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警惕夺命毒蘑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9351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惕夺命毒蘑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警惕夺命毒蘑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警惕夺命毒蘑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警惕夺命毒蘑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警惕夺命毒蘑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警惕夺命毒蘑菇 前言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毒蘑菇的种类也十分繁多,加上广东等南方人喜爱食用各种“山珍海味”,对野生蘑菇也情有独钟,所以误食毒蘑菇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年的不完全统计,2000-2005 年仅广州市发生蘑菇中毒事件共有 19 起,中毒 92 人,死亡 13 人。而对于整个广东省来说,这样的事件就更加频繁和难以统计了。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 400 多种,我国毒蘑菇有 200 多种,广东则有 100 多种。如果将具有轻微毒性的种类都算上的话,世界上的毒菌则多达 1000 多种。毒蘑菇的种类繁多,毒

2、性有强有弱,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剧毒的种类可直接危及受害者的生命安全。如 2000 年 3 月发生在广州天麓湖的 9 名外来人员误食致命白毒伞,其中 8 人在随后的数天内相继死亡,另一名患者则在老家养病半年后亦不治身亡!广东省近年来类似的案件还有多起:2002 年 3 月,广州发生 2 起 6 名外来民工和广州市民一家 3 人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造成 2 人死亡;2004 年 4 月,广东清远一家 6 口因采食毒鹅膏菌,结果发生了全家 6 人全部死亡的悲惨事件;2005 年 9 月广东连州市大路边镇发生了食用野生蘑菇的重大中毒事件,全村进食人数 142 人,中毒 3

3、1 人,死亡 5 人;2007 年 4 月萝岗区九龙镇 7 名民工因采食灰花纹鹅膏,中毒 5 人,死亡 2 人。以上只是广东省众多毒蘑菇中毒事件中的少数事例。我省邻近省区也常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多达 3000 多人。由于辨别毒蘑菇非常困难,在采集野生蘑菇时,常误采毒蘑菇食用而中毒。由于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蘑菇生长旺盛期,春夏季节雨量及温湿度适合各类野生蘑菇的生长。部分蘑菇是可以吃的,其中一些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有很多矿物质和纤维。但是采食野生的蘑菇是很危险的,每年都有人因吃了有毒的蘑菇而死亡。因为毒蘑菇没有

4、明显的标志,品种多达上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专业人士也很难鉴别那些是有毒的,那些是无毒的。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以及神经系统,即使是微量被吸收到体内也是很危险的。一个约 50g 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 50 公斤的成年人,死亡率高达 95以上。抢救一个病人常需花费 1520 万元,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中毒病人从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误食毒蘑菇的原因变黑红菇 Russula nigricans(可食)亚变黑红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剧毒!1、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

5、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2、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集误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购买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经营餐馆就餐后引起不适的例子。引起后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1)餐馆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时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有相关机构曾检验过一份餐馆送来的食用牛肝菌样品,竟然混杂了 10 多个不同的种类,

6、其中最起码有两种是有明显毒性的。(2)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个人体质的适应性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不良的反应。(3)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种类只有熟透时才可食用;未熟透时它会带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后即可能产生不适,食用者在用食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3、轻信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广东发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据调查,曾

7、多次有中毒者说他们认为“毒蘑菇与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会变色”,他们所食用的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蘑菇,结果还是中毒了。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错误说法“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错误说法“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错误说法“与银

8、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错误说法“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错误说法“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二、毒蘑菇中毒类型和症状毒蘑菇中的毒素十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且一种毒素有可存在于数种毒蘑菇中,因此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9、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6 个类型。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 10分钟6 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神经精神型: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 ,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 10 分钟至 6 小时内发病(多

10、在 30 分钟内发病) 。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孪、急性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 30分钟至 2 小时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 、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

11、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 1 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 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 cubensis)、毒裸盖菇、半裸盖菇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 ,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 3000 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有的

12、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 ,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象离奇、性格活泼的小人,甚至还有小动物。病人此时会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或感到绝望,重者还出现木僵痴呆,一般食后 6-24 小时发病,食用时同时饮酒症状,更为明显,需 3-12 天才能恢复。个别病例病程长达 1-3 月,易被误诊为急性精神分裂证。但一般可在短时间内随毒性消失而恢复正常。溶血型 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 612 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

13、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其受损害,作用速度快,毒伞肽作用速度慢,按毒性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强。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 0.1 毫克/公斤体

14、重,而毒肽则为 2 毫克/公斤体重。所以一个约 50 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 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 250 克,已大大超过的一般的致死量) 。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在新鲜的毒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 90-100%。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 6 个时期。a. 潜伏期:一般 6 小时左右、长者可达 1516 小时,甚至一、

15、两天,所以误食有关毒蘑菇后,往往因发病晚而不能及早发现。b. 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似霍乱病状。一般 1-2 天后症状基本消失。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突然死亡,称“暴发型”中毒。c. 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 1 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d. 内脏损害期: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出现中毒性肝炎的表现。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头痛、低

