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级MS OFFICE教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8544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MS OFFICE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二级MS OFFICE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二级MS OFFICE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二级MS OFFICE教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二级MS OFFICE教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第 1 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1.1 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2)4 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问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2.算法的复杂度(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

2、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4 种方式。数据结构按各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度可划分为:(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逻辑顺序存放的。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在第 i 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步骤一:把原来第 n 个节点至第 i 个节点依次往后移

3、一个元素位置。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 i 个位置上。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在最坏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删除第 i 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步骤一:把第 i 个元素之后不包括第 i 个元素的 n-i 个元素依次前移一个位置;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1.4 栈和队列1.栈及其基本运算(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运算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栈底:栈顶的另一端。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2)特点。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栈

4、底元素是最早被插入和最后被删除的元素。栈有记忆作用。在顺序存储结构下,栈的插入和删除运算不需移动表中其他数据元素。栈顶指针 top 动态反映了栈中元素的变化情况(3)顺序存储和运算:入栈运算、退栈运算和读栈顶运算。2.队列及其基本运算(1)基本概念: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又称“先进先出”的线性表。队尾:允许插入的一端,用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排头:允许删除的一端,用头指针指向头元素的前一位置。(2)循环队列及其运算。所谓循环队列,就是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入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尾加入一个新元素。当循环队列非空(s=1

5、)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人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上溢”。退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头位置退出一个元素并赋给指定的变量。首先将队头指针进一,然后将排头指针指向的元素赋给指定的变量。当循环队列为空(s=0)时,不能进行退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下溢”。1.5 线性链表在定义的链表中,若只含有一个指针域来存放下一个元素地址,称这样的链表为单链表或线性链表。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其中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1.6 树和二叉树1.树的基本概念树是简单的

6、非线性结构,树中有且仅有一个没有前驱的节点称为“根”,其余节点分成 m 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 T1,T2,Tmm,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称 T1,T2,Tmm 为根结点的子树。父节点:每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前件,无前件的节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子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后多个后件,无后件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树的度:所有节点最大的度。树的深度:树的最大层次。2.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是有限的节点集合,该集合为空(空二叉树)或由一个根节点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二叉子树组成。可分为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其中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

7、定是满二叉树。二叉树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二叉树可为空,空的二叉树无节点,非空二叉树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每个节点最多可有两棵子树,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 k 层上至多有 2k-1 个结点(k1)。性质 2:深度为 m 的二叉树至多有 2m-1 个结点。性质 3: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度为 0 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 2 的结点多一个。性质 4:具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 log2n的整数部分。3.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1)满二叉树: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

8、结点。满二叉树在其第 i 层上有 2i-1 个结点。从上面满二叉树定义可知,二叉树的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必须都达到最大,否则就不是满二叉树。深度为 m 的满二叉树有 2m-1 个结点。(2)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如果棵具有 n 个结点的深度为 k 的二叉树,它的每个结点都与深度为 k 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 1n 的结点对应。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节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组成。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也称二叉链表,对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可按层次进行顺序存储。4.二

9、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所有节点,主要指非空二叉树,对于空二叉树则结束返回。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1)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前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访问根结点;前序遍历左子树;前序遍历右子树。(2)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

10、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中序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中序遍历右子树。(3)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后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后序遍历左子树;后序遍历右子树;访问根结点。1.7 查找技术(1)顺序查找: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2)最坏情况下,最后一个元素才是要找的元素,则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比较,比较次数为 n。(2)二分查找:二分查找也称折半查找,

11、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查找方法。但二分查找有条件限制,它要求表必须用顺序存储结构,且表中元素必须按关键字有序(升序或降序均可)排列。对长度为 n 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法只需比较 log2n 次。1.8 排序技术(1)交换类排序法。冒泡排序: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后向前或从前向后,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排序码,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部移向后部或较小的元素逐渐从后部移向前部,直到所有元素有序为止。在最坏情况下,对长度为 n 的线性表排序,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n(n-1)/2。快速排序:是迄今为止所有内排序算法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任取待排序序列中的某个元素作为基

