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7902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60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 一一年六月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 4 (一)总体思路 4 (二)发展目标 6 (三)战略部署 7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8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17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 17 (二)促进重点产业技术升级 . 20 (三)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 . 22 (四)大力加强民生科技 . 24 (五)建立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技术体系 . 27 六、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30 (一)继续加强基础研究 . 3

2、0 (二)强化前沿技术研究 . 33 七、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 37 (一)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 . 37 (二)加强科技条件资源的开发应用 . 38 (三)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 . 39 八、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40 (一)壮大和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 40 (二)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 40 (三)改革完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 . 41 (四)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 41 九、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 42 (一)大幅提高科研活动国际化程度 . 42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 . 43 (三)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3、. 43 (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 43 (五)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 . 44 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4 (一)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 44 (二)创新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 . 45 (三)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 . 45 (四)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 . 45 (五)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46 十一、强化科技政策落实和制定,优化全社会创新环境 49 (一)落实和完善科技政策法规 . 49 (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 50 (三)持续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 . 51 (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境 . 5

4、1 (五)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 52 (六)加强和改进基层科技工作 . 52 十二、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53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 53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 . 53 (三)加强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 . 54 (四)加强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 54 1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 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 下简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 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

5、称科技规划纲要),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作用,制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科技发展取得 重要成就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工 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 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顺利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 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16个科技重大专项全面实施,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重点领域初显跨越发展态势,取得了载人 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超级

6、杂交水稻、高速铁路、实验 快堆、量子通讯、铁基超导、载人深潜、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一 批标志性重大成果。科技研发活动的产出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改 善。 “十一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升到世界第3位,国内 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7%,授权量年均增长31%;国际科学 论文总量由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2位,被引用次数由世界第13位上 升到第8位。 2 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 入显著增加,2010年达到698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国家财政 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长13%, 2010年达到255万人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新建156个

7、,总数 达到33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14个,总数达到387 个。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9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发展至575个。 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建设完成。科技基 础条件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有力促进了科技资源整合共享。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在支撑重点产业 振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作出积极贡献,为三峡工程、青 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重大活 动提供重要支撑,在抗震救灾、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 了关键作用。国家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0年27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 83

8、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以上,2010年达7.6 万亿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国技术市场 合同交易总额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3906亿元的规模。 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实施, 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加快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教育规 划相继出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力度明显加强。科技体制改革不 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 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 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对外开放 3 不断拓展,国际

9、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和科研诚信建设 得到重视,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 与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 “十二五”时期,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国内经济社会发 展提出新要求,我国科技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 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创 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速,科学技术正孕育着新 的突破。网络和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和深度应用,将引发以智能、 泛在、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新型节能环保 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加速突破,将推动世界进入绿色、清洁、低 碳发展的新阶段。生物医药、海洋开发、空间观测、新材料等领 域的研发

10、创新和产业集聚,将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强大动 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 活方式和就业取向,而且将引发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和 国民财富获取方式的重大变革。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主 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大幅增加研发投 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部署,竞相争夺科技创新人才,抢 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我国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 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体制活力显著增强, 国民收入稳步增加,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将 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综合国力将再上新台阶,必将为科技

11、事业 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应 4 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对 科技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发展仍存在一 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 主要表现为: 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和动力亟待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高 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自 主创新政策落实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必须科学判断世界科技发 展趋势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突 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

12、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 心,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着力攀登科技 发展制高点,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满足改善民生的 重大科技需求,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培养造就创新 型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科技发 展的战略性跨越,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以下基本要求: 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把

1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以创新促转型,以 转型促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 5 扩大内需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 增长的轨道。 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推进先进科技成果向传 统产业的转移和面向市场的商业化应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 需求,努力攻克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 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支撑重点 产业振兴和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 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

14、平和质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 心的就业问题、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加 强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使科技进步成果能够更多地惠 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瞄准世界 科技发展前沿,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自由探 索,持续增加科技积累,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关 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推进重大科学 技术突破,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强国家中 长期科技、人才、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 制为重点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在 更加开放的环境下推进自主创新。 6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 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 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 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 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例提高到 2.2%。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持续增加,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16、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和技术重点领域取得重大 突破。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 5位,每万人发明专 利拥有量达到 3.3 件,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 12 件/百人 年。 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明显加强,经 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 80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8%。 科技创新更加惠及民生。社会公益领域科技水平整体提 升,适应民生改善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发展,科技支撑可 持续发展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科

