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传统意义的园林景观学起源很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均可追溯到公元前 1611 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园林景观学所涉及的内容及涵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总体来看,它不仅与文化、艺术、心理学相关,还应包括环境生态学、地质重力学、植物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经济学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造园学科,正在扩大其研究领域,向着更综合的方向发展,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等相互关系方面正担负起日益重要的角色。历史上,由于园林景观学相关名词众多,研究范围广阔,在其内容及涵义上有许 多的解释,在此先明确园林景观学的涵义,进而对其研究方法、风格、体系等作理论上的阐述,同
2、时,结合现代人及社会的特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一概括的论述。 园林景观释义 在相关文献著述之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许多园林景观学相关的名词,如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学、园林景观建筑、园林景观建筑学、景观、风景、风园林景观林、造园、园林及英文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等,那么这些名词的涵义及内容是否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对于一个学科来说,过多的称谓或名称并无益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诠释。 中国 、日本等东方国家最早提出 “造园 ”、 “园囿 ”、 “苑 ”、 “圃 ”、 “庭 ”等概念代表园林或园林景观,西方国家亦提出 Garden、 Landscape gar
3、dening、 Landscape、 Garden and park 等,由上可见,如此众多的称谓,很容易引起涵义上的质疑,在此有必要作一番释义 景观一词的来源与局限 何谓景?景的本意是光,说文:“景,光也。”段玉裁注:“光所在处,物皆有阴。”有光必有影,光和影共同成就了象,所以景具有象的含义。何谓观?说文:“观,谛视也。”谛的意思是审视。由此,观也引申出景象 的意思,王安石名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所以景观二字也有很大同义反复的成分,一般用一个景字已经足矣,如城景、街景、海景等。 解放前出版的辞源一书没有收录景观一词,解放后出版的辞海才有了对景观的解释,基本认定是个地理学
4、的词汇,指一种客观事物。英文 landscape 的含义是视野中的一片土地。当我们跟随日本人把 landscape 不准确地翻译成景观时,就只剩下词尾 -scape,丢掉了前缀的 land,必然会带来一些后遗症。如把汉语的海洋景观、城市景观和街道景观等硬译回英语,就成了 sea-landscape, city-landscape 和street-landscape 英文的 landscape 源自德文的 landschaft,而德文又源自荷兰语,其原意是陆地上由一些住房、围绕着住房的一片田地和草场以及作为背景的一片原野森林组成的集合。出于一个海洋民族从海上看到陆地的欣喜心情,当他们开始以审美和
5、艺术的眼光欣赏这样的一片土地时,风景的意义便出现了,随之出现了风景画。此后,作为自然科学的地理学和生态学先后采用这个词为自己服务,使其成为一个失去主观审美内涵的纯客观的词,含义发生极大变化。因此有了 景观具有艺术、地理学、生态学 3种含义的说法。 当英国人把 landscape 和 gardening 联系在一起提出 landscape gardening 的概念,甚至以后和 architecture 联系在一起提出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的概念时, landscape 始终采用着这个词最早的风景的含义。英文 landscape 还没有给人以强烈的唯视觉的感受,因为里面
6、有一个 land 成分,而且它自古就含有风景的意味。但汉字的景观一词却有着强烈的唯视觉意味,因为它不再依附于土地和生命。顺而推之,造景就是人工制 造一片吸引或刺激眼球的东西 。 园林是什么?从汉字字面上看,它是 “园 +林 ”的集合;从历史上看,它是园池(园 +池)、园亭(园 +亭)、园山(园 +山)、林亭、亭台等众多词汇的最终代称。显然,光是一圈篱笆围起一块种花种菜的园子是不够的,加上园林建筑、山水、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植物等才可称为园林。为什么一定要加上这些东西?因为除了眼睛看以外,我们的祖先需要的是一个生活条件美好的实际生活境域,包括夏凉、冬暖、遮雨、透气、避风、向阳等,使我们不但看起景来眼
7、睛舒服,而且我们赏景时所处地方(赏景点)的各种环境也舒服宜人,同时又 具有文化意识和生活的功能。 园林一词的含义已有许多见诸文字的叙述,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但综合起来不外以下几方面: ( 1)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园林景观的创作是以模仿自然为主要标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 1635 年)是园林艺术追求的主要规律; ( 2)园林是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环境,“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宗白华 1923)。园林就是利用和模仿自然美的场地; ( 3)园林为人类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创造生态环境的最佳手段是绿化。环境效益最高的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名胜区等大型园林 ; ( 4)城市
8、园林是改善城市环境最重要的场所,那里丰富的植被可以防止污染、水土保持、防风防晒、增湿降温、有益户外活动,更重要的是提供美景,城市居民在那里得到有益于身心的享受。 原因总结 ( 1)各种概念的发展因年代的早晚而不同; ( 2)风景师这个职业的内容,也随时代的要求而变化,园林景观艺术是为了要适应需要兼充风景建筑师,而不是建筑师来充当风景建筑师; ( 3) Architecture 这个词前面作过多次解释,先要说明白与 landscape 连用并不当建筑解。不宜译为“风景建筑”或 “园林景观 ”。 让 我带大家进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殿堂 园林景观概念 园林景观建筑学是一门涵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已不