16、热、腹胀、厌食、嗜睡。严重者肝肿大后又迅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快等,严重发生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昏迷,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如果能及时和积极治疗可在 1-2 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e. 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天后逐渐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f. 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好转,一般要经过 1015 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另外,毒丝膜菌类中的奥来毒素(orellanine)也能引起肝脏损害型中毒,其毒性较强,中毒死亡率达 10-20%。但毒

17、性通常没有毒肽和毒伞肽强烈。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 20 分钟至 1 小时,最长达 24 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光过敏性皮炎型: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porphyrins)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 1-2 天发病。另外

18、,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综上所述毒蘑菇中毒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 46小时,最短在进食毒蘑菇 10 分钟后即可发病,但预后较好。而溶血型和脏器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脏器损害型是毒蘑菇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通常在误食后 6-72 小时发病,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一般持续 1-2 天后渐缓解。这时候病人易误认为好转而不继续治疗,但此时毒素逐渐侵犯人体各脏器。病人中毒后 2-5 天内出现内脏损害,尤以肝损害最为严重,极易造成死亡。致命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三、中毒解救办法:萝岗区食安办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对毒蘑菇

19、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如食用蘑菇后 10 分钟到 48 小时内,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的个人和群体要高度重视,乳妇应暂停哺乳,立即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应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否则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急救措施: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2、急救时最重要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3、在等待急救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发生;4、对于已进入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5、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治疗中毒病人

20、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催吐: 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 4%温盐水 200300ml 或 1%硫酸镁 200ml,510ml 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吗啡等药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洗胃: 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 46 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过 6 小时,甚至 1218 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

21、况进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1:20005000),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为吸附剂,用法是取 3050g 放入 500ml 温开水中调拌成混悬,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内,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 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镁。使用硫酸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硫酸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入活性碳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 3060ml 作导泻剂。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 每次

22、200300 ml,连续次。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 输液可用 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利尿剂,一般用速尿 2040mg或 20%甘露醇 250ml 静注,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但要注意进入液体平衡,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低钾病人补充氯化钾。不同中毒类型的处理方法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后的一般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还应在上述处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的处理:胃肠炎型:可按上述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特别是在初期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等加速毒物排出。神经、精神型:含毒蝇碱的毒蘑菇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可使用阿托品;含异恶唑类衍生物的毒蘑

23、菇中毒,出现精神错乱,幻视等症,可用镇静剂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国幻视症等精神症状,可按精神异常处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疗。溶血型:治疗这类中毒合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可的松、碳酸氢钠等,严重贫血者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输血治疗。肝脏损害型: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及时进行以护肝为主的治疗。除采取上述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外,还可使用如下解毒药物:()巯基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N-乙酰半胱氨酸;(4)硫锌酸(5)灵芝煎液;(6)水飞蓟素;(7)大量维生素、族维生素类;(8)同时还应进行护肝措施: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物质,高渗葡萄糖液,适当加入普

24、通胰岛素和钾元素;其它护肝药物,如肝泰乐,肝宁,肌苷与肌苷酸钠,能量合剂等。这类型中毒在发病初期的胃肠炎期抓紧进行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抢救治疗非常重要,但由于它有潜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错过救治的良机。因这类中毒可同时使患者的肾脏等器官受损,会造成液体及水溶性物质代谢的不平衡,要在补液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利尿剂和补充电解质。广东毒蘑菇中而致毒死亡的事件多由这类中毒造成。虽然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药,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曾与医院合作,有用紫灵芝(紫芝)煎液成功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后来食用菌杂志等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灵芝能够起死回生的传说,也许与它的这种解毒作用有关。国外则有使用硫锌酸可抢救重度中毒病人的报道

2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目前仍未见有特效治疗药物,死亡率较高,只能以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过早期彻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光过敏性皮炎型:可使用安其敏、扑尔敏、苯海拉明、氢化可的松、维生素等药物。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都应及早处理,同时尽快与有关医院与疾病控制部门(如:事发当地医院、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萝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 (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上述方法仅供参考。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

26、复杂,对于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体质,医生常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医护人员可能有更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法。患者应耐心听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大意,特别不要把“假愈期”误认为痊愈好转而中断治疗。四、毒蘑菇的预防措施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野蘑菇。对蘑菇中毒患者治疗越早,病死率越低。五、蘑菇子实体形态结构为了便于大家认识各种蘑菇的形态,现将蘑菇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图解如下:注:人们平时食用的蘑菇叫做子实体或菌体,蘑菇等担子菌的子实体又称担子体;菌类能产生单细胞(偶多细胞)的繁殖体,称为孢子,其具有繁殖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27、六、毒蘑菇的识别毒蘑菇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易鉴别,有毒和无毒的野生蘑菇非常相似,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为此萝岗区食安办告诫广大市民:不要试图通过识别毒蘑菇而自行采食蘑菇,这样的行为很危险;同时在市场购买蘑菇食用要注意辨别,在有牌照的正规商铺购买。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 、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

