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8148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第卷第期()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主体互动的信息变化逻辑研究”()。作者简介:郭佳宏(),男,浙江舟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逻辑;通讯作者:高东平(),女,河北东光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医学信息学。:()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郭佳宏,高东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摘要:逻辑通识教育通常以自然语言为基础,涉及基本的推理论证等技能,受众较多。其主要理念是强调通过一定的训练,养成逻辑理性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

2、好地完成其他相应专业的学习和训练。逻辑专业教育主要以形式语言为基础,涉及形式语义和公理化系统方法等技能,技术性强,受众较少。当前我国逻辑专业教育与逻辑通识教育的需求脱节比较严重。现阶段缺少处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逻辑教育和素质训练。为此,提出一种“领域逻辑”的设想。提倡一种上有专业理论和技能支撑、下接“地气”、不可替代的中间层次的领域逻辑教育和核心思维素质培养模式。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逻辑教育;中间层次逻辑教育;领域逻辑教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通识教育是英文“”的译名,指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范围内所普遍进行的关于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内容的传授、个

3、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熏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它教给人们运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自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逻辑通识教育及其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通常以自然语言为基础,涉及基本的意义理论和推理论证等技能,受众较多,几乎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需求。其主要的理念是强调通过一定的训练,养成以逻辑理性为基础的良好思维能力和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相应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但逻辑

4、专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主要以形式语言为基础,涉及形式语义和公理化系统等方法,技术性强,受众较少,一般只在哲学、计算机、基础数学、语言学等学科中进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专业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并不一定适合逻辑通识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和相关工作,逻辑通识教育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所期待获得的能力也不一定需要通过专业的逻辑教育才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阶段逻辑专业教育与逻辑通识教育较为严重的脱节。我们将从通识教育及其涉及的逻辑思维训练、专业逻辑研究和教育的定位分析、中间状态的逻辑教育对其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几个角度来阐述文中提倡的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思维训练应具有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一、

5、我国逻辑专业教育的特点按照目前我国学科目录设置,逻辑学为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逻辑学具体学科一般也设置在哲学系或哲学学院下的某个二级学科教研室或研究所。我国高校中哲学系(院)开设逻辑学硕士点或博士点也并不多,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时获得的学位是哲学硕士(博士)。另有少数高校曾经或者正在招收逻辑学专业本科生,主要由哲学系或数学系执行,学生毕业时获得的学位是哲学学士或理学学士。近些年,随着国内逻辑学者学科背景和学术经历的丰富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多,逻辑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变得越发活跃,主要体现在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学、语言学、法律、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中。二、以逻辑为核心的相关课程通识

6、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逻辑通识教育虽较之以前被重视了很多,但以普通逻辑为核心的逻辑通识教育仍存在较多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逻辑通识教育内容和逻辑学专业研究脱节。目前国内逻辑学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多为普通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很难作为授课老师自身逻辑学专业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这使得逻辑通识教育和逻辑研究在授课老师那里成为两件不太相关的事情,极容易造成“教学科研两张皮”。于是,在面对科学研究、职称晋升等较大压力的时候,逻辑学者尤其是青年逻辑学教师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去承担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此类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逻辑和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未能与其他专业紧密结合,只是某

7、种必要的理性能力训练,未深入到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逻辑通识教育往往作为高校的全校选修课进行开设,选课学生来自各个学院,他们的学科背景复杂,学习需求大相径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逻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难度。而另一方面,由于授课老师很难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兼顾到各个学科,也使很多学生学习逻辑通识课程时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期望能学到更多逻辑学与其专业结合得更为深入的内容。再次,逻辑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需求严重脱节,逻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往往无法在逻辑通识教育中体现出来。而同时,一个具有很好逻辑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逻辑学通识教育的承担者。除上述原因之外

8、,我国对批判性思维这一以逻辑论证为核心基础的重要通识课程存在较大误解,且成为认知障碍,使得批判性思维教育要么不能得到推广,要么成为抽象、空洞和教条式的课程,不能起到激发思维和创造性的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缺少的可能正是处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逻辑教育和素质训练。三、专业逻辑研究和教育的定位分析如前所述,目前国内逻辑研究的学科交叉主要体现在哲学、数学、计算机、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等领域。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逻辑学研究成果如何能得到交叉学科领域的认同?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逻辑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如何发展?逻辑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如何?上述种种涉及专业逻辑研究和教育的定位问题也显得越

9、来越重要。下面以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与逻辑学研究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为例,简单分析目前专业逻辑研究和教育的定位问题:在数学方向上,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数学本科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也很多,每年毕业的数学研究生数量庞大,整体上可能已经供大于求,尤其是基础数学专业。一般情况下,哲学背景的逻辑学研究生如果从事偏向数学基础的研究,比如以传统四论和两个演算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方向,学生整体上学术水平较难跟数学专业的研究生竞争;更何况这样的研究在数学界也只需要较少人来从事,工作岗位稀缺,此方向的就业前景受到一定挑战。所以,除了那些特别有研究天分和能力特别强的数学基础爱好者,逻辑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慎重选择在哲学系背景下从事偏

