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姓名:朱国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指导教师:沈瑶20050415摘要近年来,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浙江经济的基础在县域经济,而浙江县域经济的优势和特色在产业集群。浙江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绕某一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组织形式,即是由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浙江五金产业集群进行研究。从企业规模、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区域内自营出口、品牌建设、利用外资、
2、外贸人才等方面分析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从出口环境、产业集群、国际产业转移、政策支持四个方面分析浙江五金制品开拓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最后提出扩大五金制品出口的对策建议:利用集群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树立区位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利用集群优势,承接跨国产业转移;发挥地方政府和商会的作用,扩大五金制品出口规模。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国内外产业集群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第二章分析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分类及竞争力机理;第三章剖析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分析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的潜在优势;第五章提出提升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结
3、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关键词:浙江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生成机理 五金出口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economy of Zhejiang has maintained a sustained and rapiddevelopment,which causes the extensive concerns of economy is the economy ofcountry,and Zhejiang advantag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untry economy is the clusterof enterpriseZhejiang
4、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model gather around a certaincharacteristic industry,which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can drive local economic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form,gather the specialized industrydistrict formed by a lot ofenterprise,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This paper
5、 employs many methods,eg,standard analysis combined withempirical analysis,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Itanalyses extant problems in Zhejiang hardware industrial cluster export from aspectsof industry scale,product structure,market structure,regional self-managed expo
6、rt,brand construction,and foreign fund employmentIt also explores the great potentialof Zhejiang hardware products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from the stances ofexport environment,business agglomeration,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fer andpolicy supportIn the final part 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
7、s and suggestions ofexpanding export of hardware products:promo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build upthe regional brand and culture famous brands;receive transit of crossnationalindustry;exert the functions of local govemment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Chapter one stat
8、es industrial clusterphenomen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kes theoretical analysis,Chapter two defines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lusters,and points out its characteristics,classifications,andcompetitive advantage mechanism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present export situation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Zhe
9、jiang hardware industrial clusterChapter four analyzesthe export potential advantage of Zhejiang hardware industrial cluster Chapter five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export competitionThe last partreaches a conclusion and put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studyKeywords:Zhang indust
10、rial clusters,competitive advantage,producemechanism,hardware products export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1导言11产业集群现象1998年,波特(Michael Porter)于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名为“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的文章。从此以后,对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在19世纪初期,手工业时代就出现了一些基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原因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如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业、瑞士的钟表业,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等
11、,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大机器时代,出现了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匹兹堡的钢铁工业,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亚德里亚海的造船业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浪潮的加速,新时期的产业集聚与传统的集群有了很大的差别。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资源要素合理的配置与创新,已成为企业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影响到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影响到产业或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另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使区域与外部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这导致金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伴