12、准(一般取第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元素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元索的排序码均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右子序列的排序码则大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然后分别对两个子序列继续进行排序,直至整个序列有序。最坏情况下,即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序列,时间效率为 O(n2)。(2)插人类排序法。简单插入排序法:把 n 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 n-1 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在最坏情况下,即初始排序序列是逆序的情况

13、下,比较次数为 n(n-1)/2,移动次数为 n(n-1)/2。希尔排序法: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3)选择类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法:扫描整个线性表。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将它交换到表的最前面;然后对剩下的子表采用同样的方法,直到子表空为止。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 n(n-1)/2 次。堆排序的方法:首先将一个无序序列建成堆;然后将堆顶元素(序列中的最大项)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最大项应该在序列的最后)。不考虑已经换到最后的那个元素,只考虑前 n-1

14、 个元素构成的子序列,将该子序列调整为堆。反复做步骤,直到剩下的子序列空为止。在最坏情况下,堆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0(nlog2n)第 2 章 程序设计基础2.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1)设计方法: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2)设计风格:良好的设计风格要注重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方法、语句的结构和输入输出。2.2 结构化程序设计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结构化程序设计强调程序设计风格和程序结构的规范化,提倡清晰的结构。(1)自顶向下:即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2)逐步求精: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

15、些子目标做过渡,逐步细化。(3)模块化: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4)限制使用 GOT0 语句。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顺序结构:自始至终严格按照程序中语句的先后顺序逐条执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形式。(2)选择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3)重复结构:又称为循环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事项:(1)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2)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人口和一个出口。(3)程

16、序语言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4)复杂结构应该用嵌套的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来实现。(5)语言中所没有的控制结构,应该采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模拟。(6)尽量避免 GOT0 语句的使用。2.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的本质是主张从客观世界固有的事物出发来构造系统,强调建立的系统能映射问题域。对象: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可以是任何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东西。类: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实例:一个具体对象就是其对应分类的一个实例。消息:实例间传递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继承: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多态性:指对象根据所接受的信

17、息而作出动作,同样的信息被不同的对象接收时有不同行动的现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好。第 3 章 软件工程基础3.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1.软件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和数据。(2)特点。是逻辑实体,有抽象性。生产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导致了软件移植问题。复杂性较高,成本昂贵。开发涉及诸多社会因素。2.软件的分类软件可分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 3 类。

18、(1)应用软件是特定应用领域内专用的软件。(2)系统软件居于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层,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3)支撑软件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是支援其它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的软件。3.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4.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在国家标准中,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 8 个阶段软件定义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

19、需求分析 3 个阶段。软件开发期: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 4 个阶段。运行维护期:即运行维护阶段。5.软件工程的原则软件工程的原则包括: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3.2 结构化分析方法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发现需求、求精、建模和定义需求的过程,可概括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1.常用的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其实质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面向对象分析方法。2.结构化分析常用工具结构化分析常用工具包括数据流图、数字字典(核心方法)、判断树和判断表。(1)数据流图:即 DFD 图,以图形的方式描

20、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是一种功能模型。符号名称作用:箭头代表数据流,沿箭头方向传送数据的通道圆或椭圆代表加工,输入数据经加工变换产生输出双杠代表存储文件,表示处理过程中存放各种数据文件方框代表源和潭,表示系统和环境的接口(2)数据字典: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数据字典是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3)判定树:使用判定树进行描述时,应先从问题定义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判定的条件和判定的结论,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连接词找出判定条件之问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

21、、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4)判定表:与判定树相似,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比较适宜。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的重要文档之一。(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便于用户、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概述;数据描述;功能描述;性能描述;参考文献;附录。(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正确性;无歧义性;完整性;可验证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

22、;可追踪性。3.3 结构化设计方法1.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软件没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1)基本原理: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藏、模块独立性(度量标准:耦合性和内聚性,高耦合、低内聚)。(2)基本思想:将软件设计成由相对独立、单一功能的模块组成的结构。2.概要设计(1)4 个任务:设计软件系统结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编写概要设计文档、概要设计文档评审。(2)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数据流图的信息分为交换流和事物流,结构形式有交换型和事务型。3.详细设计的工具详细设计的工具包括: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PAD、HIPO。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伪码)。3.4

23、 软件测试1.目的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准则所有测试应追溯到用户需求。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穷举测试不可能。妥善保存设计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3.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软件测试的方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功能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1)白盒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测试、基本路径测试等。(2)黑盒测试:根据规格说明书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诊断方法有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4.软件测试

