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名医(著)方(14)赵学敏方串雅内编清代名医(著)方(14)赵学敏方 其 它 一、普济丹 组成制大黄 45 克、生大黄 45 克、僵蚕 90 克。 用法生姜汁捣糊为丸,重 2.7 克、2.1 克、1.5 克,丸三 等。遍瘟时症,取无根井花水服之(即平旦井中取起第一汲 之水) 。视病人老幼强弱,为多寡之准。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辟瘟。 主治一切瘟疫时气,恶寒发热,昏迷头痛等症。 来源 串雅内编 二、解恶仙丹 组成人参 9 克、茯苓 15 克、天南星 9 克、附子 3 克。 用法水煎服。虚损人加人参即苏。中恶中痰有宜用苏 合丸、牛黄清心丸等药者,此方即忌用。 功效温中化痰。 主治中恶中痰。 来源
2、 串雅内编 三、隔气开关方 组成荔枝 1 个(去核) 、蜒蛐 1 条、冰片 0.91.2 克。 用法将蜒蛐 1 条放在荔枝肉内,加冰片掺在蜒蛐上, 即将荔枝肉裹好,仍放在荔枝壳内扎紧。令病人含在口内,有冷诞水渗出,可徐徐咽下。俟一时许,蜒蛐已化,无水渗 出,今病人连壳吐出。只服 1 次,可以立进饮食。 主治噎膈。 来源 串雅内编 四、安?丹 组成人参 9 克、丹参 6 克、麦冬 9 克、甘草 3 克、茯神 9 克、生枣仁 15 克、熟枣仁 15 克、菖蒲 3 克、当归 9 克、五味子 3 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定惊。 主治怔忡不寐。 来源 串雅内编 五、太仓丸 组成陈仓米 12
3、0 克、巴豆 21 粒(去皮) 、橘皮 120 克 (去白) 。 用法前 2 味同炒至米香、豆黑,勿令米焦,去豆入橘 皮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姜汤服 5 丸,日 2 服。 主治脾胃饥饱,不时生病及诸般积聚,百物所伤。 来源 串雅内编 六、通耳神丹 组成鼠脑子 1 枚、龙齿 0.3 克、冰片 0.3 克、麝香 0.3克、 朱砂 0.3 克、乳香 0.15 克、樟脑 0.15 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人乳为丸,如桐子大。外用丝绵裹 药,寒耳深处,至不可受而止。塞 3 日取出,耳聪永不再聋。 主治耳聋。 来源 串雅内编 七、泻火神圣汤 组成栀子 9 克、白芍 15 克、甘草 3 克、丹皮 9 克、元
4、参 9 克。 用法水煎服。上火加黄连 3 克;肺火加黄芩 3 克;胃火 加石膏 9 克;肾火加知母 3 克、黄柏 3 克;大肠火加地榆3 克; 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 9 克;膀胱火加泽泻 9 克。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各经之火。 来源 串雅内编 八、牛郞顶 组成黑牵牛 15 克(炒) 、槟榔 7 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 3 克,紫苏汤下;虫积及水肿用酒 下。 功效理气止痛,驱虫,利水。 主治气筑奔冲不可忍,兼追虫取积,亦消水肿。 来源 串雅内编 九、宣木散 组成白芍 9 克、柴胡 6 克、丹皮 6 克、元参 6 克、麦冬 9 克、荆芥 9 克、生地 9 克、栀子 9 克(炒) 、天花粉 6 克
5、、防风 3 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专散肝木中之火。肝火既达,则诸经之火尽散。 主治五心烦热。 来源 串雅内编 十、松梅丸 组成松脂、熟地黄、乌梅。 用法用松脂以长流水桑柴火煮拔 3 次。再以桑灰淋汁 煮 7 次。再用好酒煮 2 次,仍用长流水煮 2 次。以色白味不苦为 度。每 500 克入熟地黄末 300 克,乌梅末 180 克。蜜丸如桐子 大。每服 69 克,空心盐米汤下。 功效健阳补中,强筋润肌。 主治气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遗精崩带。 来源 串雅内编 十一、黄鹤丹 组成香附 500 克、黄连 250 克。 用法洗晒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如外感葱姜汤 下;内伤米汤下;气病木香汤下
6、(或沉香或木香随时酌 用) ;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滚汤下,余可类推。 功效清热泻火,活血化瘀。 主治男子内伤、外感多种病症。 来源 串雅内编十二、威喜丸 组成黄蜡 120 克、白茯苓 120 克。 用法以茯苓末溶黄蜡丸弹子大。每服 1 丸,空心细嚼 津液咽下。以小便清为度。忌米醋等物,尤忌怒气劳力并色 欲等事。 功效温肾固涩。 主治男子阳虚精气不足,小便白浊,余淋常流,梦寐 多惊,频频遗泄。妇人白浊白带等症。 来源 串雅内编 十三、青囊丸 组成香附(略炒)500 克、乌药(略泡入 160 克。 用法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引下,如头痛 茶下;疫气姜汤下;血病洒下之类。 功效活血化
7、瘀,理气止痛。 主治女子多种病症, 来源 串雅内编 十四、壬子丸 组成吴茱萸、白芨、白蔹、白茯苓各 30 克、牛膝、细 辛各 15 克、菖蒲、白附子、当归各 3 克、厚朴桂心、人参各 120 克、乳香 90 克、没药 120 克。 用法共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 10 丸,有效。 空心好酒下。 主治不孕症。依方修合服之,不过半月而有孕。若男 子服补益,若孕妇服即生双胎。 来源 串雅内编 十五、整骨麻药方 组成草乌 9 克、当归、白芷各 7.5 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 1.5 克,热酒调下。麻倒不知痛 苦,然后用手如法整理。 功效麻醉止痛。 主治骨折疼痛,为整骨麻药。 来源 串雅内编 十六