10、向基础数学方向的研究。在理论计算机方向上,国内由于逻辑学是设置在哲学下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学院较少设置逻辑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哲学系更是几乎不开设计算机的相关课程,想从事理论计算机研究的逻辑学研究生很难得到专业的训练。近些年,虽然基于逻辑的理论计算机的研究,和面向计算机应用的逻辑研究都引起了较多逻辑学者的关注,但对于学生而言,如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或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即使其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研究内容为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由于其最终所得学位为哲学学位,想进入高等学校计算机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难度依然较大。不仅仅是数学方向和理论计算机方向存在这郭佳宏:在通识教育和专

11、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种逻辑专业教育困境,其他交叉领域,也存在上述问题。事实上,逻辑专业教育虽然在许多专业训练和研究中有很强的应用,但随着各个学科专业化的深入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扩张,逻辑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出路等方面受到较大挑战。各个专业可能仅仅把逻辑看作一种必要的工具,相关领域通常也设置一些准入门槛,最常见的即是所谓的专业性。这样,国内哲学学科背景下逻辑专业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真正进入数学、计算机、语言学或法学等领域。正是由于对上述各种问题的反思,我们提倡一种上有专业理论和技能、下接“地气”的,不可替代的中间层次的领域逻辑教育和素质培养。领域逻辑教育研究是指在现代逻辑基础训练之下,进行某个领域

12、的特殊逻辑训练和研究,然后再应用于相关领域,促进相关领域本身和相应逻辑学的发展。我们期望接受过领域逻辑教育的学生,既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又具有某个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可以成为相关应用领域不可替代的人才。按照这样的思路,领域逻辑教育和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哲学系和哲学背景,它甚至应该从各相关专业领域或机构中直接培养。只是,按照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现状,各相关专业领域一般缺乏既具有逻辑学专业能力又具备相关领域专业能力的人才。从这个角度考虑,哲学中逻辑学或相关专业教育应该承担起这一领域逻辑和相应专业素质培养的社会功能。四、领域逻辑教育对其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领域逻辑教育既能突破逻辑通识教育专业性不足的缺

13、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逻辑学专业教育和研究受众较少的困境。我们对于这种中间层次的领域逻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后的毕业生能够在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中成为佼佼者。而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逻辑和具体专业领域的深入结合。这对逻辑、对其他学科和社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除了现在已经具有一定发展的逻辑学与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之外,通过领域逻辑教育,我们也期望逻辑学能进一步地和医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结合,在更多层面体现领域逻辑的价值。下面以医学逻辑学、社会选择理论等领域来说明这种领域逻辑教育和研究实现的可能。与医学结合的领域逻辑:医学院校的学生,尤其是非综合性大学的

14、学生,逻辑学知识相对欠缺。事实上,逻辑思维在医学诊断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医学史上消毒问题的提出,青霉素的发现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其研究过程中都闪烁着逻辑的火花。目前国际上,基于逻辑的医学诊断、医疗专家系统等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无疑为逻辑学在医学界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不妨设计这样的培养模式:招收具有医学背景的逻辑学研究生,导师和培养小组按照学术基本要求以及医学相关领域独特的逻辑需求,在对学生进行现代逻辑基础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基础上,要求学生专攻医学领域某些独特的逻辑方法和应用。这一独特的医学逻辑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逻辑学研究内容的,它建立于现代逻辑基础理论和方法之上,但

15、又与相关的医学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可以直接回到相关的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期望这样的毕业生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总体上超过没有专门经过医学逻辑训练的学生。理想结果的实现可能还需要在现阶段增加一条“双学位”的标签,即经过上述程序培养后的研究生既获得哲学学位又获得医学学位,包括硕士和博士层次。但从目前来看,从制度上实现这种双学位的培养模式,还任重而道远。与社会学、经济学等结合的领域逻辑:费舍尔()和斯克里芬()曾提出批判性思维定义是“对观察和交流,信息和论证的有技巧的和主动的解释和评估”。而这种判断信息真假、质量评估、进行有效论证等工作,在信息时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

16、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决策、理性选择等研究领域中。因此,在逻辑通识教育和逻辑专业教育之间也可以考虑进行社会学相关领域逻辑的研究。实际上,社会活动领域中很多问题均涉及到现代逻辑的工具和方法。例如,计算性社会选择领域,涉及用逻辑学等形式化方法去处理基于信息集合的社会群体中的决策、选择等过程和规律研究。在社会选择研究中涉及的领域逻辑可能包括动态认知逻辑、决策逻辑、博弈逻辑、联盟逻辑等。这一研究领域也可进行更为广泛的学科交叉研究,比如和经济学、管理学、政治科学等结合。进行社会学相关领域逻辑研究的研究生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则可以考虑招收经济学、管理学、情报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当

17、然不管是面向哪一具体领域的领域逻辑教育和研究,其学生的培养都涉及到所授学位的问题,而双学位或许是最为理想的方式。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所倡导的这种领域逻辑所体现的是“中间状态的逻辑教育”的思想,即是介于逻辑通识教育与专业的逻辑教育之间的一种逻辑教育。在国内逻辑学者重视纯逻辑研究的基础上,如能努力扩展领域逻辑教育和研究,相信逻辑学的研究领域、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社会各界对逻辑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这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出逻辑应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参考文献: 王益宇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中国高教研究,() 加里卡比,杰弗里古德帕斯特思维韩广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 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张佑法),(,;,):,“”,:;郭佳宏: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逻辑素质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