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16 社戏导学案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4-8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体验美的心灵,缺少描述美的语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概括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中心。5、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2、。 自主学习文学常识积累(一) 、作者介绍 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 年 5 月),始以“鲁迅 ”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二)、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 ”诗中就已经有 “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 ”的题咏。至清
3、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三)、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本文的删节部分,是写看社戏之前,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 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 ,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作些引申,似乎还可以认为: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
4、情是倾向于后者的。字词积累 1、读准下面的字音。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絮叨 怠慢 蕴藻 家眷 渔父 喝采 旺相 桕树 楫子2、理解下面的词语。惮: 絮叨: 撺掇: 弄潮: 依稀: 宛转: 悠扬: 皎洁: 归省: 漂渺: 自失: 弥散: 3、本文作者是 ,原名 , 省 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本文体裁是 ,文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 是 ,“社戏 ”是指 。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_的一段经历,生动刻画出一群_的农家孩子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2)这篇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地方,是 _、_、 _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
5、活气息的画面。作者以细腻生动的语言,详写了 _、看戏和 _。(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 这两个字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小组合作解决,提示可从“时间” 、“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1: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2:从事情角度来看: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3(
6、 )( )( )( )( )( )( )3、你怎么知道是“夏夜”?4、详略是怎样安排的?5、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6、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如:题目为“社戏” ,但作者却大量地写了社戏以外的内容,这样安排合适吗?为什么? 附鲁迅的几条名言。希望同学们能背下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自题小像)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
7、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课堂探究(一)、预习汇报 1、字词 2、作者及文章出处 3、预习收获及困惑(二)读课文,合作探究:(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2)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迫切心情的?(3)“我”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4)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 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说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物,这篇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哪个?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人物),因为他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来分析人物性格。双喜:阿发:六一公公:学生默读“夏夜行船 ”和“归航偷豆
8、”有关段落(11 、12、23 段),完成下列三个练习。1、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勾画出来。再朗读交流。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42、这些语句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个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然后用“我觉得_一句写得好,好在它(赏析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方法、写法等)写出了(或表现了)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句进行品析,然后交流。3小组合作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抓文眼,明主旨1.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阅读船头看戏部分)2.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
9、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 本文写了“ 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当堂检测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
10、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5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朦胧” 的意思是 _。 “踊跃”的意思是 _。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
11、有 ,从中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_、_的特点。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和_的修辞方法。4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5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6“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7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 _ _ _。8本段主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617安塞腰鼓导学案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4-8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2、: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自主学习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给加线字注音。 瞳仁( ) 亢奋( ) 羁绊( ) 山崖( )冗杂( ) 烧灼( ) 磅礴( ) 淋漓( )戛然( ) 闭塞( ) 束缚( )2填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 )地搏击着, ( )地搏击着。它( )着你, ( )着你, (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
13、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3画出文中能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4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思考一下其何作用?5.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课堂探究一、片断播放,高声诵读,感知气势1、知内容。自由朗读课文,试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尽量多找)2、明结构。文章按“鼓响前 ”可分成 3 大部分。第二部分为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7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 4 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
14、,且这 4 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二. 品读赏析,学习句式1. 寻找自己觉得最精彩的语句片断品读赏析,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赏析评点。 (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2. 仿照任意句式,自己另写一个。 (可赞美自己的家乡、师长、亲人等)三. 深入理解,互动释疑:(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 “冲破” “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 “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
15、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5)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教(学)后记:当堂检测阅读()(1)但是:(2)看!(3)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