12、随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之间转移和扩散。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巴黎森迪尔区的网络业集群、布雷勒河谷的香水玻璃瓶业、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江浙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浙江的学者们把产业集群又称为浙江区域特色经济或块状经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嵊县的领带、温州的服装、绍兴的轻纺、永康的五金、海宁的皮革、永嘉桥头的纽扣、金乡的标牌、大唐的袜业、柳市的低压电器等等。这些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而且提
13、高了地区经济的竞争实力。以柳市低压电器为例,到1999年底其产销量占全国的70。以外,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福建晋江的制造业,山东寿光的蔬菜业也都形成了十分显著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经不是少数地区的特有现象。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ForterMEClusters andtheNewEconomie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November,1998l-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12产业集群理论综述1、马歇尔集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鼻祖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考察了集中于特定地方的专业化工业,他称之为
14、地方性工业。他认为地方工业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原因: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的地质,在附近地方的矿石和石坑,或是水陆交通的便利。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宫廷的奖掖”。前者包括气候、资源、交通及商业便利等。后者指统计者或宫廷富人“有意识邀约”或吸引技术工人集中于当地而形成的。在产业集聚的地方,积累了适合创新的社会知识资本,营造了创新环境,马歇尔指出:“在那些地方,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的。技术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区域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上的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思想之源泉
15、。”。2、区域经济学理论韦伯在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论重点讨论了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在他的理论中,把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位因素和位置因素。前者主要是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后者包括“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圆在集聚因素中,韦伯又探讨了特殊集聚和一般集聚因素。特殊因素诸如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矿藏,工业会集聚于交通枢纽,或吸引到煤矿的周围。但是,韦伯认为特殊因素具有理论研究的一般性,因此他重视研究产业集聚的一般因素。在他看来,一个工厂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丽若干个工厂集聚在一个地点能给各个工厂带来收益或成本的节约,例如各厂享有原料方面的便利,有公用设施和道路便利等。胡佛在区
16、域经济学导论一书中研究了集聚问题。他指出“集群的基础是某种产业各竞争单位间的相互吸引。在金融区、夜生活区、市中心区、高级商店区,在不同的地段自成一体。从中可以明确无误地看出某种集聚的趋势,并指出集聚的原因还得看看该产业本身,其市场或供应者的特点。”“胡佛认为外部经济和专业化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韦伯工业区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爱德加M胡拂,万翼龙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爱对簧研究3、波特的钻石模型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86年,为了探
17、讨获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原因,认识公司战略和国家经济的内涵,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率领30多位各国研究者组成的调查组,用30年时间对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十个重要贸易国进行了调查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指出“国内合作而不是国内竞争,是国内产业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他还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国家竞争优势产业是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地化过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他提出需要在国内建立“本垒(homebase),这是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的组织基础。波特将那些在世界上具有最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称为该国在国际上成功的产业,其重要标志是大量地向多国输出
18、产品、技能和设备。例如德国的汽车和化学产业,日本的半导体和录像机产业,瑞士的银行业和制药产业,美国的商用飞机和动画产业、韩国的钢琴产业、英国的饼干产业等。一国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是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地化过程而产生并持续发展的。波特提出一个国家有特色的产业能持续创新与升级,从而获得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该国在以下四方面的条件: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市场结构、企业战略与竞争。这四个决定因素形成一个“菱形构架”的系统。(如图11所示)图11波特的钻石模型资料来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PorterMETheCompetilionAdvanta
19、geofNationsHa“adBusinessReview,1990-3一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1)要素条件。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前者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初级劳工等;后者包括高技术人才及其创造力、科教机构、领先学科及现代化的电讯网络等。(2)需求状况。指该种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国内的市场需求。国内市场的构成和特点对于公司察觉、理解和反应国际购买者的需求十分重要。相对来说,国内市场的规模对于国际上的成功不那么重要。如果国内购买者是世界上对该产品最有经验,最挑剔的购买者,那么,这种产业就有望获得国家竞争优势。(3)相关支撑产业。相关产业
20、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4)市场结构。企业战略与竞争,包括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环境。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国内竞争会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持久、独特的优势地位。4、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主流经济学的贸易和分工理论对产业区位理论的早期影响可以追溯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其后197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总量分析基础上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结合马歇尔外部原理,并继承赫克歇尔要素禀赋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它指出,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效益差异
21、时,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聚集,也即区位优势落差得到资源的非均衡配置,但该理论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要形成“落差”,资源必须是不流动的,至少是流动不充分的;而要“聚集”就必须有资源的市场流动。比如,从长期均衡看来,这样的集聚不能存在或者说即聚即散,因此,唯一有效解释资源流动的阻滞原因,才能说明现实中的企业空间集聚现象。佛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展现其某些深刻思想的同时,也说明了关于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不太具有一般意义,正如英国学者迪肯的评论:“正像佛农本人所指出的,那个时期的某些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发展的轨迹却依然保留。佛农所说的轨迹包括小企业刚开始其海外生存时的前期活动,以
