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儿童不同层次的情绪理解发展 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曹亮 指导教师 马伟娜 学科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所在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提交日期 2009 年 6 月 2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
2、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 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3 摘要 近二十年里,许多研究者对儿童情绪理解进行了大量研究。幼儿阶段是情绪理解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情绪理解对幼儿的人际交流和互动、心理健康和认知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情绪理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早期儿童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后期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儿童情绪理解的重要因素。研究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系统间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拓 展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认识。 本研究选取了 262名 3-11岁儿童作 为研究
3、被试,采用了 Harris近年提出的 TEC技术改编的情绪理解任务,从不同层面对 3-11岁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一般趋势进行了探查 ; 本研究还使用“中文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考察 3-6周岁儿童的依恋关系,并探讨 3-6岁儿童依恋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同伴提名法”来考察探讨 7-11岁儿童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 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概括如下: ( 1)儿童 9个层次的情绪理解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展。 4-7岁是儿童情绪理解发 展的关键期,发展迅速。 ( 2)儿童在识别和理解积极情绪(高兴)时要早于伤心、生气和害怕的识别和理解。 ( 3) 9个层次的情绪理解发展阶段存在
4、差异,面部表情识别和情绪原因的理解发展最早,在 6岁时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混合情绪和道德情绪这两个成分的发展是 9个成分中最晚的,且在儿童 8岁后才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 4)安全依恋的儿童,其情绪理解水平要显著高于不安全依恋的儿童。且 3-6岁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情绪原因理解、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和基于积极的情绪理解层次上,安全依恋的儿童得分要好于非 安全依恋的儿童。 ( 5)同伴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其情绪理解的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的儿童。且 7-11岁儿童在情绪隐藏理解、情绪调节理解、混合情绪理解和道德情绪理解的层次上,受欢迎儿童的得分要好于被拒绝和被忽
5、视的儿童。 关键词: 3-11岁;情绪理解; TEC;依恋关系;同伴关系 4 Abstract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lots of researchers have made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s o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 Great developmental changes take place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understanding helps children real
6、ize the feeling of others and themselves, and it directs their behavior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en the children are growing up, its social environment ma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e attachment in preschool period and peer relationship in late chi
7、ldhood a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to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environmental system is helpful to rich and expand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In
8、our study, the subjects include 262 children aged 3-11. We used an adapted version of the Test of Emotion Comprehension, TEC, and explored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Besides that, We used Waters-Deanes Attachment Q-set (Q-set)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9、s attachment aged 3-6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and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en used peer nomination metho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relationship and emotion understanding in children aged 7-11. The major findings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development of e
