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编制郭常青.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08995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编制郭常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编制郭常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编制郭常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编制郭常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编制郭常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厦门市国祺中学 郭常青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 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第 2课时: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生产、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第3课时:化学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体会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

2、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要求和难度。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2、教学目标分析目标内容的选择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是在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是

3、对浓度、温度、催化剂研究的必然结果,后者是对前者的经验事实作出高度的理论总结,比前者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应用价值。目标的层次理解:这是由于本节教材在全章和整个高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确定为“理解”层次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4、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2、通过“联想质疑” 、 “活动探究” 、 “交流研讨” 、 “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想质疑” 、 “活动探究” 、 “交流研讨” 、 “观察思考”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 ,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的学习热情。二、说教

5、学方法教师在把握本节内容的深度、 广度时一定要注意与旧教材进行区分: 本节教材只要求学生根据已有 的 学 习 经 验 和 实 验 认 识 到 不 同 反 应 的 化 学 反 应 的 速 率 不 同 , 知 道 反 应 条 件 的 改 变 (温 度 、浓 度 、 催 化 剂 )会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产 生 怎 样 的 影 响 , 建 立 化 学 平 衡 的 观 点 , 不 需 要 学 生 对 上 述 内容 进 行 理 论 分 析 和 定量计算,也不需要他们了解平衡移动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基本理论, 是解决生产、 生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

6、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巧妙引入正题,设置学生探究的“空白点”。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体现新课

7、标理念。三、说学习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四、教学过程1.本节教材内容框架为:(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使学生知道浓度、 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初 步 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2) 通过 “认识化

8、学反应的快慢”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 “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 “催化剂与化学工业” 等资料介绍, 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1)知识上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探 究 活 动 是 本 节 课 解 决 问 题 主 要 方 式 ,在 探 究 过 程 中 , 学 生 可 以 从 已 有 经 验 出 发 , 通 过 分 析 一 讨 论 一 设 计 一 实 验 的 程 序 完 成 探 究任 务 ;

9、 也 可 以 从 随 机 的 实 验 入 手 ,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 通 过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 分 析 , 逐 渐 发 现其 中 的 规 律 。 另 外 , 由 于 本 探 究 任 务需要得到的结论较多、 较复杂,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2)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对照实验和半定量实验的实验方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3.教学步骤(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思考:如何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哪些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从实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进行得很完全?如何优

10、化化工生产的条件?将学生每 45 人编为一组,设计“活动探究”的实验方案。(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3)教学过程: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 但并不枯燥。 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 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

11、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可从镁、锌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生活或学习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反应是较快的、哪些反应进行缓慢?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要使用二氧化锰?让学生讨论思考进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4.板 书 设 计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2、表示方法:3、表达式:

12、v(B)=c(B)/t4、单位:mol/(Ls) 或 mol/(Lmin)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1温度的影响2催化剂的影响3浓度的影响五、设计体会 1、充分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这是能力结构的较高层次,是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最基本的手段,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本节主要突出以下内容:(1)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方法:通过设置比较标准,比较反应速率。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即在研究一个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固定其他条件,只改变一个条件来探索其影响规律。(2)实验的功能。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出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3、采用 CAI 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分析规律的本质。4、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控制反应条件,提高那些对人类有利的反应速率,降低那些对人类不利的反应速率。5、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进一步达到学习目,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点评、归纳、纠正错误,揭示解题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致辞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