22、及欧洲和日本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Diken,1998)。因而这只能解释产业集聚的初始形成,却无法用以研究它们的长期存在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主流经济学对专业化分工兴起了新的巨大的研究热潮,并由此突破马歇尔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来新古典关于要素长期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在罗默、克鲁格曼对规模报酬递增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之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以超边际分析方法将专业化分工及经济组织作了模型化的处理,他们的理论表明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恰恰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的裉本原因,规模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专业化分工(杨小凯,1998)。而专业化分工演进依赖于有效率的
23、经济组织成长,并且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本身也会带来报酬递增优势。此外,克鲁格罗建立的产业群模型也反映了他形成新的经济地理思想,报酬递增理论空间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进一步说,产业本地化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一种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递增的要素报酬只在集聚发生区位有限空间的领域中表现出来,这是“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的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Krugman,1993,1995;Fujita and Krugman,1995;Fujita and Mon,1997)空间集聚(本地化产业)之所以成为规模报酬递增的-tO实现方式,是因为:专业化劳动力集中;辅助工业聚集;知识、信息交流频繁。
24、我们认为克鲁格曼在某种程度上已把本地空间作为组织专业化分工演迸的经济组织形式。1991年克鲁格曼(Krugman)建立了一个中心外围的模型,把区位问题和规模经济、竞争、均衡结合在一起,并对产业聚集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有紧密联系,能够导致收益递增。1995年他发表发展、地理学与经济地理,设计了一个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之上的产业集群模型,在主流经济学实证分析模型中引入了空间的观念,为人为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他重要观点还包括他强调历史偶然事件在产业集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区域专业化的历史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并建立起来后,就会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持续下去,区域发
25、展因此被“锁定”,这也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5、社会经济网络理论社会经济网络逐渐成为产业集群新的研究范式,学者门逐渐从对运输成本、企业间物质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经济活动所处的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注,成为产业区位研究近几年的一个重要特点(Storper,1997)。新吉典和新制度经济学长期围于“市场企业”二分法,只关注二者的替代关系,很少考察二者的互补、组合关系,只关心技术性的资源配置问题,忽略了现实中协作的社会组织中的社会资本。地理接近是接近产业集群的空间特点,但地理接近的内涵比单纯的距离靠近要深入,地理接近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合了产业相关性、制
26、度和组织协调,以及文化接近的深远内涵,地方专业化产业群是嵌入在本地的社会经济关系网络之中的。空间集聚或地理上的接近为社会网络普遍信任等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增值提供了必要条件,近年来社会网络模型在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根植性和社会资本概念渐受重视,如对硅谷的研究(萨克森宁,1999)。该派理论的思路是把空间不仅仅视为一块地理表层和空间坐标,而是视为一个社区,专业化分工网络是该社区社会经济网络的一个侧面,经济网络只是复杂多变的社区网络中的一种社区组织,这比以往经济理论中纯原子式的假设更为实际。其理论模式为企业依托于经济网络,经济网络依托于社会网络(与之交织,嵌入其内),社会网络又依托于
27、社区地理空间。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2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分类及竞争力机理21产业集群的内涵“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随后在学术界被广泛使用。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产业集群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
28、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波特,1990)Roleland(2000)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知识、生产机构、中介机构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就是产业集群。马歇尔(1890)将产业集群(产业区)定义为由历史与自然共同限定的区域内,其中的中小企业积极地相互作用与当地社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OECD(Roelandt,2000)一个研究项目把各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本质理解进行总结。认为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个独特的区域
29、创新系统。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创新系统,因为它是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系统,从德国、墨西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学者的理解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王缉慈(2001)也指出,集群是企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区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整合,她认为,国内当前存在以下五种集群现象: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智力密集型地区,浙江等地的一些乡镇企业集群,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开发区以及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核心的老工业基地。魏江(2003)认为,产业集群以地理集群和产业特性作为界定标准。所谓地理集聚指所有成员企业和相关成员要求(包括集群代理机构、公共服务机构
30、)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锁定”于一个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特征。所谓产业特征指该地域集聚的成员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成员之间有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并由此构成产业生态系统。至于具体的联结方式,可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繁研究是产业链,或供应商客户关系,或其他竞争合作互动关系。综上所述,产业集群是指一批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具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又维持着一种长期的,非特定合约的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是一群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某个地理区域紧密集聚在一起的现象,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
31、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到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的互补性。这种关系既有利于规模经济的获得,同时也比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互动式学习过程的进行,从而加速了创新过程的实现。22产业集群的特征由于学者们对产业集群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因而对产业集群也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网络化、根植性、学习性
