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Nrf2外源性化合物进入机体后,经生物代谢转化,可能形成活性代谢物而引起机体化学 / 氧化应激的发生发展。转录因子 NF-E2 相关因子 2(Nrf2 )是细胞防御这些应激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调节许多细胞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的毒性损伤起保护作用。在胞质中表达,受应激后由细胞质向胞核中转移。Nrf2 可通过上调抗氧化物酶,减弱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Nrf2 的磷酸化过程可能是其激活和失活的一个重要信号传导事件,可分别促进 Nrf2 的核蓄积和从细胞核中移出。2 、 Keap1 Keap1 对 Nrf2 的抑制作用,即对 Nrf2 起负调节作用,是 Cullin 依赖性 E3 泛
2、素连接酶的作用底物,可致使 Nrf2 泛素化并最终被 Cullin 依赖性 E3 泛素连接酶降解。Keap1 在哺乳动物细胞胞浆中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并以这种形式与一个单分子 Nrf2 结合,在化学 / 氧化应激条件下,Nrf2 不再能被蛋白酶体降解,致使 Keap1 与 Nrf2 的结合处于饱和状态,任何新合成的 Nrf2 得以在细胞核蓄积,并激活细胞保护性基因,从而对细胞应激起解毒作用。3、 PKC 蛋白激酶 C(protein kinase C)4、 ER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5、 PI3K 磷脂酰肌醇 3
3、激酶6、 Bcl-2 是细胞凋亡中最主要的抗凋亡因子。Bcl-2 表达增加、Caspase-3 表达减少可对细胞凋亡损伤起保护作用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细胞凋亡是指在外部诱发因素和内部调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决定细胞死亡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是有别于细胞坏死的,以细胞核的 DNA 片段化、胞膜皱缩表面形成泡形成凋亡小体及染色质固缩边集为主要特征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中出现某些特征性标志,如染色体凝集和 DNA 断裂化等。7、 VEGF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4、A) ,中文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血管生成刺激因素包括有一类称为“血管生成因子(antigenic growth factors)”的细胞因子,起着刺激新血管形成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换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A(VEGFA)等,其中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VEGFA。VEGFA 蛋白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分泌,广泛分布于人体许多组织,如腺体、肺、肝、肾、心肌等,但表达水平极低,其作用仅维持正常血管密度和基本渗透功能,维持营养物质。当出现肿瘤细胞之后,其表达水平一
5、般会大大上升。有研究表明,VEGFA 与肿瘤侵染性相关,与肿瘤易感性亦相关。基因分子生物学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EGFA)是最主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了与其他多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蛋白相区别,以 VEGFA 命名。VEGF 家族目前主要包括 VEGFA(即 VEGF) 、胎盘生长因子、VEGFB、VEGFC、VEGFD 和 VEGFE,其中 VEGFA 是诱导肿瘤血管形成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A 是具有高度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VEGFA 之所以具有高度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是由于该蛋白有 3 个高亲和性的酪
6、氨酸激酶受体(RTKs),分别为 VEGFR-1/Flt-1、VEGFR-2/KDR/Flk-1 和 VEGFR-3/Flt-4。KDR 是血管形成的主要调控分子,具有明显的化学趋化和促分裂作用,与血管岛、血管形成和造血有关;F1t-l 主要在内皮细胞排列形成管腔时发挥作用。这两种受体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上,虽然极少数造血细胞、单核细胞也有少量表达,但只有内皮细胞对 VEGFA 有应答反应,因此 VEGFA 是一个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VEGFA 蛋白的结构是由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构成的同源二聚体,主要由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肿瘤组
7、织中。其主要功能包括:选择性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形成。升高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的渗透性,使血浆大分子外渗沉积在血管外基质中,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新生毛细血管网的建立提供营养。VEGFG 在血管生成、肿瘤生长以及缺血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体外实验中,缺氧可诱导 VEGFA 表达。这可能是由于缺氧诱导因子 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 作用于VEGFA 基因的 5端的缺氧反应元件,提高了 VEGFA 的转录效率。生成的 VEGFA 蛋白与其受体结合,通过 PKC、NOS、AKT、MAPK 等途径诱导血管生成( 图 1)。基因对