24、的实施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其测试流程是该过程规定的程序,目的是使软件测试工作系统化。软件测试过程分 4 个步骤,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和系统测试。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程序单元)进行正确性检验测试。单元测试的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单元测试的依据是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单元测试的技术可以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3.5 程序的调试(1)任务: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2)调试方法:强行排错法、回溯法和原因排除法。第 4 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4.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2)数据库

25、(DataBase):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数据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为完成以上 6 个功能,DBMS 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从软件分类的角度来说,属于系统软件。(4)数据库技术发展经历了 3

26、 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集成性、高共享性、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等。(6)数据库系统的内部机构体系: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4.2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描述的内容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有 3 个层次: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1)ER 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实体间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2)

27、E-R 模型用 E-R 图来表示。(2)层次模型:利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问联系。其中节点是实体,树枝是联系,从上到下是一对多关系。(3)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是层次模型的扩展。网络模型以记录型为节点,反映现实中较为复杂的事物联系。(4)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由表框架和表的元组组成)来表示,可进行数据查询、增加、删除及修改操作。关系模型允许定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三种约束。键(码):二维表中唯一能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候选键(候选码):二维表中可能有的多个键。主键:被选取的一个使用的键。4.3 关系代数(1)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投影、选择、

28、笛卡尔积。(2)关系代数的扩充运算:交、连接与自然连接、除。4.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1.数据库设计概述基本思想: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进步修改。2.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阶段,常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面向对象的方法,主要工作有绘制数据流程图、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确定功能处理模块和数据间关系。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3.数据库的设计(1)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分析数据问内在的语义关联,以建立数据的抽象模

29、型。(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从 E-R 图向关系模型转换,逻辑模式规范化,关系视图设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创建。实体转换为元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联系转换为关系。(3)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目的是对数据库内部物理结构作出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速度和存储空间。4.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调整、数据库的重组、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故障恢复和数据库的监控。第二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 1 章 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ElectronicNumef

30、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ENIAC)。在 ENIAC 的研制过程中,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总结并归纳了以下 3 点。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程序控制: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即程序存储的概念。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无需人工干预,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得到预期的结果。计算机的 5 个基本部件:计算机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置 5 个基本功能部件。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计算机时代和微型计算机时代。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称为第一代至第

31、四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年)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年)主要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年)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1971 年至今)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2 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特点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逻辑判断能力、存储容量大、全自动功能、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1.3 计算机的用途归纳起来,电脑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辅助功能(5)网络与通信(6)人工智能(7)数字娱乐(8)平面、动画设计及排版(9)现代教育(10)家庭生活小提

32、示计算机辅助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几乎所有过去由人进行的具体设计性质的过程都可以让计算机帮助实现部分或全部工作。计算机辅助(也称为计算机辅助工程)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技术 CAT 等。1.4 计算机的分类及未来发展趋势1.依照不同的标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类按处理数据的类型不同,可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2)按使用范围分类按使用范围大小,计算机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3)按性能分类计算机依据其主要性能(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

33、外部设备、允许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用户多少和价格高低),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6 类,这也是常用的分类方法。2.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2)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模糊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激光计算机分子计算机DNA 计算机神经元计算机1.5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不同地域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无需面对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而是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

34、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从电子商务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普遍性(2)方便性(3)集成性(4)整体性(5)安全性(6)协调性1.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了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1)信息基础技术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2)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它的核心和支撑技术。(3)信息应用技术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种种实

35、用目的的技术,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等技术门类。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展望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将面向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等方面发展。第 2 章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2.1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由人工或自动化手段加以处理的事实、场景、概念和指示的符号表示。字符、声音、表格、符号和图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数据。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表现形式;数据则是反应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通过数据来表示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信息,而信息必须通过数

36、据才能传播,才能对人类产生影响。例如,数据 2、4、6.8、10、12 是一组数据,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对它进行分析后,就可得到一组等差数列,从而很清晰的得到后面的数字。这便对这组数据赋予了意义,称为信息,是有用的数据。2.2 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均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1.计算机中数据的常用单位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代码只有 0 和 1,采用多个数码表示一个数,其中每一个数码称为 1 位(bit)。字节是信息组织和存储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由 8 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字节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单位。为了便于平衡存储器的大小,统一以