16、级语文导学案 8是急促的鼓点;( ),是飞扬的流苏;( ),是蹦跳的脚步;( ),是闪射的瞳仁;( ),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5)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6)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7)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8)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客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动! (9)好一个安塞腰鼓 !(10)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17、,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11)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现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12)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1给选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意思。第一层:( 段至 段) 。第二层:( 段至 段) 。2将“忘情了” 、 “没命了” 、 “发狠了”三个短语填人文中横线上,依次是 ,为什么这样排列? 3文中括号中依次填的短语是 、 、 、 、 。4品味下列语句的意义:(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
18、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5第三段从 方面写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场面的 。6第四段主要用了 的修辞,突出了安塞腰鼓的 。(二)在清凉的秋风里,在纯的透明的天空下,怀着一份静静的心情,听上一曲秋日的私语 。钢琴缓缓地打着低音,在我眼前托出一片高远而安详的天空。接着,一串平缓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9的旋律带我漫步于林间小路。轻踩着微润的泥土,吸吮着莫名的
19、芳香,让我尽情聆听风的私语,云的私语,秋虫的私语,湖水的私语,大自然的私语一阵秋风掠过湖面,带来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听!你听到了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叶的私语。那相伴了一春一夏的小侣,此时此刻正互道珍重、缠绵、依恋,但绝无哀怨。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它们曾一起绽出新芽,一起舒展了腰身,一起在暖风中嬉戏,一起为大树它们共同的家,奉献着自己。又一阵风吹过,湖水轻颤,泛起涟漪。几片树叶翩然地、潇洒地落入秋天的水纹里,随波而去。“别难过,明年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太阳隐去,星星闪现,秋露落下,
20、滴进水里,渗入土里,润到我的心里终于,淡淡的,一切的梦幻消失在重新平静了的湖水里。消失了那些私语。当那极富穿透力的尾声溶入空气时,我觉得那弹跳雀跃的,已不仅是黑白琴键,那是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1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颤抖:_。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依偎:_。2选文写了哪些秋景?其中详写了哪种?3文中和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4文中作者由“黑白琴键”联想到了什么?5发挥想像,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补写内容: 6从文中备选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
21、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所选句子:喜欢的理由:教(学)后记: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018观舞记导学案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4-15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寄语: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体味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知识链接】丰子恺,原名丰润,浙
22、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深刻,耐心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 、 缘缘堂再笔 、 随笔二十篇 、 甘美的回忆 、 率真集等。这此作品除部分艺术评论外,大都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自主学习】1.给下列画横线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2.解释下列词语: 惬意: 水 门 汀: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1立轴: 参差不齐:【合作探究】1.用一句简
23、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2.从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 4.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5.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6.谈谈你对“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理解。【拓展延伸,当堂检测】1.竹影一文作者_原名_,现代画家、散文家。2.小伙伴们就“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而发生争论后,争论有没有结果?为什么?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试举一、二例。4.请阅读下面文段,做下面的题目。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24、,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和“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这两句各用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2(2)“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为什么会强起来?(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_变成_,
25、由_变成_。19观舞记导学案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4-15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体验美的心灵,缺少描述美的语言。【学习目标】1. 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3. 道德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知识链接】1
26、.作者:冰心(190010 一 19992),原名 ,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 再寄小读者,诗歌 等。 2.了解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但湿婆在印度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它起源于宗教活动。是“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艺术。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
27、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3演,至少包括 6 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 3 小时,多达56 小时。 【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pn c( )( ) cn ( )然 chn ( )视 叱咤 ( )( ) 斗 su( ) 花 mn ( )2.解释下列词语: 惬意: 水 门 汀:立轴: 参差不齐:【合作探究】(一)探寻“舞蹈美” 1、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或短语)概括。 2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
28、到生动的描绘? 3、全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请用:卡拉玛姐妹的( )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例如: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美在(帘幕慢慢的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面貌)美,美在 卡拉玛姐妹的(服饰)美,美在 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美,美在 卡拉玛姐妹的(神态)美,美在 卡拉玛姐妹的(动作)美,美在 4、小结: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将“视
29、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 ,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 16、17、18 自然段, (提示:可以从修辞、描写等方面去思考) 小结: 【拓展延伸 】与女儿沟通音乐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4任海杰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我女儿喜欢听流行音乐,对当红的港台歌星如数家珍,书桌周围的墙面上贴满了偶像的彩照。对她的热劲,我虽然理解,但总有些不以为然,我对她说,对流行音乐这
30、么热衷没多大意思,应该听一些古典的,那才是受用一世的。谁知她反击道:你只知道听贝多芬、莫扎特,都是老古董。有一次,她要我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月光CD,她说音乐课上老师刚教过,觉得蛮好听的,要我再放给她听。这天她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又一天,女儿在放 Beyond 的歌,当听到那熟悉的光辉岁月时,我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一时间竟唱得热血沸腾,豪情激荡,女儿在一旁很惊讶:爸爸,你也懂啊?我说:爸爸年轻时也是喜欢流行音乐的,特别喜欢这首光辉岁月,还有达明一派、草蜢、温拿、优客李林,还有刘文正、谭咏磷、张国荣、陈百强、徐小凤、奚秀兰,还有邓丽君!当我说出这一串串乐队组合和歌星名字时,女儿先是直瞪
31、眼,继而是拍手欢呼,激动过后,她问我:既然你这么喜爱过流行音乐,现在为什么不听了?我说:听了古典再听流行,觉得味道不够了,这可能和一个人的年龄、性情、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有关。流行音乐是属于青春期的,所以年轻时一般都喜欢追星,但慢慢地要听一些古典的,古典不是老古董,古典是经典,是几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旦喜欢上,那种幸福迷恋的感觉肯定会超过你迷流行音乐的感觉。当然,流行音乐中也有好的,有精品,比如刚才听的光辉岁月,一听到,我仍会激动,仍会要听,要唱。从那天起,我和女儿在听音乐时的对立情绪缓和了许多。一天,她在听韩国当红组合 HOT 的歌,我听到有一首歌的旋律优美跌宕,很有感染力,