10、motion understanding, age is the main factor. 4-7years old i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Whatever boys and girl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t. 2. The childrens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positive emotion( happy) is earlier than tha
11、t in negative emotion. 3.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9 levels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e understanding in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and emotion causes is the first to develop, and has amounted to a high level at 6.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in mixed emotions and moral emotion is the latest t
12、o develop, and will amount to a high level at 8. 4. Emotion understanding ability of secure attachment children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insecure attachment children, so are the children aged 3-6 in facial recogni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al attribution, the emotion based o
13、n desire, belief and memory. 5. Those children who are welcomed by their classfellows have higher level in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an the ones who are refused and neglected, so are the children aged 7-11 in emotion masking understanding, emotion regulation understanding, mixed emotions understanding
14、 and moral emotio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3-11yearsold, Emotion Understanding, TEC, Attachment, Peer Relationship 5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 1 引言 1 2 概念界定 1 3 情绪理解研究综述 2 3.1 基于九个层次的情绪理解研究 2 3.1.1 面部表情的识别 2 3.1.2 情绪原因的理解 3 3.1.3 基于愿望和信念的情绪理解 4 3.1.4 基于记忆的情绪理解 4 3.1.5 情绪调节的理解 5 3.1.6 情绪隐藏的理解 6
15、 3.1.7 混合情绪的理解 6 3.1.8 道德情绪的理解 7 3.2 情绪理解发展的影响因素 8 4 儿童情绪理解发展与依恋的相关研究综述 9 4.1 儿童依恋的相关研究 9 4.1.1 依恋概念的界定 9 4.1.2 儿童依恋发展阶段 10 4.1.3 儿童依恋的类型 10 4.1.4 儿童依恋类型的决定因素 11 4.1.5 依恋理论 12 4.1.6 儿童依恋的研究方法 13 4.2 儿童情绪理解与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 14 5 儿童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16 5.1 同伴关系的界定 16 5.2 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17 6 以往研究的不 足及问题提出 19 6
16、.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9 6.1.1 缺乏对儿童不同层次情绪理解发展的系统研究 19 6.1.2 缺乏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与依恋关系的全面考察 19 6.1.3 缺乏对不同层次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全面考察 20 6.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20 6.2.1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20 6.2.2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 21 6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22 1 研究一 3-11 岁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差异 22 1.1 研究目的 23 1.2 研究假设 23 1.3 研究被试 23 1.4 情绪理解测试材料 24 1.4.1 情绪理解材料的借鉴 24 1.4.2 情绪理解
17、材料的介绍 24 1.5 研究程序 25 1.5.1 情绪理解预实验 25 1.5.2 情绪理解正式实验 26 1.5.3 分析方法 28 1.5.4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具 29 1.6 结果分析 29 1.6.1 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 29 1.6.2 儿童情绪原因理解的发展 31 1.6.3 基于愿望的情 绪理解的发展 32 1.6.4 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的发展 33 1.6.5 基于记忆的情绪理解的发展 33 1.6.6 情绪调节理解的发展 34 1.6.7 情绪隐藏理解的发展 35 1.6.8 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 36 1.6.9 道德情绪理解的发展 37 1.6.10 情绪理解
18、9 个成分的发展序列 38 1.7 结论 40 2 研究二 儿童情绪理解与依恋 类型的关 系研究 40 2.1 研究目的 40 2.2 研究假设 40 2.3 研究被试 41 2.4 研究工具 41 2.4.1 情绪理解材料(同研究一) 41 2.4.2 中文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 (Q-set 分类 ) 41 2.5 结果分析 42 2.6 结论 44 3 研究三 儿童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之间的研究 44 3.1 研究目的 44 3.2 研究假设 45 3.3 研究被试 45 7 3.4 研究工具 45 3.4.1 情绪理解材料(同研究一) 45 3.4.2 同伴提名法 45 3.5 结果分析