17、 技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建设若干具有世界水 平的研发机构和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 7 设施和创新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 体系。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 投入达到 43 人年。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 素质的比例达到 5%。 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管理改革取得明显 进展,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有效落实,全社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 化。 专 栏:“十二五”时期 科技 发展 主要指 标 指标 2010 年 2015 年 研发经 费与 国内 生产 总值 的比例 (% ) 1.75 2.2 每万名 就业

18、 人员 的研发 人力投入 (人 年) 33 43 国际科学 论文 被引 用次 数世 界 排名 (位 次) 8 5 每万人 发明 专利 拥有 量( 件) 1.7 3.3 研发人 员的 发明 专利 申请 量(件/ 百 人年 ) 10 12 全国技 术市 场合同 交易 总额( 亿元) 3906 8000 高技术 产业 增加 值占 制造 业增加 值的 比重 (% ) 13 18 公民具 备基 本科 学素 质的 比例(% ) 3.27 5 (三)战略部署 今后五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 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十一五”全面启动实施 基础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战略性跨越。 围绕

19、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研发、集成 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重点专项。 围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迫切需求,加强重点领域的 科技攻关,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切实支 撑经济社会发展。 8 前瞻部署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 展的8个关键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实施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强 化重点战略高技术领域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建设布 局。 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强科技领军人才、优秀 专业技术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立60个左 右科学家工作室、300个左右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 示范基地。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

20、革和政策落实,深入实施国家技术 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 管理。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实施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作为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 要载体,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 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围绕产业链的系统部署和产业技术创 新战略联盟建设,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一批技术水 平高、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同

21、时,结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紧迫需求,充实调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核心 电子 器件 、高 端通 用芯 片及 基础 软件 产品 以满足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战略性基础产品为重 点,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国 9 产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新型移动智能终 端、高效能嵌入式中央处理器(CPU)、系统芯片(SOC)和网 络化软件,实现产业化和批量应用,初步形成自主核心电子器件 产品保障体系。 2极大 规模 集成 电路 制造 装备 及成 套工 艺 重点进行45-22纳米关键制造装备攻关,开发32-22纳米互补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工 艺

22、、 90-65纳米特色工艺, 开展22-14 纳米前瞻性研究,形成65-45纳米装备、材料、工艺配套能力及集 成电路制造产业链,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装备和材 料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10%和20%,开拓国际市场。 3新一 代宽 带无 线移 动通 信网 以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后续演进为主线,完成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技术(TD-LTE)研发和产业化,开 展LTE演进(LTE-Advanced)和后第四代移动通信(4G)关键技 术研究,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加快突破移动互联 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推 动产业应用,促进运营服务

23、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增强产业核心 竞争力。 4高档 数控 机床 与基 础制 造装 备 重点攻克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我国高 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主机与数控系 统、功能部件协同发展,重型、超重型装备与精细装备统筹部署, 打造完整产业链。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10%。研制40种重大、精密、成套装备,数控机床主机可靠 10 性提高60%以上,基本满足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等 四个领域的重大需求。 5大型 油气 田及 煤层 气 开发 以寻找大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田 技术服务和非常规天然气战略性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强

24、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地质理论研究,攻克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增产等13项重大 技术,研制深水油田工程支持船等11项重大设备,建成8项示范 工程,使老油田水驱采收率提高3%-5%,海上稠油油田聚驱采收 率提高5%, 勘探开发整体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大石油公司的 水平。 6大型 先进 压水 堆及 高温 气冷 堆核 电站 突破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技术,完善标准体系,搭建技 术平台,提升核电产业国际竞争力。依托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的 先进非能动核电技术(AP1000)核电站建设项目,全面掌握 AP1000核电关键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 自主完成内 陆厂址标准设计。完成中国的装机容量为1400兆