28、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 年 4 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 。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

29、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广州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的。七、常见毒蘑菇介绍1.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1)致命白毒伞(2)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 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

30、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 90以上,是历年广州地区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祸首。2. 灰花纹鹅膏担子果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 36 cm ,幼时钟形至半球形,成熟时扁平,深灰色、鼻烟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较深,具深色纤丝状隐花纹或斑纹,光滑或偶有白色破布状菌幕残片;边缘平滑无沟纹,一般无菌环残片。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短菌褶近菌柄端渐变狭。菌柄长813 cm,直径 0.52 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浅灰色,常被浅褐色细小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近球形,直径 13 cm。菌环顶生至近顶生,灰色

31、,膜质。菌柄基部菌幕残余(菌托)浅杯状,游离托檐高达 38 mm ,厚 0.52 mm,外表面白色至污白色,内表面白色。担孢子 8.010.07.09.5m,球形至近球形,稀宽椭圆形,淀粉质,无色,光滑,薄壁;侧生小尖长约 1m 。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地上。剧毒,在我国湖南、江西因误食此菌曾发生多起多人死亡的恶性中毒事件。3铅绿褶菇毒蘑菇-铅绿褶菇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其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

32、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4. 粗柄白鬼伞菌盖宽 27.5 cm,白色,后变蛋黄色,半球形,伸展后中央略呈脐凸形,脐凸部赤褐色,密被易脱落红褐色疣状小鳞片,干,边缘有明显条纹,易撕裂。菌肉白色,后转黄色,无味道和气味。菌褶初白色,后变淡黄色,不等长,离生。菌柄长 26 cm,粗 25mm,棒形,弯曲,具球茎状膨大基部,杵状,菌环以上部分淡黄色,被绒毛,菌环以下黄带赤褐色,上有赤褐色鳞片或绒毛,空心。菌环生于柄 13 处,单环,上表淡黄色,下表淡土黄色,膜质,易脱落,可活动。孢子卵圆形至广椭圆形,7115.57.3m,光滑,有芽孔,无色,类糊精质,内含 1 个油球。群生或近丛生于林中地上或

33、路边。该菌与铅绿褶菌相似。5古巴裸盖菇菌体较小。菌盖表面开始黄色,后呈赭色或奶油色,老时带白色,直径1.5-2.5(7)cm,初期锥形或半球形,至近平展而中部稍突起,光滑,有白色鳞片,靠近边缘有白色残幕,无条棱,水浸状。菌褶直生或凹生,暗灰色道暗紫褐色,最后黑紫色,褶缘白色似絮状。菌柄长 4-12 cm,粗 0.4-1.3 cm,圆柱形,基部膨大,内部松软或空心,表面白色至奶油色或黄褐色,菌环以下光滑或稍有鳞片,顶部有条纹。菌环膜质生于柄上部,白色,往往落有孢子呈现暗紫褐色。孢子近卵圆形,12-15.47-8.9m,暗褐色。夏季喜欢群生或单生于牛马等动物的粪便上。所含有的毒素主要为色胺类物质裸

34、盖菇素。主要引起神经性毒性症状,毒性反应快。古巴光盖伞毒素含量较高,并以其致幻作用而著称,可造成时空感觉的错乱或昏迷,服用量大时也可致死。6.网孢牛肝菌毒蘑菇-网孢牛肝菌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7.赭红拟口蘑毒蘑菇-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 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

35、细长或者粗壮,长 6-11cm,粗 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8白毒鹅膏菌毒蘑菇-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 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 9-12cm,粗 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36、。9毒鹅膏菌毒蘑菇-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 5-18cm,粗 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 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 24 小时左

37、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 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8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毒蘑菇-哈蟆菌子实体较大。菌盖宽 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 12-25cm,粗 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 6 小时以内发病,产生

38、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9.细褐鳞蘑菇毒蘑菇-细褐鳞蘑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 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 6-12cm,粗 0.81cm,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

39、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夏秋季生林中地上。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10.半卵形斑褶菇毒蘑菇-半卵形斑褶菇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 4cm,有时可达 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 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此菌有毒,中

40、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11.毒粉褶菌 毒蘑菇-毒粉褶菌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 20cm,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 9-11cm,粗 1.5-3.8cm,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 6 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

41、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12.介味滑锈伞介味滑锈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 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 10cm,粗 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13.美丽粘草菇毒蘑菇-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 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 6-15cm,粗 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不可食用。14

42、.毛头乳菇毒蘑菇-毛头乳菇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 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15. 簇生沿丝伞菌体一般小,全体黄色。菌盖直径 3-5cm,顶部锈褐至红褐色,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硫磺色或玉米黄色。菌褶密,不等长,直生至弯生,青褐色。菌柄长 3-12cm,粗 0.4-1cm,黄色而下部褐黄色,纤维质,表面有纤毛,实心至松软。菌环常呈蛛网状,生柄的上部。孢子淡紫褐色,光滑,椭圆形至卵圆形,6-94-5m。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