9、单纯是 艺术 或 自我表现 了,已成为一种规划未来的科学;它是依据自然、生态、社会、行为等科学的原则,从事对土地及其上面的各种要素的规划和设计,以使不同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均衡关系的一门科学。 园林景观学研究的内容及范围 1. 庭园及景观设计 (Garden and Landscape Design); 2. 基地规划 (Site Planning); 3. 土地规划 (Land Planning); 4. 纲要规划 (Master Planning); 5. 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6. 环境规划 (Environmental Planning)。 现代人及现代园林景观
10、园林景观环境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现代城市的发展受到园林景观学所造就环境的影响,并以其作为城市环境的依托和背景,现代人是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体和服务目标,而现代园林景观则是根植于上述土壤的社会文化产物。 现代人特征 1日益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秩序化、条理化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 2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时新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生活从 谋生向乐生方向转换; 3新的时空观。随着高速交通工具传媒和通讯手段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人在宇宙中的空间感、距离感、时间感、速度感、立体世界的感知度,均有了明显的变化,人的生理感官得以延伸到无限的宇宙空间之中; 4人的气质和个性倾向,趋向于简洁、抽
11、象、新颖、高效、多样和强刺激; 5动态发展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增强。信息社会导致的社会结构、生活结构、经济结构处于重新组合、瞬息万变的动态发展之中,市场经济促使人们的观念不断的转变与更新; 6理性的认识自身及客观世界,重新审视人类行为及生存环境。随着人类 技术的进步,人类认识自身及宇宙的能力大大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自身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也进入了更新的层次和境界。 现代园林景观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交融 传统与现代永远是相对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景观园林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园林景观与现代园林景观体系始终在对话交流,并在实践中相互融合并存,传统园林景观为现代园林景观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12、及深层次的文化基础,现代园林景观又发展提供了传统园林景观的内容及功能。 现代园林景观的开放性与公众性 同传统园林景观相比,现代园林景观更具开放性,强调为公众群体服务的观念,面向群体是现代园林景观的显著特点,也是引发传统向现代变革的重要因素。现代景观园林在规划设计中要同时考虑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需求,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广场环境设计就是典型的例证之一。 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园林景观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把 “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这里的 “意 ”既可理解为设计意图或构思,也可理解为一种意向、主题、寓意等为主体的为人服务文化意识形态。现代园林景观在 快节奏、精力压力大的
13、现代社会中起到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被视为塑造城市形象、营造社区环境、提高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 . 同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一个规划分支,对于城市总体环境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城市中的景观系统规划、绿化系统规划等,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属于典型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更大范围的环境规划或风景名胜区规划来说,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已融入环境保护及旅游规划之中。 景观园林研究方法 研究古代园林景观的方法有两种: 一 是从考察遗迹入手,通过考古、复原、测绘、分析等手段,研究古代造园的特点及手法; 二是从分析文献及理论著述入手,寻求古代园林景观
14、理论发展的脉络,并与考古遗迹或存留的园林相比较、对照,从中发现规律或辨别真伪。 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研究,在方法上: 一是增加了运用现代技术如 GIS 等,通过新的视角对风景资源进行观测,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重新定点、定位、定性,使人们从更大的范围、动态的研究景观成为可能; 二是更加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及思想研究。从人的基本行为入手,可更好的为服务,研究人的思想与心理,也 使园林景观的服务功能及可持续性得到加强,考虑大众的思想、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群体优先,这是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体系、流派及风格 园林景观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世界各地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社
