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 。1下图所反映的生产工具出现于距今七八千年,其主要作用是A火耕 B松土 C锄草 D播种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A牛耕 B刀耕 C铁犁 D铁锄316 世纪以前,我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A矿产资源丰富 B工匠技术高超C灌钢法保证了质量 D各地钢产量很高4.右图是珐琅彩瓷瓶,它最早产生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商朝的司母戊鼎是A.铜器 B. 青铜器C.铁器 D.石器6.元朝时期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2、是A.长安 B.洛阳 C.杭州 D.大都7.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推行的传统经济政策是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重农主义8.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论,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9.清朝乾隆帝规定,只开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该处是A.广州 B.宁波 C.上海 D.澳门10.在我国古代,出售商品的店铺设立的地点起初有严格限制。到下列哪一时期,店铺可随处开设?A.西汉 B.隋朝 C. 唐朝 D. 两宋11.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A.洋务
3、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B.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C.洋务运动巩固了中国的海防 D.洋务运动开了近代教育的先河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A.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B.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C.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D. 19 世纪末期13.下列企业中,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A.发昌机器厂 B. 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14.民国初期,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其中在南通创办实业的是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15.1956 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其主要标志是A.广大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广大手工业者参加
4、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D.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61956 年召开的会议,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A.在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18.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的中共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5、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9. 1984 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C.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右图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反映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 A.管理体制改革 B.所有制改革 C. 分配制度改革 D.产权制度改革2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在A.深圳 B.珠海C.汕头 D.厦门22. 下列各项中,对右图浦东理解正确的是上海浦东地区开发开放后发展极为迅速它是中国 20 世纪 90 年
6、代改革开放的标志上海浦东的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极为明显上海浦东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极为雄厚A. B. C. D. 23.中共十四大规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体制C.建立宏观调控的市场机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 辛亥革命以后,由孙中山提倡、受到新派人士欢迎的新式服装是A.西装 B.中山装 C.旗袍 D.长袍25.下列企业中,为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进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B. 湖北织布局C.上海轮船招商局 D.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6.由清政府官员主持架设的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出现在A.上海 B.台湾 C.崇明 D.
7、南京浦 东27.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A.定军山首映成功 B.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C.渔光曲获国际荣誉奖 D. 风云儿女风靡全国28.20 世纪初,清政府在下列哪座城市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A.上海 B. 广州 C.北京 D. 南京29.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1958 年哪座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A.上海电视台 B.广州电视台C.北京电视台 D.天津电视台30.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在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如正确,则在答题卡上涂 A,如错误,则在答题卡上涂 B(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20分) 。31.右图所示是明清时期的花楼机,它专门用于织造精细的丝织品,反映了当时丝织业的高超技艺。32.江西景德镇在唐朝时期就已发展为闻名全国的“瓷都” 。33.在中国古代,城市中设立的专供贸易的场所称为“市” 。34.早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内陆地区。35.近代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8.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城市逐步推广到农村的发展过程。39.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清政府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40.新中国成立
9、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10分,共3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 1912 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 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 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 头,不失 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不遗余力。他还独出心裁使用促 销手段。19141922 年 8 年间,面粉系 统发展为 12 个厂,日 产面粉 8.6 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申新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了五个
10、纱厂。材料二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 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 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 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 30.7%、29.4%。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 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 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 8 年抗 战中,约有 1/3 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 1/5 的粉磨被破毁,幸存下来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 军管”劫夺。材料三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 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 年,荣德
11、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 诈了 60多万美元。以上均转引自历史教学2007 年第 4 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 20 世纪初发展最快的是哪两大行业?(2 分)(2)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状况?试分别说明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4 分)(3) 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又是什么? (2 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 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42.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材料二 195
12、81960 年的粮食生产状况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1958 年 20000 万吨1959 年 17000 万吨 3000 万吨1960 年 14350 万吨 2650 万吨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材料三 全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 年增长 455.40%.全国粮食产量由 1978 年的 3.04 亿吨增加到 1984 年的 4.07 亿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 年产粮 5.02 亿公斤1981 年产粮 6.70 亿公斤1982 年产粮 7.15 亿公斤人教版历史必修 2请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什么状况?据材料一说明原因。 (4 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13、?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 分)43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位老人是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确切含义是指什么?具有怎样的意义?(5 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 分)(3)南通是对外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沿海城市之一。图中哪一字母代表了南通的位置?(1 分)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 2小
14、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44.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极为发达,它 为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它开始于哪一时期?这种耕作方式促进了我国冶铁业的进步,试举一例说明。 (3 分)(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4 分)(3)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2 分)(4)鸦片战争以后,为什么我国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 分)45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 发生
15、了巨大的变迁。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根据设问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图一 清末男子夏装 图二 民国时期青年着装 图三 旧式婚礼 图四 民国初期新式结婚照(1)上述四幅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人们的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 分)材料二 报刊的 诞生,是人 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 强的新闻媒介。(2)请回答: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什么?上述报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材料三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 年)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1999 年 2000 年报纸总印数(亿份) 2
16、46.8 211.3 263.3 318.4 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 647762 2332164 2931682 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 91572 383513 526483 585007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 9021717(3)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你能分析其原因吗?(3 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题纸注意:请将单项选择题及判断题的答案根据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41(1)(2)(3)(4)42(1)(2)(3)得分评卷人得分评
17、卷人43(1)(2)(3)四.问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题 10分,共 20分。44(1)(2)(3)(4)45(1)(2)(3)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座位号: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1.B 2.A 3.C 4.D 5.B 6.C 7.B 8.B 9.A 10.D 11.B 12.B 13.A 14.A 15.D 16.A 17.C 18.B 19.A 20.D 21.A 22.C 23.D 24.B 25.C 26.B 27.A 28.D 29.C 30.D二.判断题:本大题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31.A 32.B 33.A 3
18、4.B 35.A 36.A 37.A 38.B 39.B 40.B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41.(1)面粉业、纺织业。 (2 分)(2)国民政府前十年,发展较快;原因: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原因: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4 分)(3)荣氏企业日益萎缩(或陷入绝境)。 (1 分)原因:美国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挤压,通货膨胀严重。 (任意一点 1 分)(4)最主要的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1 分)其他:社会安定与否;国家政策的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任意一点 1 分)42.(1)粮食生产连年下降。 (2
19、分)1958 年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分)(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答“粮食产量增长”不给分)。 (2 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分)(3)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2 分,其他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43 (1)邓小平;(2 分)设立经济特区;(1 分)以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突破口,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2 分)(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或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4 分)(3)B(1 分)四.问答题
20、:本大题共 2小题,每题 10分,共 20分。44 (1)铁犁牛耕;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东汉杜诗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其他符合题意的史实亦可) 。 (3 分)(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 分)(3)徽商和晋商。 (2 分)(4)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 分)45 (1)变化:着装从长袍开始变为西装;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4 分)原因: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1 分)(2) 昭文新报 ;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 分)(3)互联网。 (1 分)原因:互联网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体;其发布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即时反馈;人们可以更主动、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任意两点 2 分)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