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议论文阅读技巧.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8943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议论文阅读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议论文阅读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议论文阅读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议论文阅读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议论文阅读复习 一、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统观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考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2.概括作者思路。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3.论证方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1)辨析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析论证方法的

2、作用。语言表述为: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更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比喻论证: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3答题时要找全。4.补充论据。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

3、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5.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4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准确、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拓展。请你就本文观点谈一点看法:答题时,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一般顺向思维) ,然后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二、阅读训练:(一)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14 分)有一对夫妇,有两个

4、孩子,这对夫妇决定为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 ”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夫妻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这对夫妇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孩童时,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

5、,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体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过一阵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对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

6、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5的本分之一。有一位女子曾说过,出名要趁早。我看,确立目标要趁早。1作者用一对夫妇训练小狗的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3 分)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论述应怎样确立目标时,作者否定了哪些

7、不当做法?(4 分)3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4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许多人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而获得了成功。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要求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 (4 分)(二)宽容与和谐(14 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宽容,做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

8、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论语中的“宽则得众” ,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 ,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 ,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

9、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大千世界,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只有多看自己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者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应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融洽、团结的氛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形

10、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2请选出对第段作者所说的“这个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 ) (3 分)A、宽容的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B、有人不斤斤计较,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C、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6D、宽容就是能够容人所不能忍和做人所不能做。3第段是怎样论证“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的?(4 分)4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看法。 (4 分)(三)三思而行 季羡林 (2010 年广东中考)“三思而行” ,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

11、些。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 ,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

12、,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 ,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 ,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 ,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13、。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茶。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 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1根据作

14、者的考证, “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2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7(四)拔苗助长,事与愿违(14 分)崔宇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

15、成就,卡尔 8 岁学习大学数学,11 岁大学毕业。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一心想使他早日成名。然而不久,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才之术,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画师,当幼小的徐悲鸿要求学画时,父亲温和地拒绝了:“要想成为一个画家,先要好好读书。”两年后,9 岁的他才如愿以偿,

16、开始从父习画,终成一代大师。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这个规律为依据,先了解孩子的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培养他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选自家长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年版,有改动)1、 作者认为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有何危害?(2 分)2、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 分)3、 简述第段是怎样论述作者观点的?(4 分)4、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本文开篇提出“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其中“合适”的意思

17、是,依据“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 ,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B.教育孩子的道理跟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一样,要让其自然成长。C.第 段运用举例论证,强调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D.第段徐达章拒绝幼小的徐悲鸿学画的要求,目的是要徐悲鸿好好读书。议论文阅读复习答案:8(一)1、通过一对夫妇训练小狗的故事引出论点“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目标”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心论点: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目标。不当做法: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目标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 把快乐和幸福当成终极目标3、略4示例: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9 岁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昆虫的书

18、籍后,便立志要写一本关于昆虫的书。他观察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耗费一生精力,终于写出了昆虫记。司马迁早年立志继承父业,穷其一生,最终写成史书巨著史记。(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二)1、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3 分)2、A( 3 分)3、先从正面举齐桓公终成霸业、廉蔺共保国家安宁的事例( 1 分) ,再从反面举项羽自刎9乌江、周瑜壮志难酬的事例与之对比( 1 分) ,鲜明突出地论证了“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这个观点(2 分) 。4、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4 分)(三)1.一是泛指“多” ;二是指谋划事情

19、的“开头、中间、结局” 。 (答对 1 点得 1 分,全对得 3 分)2.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共 3 层,每层2 分,意思表述明晰 2 分)3.(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2)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10的观点。 (四)1.参考示例: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2. 参考示例:第段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居里夫人的话“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有力的证明了好奇心对孩子的成才极为重要;第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徐达章拒绝孩子学画画的要求一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例 1 分、论证方法 1 分、分析作用 2 分)3. 参考示例:首先,以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作比喻,论证不当的教育会偏离培养轨道。然后,举卡尔的事例加以证明。 (前后两点各占 2 分,共 4 分)4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