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1:论文题目: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学段及学科:小学五年级科学作者姓名:康学奇工作单位:蓟县第三小学联系电话:13682176360申报级别: 县级 2009 年学科德育论文1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具备其特有的人文性,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活精神,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严谨和规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与合作,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
2、,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例如,讲养蚕一课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利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为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开创了先例。公元前 2 世纪,我国的丝和丝织品就开始运往西亚和欧洲各国。在讲磁铁 、 纸等课时,向学生说明指南针、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有的发明早于世界其它国家几千年。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渗透爱国思想,能够做到晓之有物,情有所动,具体、形象、生动。1、情景穿插,巧妙穿插,操作性活动。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课堂又陷入了“说说” 、 “议议” 、 “评一评” 、 “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
3、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 “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 “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 “爱有几斤” “恩有多重”?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做到静中有动,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做” ,尽可能让学生开展最具动感的、全身的活动。2、动之于情,为抽象概念赋予具体内容作为人文性学科,课程中的2很多内容涉及德性、品行、情感、个性、文化等精神性的东西,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对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具体
4、话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本文“父母的爱无法计算。 ”“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 ”“爱很重很重。很沉很沉。 ”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最能反映父母的爱的“厚实” ,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3、晓之于理,根植生活琐事深入情感“探索问题”是科学课的核心理念。生活处处是小事,从小事最能见真情。小事也往往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引导他们从关注身边的最寻常、最普通的真实小事“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 ”“父母接送你上学回家” ,根植于这些亲历亲为的生活琐事,学生从“随便说说”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
5、的爱。当这种真爱深入孩子的心灵时,我们就无需担心,他们现在以及将来是否会对父母、对同伴、对社会、对祖国乃至世界充满着爱。二、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科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通过教学有关水、空气、动物、植物、地球和宇宙等知识,让学生感知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通过指导学生做各种观察记录,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永恒变化着,并且变化是有条件的,使学生对浅显的唯物辩证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教学电能时,通过电可以转换成声、光、热、磁、动力等,启示学生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物质是不灭的。讲食物链 、 植物和环境等内容时,向学生揭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相互制
6、约、相互联系的。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小学生学习科学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受到科学启蒙。而学生所经历的这些活动或是3以小组出现,或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人发生一定的关系,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课程的德育价值就体现在其中。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
7、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三、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要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验,造成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德育环境。要抓住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形成科学求实的学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观察或实验,由于受到非本质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生产生误解。因此,应特别注意教育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现行的教材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这些让学生研究的内容和参与的活动本身就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相关人文精神,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写给同学们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要知道,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什
8、么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等,全都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对身边事物十分简单的观察、研究基础上的。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告诉孩子:科学并不神秘,观察和研究是手段,打消孩子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和神秘感,引导学生参与“身边熟悉的小事”的观察和研究。四、让德育浸润在科学教学中。德育内容往往隐藏在学生研究的内容和活动中,我们可以立足于“育人”的视角,把德育有机地融入我们的教学。41、在文本中挖掘,伺机渗透德育。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也牵涉到了本课学生的研究对象土壤。于是,我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出示了一组
9、土壤被污染、侵蚀的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顺应课题又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双面性,逐步让他们正确认识与理解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不动神色地渗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体验到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品德也得以升华,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2、在活动中经历,丰富情感体验。我们科学教学由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组成,这些探究活动不仅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载体,也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了载体。如教学活动中,有些探究活动跨越的时间相
10、对较长,学生往往难以坚持到活动的结束就半途而废了,这也牵涉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坚持性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3、在“情境”中领悟,促使价值内化。科学课的学习提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创设相应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核心价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正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也为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带来了契机。在研究土壤教学中,
11、我在学生完成了对土壤的研究之后,适时出示一组关于土地被侵蚀、被污染5的图片,并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教师解说内容的指向性非常明显:由于人类自身原因,土壤中混入了有害物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图片的震撼力加上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双管齐下,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研究土壤转向对土地的关注,从更高层面引起他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既渗透了环境教育,又促进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充满了浓郁情感色调的情境中,孩子能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孩子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与心灵去感受、去体验,与情境发生内在的共鸣,进而领悟蕴涵其中的意义、
12、价值与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品质,并将感情渗透、辐射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融入个性系统。这种个性化、人格化、价值化的感情,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基础,将积极影响着人格的形成。 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把握科学课程的独特价值,适时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是,科学课并非专门德育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住科学课程价值,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内容,将其自然地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体验做人的道理,忌讳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同时,我们要防止将科学课上成了德育课,防止出现课堂中充斥着德育说教的情况,使科学课失去“科学”的味道。我们在科学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原则是依据授课内容自然渗透,做到恰当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