37、字节(Byte,B)为单位。常见的存储单位如表 21 所示。表 21 常见的存储单位单位名称含义说明KB 千字节 1KB=1024B=210B 适用于文件计量MB 兆字节 1MB=1024KB=220B 适用于内存、软盘、光盘计量GB 吉字节 1GB=1024MB=230B 适用于硬盘计量TB 太字节 1TB=1024GB=240B 适用于硬盘计量2.字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并行能力越来越强,人们通常将计算机一次能够并行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也称为计算机的一个“字”。字长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一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精度,字长越长,说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越快。计算机的

38、字长通常是字节的整倍数,如 8 位、16 位、32 位,发展到今天,微型机已达到 64 位,大型机已达 128 位。3.计算机数据类型计算机使用的数据可以分为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不仅数值数据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字符数据也用二进制数来进行编码。2.3 字符的编码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字母、数字、各种符号)和中文字符,即所有不可做算术运算的数据。计算机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和处理数据,因此,字符必须按特定的规则进行二进制编码才可进入计算机。1.西文字符的编码用以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西文字符)编码有两种:EBCDIC 码和 ASC码。ASC码是美国

39、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Informafion Interchange)的缩写,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它有 7 位码和 8 位码两种版本。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是 ASC码,而国际通用的则是 7 位 ASC码,即用 7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共有 27=128 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 l28 个不同字符的编码。2.汉字的编码我国于 1980 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 GB23121980,全称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一基本集,简称 GB 码或国标码。国标码的字符集:共收录了 7445 个图形符号和两级常用汉字等。区位码:也称为

40、国际区位码,是国标码的一种变形,是由区号(行号)和位号(列号)构成,区位码由 4 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前 2 位为区号,后 2 位为位号。区:阵中的每一行,用区号表示,区号范围是 194。位:阵中的每一列,用位号表示,位号范围也是 194。区位码:汉字的区号与位号的组合(高两位是区号,低两位是位号)。实际上,区位码也是一种汉字输入码,其最大优点是一字一码即无重码,最大缺点是难以记忆。3.汉字的处理过程从汉字编码的角度看,计算机对汉字信息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汉字编码间的转换过程,这些编码主要包括: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地址码、汉字字形码等。(1)汉字输入码汉字输入码是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西文键盘

41、输入汉字而编制的编码,也叫外码。好的输入编码应具有编码短,可以减少击键的次数;重码少,可以实现盲打,便于学习和掌握,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汉字输人编码方法。汉字输入码有许多种不同的编码方案,大致分为 4 类:音码、音形码、形码、数字码。(2)汉字内码汉字内码是为在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而编制的汉字编码。它应能满足存储、处理和传输的要求,不论用何种输入码,输入的汉字在机器内部都要转换成统一的汉字机内码,然后才能在机器内传输、处理。在计算机内部为了能够区分是汉字还是 ASC码,将国标码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由 0 变为 1(即汉字内码的每个字节都大于 128)。汉字的国标码与其

42、内码存在下列关系是:内码=汉字的国标码+8080H。(3)汉字字形码汉字字形码是存放汉字字形信息的编码,它与汉字内码一一对应。每个汉字的字形码是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内的,常称为汉字库。描述汉字字形的方法主要有点阵字形和矢量表示方式。点阵字形法:用一个排列成方阵的点的黑自来描述汉字。矢量表示方式:描述汉字字形的轮廓特征,采用数学方法描述汉字的轮廓曲线。(4)汉字地址码汉字地址码是指汉字库(这里主要指汉字字形的点阵式字模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在汉字库中,字形信息都是按一定顺序(大多数按照标准汉字国标码中汉字的排列顺序)连续存放在存储介质中的,所以汉字地址码也大多是连续有序的,而且与汉字机