15、会等多方面的差异,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与风格,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与形式,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两大体系,即东方自然式园林、西方几何式园林。园林景观的分类由于历史演变、自然地理、人文风情不同,有多种分法,但从整体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景观, 二是以 人工景观为主的园林景观。 东方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自由式、山水派园林。 其主要代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国自周、秦开始,到汉、隋、唐、宋、元、明、清以来,从大型园林(元、囿、园)到宅旁小园林(花园、庭院),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完整的理论构架,有明显的风格特点。以自然美为基础,提炼和概括优雅的自然景观作为人工
16、造园的题材,并提出因地制宜、效法自然的自然风景理论,并有大量的实践活动。 西方几何式园林又叫整形式、规则式、图案式或建筑式园林。 以埃及、希腊、罗马古典时期庭院为代表。到十 八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属于几何式园林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及显著特征。历史上曾有多位学者对西方造园史进行总结,如戈塞因( 1914 年)、杰盖尔( 1888 年)、特里格斯( 1913 年)、兰克( 1909 年)、曼金( 1888 年)、贝拉尔( 1966 年)、休姆斯( 1971 年)等,均对西方古典园林景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 景观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景观的平面布局形势及开发特征,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
17、园林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可分为自由式和几何式。 西方园林景观按历史年代的发展形成了 中庭式 勒 诺 特式(几何式) 风景式 现代综合式等几种类型; 中国则形成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也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其中的主要类型有三个: 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分 一般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按地域划分了东方、西方、欧洲三大类型的古典园林景观类型。 就中国古典园林而言,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经济与
18、文化发展不一,按照不同的地域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又可分为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园林式其主体,代表中国古代造园的最高水平。无论从各自造园的要素、用材、技法、形式、布局特点等均有较大区别。 园林按使用性质又可分归为: ( 1)以自然环境结合的风景游览园林; ( 2)与城市结构体系相结合的城市型园林; ( 3)独立的大型皇家人工园林; ( 4)官署馆院庭园; ( 5)宗教寺庙庭园; ( 6)宅第庭园等。 现代园林已发展为: 城市公共绿地,街坊、居住 小区绿地,防护及工业企业绿地,风园林景观林等六大类,近二十几种以上类型的绿地。 园林景观发展
19、趋势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将面临来自生存环境方面的种种挑战,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从园林景观学发展的趋势及需求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二是园林景观学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及规划设计的对策科学化研究。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国际园林景观建筑学教育及发展特点: 边缘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完整性 体系性 国内外景观园林学科 现状 国际现代风园林景观林的创始人是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1899 年,美国风园林景观林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
20、ape Architects)成立,1900 年,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小奥姆斯特德在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园林景观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标志着现代风园林景观林学科的建立。此后世界上都用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这一名词,作为大学中这一专业、国家的学会、学术刊 物的名称的通用名词。现在美国约有 70 所大学设置有风园林景观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英国 1939 年成立了风园林景观林师学会( The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现名为 The Landscape Institute)。英国规模
21、最大的风园林景观林专业设在谢菲尔德大学,大学中有建筑学研究系( Dept. of Architecture Studety )、风园林景观林系 (Dept. of Landscape)和城镇与区域规划系 (Dept. of Town and Regional Planning) 。 德国目前约有 8 所大学有风园林景观林专业,名称多为 Landschaftsarchitektur。以卡塞尔大学为例,学校中有建筑系 (FB Architektur)和城市与风景规划系 (FB Stadt- und Landschaftsplanung) 。德国风园林景观林师学会名称是 BDLA(Bund Deut