25、瓦的先进非能动 核电技术(CAP1400)标准体系设计并建设示范电站,2015年底 具备倒送电和主控室部分投运条件。完成高温气冷堆关键技术研 究,2013年前后示范电站建成并试运行。加强压水堆及高温气冷 堆安全技术支撑和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科研攻关,保障核电安 全。 7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 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重点流域,重点攻克重污染行业废 水全过程治理技术、重污染河流和富营养化湖泊综合治理技术、 11 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适用于不同水源水质的净化技术、水环境风 险评估与预警遥感监测等关键成套技术300项以上。重点研发监 控预警设备、饮用水水质净化及输配管网检漏设备等80套以上, 关键材

26、料、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在 太湖、辽河等重点流域开展综合示范,示范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 一个等级并消除劣V类,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 技术体系。 8转基 因生 物新 品种 培育 针对保障食物安全和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需要,围绕主 要农作物和家畜生产, 突破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规模化转基因、 生物安全等关键技术,完善转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评价体系,获 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培育一批 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新品种,实现新 型转基因棉花、优质玉米等新品种产业化,整体提升我国生物育 种水平,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7、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9重大 新药 创制 针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培育发展医药产业的需 要, 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 研制30个创新药物, 改造200个左右药物大品种,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 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 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 力。 10 艾 滋病 和病毒性 肝炎 等重 大传 染病 防治 针对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需求,重 12 点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检测诊 断、监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150种诊 断试剂,其中20种以上

28、获得注册证书;10个以上新疫苗进入临床 试验。到2015年,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和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 11 组 织实 施大型飞 机等 其他 国家 科技 重大 专项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在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 源汽车等产业领域,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为增强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

29、核心引领作用和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创新成果的集 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 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的步伐。 1节能 环保 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应用等关键技术、装备 及系统。实施半导体照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蓝天”工程、 废物资源化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强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快 速提高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整体技术能力及产业竞争力。 专 栏: 节能环 保 产 业技术 半导体照明。 重点 发展 白光 发 光二 极管 (LED ) 制备 、 光源 系统 集成 、 器件等 自 主关 键 技术, 实现 大型 金属 有机 化学气 相沉 积 (MOCVD ) 等

30、设备 及关 键配 套材 料的 国产化 , 加 强 半导体 照明 应用 技术 创新, 建设标 准和 检验 检测 体系。 加快“ 十城 万盏” 半导 体照 明试点 示范 , 13 实现更大规模 应用。2015 年白光发光二 极管(LED )的发光效率 达到国际 同 期先进水平 , 半导体 照明 占据 国内 通用 照明市 场 30 以上 份额, 产值预 期达 到 5000 亿元, 推动我 国半 导 体照明 产业 进入 世界 前三 强。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重点突 破 地下 煤气 化、 煤低 温催 化 气化 甲烷 化、 中温 催化 气 化、 高 温高压 甲烷 化、 煤制 烯烃 等 化工品 、 第 三代

31、 煤催 化制 天 然气、 重型 燃气 轮机 整机 等 核心技 术。 以煤气 化为 基础 进行 多联 产工程 示范 , 进 一步 推进 煤气化 技术 综合 集成 应用 ; 积极 发展 更高 参数的 超超 临界 洁净 煤发 电技术 , 开发 燃煤电 站二 氧化碳 的收 集 、 利用 、 封 存技术 及污 染物 控制技 术, 有序 建设 煤制 燃料升 级示 范工 程。 “蓝天” 工程。 大力 推进 工业 废 气、 燃 煤烟 气、 机 动车 污 染物、 室内 空气 等净化 技 术与 装 备的研 发及 产业 化, 加快 大气监 测先 进技 术与 仪器 研发, 积极 发展 温室 气体 减排与 资源 化技

32、术及装 备。 引导 产业 发展 ,改善 环境 质量 。 废物资源化。 重 点 突破 无 害化、 稳定 化与 资源 化技 术与装 备, 研发 高附 加值 再生资 源产 品、大 型垃 圾焚 烧控 制技 术与成 套设 备、 垃圾 综合 处理及 有机 物厌 氧产 沼关 键技术 与设 备 , 有效利 用废 旧金 属、 废旧 机电与 电子 产品 、 大 宗包 装与纺 织产 品、 大宗 工业 废物、 生活 垃圾 与污泥 等量 大面 广、 附加 值高的 废弃 物 。 开展 工 程示 范, 建设 废物 资 源化 技术 创 新服 务平台 与产业 化基 地, 提升 产业 化水平 。 2新一 代信 息技术 推动下一代