8、疾病发生的影响VEGFA 在甲状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作为血管生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可以直接促进甲状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或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为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提供基质,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上世纪 70 年代,Folkman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假说。在随后的科学研究中,该假说被进一步证实。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血管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不会超过 12 mm3。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肿瘤发生侵
9、袭转移的多步骤过程中,血管生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功能研究1989 年,Ferrara 等人1从牛脑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中提取到 VEGFA,该蛋白是一种肝素结合因子,是由两条 N 端相同而其他区域存在某些差异的多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高度保守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为 34-42kD。1992 年,Plate 等人2通过实验研究后,认为 VEGFA 可由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正常内皮细胞组织中无表达。1994 年,Takahashi 等人3证明 VEGFA 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与其他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如胎盘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之间存在协同作用。1995 年,
10、Freeman 等人4在对 T 淋巴细胞的研究中,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可表达VEGFA。1997 年,Masood 等人5检测到艾滋 Kaposi 肉瘤细胞中 VEGFA 及其受体 Flt21 和 KDR协同高表达,从而首次明确提出肿瘤细胞中 VEGFA 自分泌作用机制。1999 年,Bellamy 等人6 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的研究发现这些肿瘤细胞不仅表达 VEGFA,同时也表达 VEGF 受体,提示除实体瘤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VEGFA 也可以自分泌途径发挥作用。2000 年,Dias 等人7证实了 VEGFR-2 介导的人白血病细胞生长转移的自分泌
11、作用方式。采用人 VEGFR-2(KDR)的特异性抗体 IMC-C11 治疗接种小鼠,可以阻断白血病细胞分泌产生的 VEGFA 白血病细胞上 KDR 的相互作用(其与鼠 VEGFA 体 Flt-1 无交叉反应) ,即阻断自分泌作用方式,从而阻碍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并首次证明白血病细胞表达的 VEGFA 受体是具功能活性的信号转导受体,传递给内皮细胞相似的信号。2001 年,Hayashibara 等人8亦证实了存在于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由 Flt-1 介导的VEGFA 自分泌作用机制。并且认为 VEGFA 及其受体的自分泌作用除了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外,亦可能在肿瘤细胞的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12、2006 年,Girnita 等人9对接受心脏移植的高加索人、西班牙人和美国黑人的 16 个SNP 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加索人与西班牙人和美国黑人在多个 SNP 上存在显著差异。比如,VEGFA -2578CC 和-460CC 基因型在美国黑人和西班牙人中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P0.001);Fas 的 GG 基因型和 FasL TT 基因型常在美国黑人中出现;美国黑人携带 ABCB1 2677GG 基因型的概率是高加索人的 2 倍(78.6%比 33.7%,P0.0025) 。这样的遗传背景决定了美国黑人更容易发生促炎症和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更低,以及较低的药效反应和免疫抑制效果。8 GF
13、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 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一种型中间丝状蛋白,以单体形式存在。GFAP 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细胞骨架的构成并维持其张力强度。其在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肌上皮细胞、淋巴细胞、肝星形细胞也有表达。但外周系统所表达的 GFAP 不能被中枢神经系统的 GFAP 单克隆抗体检测出1 ,提示两个来源的 GFAP可能在结构上存在差异。GFAP 或许对神经系统有特异性。GFAP 是 Eng 等从多发性侧索硬化症患者脑组织中提取的,后确定 GFAP 是星形细胞内89nm 中间丝的结果蛋白,仅在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在正常动物脑灰质内,用抗GFAP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多数为阴性。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或损伤后,星形细胞表现快速反应,其标志之一是 GFAP 的表达,因此目前将 GFAP 的表达与否作为星形细胞活动状态的标志之一。作为细胞骨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GFAP 在稳定的突起形成过程可能是必须的,并在调节星形细胞运动上是重要的。GFAP 基因敲除小鼠在发育、生殖和生命历程上是正常的,而对脑内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P )有影响。( 神经经生物学 (鞠躬主编)2004 年 7 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