8、、再造散 组成大黄 30 克、皂角刺 45 克、郁金 15 克、白牵牛 18克 (用头末,半生半炒) 。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 6 克。临卧冷酒调服。预备净桶 泻出小虫验视,如虫口黑色者,是远年之病。赤色者是近时 病。三、四日后再进一服。候至无虫泻出,则绝根矣。后用 通圣散调理,可用三棱针刺委中出血。终身不得食牛马驴骡 等肉,大忌房事,犯者必不救。 功效泻火散结。 主治疠风。 来源 串雅内编 十七、流火方 组成鲜紫苏、鲜凤仙花。 用法洗净,连根叶捣烂,放木盆内。以滾水冲入,将 脚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软绵洗之立愈。数十年者不过三、四次,永不发。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流火。 来源 串雅内编 十八、五
9、虎下西川 组成穿山甲(炙研) 、黄芪、白芷、当归、生地各 9 克。 用法上药用黄酒 600 毫升或酒水各半,煎 200 毫升服 之。在头面者,加川芎 15 克。在身上者,加杜仲 15 克。在两 腿者,加牛膝 15 克。在肢臂手足者,加桂枝 15 克。 功效扶正软坚托脓。 主治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等症,3 日即愈。 来源 串雅内编 十九、取疗膏 组成乳香 1 粒、麝香(米大)1 粒、黄连 9 克(研 末) 、连翘 12 克(研末) 、桃仁 2 个(取皮) 、蛤蟆 1 只(取 肝肠肺) 。 用法上药入乳钵内,捣烂如泥。用白皮纸摊贴患处。 三、四日连疔揭去。 主治疔疮。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散毒仙丹
10、 组成银花、生甘草、当归、蒲公英各 30 克、黄芩 3 克、乳香 3 克。 用法乳香研末,先将银花等 5 味用水 1000 毫升,煎成 200 毫升,将乳香末调服,神效。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疡。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一、逐火丹 组成大黄 15 克、当归 120 克、荆芥 9 克(炒黑) 、生甘 草 15 克、黄芩 9 克!防风 9 克、黄芪 90 克、茯苓 90 克。 用法水煎服。一剂病减半,二剂痊愈。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汤火伤。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二、敷药方 组成陈年小粉(炒黑色) 、陈菜油。 用法将陈年小粉炒黑色收好,临时以筛极细敷患处。 如皮已被烂,即干掺之。如皮尚未破
11、,用陈菜油凋涂,立刻 止痛,此西人方,屡试神验。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烧伤、烫伤。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三、上品锭子 组成红矾 75 克、乳香、没药、朱砂各 9 克、牛黄 1.65 克、硇砂 4.2 克(二成熟一成生) 、白信 30 克(火煅) 。 用法上药依法制好,用面糊和匀,捻成锭子,看痔漏 大小深浅插入锭子。 主治痔漏。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四、神授五公散 组成大五倍子 1 个、蜈蚣 1 条(去头足) 。 用法将五倍子开一孔,入蜈蚣,湿纸包煅存性,为 末。先以葱汤洗疮净,掺前药,再用膏药贴之。每日 1 换,即 敛口如神。 功效敛口生肌。 主治漏孔。并诸疮眼久不敛者。痔疮亦效。 来源 串雅
12、内编 二十五、去赤翳方 组成田螺 1 枚、川连末。 用法田螺 1 枚去腌,以川连细末掺入露一宿,早晨取 化出之水点之,即退。 功效清火退翳。 主治目生翳膜。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六、吹喉方 组成白矾 9 克、巴豆 5 粒(去壳) 。 用法用铁勺将矾化开,投豆在内,俟矾干,取出巴 豆,将矾收贮。遇喉痛者,以芦管吹之。 主治急缠喉风、乳蛾、喉痹。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七、异功丹方 组成斑蝥 12 克(去翅足)糯米(炒黄) 、血竭、没 药、乳香、全蝎、元参各 1.8 克、麝香、冰片各 0.9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瓷瓶收贮,弗令泄气。用寻常膏 药一张,取药末如黄豆大,贴喉外,紧对痛处,越二、三 时
13、,揭去,即起泡,用银针挑出黄水如黑色或深黄色。再用 膏药又药末贴于泡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黄水为度。禁忌:惟孕妇忌之。 主治喉娥、喉风、喉闭,一切均可用。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八、冰梅丸 组成天南星 25 个(鲜者切片) 、半夏 50 个鲜者佳,切 碎) 、皂角 120 克(去弦) 、白矾、白盐、防风、朴硝各 120 克:桔梗 60 克、熟梅子 100 个(选 2 克左右者佳) 。 用法先将硝盐水浸 1 周时,然后将各药碾碎,入水拌 匀。再将梅子置水中,其次须透过梅子 3 指。浸 7 日,取出晒 干。又入水中浸透晒干,以药水干为度。将梅子收入瓷器密 封之。有霜衣起愈妙。以白绵裹梅噙口内,今津液徐徐咽 下,痰出立愈。1 梅可治 2 人,不可轻弃。此方极有验,屡试 屡效。 主治喉痹 18 种俱效。 来源 串雅内编 二十九、启迷丹 组成生半夏 15 克、菖蒲 6 克、菟丝子 30 克、甘草 0.9 克、茯神 9 克、皂荚 3 克、人参 15 克、生姜 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发厥口不能言,眼闭手撒,喉中作酣声。 来源 串雅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