22、scher Landschaftsarchitekten)。 中国的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始于 1930 年代,当时在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有相关的观赏园艺和造园课程,内容上更接近于园 艺学( Horticulture),与国际上也是建立不久的(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还不完全相同。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学科是由吴良镛先生、汪菊渊先生提议,梁思成先生支持和教委批准,于 1951 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的,当时的名称为造园专业。 1956 年大学院系调整时,此学科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
23、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 1964 年又改名为园林系。该系在 1980 年后发展为两个专业方向, 即园林设计方向与园林植物方向,并逐渐形成了两个学科。1988 年正式建立了风园林景观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与国际上的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专业对应接轨。随后风园林景观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壮大,除北京林业大学外,同济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武汉城建学院、重庆建工学院等工科院校,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等农林院校都有风园林景观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1983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园林
24、学会,并与国际风园林景观林师联合会( IFLA)建立了通讯联系。 1987 年园林学会正式向建设部申请,要求参加 IFLA 组织, 1989年底,国家科委正式批准成立 “中国风景园林景观学会 “ (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是中国科协的组织部分,属国家一级学会。到 1995 年,中国风园林景观林师考试注册制度被纳入建设部工作计划。可以说,从 1980 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风园林景观林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从学科、学科名称、学术刊物、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风园林景观林师注册制度的酝酿等全方位地开始走向世界, 与国际接轨。 园林景观
25、学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挑战: 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城市绿地在减少,建筑密度在加大,城市人口急速膨胀; 户外活动空间不足,难以满足人的身心再生过程的需求; 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经济制约,难以实现高投入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维护工程; 文化趋同性,传统园林景观文化、乡土文化及地方、民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环境评价体系的量化需求与园林景观环境的复杂性之间的矛 盾日益突出; 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园林景观学规划设计原则: 功能原则 经济与高效原则 循环与再生原则 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 地方和
26、地方精神原则 整体与连续性原则 零能耗与零排放的原则 绿色思想体现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发展与展望 1、 在重视园林艺术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园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保证人与大自然的健康,提高和改善自然的自净能力; 3、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及多种环境评价体系,通过园林对环境进行针对性的量化控制; 4、在总体规划上,树 立大环境的意识,把全球或区域作为一个全生态体来对待,重视多种生态位的研究,运用园林来调节; 5、重视园林绿化和健康性,避免因绿化材料等运用不当对不同人群所带来的身体过敏性刺激和伤害; 6、针对现代人的特点,重视园林心理环境学研究; 7、全球园林向自然复归
27、、向历史复归、向人性复归,风格上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在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上,园林局部界限进一步弱化,形成建筑中有园林、园林中有建筑的格局,城市向山水园林化方向发展; 8、绿色思想体系指导下的高技术运用在园林景观发展中作用日益显著; 9、反规划的设计理 念 。 案例分析 1 “反规划 ”之台州案例,是一项从区域到城市地段的跨尺度规划设计案例,运用 “反规划 ”途径,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以保障大地生命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应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满足生态防洪、生物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等综合功能需要。 案例分析 2 “稻田校园 ”是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址的景观设计项