19、 46 3.6 结论 48 第三部分 讨论和总结论 48 1 讨论 48 1.1 3-11 岁儿童不同层次情绪理解的发展 48 1.2 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因素 52 1.2.1 依恋对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 52 1.2.2 同伴关系对情绪理解的影响 53 2 总结论 54 第四部分 研究创新处、不足处和教育建议 54 1 创新处 54 1.1 从 9 个层次来系统地探讨 3-11 岁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54 1.2 同时考察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 55 2 不足处 55 2.1 研究材料有待完善 56 2.2 缺乏对情绪理解内部过程的探讨 56 3 教育建议 56 3.1 抚养者与儿童应
20、多进行情感交 流 56 3.2 教师关注并优化同伴关系 57 3.3 重视关键期的教育 57 参考文献 58 附录 63 8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 引言 最近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情绪理解这个领 域。 目前关于情绪理解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对于情绪理解究竟包括哪些层次或是哪些成分,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情绪理解层次来测量儿童的情绪理解,这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混合情绪理解,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和情绪调节的理等等。但对于情绪理解的系统研究,目前却很少涉及。此外, 早期的研究多数将儿童看作是独立
21、的个体,把他们的情绪发展 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心灵内部的过程,关注个体的情绪控制和情绪的生理、言语表达,而近二十年研究者给予了与情绪有关的人际交往过程、情绪交流,以及人际互动中的情绪动态更多的关注( Von, 2001)。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情绪理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早期儿童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后期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儿童情绪理解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所处社会环境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 研究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系统间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认识。 本 部分将简要阐述情绪理解的概念界定,就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
22、、情绪理解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文献回顾和讨论,最后阐明本研究拟提出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 什么是情绪理解( emotion understanding)?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Cassidy J, Parke R D( 1992)把情绪理解定义为:儿 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Camras( 1980)认为情绪 理解就是儿童在早期形成的解释情绪表达和理解情绪与其它心理活动、行为 和情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Izard 和 Harris( 1995)把情绪理解定义为是对情绪加9 工过程(如: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有意识的了解
23、,或者对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识。研究个体对他人情绪外部表现以及他人外部情绪表现与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关系。而 Denham( 1998)认为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表达和情绪体验的能力也是情绪理解的一种表现。杨丽珠等( 2003)提出,情绪理解就是个体对自己或他 人的内在情绪体验的推测和理解。 由此我们发现,对于情绪理解概念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研究者们大都涉及到了情绪理解的某些方面 。徐琴美( 2006)将其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混合情绪理解;情绪过程的理解包括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的认识
24、以及情绪调节的理解。当前国内的许多情绪理解的研究都是分别针对以上某几个任务加以研究 (徐琴美,何洁, 2006)。而在国外的关于情绪理解研究中,以往绝大多数研究也同是如此。但在 Pons和 Harris( 2004)的研究中,他们采用了 TEC材料,对儿童在表情识别,情绪归因,基于愿望与信念的情绪理解,基于记忆的情绪 理解,情绪调节,情绪隐藏,混合情绪,道德情绪 9个层次的情绪理解进行了探讨, 考察 9个不同层次的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具有一个等级关系。 3 情绪理解的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虽然许多研究者对情绪理解的不同层次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仍难有一个定论
25、。很多学者只是选择了某一个或某几个层次进行研究。综合以往文献,我们认为情绪理解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9个层次。 3.1基于 9个层次的情绪理解研究 3.1.1 面部表情的识别 达尔文认为,面部表情是天生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以同样的模式表达和识别情绪。婴儿生来就具有表达和识别不同面部表情的能力。许多研究者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具有和成人一样的面部肌肉运动系统。 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对抚养者的10 冷漠表情表现出忧伤情绪,表明婴儿对人的面部表情非常敏感。出生后 4个月左右的婴儿,就能对高兴表情和中性表情的照片、惊讶表情和高兴表情的照片表示出不同的视觉注视时间( Ekma, 1979)。这些面部表情是