43、内码间有着简单的对应关系,从而简化了汉字内码到汉字地址码的转换。4.各种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汉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的各种代码之间的转换过程。汉字通过汉字输人码输人到计算机内。然后通过输入字典转换为内码,以内码的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在汉字通信过程中。处理机将汉字内码转换为适合于通信用的交换码,以实现通信处理。第 3 章 多媒体技术简介3.1 多媒体的概念及特征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进行采集、操作、编辑、存储等综合处理的技术。它的实质就是将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媒体信息数字化,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并以友好的形式交互地提供给用户使用。与传统媒体相比,多媒体具有集成

44、性、控制性、非线性、交互性、互动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特点。其中,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多媒体的精髓所在。3.2 多媒体数字化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最基本的三种媒体是声音、图像和文本。1.声音的数字化计算机系统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声音信号,通过采样、量化而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采样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测量,每秒钟的采样次数即为采样频率。采样频率越高,则声音的还原性就越好。量化是指将采样后得到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值,转换后的数值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声音的主要物理特征包括频率和振幅。最终产生的音频数据量按照下面公式计算:音频数据量(B)=采样时间(

45、S)x 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x 声道数/8例如,计算 3 分钟双声道、16 位量化位数、44.1kHz 采样频率声音的不压缩的数据量为:音频数据量=18044100 162/8=31752000 B30.28 MB1.图像的数字化(1)静态图像的数字化一幅图像可以近似地看成由许多的点组成。因此它的数字化通过采样和量化来实现。采样就是采集组成一幅图像的点,量化就是将采集到的信息转换成相应的数值。(2)动态图像的数字化人眼看到的一幅图像在消失后,还将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十分之一秒,动态图像正是根据这样的原理而产生的。动态图像是将静态图像以每秒钟 N 幅的速度播放,当 N25 时,显示在人眼

46、中的就是连续的画面。(3)点位图和矢量图表示或生成图像有两种办法:点位图法和矢量图法。点位图法是将一幅图分成很多小像素,每个像素用若干二进制位表示像素的信息。矢量图是用一些指令来表示一幅图。(4)图像文件的格式bmp 格式:Windows 采用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gif 格式:联机图形交换使用的一种图像文件格式。tiff 格式:二进制文件格式。png 格式:图像文件格式。wmr 格式:绝大多数 Windows 应用程序都可以有效处理的格式。dxf 格式:一种向量格式。jpeg 格式:是目前所有格式中压缩率最高的格式。(5)视频文件格式avi 格式:Windows 操作系统中数字视频文件的标准格

47、式。mov 格式:QuickTime for Windows 视频处理软件所采用的格式。3.3 多媒体数据压缩数据压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1.无损压缩无损压缩是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又称可逆编码。其原理是统计被压缩数据中重复数据的出现次数来进行编码。解压缩对压缩的数据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无损压缩能够确保解压后的数据不失真,产生原始对象的完整复制。常用的无损压缩格式:APE、FLAC、TAK、WavPack、TTA 等。2.有损压缩有损压缩又称不可逆编码,有损压缩是指压缩后的数据不能够完全还原成压缩前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压缩方法。有

48、损压缩也称破坏性压缩,以损失文件中某些信息为代价来换取较高的压缩比,其损失的信息多是对视觉和听觉感知不重要的信息,但压缩比通常较高。常用于音频、图像和视频的压缩。典型的有损压缩编码方法有: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基于模型编码、分形编码及矢量量化编码等。3.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的比较(1)无损压缩无损压缩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好地保存图像的质量,音质高,不受信号源的影响,而且转换方便。但是占用空间大,压缩比不高,压缩率比较低。(2)有损压缩优点是可以减少内存和磁盘中占用的空间,在屏幕上观看不会对图像的外观产生不利影响,但若把经过有损压缩技术处理的图像用高分辨率打印出来,图像质量就会有明显的受损痕迹。4.

49、多媒体的应用领域(1)游戏和娱乐(2)教育与培训(3)商业(4)电子出版物(5)工程模拟(6)家用多媒体第 4 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 大基本部件组成。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部件(ALU),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指挥计算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在计算机的 5 个基本部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共同组成了中央处理器(CPU),而 CPU 和和存储器又构成了计算机的主机。下面将具体介绍各个部件。4.1 运算器(1)运算器的组成运算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对各种数据的加工处理,即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运算器包括寄存器、执行部件和控制电路三个部分。运算器中的寄存器用于 I 临时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中间结果等。执行部件包括一个加法器和各种类型的输入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