33、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 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 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 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慧 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 专 栏: 新一代 信息 技术 新型显示。 突破 激光 显示高 可 靠、 低成 本、 长寿 命等 技 术问 题; 掌握 裸眼 、 非 裸 眼、 真 三维和 全息 等三 维显 示的 节目 源 、 发 射、 传输、 接 收、 显 示等 集成 技术 ; 研 发有机 发光 显示 的发光 材料 、 薄 膜晶 体管 阵

34、列等 关键 核心 技术 ; 加 快电子 纸和 场致 发射 等前 沿显示 技术 研究 进程。 实现 关键 原材 料和 显示屏 的国 产化 , 形 成产 业集群 , 新 增产 值超 千亿 , 促进 我国 显示 产业升 级转 型。 国家宽带网。 以提供 100 兆入户 宽带 接入 为目 标, 重点突 破网 络技 术体 制、 网络节 点装 备和融 合业 务体 系等 关键 技术 , 开 发适 合三网 融合 要求的 集成 电路 、 软 件 、 关键元 器件 等基 础产品 , 双 向数 字电 视终 端和宽 带网 络设 备产 品。 建设下 一代 广播 电视 网和 光纤无 线融 合的 宽带接 入环 境与 示范

35、工程 ,构建 国际 领先 的新 一代 国家信 息基 础设 施。 “中国云” 工程。 形成 基于自 主 核心 技术 的“中国 云” 总体技 术方 案和 建设 标准 , 掌 握云计 算和高 性能 计算 的核 心技 术。 建 设国 家级 云计 算平 台, 引 导部 门、 地方 和企 业, 形 成不 同规 模、不 同服 务模 式的 云计 算平台 ,培 育发 展云 计算 应用和 服务 产业 。 14 3生物 产业 大力发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关键 技术和装备。实施生物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医疗设备、生 物种业、农业生物药物、先进生物制造等科技产业化工程。推动 传统产业制造过程的绿色

36、化、低碳化,加快发展绿色农用生物产 品,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专 栏: 生物产 业技术 生物医药。 重 点突 破药 物创 制、 新型 疫苗、 抗体 药物 及 规模 化制 备、 疾 病早期 诊 断等 关 键 技 术和 生产 工艺 ,获得 40 项拥 有自 主知 识产 权的新 型 药物 产品 ,获 得关 键专 利 700-800 项, 形 成关 键生 产工 艺及 相关标 准 100 项 , 建 设抗 体、 疫 苗、 诊断 试剂 等新 型生物 医药 开发 及产业 化基 地 30-40 个, 培育 10 个龙 头企 业。 生物医用材料。 重点突 破生 物 活性 特殊 涂层、 生物因 子 表面 改性

37、及生 物功 能化 修 饰、 生 物材料 降解 及生 物因 子缓 控释、 生物 材料 微纳 米制 备、 生 物医 用材 料及 器械 的优化 设计 和评 测等关 键技 术。 研发 新型 骨及口 腔植 入体 、 可 降解 血管支 架、 适宜 国人 的人 工关节 、 介 入人 工心瓣 及防 钙化 生物 瓣膜 、 新型 人工 血管 、 神 经修 复材料 、 可 承力 骨修 复材 料、 创 面快 速无 痕修复 材料 等重 大产 品 20 项以上 , 获 得关 键专利 50 项以上 。 推动 多学 科交 叉创 新及产 业化 , 扶持培 育若干 龙头 企业 。 先进医疗设备。 开展医 学影 像、 医用 电 子

38、、 临 床检验 、 微 创介 入、 放射 治疗、 激光 治疗 等 高 端医 疗设 备研 究, 研制 生产 15 项左右 中高 端产品 , 培育 20 个以 上具 有较 强自主 创新 能 力的骨 干企 业, 大幅 提高 我国医 疗器 械产 业的 国际 竞争力 。 生物种业。 重点 突破 现代生 物 育种 技术 和品 种产 业化 技 术, 培育 动植 物新 品种 1000 个, 其 中 重大 突破 性品种 100 个。 加 速动 植物 新品 种和 新技术 大规 模应 用, 主要 农作物 和蔬 菜新 品种示 范推 广约 10 亿 亩。 建立规 模化 、标 准化 、机 械化、 智能 化的 育种 基地

