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真题历史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选项 A 是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选项 B 是唐朝曲辕犁图;选项 C 是司母戊鼎图;选项 D 是筒车图。答案:A2.李时珍经过 27 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 。这一书( )A.成为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C.是中国系统介绍了西医的著作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的内容和意义。明朝
2、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 27 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共收 1892 种药物,附药方 11000 多则,插图 1160 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 16 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答案:B3.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颁布了剪辫的法令;C 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故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C。答案:C4.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
3、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庶民的胜利B.敬告青年C.狂人日记D.孔子与宪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8 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答案:A5.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佛教的产生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D.伊斯兰教传入欧洲后罗马皇帝定为国教解析:
4、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给巴勒斯坦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基督教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1 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答案:B6.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深刻批判封建道德理论观念和社会陋习。这反映出( )A.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愿望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落后D.社会等级观念完全消除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
5、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人”的回归开辟道路,但丁和莎士比亚就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答案:B7.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 )A.独立宣言发表B.来克星顿枪声C.华盛顿出任总司令D.萨拉托加大捷解析:本题考查独立战争。A、B、C 三项是对独立战争相关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感情色彩,而 D 项萨拉托加大捷用了“大捷”一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答案:D8.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问世,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他的认识( )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
6、治的根基B.推动里物理学理论的革命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基础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科学家达尔文。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答案:C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的是( )A.蒸汽机火车B.发电机轮船C.蒸汽机飞机D.内燃机汽车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据所学和,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
7、工业革命的成果,其动力是蒸汽机。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动力是内燃机。答案:D10.1928-1937 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 年,苏联工业
8、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19281937 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答案:C二.非选择题11.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 “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二:“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到皇帝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
9、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极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上”是谁?简述他建立的政治制度内容极其基本特点。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由“(秦朝) 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可知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秦
10、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答案:秦始皇。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等。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由材料“在中国,不懂得皇
11、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它是一条分界线 ”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据材料三,该公报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列举一项 20 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法工作的成就。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知识。由材料“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12、依,执法必严。”可知材料三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要求是:坚决保障公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答案:要求:坚决保障公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成就: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 ;1986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4)综上,谈谈你对政治文明演进的理解。解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说政治文明演进是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答案: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等(言之有理即可) 。12.当代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阅
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联合大事记(节选)材料二: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范围和程度上日益加深。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建立起了一个正式的协调、监督和执行的国际贸易机制;同时,跨国公司发展为六万多家,中国位列世界财富“500 强”的跨国公司,从上世纪 90 年代寥寥几家,迅速发展为 2009 年的 34 家。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它们对外资和世界贸易中不断成长。如,中国的海尔电器,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电已位居美国同行业前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当代史等材料三: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15、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解析: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议会、欧盟、欧元发行、再到不断扩大成员国,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是从经济一体化逐渐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欧洲联合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答案:从经济一体化逐渐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
16、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2)指出中国在哪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解析:中国在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根据材料二“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它们对外资和世界贸易中不断成长。如,中国的海尔电器,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电已位居美国同行业前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可知中国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对促进对外资和世界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2001 年;中国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对促进对外资和世界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3)仔细观察20
17、 世纪中国对外开发格局图,请按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在四个阶段中分别选出一个代表城市(地区) ,依先后顺序写出。对比两幅示意图,指出 21 世纪的今天我国对外开发有什么新变化?解析: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14 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各任意选取一个城市说明即可,如深圳、广州、珠江三角开放区、重庆等。对比两幅示意图,可以看出 21 世纪的今天我国对外开发由对外开放
18、国内市场转变为拓展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答案:深圳、广州、珠江三角开放区、重庆。由对外开放国内市场转变为拓展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13.组合题材料一:有人据“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的较量”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见如图)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 1943 年 6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1945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从 1953 年起,IBM 公司开始批量生产 IBM701 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 、 “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摘编自王
19、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三:学习历史要有证据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列围绕抗战提出问题,请根据题意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关于抗战,第一种观念认为, “七七事变”为起点的“八年抗战”的说法与内涵早已固定,而“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十四年抗战”绝不是对抗日战争的曲解,更不是对历史的改写或重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1)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出两次战役:_;_。解析:据材料一图示处的 1941 年 12 月,进一步扩大字样,可知此外为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
20、,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处有 1942 年 7 月,重要转折,可知此处为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答案: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解析: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1943
21、 年 6 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1945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从 1953 年起,IBM 公司开始批量生产 IBM701 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 、 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可知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从军事领域转变为民用领域。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答案:从军事领域转变为民用领域;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3)按第二种观点,根据下列材料 A
22、和材料 B,简要说明“十四年抗战”的合理性。材料 A:花谷少佐是日本策划柳条湖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在战后记录中说出了事件的真想:“十八日夜,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时间是十点多钟,袋中铁路爆破点北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编)材料 B: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 年后,东北人民和来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涌现出了一批如赵一曼等抗日英雄。(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23、册等)解析:第二种观点即“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绝不是对抗日战争的曲解,更不是对历史的改写或重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根据材料 A“十八日夜,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时间是十点多钟,袋中铁路爆破点北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可知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材料 B“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 年后,东北人民和来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涌现出了一批如赵一曼等抗日英雄”主要介绍了中国军民的抵抗,这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