28、目。 ASLA 的评奖委员会如是说: “一种丰产而美丽的景观, 它使学生能直接与农业亲密接触 ,最精彩之笔在于把实验田放在校园之中 ”。 园林景观艺术 与园林景观文化 园林景观艺术与园林景观文化是园林景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关于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行为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和升华,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东西方园林景观艺术的差异,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园林景观文化发展史略 园林景观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传统的熏陶,文化传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
29、们去认识领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而由此引出来的各种臆想观 念与追求就成为园林景观文化的组成部分。东西方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而使园林景观艺术的形态与内容也产生相对的差别,深入认识东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园林景观艺术。 园林景观文化的历史发展 1 园林景观文化的神话文明 园林景观文化的产生始于园林景观出现的最早期,此时人类正处于对自然认识的模糊、崇拜和迷信阶段,时间范围始于公元前 31002300 年,终止于公元前 5000 年,这段时期以自然神秘论为主导,产生了诸如伊甸园、蓬莱仙境等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园林景观形式,并由此产 生灵台、灵沼、灵囿等园林景观的雏形。这种原始的园林
30、景观文化积淀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 2 园林景观文化的宗教文明 自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 1500 年前后,这一时期,人类的宗教文化、圣地陵墓和丛林寺院颇为盛行,形成了以宗教文明为核心的园林景观文化。 在中国,自然神秘论首先被突破,代之而起的是自然价值观。伴随着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出现山水文学、山水画及风水相地理论,并在晋书 王导传中出现 “风景 ”一词,山水文学传述了园林景观之 “意 ”,山水画表现了园林景观之 “形 ”,园 林浓缩了园林景观的 “形 ”和 “意 ”,而风水相地学作为古代的环境学则与园林景观有着许多潜在而玄妙的联系,好风水也是好的风景、好的居住场所,具
31、体内容本书将在下面的章节再作进一步讨论。 就全球范围而论,分别围绕着 基督教域文化 、 伊斯兰教域文化 和 大乘佛教域文化 而形成了三大园林景观文化。 3 园林景观文化的科学文明 园林景观文化发展与科学文明时期,时间范围 在公元 1500 年至公元 1900 年之间。在此时期,以西方园林景观建筑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提出和东方徐霞客游记为标志,园林景观文化开始注入了自然科学的内容。以西方风景画的透视理论和园冶中各种景的处理为标志,园林景观中以“景”为中心的视觉传达因素,开始被强调出来。在西方,围绕着空间、造型和景观进行了一系列的园林景观开发与建设;在东方,则围绕
32、着时间、序列和意境,将山水、建筑、园艺、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使园林景观具备了可观、可游、可居的特点,达到了造园史上的高峰。这一时期 ,受科学观念支配的西方园林景观文化和受艺术情感支配的东方园林景观文化并存并开始相互交融。 4园林景观文化的科学艺术文明 园林景观文化的繁荣始自 1900 年前后,此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产力极大提高;人们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走向大众化、多元化的艺术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的天地,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时期。在这个以信息时间转换为中心的世界,电视、电视摄像和网络的普及,微波、卫星图像系统使得视觉世界的作用变得如此重要,视觉世界的内容显得如此丰富多彩,人们的
33、视野逐步扩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区域到全 球,从地球到宇宙;从园林景观建筑、规划、地理、生态、林业、交通、环保到心理、文化、社会、美学、关注园林景观的专业越来越多;从国土景观、风景区域好室内景观( Interiorscape)设计,园林景观实践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景观视觉构造到园林景观审美意境组织,从景观环境行为到意境审美,从景观生态质量到绿色文化,园林景观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艺术文明时期的园林景观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古典园林景观传统观念已被打破,现代及后现代园林景观观念已逐步形成。 园林景观文化的地域差异 1 神话文明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存在四种园林景观文化的地域差异,分别为 : 尼罗河园林
34、景观文化 -太阳神的崇拜为特征 两河园林景观文化 -水的崇拜为特征 印度河园林景观文化 -星辰崇拜为特征 黄河园林景观文化 -山丘崇拜为特征 2 宗教文明时期 宗教文明时期,存在着 基督教域园林景观文化 - 伊斯兰教域园林景观文化 对于天国乐园的追求为特征 大乘佛教域园林景观文化 - “山水 ”这一符号化了的自然观与支配,以追求 “天人合一 ”的自然本体论为特征 。 3 科学文明时期 科学文明时期,形 成了 西方园林景观文化 和 东方园林景观文化 的差异。在西方,随着宗教观念的动摇和科学文明的产生,人类已经 “从过去所生活的一个以竖向为轴心旋转而充满着符号的世界进入了现代的一个广阔坦荡的平面式