39、、产业 化基 地 及共性 技术 研究 平台 。打 造具有 国际 竞争 力、 全产 业链型 的龙 头企 业 10 个以上 。 种业 总产 值 提高 30% 。 农业生物药物。 重点发 展靶 标 发现 和药 物分 子设 计、 药物 源头 的微 生物 及产物 的 高通 量 挖掘、纳 米农 业生物 药物 等前沿关 键技 术,获 得发 明专利 150 项,自 主知识 产权重大 产品 80 个 ,建 立新 工艺 、新 标准 100 项,50 个 新药 物、 新制剂 获产 品登 记。 建立 农业药 物和 生 物制剂 创新 的产 业化 平台 和核心 基地 ,打造 10 个 左右 龙头 企业 。 先进生物制造。

40、 重点提 升重 大 化工 产品 和工 业发 酵产 品 的科 技与 产业 化水 平。 突破 生物 基材料 、生 物基 平台 化合 物、手 性化 工中 间体 等三 大类重 大化 工产 品的 生物 制造关 键技 术 , 建立一 批万 吨级 生物 基大 宗化学 品与 生物 基材 料、 千吨级 手性 中间 体产 业化 生产示 范线 , 实 现新增 工业 产值 100 亿元/ 年。突 破 8-10 项微生 物制 造技术 ,显 著提 高聚 乳酸 等 5-6 个品种 的生产 技术 水平 ,实 现 4-5 个传 统发 酵产 品的 绿色 生产。 4高端 装备 制造 重点发展大型先进运输装备及系统、海洋工程装备、高

41、端智 15 能制造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实施高速列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服务机器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产业化工 程。研发高速列车谱系化和智能化、绿色产品设计、机器人模块 化单元产品等重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专 栏: 高端装 备制 造 产业 技术 高速列车。 重 点发 展高 速 列车的 智能 化、 谱系 化与 节能核 心关 键技 术, 提升 高速列 车技 术装备 、 基 础设 施服 役状 态检测 监测 关键 技术 及高 速铁路 减振 降噪 技术 , 形 成我国 高速 列车 智能化 安全 技术 装备 和车 型系列 ,构 建技 术装 备及 基础设 施服 役状 态

42、检 测技 术和装 备体 系 。 “十二 五” 高速 列车 产业 总 产值预 期超过 3000 亿 元。 绿色制造。重 点发 展先 进 绿色制 造技 术与 产品 ,突 破制造 业绿 色产 品设 计、 环保材 料、 节能环 保工 艺、 绿色 回收 处理等 关键 技术 。 开 展绿 色制造 技术 和绿 色制 造装 备的推 广应 用和 产业示 范, 培育 装备 再制 造、绿 色制 造咨 询与 服务 、绿色 制造 软件 等新 兴产 业。 智能制造。发 展工 业机 器 人、智 能控 制、 微纳 制造 、制造 业信 息化 等相 关系 统和装 备, 重点研 发工 业机 器人 的模 块化核 心技 术和 功能 部

43、件 、 重大工 程自 动化 控制 系统 和智能 测试 仪 器及基 础件 等技 术装 备, 建设产 业技 术培 训体 系, 推动技 术集 成验 证与 示范 应用工 作 , 制 定 技 术 与安 全标 准, 培育 一批高 技 术创 新企 业, 实现 制造系 统 智能 运行 , 改 造提 升装备 制 造业 。 服务机器人。开 展服 务机 器人模 块化 体系 结构 研究 ,重点 发展 服务 机器 人机 构、感 知 、 控制、 交互 和安 全等 模块 化核心 技术 和功 能部 件。 建设一 批技 术集 成验 证与 示范应 用平 台 , 制定相 应技 术、 安全 标准 ,培育 一批 高技 术创 新企 业,

44、建 立服 务机 器人 产业 技术创 新联 盟 , 促进服 务机 器人 产业 发展 。 高端海洋工程装备。 发展海 洋 油气 勘探 开发、 深海运 载 作业 和海 洋环 境监 测关 键 技术 与 装备, 重点 开发 高精 度勘 探系统 、 深 水平 台、 水下 生产系 统及 辅助 作业 等重 大装备 , 研 制一 批载人/ 非 载人深海潜水器作业系统 ,开发海洋环境远程探测 雷达、船载大深度拖曳、 深海 浮/ 潜标 等海 洋监 测设 备。 科学仪器设备。 着 力 新原 理、 新方法 开发 , 研发信 息、 生物医 药 、 新 材料 、 新能源 、 资 源环境 等领 域的 重点 科学 仪器设 备核