32、和空间集聚性这五个特征。1、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作为众多企业和机构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不是指毫无联系的企业单纯的距离靠近,而是有特殊的产业内涵。虽然集群具有跨产业的性质,但最终产品还是以一两个产业为主,相关产业为这个核心产业服务,所以具有专业化的性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定区域,加之长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降低了群内企业之间交易的不确性,减少了交易费用,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如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等,无不具有专业化特征。2、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网络是指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在交换资源、传递资源活动过程中发生联系时而建立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盖文启,2002)。这
33、里的网络化特征是指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经济体之间由于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密切的交互作用。它包括正式的合作网络和非正式的合作网络。前者表现为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合同形成的正式关系,而后者一般为非合同,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关系。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的交流与接触中,频繁交易或合作过程中基于彼此信任基础上建立的,所以相对稳定。它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经历或社会文化背景及彼此的信任基础。这种非正式的网络形式有效地传递和扩散隐含经验类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产生的社会化过程,加速知识创新速度,有效地保持区域的竞争力。3、产业集
34、群的学习性特征马歇尔在关于产业区的定义中就强调集聚经济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相互了解与信任”和“产业氛围”,这二者对创新的产生与扩散有积极的作用,产业氛围可以支持企业间进行模仿与创新,消化与扩散,而信任的存在使产业集群内新技术的引进更加迅速、便捷。其实,产业集群之所以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产业集群是一个学习性的区域。这里的学习主要指非正式研究与开发活动,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群内企业相互学习提供了条件。4、产业集群的根植性特征产业集群内企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企业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共同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因而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易于产业聚合和深度建立制度机
35、制。这既可以有效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又能促进知识空间扩散和“溢出”,其中包括明晰的知识,但大部分是“非编码知识”。相互信任和满意的社会资本产生了“集群胶”,使众多企业粘合在一起,既增强了区域整体凝聚力,又使企业深深扎根于当地。这里强调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并不否定集群内企业与群外保持联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区域发展不可能孤立地取得发展,企业也必须用全球的眼光,搜寻新的信息,技术等。但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战略,必须注重培养区域发展的内力,使区域本身获得一种“粘性”来留住和吸引企业,这种“粘性”就是集群的根植性,也是区域外其他竞争对手难于复制的。5、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性产业集聚作为企业和机构
36、的“扎堆”现象,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对于空间集聚,传统的区位理论大多从成本的角度中解释。如根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决定工业区位浙江太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口现状及对簧研究因子有运输成本,劳动力和集聚效应,合理的区位是指向三个总费用最小的地方,这样可能在这些区位形成工业集聚。后来史密斯的理论认为,企业的区位选择不仅与成本有关。起决定作用的是利润最大化,因而他构造了空间利润曲线,在空间利润曲线范围内容易形成空间集聚。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许多理论开始从技术创新、传播扩散与学习的视角来研究空间集聚。认为空间集聚是企业为获得更好的信息和服务,能够快速、更好地创新而形成的一
37、种空间现象。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持还从非经济的角度论述了这种空间集聚,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不仅与经济因素有关,还与社会因素有关。产业集群中特有的社会关系如亲缘、地缘、血缘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从而使集群中的企业受益。现实中几乎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表现为大量专业化企业和机构集聚在一地,形成专业镇或专业村。如绍兴大唐镇的袜业产业群,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群。对于现实中的这种专业化企业集聚现象,有资源依附型,也有历史上体制转轨原因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类型,还有外资型等多种类型。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性特征,并不是指只要是空间集聚,都可以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还有其他特殊的内涵。6、产业集群
38、创新绩效特征巴普提斯塔和斯旺(Beptista,Swarm, 1998)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处于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比外部孤立的企业更易创新,卡佩罗(Capello1999)通过对特定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的绩效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产生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自于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内部垂直整合成本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产业集群中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产业集群内部的单个经济组织由于可以有效性接近产业专门性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专享制度
39、资源和公共资源,使每个产业集群成员都可以以低成本地使用互补性资产,因此,它们在不牺牲个体灵活性的前提下就可以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获得收益。在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出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边界趋向模糊,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远较非产业集群成员之间对称,而且在与外部市场的联结上实现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产业集群对市场机制的适应性提高,降低对市场反应的盲目性。显然,就政府来说,这样的产业集群结构和市场适应机制,也可以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聂对策研究低制度安排的盲目性,提高绩效。23产业集群的分类关于产业集群的分类,各国的学者依据不同的研究需要,站在不同的分析角度,对
40、其采取不同的分类标准。Perter Knorringa和Jorg Meyer stamer(1998)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借鉴Markusen(1996)对产业区的分类方法,把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类(详见表21)表21 Perter Knorringa和Jorg Meyer stamer产业集群的分类意人利式产业集群 一U星式产业集群 轮轴式产业集群主要特征 以中小企业居多; 以中小企业居多; 大规模地方企业和中小企业:专业化性强; 依赖外部企业; 明显的等级制度地方竞争激烈,合作网络:给 基于低廉的劳动成本予信任的关系主要优点 柔性专业化; 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产品质量高: 技能