35、的生活世界 ”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重 “形 ”,而东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重 “意 ”。 ,科学文明时期的西方园林景观是空间的艺术,而东方园林景观则是时间的艺术。基于重 “形 ”和重 “意 ”这一根本差别,在价值观念、欣赏情趣、造园理念等各方面,东西方园林景观文化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4 科学艺术文明时期 上述这种差异在过去的三 、四十年中,随着园林景观科学艺术文明时期的到来,风景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兴起,以园林景观后现代主义( PM)出现为标志,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 PM之前,西方园林景观界主要致力于园林景观环境的治理。与西方的发展不同,在 PM之前,东方园林景观界主要致力于园林景观的
36、精神文化研究。 东西方园林景观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园林景观的研究与认识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许多国人常常引以为豪的事情,那么西方人是怎样认识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中的地 位和前景如何呢?从下列所介绍的与中国园林有关的若干英文著述中,也许可以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因为它们既是呼唤中国园林出现在西方的前奏,也是新一轮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东西方园林景观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筑文化与园林景观文化与这三种文化形态均有联系,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建筑与园林景观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同其他文化形式一同
37、发展传播、交流。 造型设计( Designum)和形态设计( Ideal form)领域中的中外文化交流现象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交 融和发展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交融和发展 欧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交融与发展 园林景观文化中的风水相地学 风水相地学是在伏羲八卦 周文王八卦的基础上,随历史文化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易经中的一个分支,又称 “堪舆 ”、 “形法 ”“阴阳 ”“地理 ”等。周易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系辞上传云: “古者包羲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附则观法于地,观鸟兽纹,舆地之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38、之情。 ” 风水相地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环境规划科学 ,它是城市、建筑、陵墓等重要的选址依据,何晓昕在风水探源一书中把风水相地学誉为中国古代的 “环境景观学 ”或 “环境科学 ”。这一理论贯穿于中国古代许多城镇建筑、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规划的相关著述及实践中,在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过程中,风水相地理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风水学的理论在历史分为 “理气派 ”和 “恋头派 ”,二者各有侧重但作用相似。就其理论与作法归结起来,一般有七点:定点;定向;定位;定象(色);定时;工法;装饰,这些手法在我国古代建筑与城市环境选择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本质上都体现对自 然的崇拜,同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造景原则是一
39、致的,因此,园林景观建造与风水相地理论有着不解的渊源。 古代风水理论意义和启迪 天地人一体化的秩序。风水的核心是探求环境中各因素的协调关系,它不主张人类如何制约环境,而是注重人类对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人与环境场所的问题。寻求一种天、地、人均衡、协调、统一的环境秩序; 局部与整体 大环境的立意与追求。 “穴 ”位与 “生境位 ”。 家居中玄关的设计 家居中玄关的作 用不容忽视,特别在格局不理想的户型中,玄关起到化煞于无形之效; 另玄关还起到改变门口纳气、聚气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装饰美化门口的功能 通常以下几种情况需设计玄关化煞: 大门口与屋中的走廊成一直线,为 “穿心剑
40、 ”; 大门口对卧室门; 大门对厨房门; 大门对厕所门; 大门直对阳台门; 大门口对下行或上行楼梯; 大门口与墙角正对; 大门对消防拴; 自家大门与邻居大门相对等。 古代风水选址实例与科学性分析 风水选址与自然山水景观 从风水选址的四个自然因素来看,龙脉 (山 )、 水气 (河流 )、砂势 (大山与小冈阜 )、穴位 (地盘 )等,都是自然地理因素,也是自然山水景观构成要素。自然山水景观构成的美学规律,常常与风水佳地具有趋同性。 风水选址的吉凶与自然灾害的忌避 古代风水先生的任务,至关重要的一条是能观察出山水、水文地理上潜伏着的灾害和隐患。这种实例也不少。如察看断山、崩陷坑堑的水文地理现象,应当
41、预见到地震灾害、滑坡灾害的隐患。 风水选址与研究心理观念 风水相地选址的因素除涉及山水地理景观物质方面和阳宅、阴宅功能方面,还涉及人的环境心理、社会伦理等精 神观念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和反映在历史上形成一种环境心理观念,它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但它也是一种很强的统观念文化。 迷信思想的根源及批判 风水“后昌”观念是迷信思想的根源。风水相地选址前三种因素都有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科学依据,而“后昌”观念属因果关系的一种规律。“后昌”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和愿望。 风水相地只能完成选址,而无法保证其后世永昌。知识老练的风水师只能作些预测,而无法保证复合多变的将来。后代未来是否昌盛与风水无关,而是依靠后
