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出口竞争力变化之我见班级:国贸 121姓名:余红日 学号:1291140282一摘要;经历 2013 年严峻的外贸走势之后,从前 4 个月的数据看,中国外贸在 2014 年似乎迎来了一个“暖春 ”。去年预期出口目标 10,实际增长不到 8。今年一月份出口增长了 25,二月份增长了 218,到了 3 月份又下滑到10,一季度累计出口增长 184,和去年相比明显较高。到了四月份出口又回升至 147,一至四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7 4。虽然各月数据略有波动,但总体看比去年有了明显好转。从前段时间举办的第 114 届春季广交会也可看出,用“乍暖还寒”这个词来形容颇为贴切。据统计,到会客商比第 113
2、 届秋交会大幅增长了 105,其中欧美日三大市场分别增长了327、1和 221,而新兴市场的增长则更明显,印度大幅增长 565,非洲增长 295。不久前商务部对全国 1900 家重点外贸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出口订单确实出现了回升,出口信心也比前一时期有所恢复,但制约企业扩大出口的因素依然众多,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贸易环境不佳“三座大山”依然存在。所以,尽管今年外贸出口出现回升势头,但很可能只是短暂现象,而且增长幅度有限。因为不管是从世界经济复苏和外部需求看,还是从国内影响出口增长的几大因素看,都不具备支持出口持续高增长的条件。首先从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外部需求因素看,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存
3、在很多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难以出现较大幅回升。二关键词中国出口竞争力,国际贸易,经济发展新模式4目录1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及我国现今出口竞争力的状况.5二国际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现状62中国外贸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途径.84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的相关原因9五我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小小看法及建议.115一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及我国现今出口竞争力的状况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具体点定义,在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就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6本和与众不同
4、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据相关报告来看中国出口竞争力可再持续至少 15 年,因此尽管面临成本加速上升的威胁,但中国经济贸易顺差、投资加速和公司盈利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以中国目前的平均劳动力计算,美国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6 倍,日本是 25 倍,欧盟是 28 倍,其它发达国家平均是 15倍,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是 0.8 倍。按照今年前 10 个月中国出口额的国别数据计算,美国占中国出口额的 20%,日本占 10%,欧盟约占 30%,其它发达国家约占 30%,新兴市场国家约占10%。
5、因此,以出口额加权计算的中国出口目的地国家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大约 20 倍。由于资本、技术和其它生产要素具有可贸易性,而一般来说劳动力是不可贸易的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假设贸易品生产中除了劳动力成本有差异,其它生产要素的成本是基本相同的。中国目前的资本劳动产出比率为 6:4,该比率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如果以中国长期平均资本劳动比率 5:5、劳动力成本年平均增长率 20%以及人民币年平均升值 10%计算,中国贸易品7的生产成本与出口目的地国家生产成本基本拉平需要大约 15年时间,因此中国出口竞争力可再持续至少 15 年。二国际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现状4 月份,美国就业和制造业数据
6、显示美经济增长减速。此前美国公布的一季度经济增长为 25,比市场预期低,但比去年四季度明显改善。预计全年美国会保持温和复苏。日本去年四季度 GDP 下降了 04,安倍上台后力推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能否奏效还需拭目以待。一季度 GDP 虽增长35超市场预期,但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仍下落不明。欧元区还处于低迷之中。第一季度欧元区 GDP 初值季率萎缩 02,不及预期萎缩 01 ,前值萎缩 06;年率萎缩10,不及预期萎缩 09,前值萎缩 09 。整体来看欧元区经济表现不佳。8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情况略好。所以,从我国出口市场来看,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普遍较好,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相对乏力。三
7、中国外贸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途径重要的途径有以下几点1.努力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在产业价值链较高增值环节上寻找发展空间。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必须改变国际上“made in china”的印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在相关领域发展,只有在更高层次的价值分工链上,才能真正的开拓出心得对外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心局面。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取得了明显进展。最近几年,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增长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快于对外贸易平均增长。3. 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明显。过去加工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现在也还是比较高,但一般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这是一个积极信号。94.过去企业贸易方式很单一,单纯
8、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风险较大,贸易增长波动较大。企业逐步从单一贸易方式向综合贸易方式转型,出口往往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参与境外经济合作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有利于促进零部件、设备、甚至劳务输出。5.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取得了非常明显进展。最近几年,通过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企业明显增加,例如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建设自身品牌、不仅打产品品牌,同时打出服务品牌、不断调整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长期加大研发投入。如华为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是我国其他企业的一个良好的例子,国家应该鼓励这类的企业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的竞争力。四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的相关原因A.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虽然仍处
9、于较低水平,但在过去十多年里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由于近年来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名义工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年均增长超过 5%。10B.人民币已升值2007 年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约 20%,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货币则兑美元贬值,因此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高达 30%左右。受此影响,2007 年以来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增长 60%以上,涨幅超过了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已使中国的外部收支平衡出现明显改变。从经济基本面看,人民币已不存在低估。C.随着 IT 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如今的国家贸易与传统的国家贸易存
10、在很大的不同,中国国内的科技发展水平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家市场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出口能力。出口竞争力已被削弱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在服装等传统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而越南、孟加拉和墨西哥等国则开始赢得更大的份额。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的上升步伐已经放缓,而在欧美的市场份额已经停滞、甚至开始下滑。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是存在很大的潜力,只要正确的发展下去,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一点额可以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11五我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小小看法及建议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基本结论:第一,
11、中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主要还是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资本密集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说明中国的比较优势在转变。但是对此我们也不能估计过高,因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真正转变了,由于中国一半以上的出口是加工出口,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加工装配出口的,那么很可能它在中国的生产过程还是劳动相对密集的。第二,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处于低位的。尽管出口单位价值水平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远慢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慢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更慢于中国的进口单位价值,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无论是与
12、其他国家的出口12产品相比,还是与中国自己的进口产品相比,相对价格都是下降的。第三,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劳动力成本应该对出口价格,从而对出口和贸易顺差有比较大的影响。过去的 30 年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不断有所下降的,这并不是因为工资没有上升,而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快。这使得单位劳动成本在过去的 30 年间下降了一半以上。简单的回归分析也显示,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比汇率和出口退税对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影响更大。(二 )政策建议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阶段,但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还没有丧失。在比较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变,其他优势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仍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竞
13、争中的主要法宝。为此,我们建议:第一,要维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不是说不让工资上涨,而是要使工资的增长不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当然,在特定时期,为了解决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让工资有较快的增长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来看,工资的增长不应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时候,政策重点不应是抑制工资的上升,而应当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13第二,如果政府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则可以在收入分配格局中,提高劳动收入的比例,降低其他要素收入的比例,使总成本不变。国家应当让市场力量决定初次分配,尽可能地抑制垄断势力的作用;而在再分配时利用政策手段改善劳动者的收入。如果政府为了缩小收入差距而提高劳动者收入,
14、但不降低其他要素收入的比例,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必然上升。第三,要保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提高现有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业升级,促使比较优势尽快转变。但是总体上,技术进步的重点应当放在现有产业的提升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当然应当有若干个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但是在总体技术水平还较低,劳动者素质还不高的情况下,提高现有产业的技术水平,培训现有劳动者的技能技艺,提高他们的素质可能是更重要、更迫切的。只有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产业的技术水平上去了,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才能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