41、隐性知识 柔性;创新潜力大 大企业作用重要主要弱点 路径依赖: 销售和投入依赖外部参 整个集群领带少数大企业的绩效面临经济环境和技术突变适应 与者;缓慢 有限的诀窍影响了竞争优势典型发展轨迹 停滞衰退; 升级: 停滞衰退(如果大企业停滞内部劳动分工的变迁: 前向和后向工序的整合 衰退):部分活动外包给其它区域; 提供客户令套产品或服 升级,内部分_T变化轮轴式结构的;现 务政策干预 集体行动形成区域优势; 中小企业升级的典型方 大企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支持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分合营 式(培训和技术扩散) 构的合作,从而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实力资料来源;陈剑锋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图经济与管理:2002(
42、8):P 22-27Lynn Mytelka和Fulvia Farinelli(2000)基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把产业集群分为三级(详见表22)。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表22产业集群的类型及其绩效集群类型 非正式集群 有组织的产业集群 创新型集群加纳库马Suame Magazine汽车零部 尼日利亚Nnewi汽车零部 丹麦日德兰半岛家件集群 件制造集群、巴基斯坦锡亚 具业集群、意大利例子尔科特外科手术器械集群 Bel luno眼镜产业集群关键参与者参与低 低到高 高度企业规模 个体、小企业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创新 几乎没有 有些 持续信任 几乎没有 高
43、 高技能 低 中 高技术 低 中 中关联 有些 有些 广泛台作 几乎没有 有些,不持续 品竞争 高 高 中到高产品创新 几乎没有 有些 持续出口 几乎没有 中到商 高资料来源:陈剑锋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P 2227北大王缉慈教授主要依据创新能力把产业集群分成了两种类型:创新型集群和低成本型集群。创新型(高端道路)集群,以欧洲成功的产业区为典型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功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同公司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的聊天等。使不同的思想在非正式的交流中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在良好的法则制度下企业间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相互学习。低成本型(
44、低端道路)集群,其参与竞争的基础上低成本。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集聚是普遍的现象。很多城市郊区,大量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相互靠近而且生产相似的产品。金属加工,木工和纺织等产业集群是很多的,但很少有创新性成功集群的那些优点。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只是偶然的。虽然通常企业家在很近的地理范围内一起工作和生活,也很少共享信息、讨论共同的问题,企业之间会时常出现恶性竞争。但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集聚,会促进企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使厂商能够招聘到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更稳定,更有效率的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并以较低的价格从政府以及其它公
45、共机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这些都使区域内的企业降低了成本,使集群内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奠定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u现状及对策研究价格竞争的基础。24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机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MPorter,1998)。企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吴宣恭(2002)比较全面地将集群的竞争优势概括为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扩大优势。李新春(2002)突出企业家要素,将波特的钻石模型扩展为以企业家为核心的“新钻石模型”。王
46、缉慈(2001)从经济学、社会学、创新学三个角度,用直接经济要素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和市场议价能力优势以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和社会资本优势来分析。24。1产业集聚效益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集群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社会化。在集群经济中,由于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很低,分工的精细化及其专业性的提高带来的机会主义难以实现,所以生产同种产品的分割性的功能会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从而使生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企业达到最优的生产规模因而获得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可以把它看作某一行业的内部经济。集群内部的企业,由于地理空间的接近,可以
47、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或联盟以弥补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获取资源互补的外部规模经济。集群企业的联合可以共同建立销售中心,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共享的销售网络中获得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通过这种联合,能推动政府加大力度改进基础设施,使集群企业共享基础设施的外部规模经济。集群企业可以借助集群优势迅速壮大和不断提升,依靠企业可以凭借集群地区规模获得的价格、质量优势,并利用产业网站和电子商务,拓展国际经济联系渠道,增强国际竞争力。2、范围经济范围经济也可分为内部范围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内部范围经济在柔性生产方式浙江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厦对策研究下,集群内
48、的一些采用现代技术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的产量和创新产品的样式,比较容易实现企业内部范围经济。如我国低压电器之都韫州柳市镇的龙头企业亚泰集团,原来是生产低压电器为主导产品的企业,而现在则逐步拓宽到生产经营领域,除继续生产低压电器外,还生产成套设备,仪器仪表,通信设备,汽车电器等产品,有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型号,20000多个规格。外部范围经济是某一产业的集群企业的生产系统被分为许多个部分,分散在众多中小企业中,然后企业之间再通过建立合作的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如表23所示)表2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比较类别 生产系统的规模(大小) 生产系统的范围(集合和分离程度)衡量标准 固定
49、资产、职工人数、产量、生产 产品的种类、生产活动的种类、能力的大小程度 环节的多少,以及市场地理范围的大小经济的存在基础 规模经济;一些产品或设备的整体性 范围经济;某些生产活动的可分以及生产活动的小可分割性 割性企 内部规模经济;随着产量的增加, 内部范围经济:随着产品品种的业 来自企业 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 内部的成 不可分割的生产导致一部分或 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生产多内 奉节约 者大部分需要在企业内部完成。因 样化产品; 有些产业,其部 此组织垂直一体化的大趣摸企业,把 产品或设备的整体牲不明确,其经 生产要素集中到企业内部。 规模经济不I蝈显,但由于强生产济 联系和协作非常紧密,因此该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需要在企业内部完成。需要组织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的大企业。企 来自企业 外部规模经济: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 外部范围经济:在同一个地方,业 与外部环境的 企业数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是多个同行 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的 联系所带来的 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生产、共IJ基础设 企业分T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外 成本节约 施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