26、随着婴儿的生理成熟而逐渐显现的(刘红艳,张积家, 2008)。 Haviland和 Lelwica让 10 周大的婴儿识别高兴、悲伤和生气 3 种表情,结果发现:年龄仅 10 周的婴儿就能再认面部表情( Haviland,1987)。虽然对于 10 周大的儿童和 9 个月大的儿童是否真的能再认面部表情尚存在一些疑问,因为这也许只是儿童简单的模仿( Izard, 1995) , 但可以肯定的是 2岁的儿童能正确辨别面部表情;能谈论和情绪有关的话题 (Southam-Gerow, 2002)。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说明,儿童最早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是基于外部世界的,是和事件一一对应的关系,不涉及其它
27、复杂的心理活动 (Nelson,1987)。 3.1.2 情绪原因的理解 情绪归因 (emotional attribu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在某种情境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进行的原因性解释和推论。换句话说,情绪归因即对情绪的认知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某种情绪体验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知上的推断 (潘发达, 2005)。多数研究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采用半结构的访谈,让儿童讨论情绪产生的原因。比如 Denham 让儿童探讨布娃娃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什么使得布娃娃体验到这种情绪?” (Denham,1994), Cassidy 等人让儿童谈论自己、父母和同伴的情绪,“为什么你 /他会感到 (某种情绪
28、)? (Cassidy,1992)” 有研究发现,大约从 3 岁开始,儿童开始能识别情绪和引发情绪的情境;上述研究表明,大约从 3 岁开始,儿童能够对情绪产生原因进行解释,能够对引发情绪的原因进行评价,并能将情绪与情绪引发情境相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联系有一定理解 (Denham,1986)。 Fabes 等人研究表明,相比积极情绪,儿童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更能够稳定识别(Fabes,1991)。 Yuill从行为动机和结果的匹配关系上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提出儿童道德情绪归因应该遵循“结果定向 意图定向 道德定向” 的发展规律。年幼儿童( 3岁)认为情绪由行为结果的客观价值
29、决定,而对年龄稍长的儿童 (5 7岁 )来说,情绪是由个人意图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最后,年长的儿童 (10岁 )在情绪归因时考虑的是道德因素( 陈少华, 1999)。但 Lourenco11 并不完全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在情绪归因上 4 8岁儿童都以结果定向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归因的可变性增多,除结果定向和基本上获得一致认同的道德定向外,还有移情定向(儿童表现出对受害者身体伤害及损失的关心或者对故事情境的关心)、外部惩罚定向(儿童将行为的结果归咎于行为本身的客 观价值,反应偏向于结果,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外部惩罚)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儿童在早期的时候是以结果为定向
30、的,但随着儿童的不断长大,其情绪归因也开始趋于多样化。 3.1.3 基于愿望与信念的情绪理解 随着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仅仅依靠面部表情来理解他人的情绪是不够的。于是很多学者便开始研究愿望和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探测儿童对情绪的理解是基于愿望还是信念,由此推断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徐琴美,何洁, 2006)。 Harris 和 Johnson 等人最早在误念理解实验中考察了儿童对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 。他们在实验中,向被试呈现情景:在小白兔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橙汁换掉了小白兔喜欢的苹果汁,分别询问儿童小白兔在喝橙汁前和喝橙汁后的感受( Harris, 1989)。前者是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而后者是基于信
31、念的情绪理解。学前儿童主要是依据愿望来推测他人情绪。 Wellman和 Woolley在研究中发现, 2.5-3岁的儿童已经能够认识到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 Wellman, 1990)。 Harris和 Johnson等人发现, 3岁、 4岁和 6岁儿童都能正确理解基于愿望的情绪;然而, 3岁儿童还不能正确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绪。少数 4岁 和大多数 6岁儿童则能够理解和信念有关的情绪( Harris, 1989)。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3岁是儿童理解基于愿望的情绪的关键期。而且儿童对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要晚于基于愿望的情绪。 3.1.4 基于记忆的情绪理解 关于记忆在情绪中的作用,过去给予较少关注
32、。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情绪的记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到了 90年代,出现了若干个情绪记忆模型,如 Teasdale和 Bamard(1999)的整合认知子系统的情绪认知模型; LeDoux(1996)的情绪记忆模型和 Damasio(1994)的神经心理学模型 以及自传体记忆等,阐述记忆在情绪12 诱发和调节中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幼儿记忆在情绪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他们发现: 3-6岁的儿童开始懂得记忆与情绪之间的关联。他们逐渐理解情绪反应强度会随时间减弱,当前情境能够唤起个体已往的情绪体验。如: Lagattuta,Wellman和 Flavell (1997) 在研
33、究中采用故事情境法,向被试呈现故事场景“ Anne最喜欢的布娃娃被马戏团的小丑踩坏了,几天后是她生日,她去看了马戏团的表演。在见到小丑时有些伤心”。 Lagattuta等就问被试“ Anne为什么会觉得伤心 ?”许多3岁儿童,大多数 4岁儿童,几乎所有 5 6岁的儿童能够做出认知线索的解释 Anne的伤心是因为小丑让她想起了她最喜欢的布娃娃( Lagattuta, 1997)。 Lagattuta和 Wellman( 2001)在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幼儿也已经能够洞察以往的经历和想法与某种情境下的体验存在关联。他们给被试呈现一个故事场景:邻居家的狗将 Mary的小兔子给吓跑了,她感到很伤心。几天
