡献率还会出现负值,称 为负贡献。(七)弹性分析法(八)边际分析法(九)模型分析法(十)综合评价分析随着统计分析活动的广泛开展,评价 对象越来越复杂,简单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经常会出现从这几个指标看甲单位优于乙单位,从那几个指标看,乙单位优于丙单位,从其他指标看,丙单位又优于甲单位的情况,使分析者难以评价谁优谁劣。因此通过对实践活动的总结,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
36、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不同国家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等,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综合评价法的特点表现为:评价过程不是逐个指 标顺次完成,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的;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20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 综合状况“的排序。综合评价法的步骤:(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2)收集数据,并 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同度量处理。(3)确定指 标体系中各指 标的
37、权数,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4) 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在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5)根据评价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单位进行排序,并由此得出结论。综合评价分析指标值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有打分 综合法、打分排队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等。现将最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举例介绍如下: 某地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计算表(数字是假设的)指 标计量单 位权数 标准值 报告期实际值 个体指数 分数甲 乙 1 2 3 4=32 5=1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分 100 104.05社会总成本增加值率 % 20 45 46 102.22 20.44社会总成本利税率 % 15 28 30 107.14 16.07社
38、会 劳动生产率(按GDP计 算 )元/人 15 5900 6000 101.69 15.25每万吨能源消耗提供的GDP元/万吨 10 40000 41000 102.5 10.25资金产值率 % 10 60 61 101.67 10.17资金利税率 % 10 20 22 110 11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 元/百 元 10 0.5 0.51 102 10.221数新增资金经济效益指标元/百元 10 60 64 106.67 10.67上例说明某地区综 合经济效益为 104.05 分,超过 100 分,完成得较好。表中权数和标准值是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各地都以此为标准进行比较。可以评出优劣,并排出次序。对比的基数也可以使用本地区基期的数值、计划数值等,可视研究目的加以选择。上表的计算公式如下:报告期某指标的实际值某指标个体指数 = 该项指标标准值(某指标个体指数 该项指标权数)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各项指标权数)由于各项指标权数之和100,所以有: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各指标个体指数 各指标权数)八、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