42、人的勤奋工作和科学技术昌盛。 风水选址模式缺陷的可补性与自圆 其说 风水相地选址从秦始皇陵开始,不断风行并概括了几种模式。我国西部和北方、南方自然山水结构充实类型丰富,其模式也较完整。如山的层次多,可分祖山、少祖山,右左有护山,前面有案山、朝山等,水也在二种以上。这类陵墓实例有黄帝陵、张良祠、诸葛亮墓、明十三陵,清北京东陵 (马兰峪 )等。但离开山水源地到一马平川的地方就无法追求这种模式了。像汉武帝茂陵北依土原南有一条河;宋赵匡胤永昌陵占据岗阜和伊水,其他很远都属借景;清永陵也是一山一水,风水模式比较简单。说明风水选址也是因地制宜,因藉自然,没有绝对的模式 。 环境时代认识的误区和对迷信的批判
43、 人类所赖以生存、居住、葬墓的地球环境是随时代条件在变化的。人们对阳宅 (城市 )、阴宅 (陵墓 )的风水相地选址条件以及 “后昌 ”观念也是随时空而变化着的。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发现有两个误区:一个是精神方面的,一个是物质方面的,这两方面都是天地人一体化的思想,都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景观艺术与园林景观美学 园林景观艺术是园林景观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园林景观创作的理论基础,没有艺术性的园林景观,不是真正的园林景观。园林美学是园林景观艺术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景观建筑师对自然生活的认识、概括与提炼,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景观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的升华,是自然
44、美的再现。 园林景观艺术的基本内容 1、 地形地貌艺术 地形地貌的利用与改造是园林景观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景观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美的典范。西方研究地景学,即大地景观,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艺术研究的重要方向,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池塘、瀑布、山峦、丘陵、峡谷、平川、草原等无一不是人间美景 。 科学调查、合理评价 因势利导 、保护为主 时空互动、远近结合 高瞻远瞩、绿色映帘 水景艺术是园林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几乎不存在没有水景的古典园林景观,瑞典造园学家欧 西润( OSiren)在 1940 年出版的中国的园林一书中说: “水从来就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
45、部分,但是中国园林中水的范围更大,所占的地位更为突出。 ” 在具体作法中,园冶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期造园水景艺术的处理影响亦较大,如关于水景的位置有如下叙述: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园冶 相地篇 “就低凿水 ”(园冶 山 林地), “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园冶 相地篇)等,说明水景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寻洼地、找水源,都十分重要。 近现代园林景观之中水景艺术的塑造则除遵循自然、古典传统之美外,更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的审美观的变化而增加了更多的形式及做法,并与其他造型要素如声、光、电等相互配合园路的艺术 . 园林景观艺术 在欣赏过程中欲达到 “步移景异
46、 ”的效果,与园路的设计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园路的设计要方便游人去选择游览的目标,实际上游人还是依从设计的意图前进,这两方面必须巧妙地结合起来,慎密的处理复杂的游人心理。 植物的艺术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千变万化,品种繁多,是景观组成的必要部分,植物具有功能和艺术两种作用。 园林景观中色彩的艺术 色彩斑斓的色彩是构成园林景观艺术不可缺少的要素,园林景观中的众多设计要素都有一定的色彩的或动或静的实体,在设计中应合理搭配自然景物与人工构筑之间的色彩关系,充分利用自然色彩美,减少人为色彩的比重 色相 园林景观中的要素 和植物的色相非常丰富,但并非色彩越多就越令人愉快,在设计中有单一色相设计、两种色相配合及
47、三 种色相配合等手法,三种以上的 多色相设计应慎 用。此外还应注意园林景观中背景(如墙壁、建筑)颜色的选择与搭配,对营造良好 的色彩艺术气氛 极为重要; 色块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重在线条的表现,西洋绘画无论是水彩或油画,均以色块表现为主。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也是有各种大小色块构成的,色块的设计手法及效果有多种如色块的大小、集中与分散、排列方式、对比、浓淡、冷暖、明暗等均直接影响景观的实际效果; 背景 园林景观中的一些 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栏杆、远处山体、高树丛、建筑物、天空等可以适当地利用作为背景的衬托,在设计中应灵活运用,巧妙安排; 色彩象征及寓意 人类在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不同的色彩
48、有不同的理解,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涵义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的不同历史传统及文化背景,一般来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级甚至同一个人在情绪不同时对色的认识亦有所不同 园林景观空间艺术 园林景观布局及空间设计变化很多,其基本特征符合自然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如自然环境中远山峰峦起伏呈现出节奏感的轮廓线 ,由地形变化所带来的人之仰、俯、平视构成的空间变化,开阔的水面或蛇曲所带来的水体空间和曲折多变的岸际线,以及自然树群所形成的平缓延续的绿色树冠变化线等。 园林景观艺术的根源 美与自然美 园林景观艺术的根本是 “美 ”,脱离了艺术原则中的美,园林景观艺术就失去了其在环境中的意义。 人对美的认识来自于对美的心理认识 美感,美感因社会、阶层、民族、时代、地区及联想力、功利要求等的不同而不同,基于此,对园林景观艺术的复杂性、多元化的认识也应首先从美的特征来把握。 自然美是一切美的源泉。园林产生于自然,园林 景观美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