34、后,她又再次遇见那只狗时,她开始伤心起来。当问及儿童 Mary为什么会感到伤心时, 80的 3岁儿童, 83的 4岁儿童和 89的 5岁儿童 都将情绪体验归因于以往的经历(如 Mary伤心是因为狗把小兔子吓跑了)。而且,这些儿童不仅仅是将过去经历与当前情绪联系起来,大多数的儿童还能通过心理活动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他们在解释原因时认为是个体对过去的思考导致了当前的情绪(如 Mary伤心是因为她想起了她的小兔子)。此外,有 20的 3岁儿童,44的 4岁儿童和 83的 5岁儿童能提供完整的认知线索解释( Mary伤心是因为看到狗让她想起了她的小兔子)。这表明学前儿童已经能够理解以往的经历会对当前
35、的情绪体验产生影响,即便当前的情境是比较特殊的( Lagattuta, 2001)。 3.1.5 情绪调节的理解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 (有意识、有计划的情绪调节 )和机制 (无意识、无需努力的自动调节 ),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黄敏儿,郭德俊, 2000)。情绪调节是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较高阶段。具有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知道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根据需要隐藏和改变情绪反应和表情,也就是说知道利用一些策略去调节情绪。研究发现,面对同伴冲突情境时, 3 5岁儿童能运用如情绪释放策略、建构性策略、攻击策略等多种 策略调
36、节消极情绪(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 2004)。13 Parkinson 等通过研究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对于愤怒的情绪, 2 至 3 岁的儿童倾向于用避开愤怒情境的方式;而年长的儿童更趋向于用有利于达到目标而不破坏人际关系的方式来应付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冲突( Parkinson, 1999)。 3.1.6 情绪隐藏的理解 情绪隐藏( emotional masking)是情绪社会化的体现,是指个体出于某种社会性目的,通过表现不同的表情或表现出中性的表情 、表现和真实程度不符的情绪强度等来掩饰内在体验到的情绪( Harris, 1
37、986)。一般认为, 2岁以后的儿童具有一定的情绪隐藏能力,但严格地说,儿童的这种情绪隐藏是简单的,反射性的和操作性的,不包含对情境的社会认知成分,仅仅是社会知觉水平的假装( Tager-Flusberg,2000)。 3岁儿童能够认识引起情绪的情境以及情绪的外部表现行为,并且能够认识到引起情绪的情境和情绪的外显行为可能存在不一致。到 4、 5岁时,儿童认识到信念和愿望是决定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认识到个体可以控制情绪表达的外显行为。由于具备了这两 种能力,儿童的情绪隐藏能力得到了发展( Harris, 1989)。 Harris等研究者认为:儿童在 4岁时就应该能够区分情绪的外显行为和内心真实
38、情绪,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绪隐藏的认识能力。在实验中,他们向 4 6岁的被试呈现 8个情绪隐藏的小故事。其中一半为掩藏积极情绪的故事,一半为掩藏消极情绪的故事。读完故事后,通过对关键信息提问来检查被试对故事的记忆,然后要求被试回答主人公内心真实的感受以及外部是什么样的表情,并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情绪:高兴、一般、难过,让被试做出选择性反应。实验结果发现, 4岁儿童在掩藏消极 情绪的故事中已经出现了对情绪隐藏的认识。因此,可以认为儿童在 4岁时就有了部分的对情绪隐藏的认识能力( Paul, 1986)。 3.1.7 混合情绪理解 混合情绪 (mixed emotion, mixed feeli
39、ng)理解能力指个体意识到同一情景可以同时诱发两种不同的甚至矛盾的情绪反应的能力。如果两种情绪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比如消极的与积极的 ),则又称冲突情绪 (conflicting emotion)(董光14 恒,杨丽珠, 2007)。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被证明是预期同伴和成人社会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情绪 理解能力高的儿童在同伴中更受欢迎,且具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Pons, 2003)。冲突情绪理解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故事访谈 (story-telling interview)。选择用来做实验的故事情境具有引起混合情绪或冲突情绪反应的特点。经常采用的研究范式包括简单解释任务,解释 /
40、探测任务,讲述自己的经历。通过研究发现: 3岁的儿童开始能识别情绪和引发情绪的情境( Denham, 1986);到了 6岁,知道同一客体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的混合情绪,例如儿童能判断在学校即将放假的前一天,面对休假以及和老师、同学的暂时分别,会同 时产生高兴和难过两种情绪( Brown, 1996)。然而一些研究表明 5岁儿童对混合情绪的理解仍然有困难( Peng,1992)。也有研究发现, 7岁儿童只能识别同一性质的情绪,例如同样是积极情绪,或者同为消极情绪;但到了 11 岁左右,才具有辨别同一情境可能引发两种矛盾情绪的能力( Harter, 1989)。然而这些研究更多依赖于言语报告, Wi
41、ntre认为如果不依赖于言语表达,可能年龄更小的儿童就可以对一些事件产生多种情绪反应。Wintre对一系列情绪情景进行问卷调查, 7岁儿童已经能理解这些情景。每一个情景后呈现五 种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害怕和爱(一种次级积极情绪),使用五点量表让儿童对情绪的程度逐一进行评定。结果发现 8 岁儿童就可以预测在一些情景中能够同时产生三种情绪( Wintre, 1990)。 3.1.8 道德情绪的理解 上个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者们通过考察儿童在道德情境中对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原因的判断来揭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与规律。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研究始于“快乐的损人者”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 年幼儿童对成功的犯过者的情绪体验是高兴而不是难过 ; 随着年龄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