45、 心技 术和 关键 部件, 发展 量大 面广 的科 学仪器 设备 , 推 动光谱 、 色 谱、 质 谱等 通用 仪器的 小型 化、 便携 化和 专用化 。 强 化现 有仪 器设 备的综 合利 用。 强力推 动国 产科 学仪 器应 用和示 范, 实现 国产 优质 科学仪 器设 备的 广泛 应用 , 带动 相关 产业 和服务 业的 发展 。 5新能 源 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新一代生物质 能源、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新一代核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系 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实施风力发电、高效太阳能、生物 质能源、智能电网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建立健全新能源技术创新 体系,加强促进新能源

46、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的研发,有效 16 衔接新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专 栏: 新能源 产业 技术 风力发电。 重点 发展 5 兆 瓦以上 风电 机组 整机 及关 键部件 设计 、 陆 上大 型风 电场和 海上 风电场 设计 和运 营、 核心 装备部 件制 造、 并网 、 电 网调度 和运 维管 理等 关键 技术, 形成 从风 况分析 到风 电机 组、 风电 场 、 风电 并网 技术 的系 统布 局 。 积极 推进 100 兆瓦 级海 上 示范风 场、 10000 兆瓦 级陆 上示 范风 场建设 ,推 动近 海和 陆上 风力发 电产 业技 术达 到世 界先进 水平

47、 。 高效太阳能。重 点发 展大 型光伏 系统 设计 集成 、高 效低成 本太 阳电 池、 薄膜 太阳电 池 、 太 阳 能热 发电 等关 键技 术、 组件 和成 套设 备。 掌握太 阳 能发 电全 产业 链的 核心 技 术、 生 产工 艺与设 备。 扩大 实施“金太阳”等示 范工 程, 加强 服务体 系 建设 ,实 现大 规模 推广 应 用。 生物质能源。 重点发 展沼气 生 产车 用燃 料、 纤维 素基 液 体燃 料、 农业 废弃 物气 化 裂解 液 体燃料 、 生 物柴 油、 非粮 作物燃 料乙 醇、250-500 吨/ 日系列 生物 质燃 气开 发利 用等关 键技 术 和装备 , 加强

48、 生 物燃 气、 城市与 工业 垃圾 能源 化、 生物液 体燃 料、 固体 成型 燃料、 能源 植物 良种选 育及 定向 培育 等五 个方向 的研 发部 署, 在重 点区域 实施“十城 百座”等示 范 工程 。 形成 10-20 条生物 质能 源生 产线 和成套 装备 产品 供应 系统 。 智能电网。 重 点发 展大 规 模间歇 式电 源并 网与 储能 、 高密 度多 点分 布式 电流 并网、 电动 汽 车 充电 设施 与电 网互 动协 调 运行 技术、 分布 式供 能、 大电 网智 能分 析与 安全 稳定 控 制系 统、 输变电 设备 智能 化等 核心 技术。 建设 百万 千瓦 级海 上风电

49、 场送 出、 大电 网智 能调度 与控 制 、 智能变 电站 等示 范工 程, 建成若 干个 智能 电网 示范 园区和 集成 综合 示范 区。 6新材 料 大力发展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纳米 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实施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稀土材料等科技产业化工程。掌握 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 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抢占新材料应用技 术和高端制造制高点。 专 栏: 新材料 产业 技术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 料。 重点突 破高 性能 纤维 规模 制备稳 定化 和低 成本 制备 关键技 术, 形成高 强 、 高 强中模 、 高 模和高 模高 强碳 纤维 产品 系列 , 加 速发 展具有 自主 知识产 权的 新一 代高性 能纤 维, 开发 复合 材料用 关键 原材 料制 备, 增强复 合技术 。促 进能 源、 交 通、 工业、 民生等 领域 用复 合材 料的 升级换 代, 建立 高性 能纤 维及其 复合 材料 的完 整产 业链。 先进稀土材料。 围绕分 离提 纯- 化合物 及金 属- 高端功 能材料- 应 用全 产业 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