32、就问这歌叫什么,女儿说是孩子啊。晚上回家后,女儿一见我就如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你知道吗?你上午听到的孩子啊这首歌的曲子是根据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改编的,我看过说明的。还有首希望,中间用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又过了几天,女儿对我说,她最近听张学友的歌,发现在乐队伴奏中有羽键琴,“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中不也有羽键琴吗?”我说是啊,羽键琴曾是一件流行的古乐器,看来现在的流行乐坛也已注意吸取古典音乐的养料,你听,用了古典曲调和古乐器,味道和品位就不一样了。女儿频频点头。我又说:其实,古典音乐也吸取了其他音乐的养科,如巴托克、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在他们的音乐中,就采用融合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曲调,民间
33、音乐也可说是一种流行音乐,流传的时间长了,再经过大师们的妙笔生花,于是就化成了古典音乐的一部分。所以古典和流行并不是绝缘的,好的音乐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女儿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用原文回答)2、第段中加点字“这”指代什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53、“从那天起,我和女儿在听音乐时的对立情绪缓和了许多”,“我”和女儿之间为什么会“对立”?“对立情绪缓和”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4、父亲认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胜一筹的依据是什么?5、女儿与父亲在欣赏音乐方面获得了怎样的共鸣点?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20口技导学
34、案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4-15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学习重点】1、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 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来源:学*【知识链接】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它能同时发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
35、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6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 后边,俗称“隔壁戏” , 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2、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 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3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人。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
36、 铁崖文集 、 湖舫存稿等书。 第 一 课 时【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少顷( ) 犬吠( ) 呓语( ) 夫叱大儿声( ) 齁声起( ) 舒 ( ) ( )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2.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2)、结合课下注释,放声读文三遍 读文第一遍,做到发音准确,停顿合理。 读文第二遍,找出文中的中心句。_ 读文第三遍,提 2-3 个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1、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注意字音、语气、停顿 。2、分组朗读课文,力求读好至诵。3、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课堂检测】 找出本文表示事 物数量的词,比较古今不同用法
37、,填上适当的量词。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 百( )舌 百( )口 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 【作业】: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71、熟读课文,最好背诵。2、复述课文内容。第 二 课 时【预习检测】1、检查各小组朗读或背诵情况。2、抽查小组复述课文的情况。【自主学习来源】 。X。X。K1、再读课文,初识“口技” 。 2、二人一组,对读课文,注重轻重缓急。 3、指名读文,想象口技表演的生动情景。 【合作探究】1、结合书下注释,解释加点字 会宾客大宴( ) 虽人有百口( ) 几欲先走( ) 但闻屏
38、障中抚尺一下( ) 两股战战( ) 妇拍而呜( ) 不能名其一处(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宾客意少舒( ) 2、一词多义 乳 : 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绝 : 以为妙绝( ) 群响 毕绝( ) 众妙毕绝( ) 指 : 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妙: 以为妙绝( ) 众妙毕绝( ) 3、通假字满坐寂然( )4、古今异义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 ;今义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义: ;今义: )虽人有百口 (古义: ;今义: )几欲先走 (古义: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8今义: )5、词类活用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39、6、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解释其义,释然后分类。 (1) 、表示突然:_ (2) 、表示同时发生:_ (3) 、表示相继发生: _ (4)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7、翻译句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课堂检测】1.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 )A.口 技人坐屏障中 B.满坐宾客
40、无不伸颈 C.满坐 寂然 D.稍稍正坐2.选出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众妙毕备( )A. 毕业典礼 B. 毕业精力 C.丑态毕露宾客意少舒(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 舒筋活血不能名其一处( )A. 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作业】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920口技导学案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4-15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41、。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学习重点】1、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0烘托手法的作用。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 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来源:学*【知识链接】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 后边,俗称“隔壁戏” , 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这篇课
42、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2、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 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3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人。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 铁崖文集 、 湖舫存稿等书。 第 一 课 时【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少顷( ) 犬吠( ) 呓语( ) 夫叱大儿声( ) 齁声起( ) 舒 ( ) ( )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2.整体感知 (1)、听录
43、音范读课文(2)、结合课下注释,放声读文三遍 读文第一遍,做到发音准确,停顿合理。 读文第二遍,找出文中的中心句。_ 读文第三遍,提 2-3 个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1、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注意字音、语气、停顿 。2、分组朗读课文,力求读好至诵。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13、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课堂检测】 找出本文表示事 物数量的词,比较古今不同用法,填上适当的量词。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 百( )舌 百( )口 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 【作业】:1
44、、熟读课文,最好背诵。2、复述课文内容。第 二 课 时【预习检测】1、检查各小组朗读或背诵情况。2、抽查小组复述课文的情况。【自主学习来源】 。X。X。K2、再读课文,初识“口技” 。 2、二人一组,对读课文,注重轻重缓急。 3、指名读文,想象口技表演的生动情景。 【合作探究】1、结合书下注释,解释加点字 会宾客大宴( ) 虽人有百口( ) 几欲先走(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两股战战( ) 妇拍而呜( ) 不能名其一处(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宾客意少舒( ) 2、一词多义 乳 : 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绝 : 以为妙绝( ) 群响 毕绝( ) 众妙毕绝( ) 指 : 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妙: 以为妙绝( ) 众妙毕绝( ) 6、通假字满坐寂然( )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老庙镇和寨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27、古今异义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 ;今义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义: ;今义: )虽人有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