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为我国的就业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科学认识和评价 FDI 对就业的影响,从而完善对 FDI 的认识,进而适时调整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利用外资的政策,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以一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的对策。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对策目 录引言 .1一、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增长现状 .1(一) 、1979-2013 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1、1979-2009 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2、2010 至
2、2013 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3(二)中国就业增长现状 6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8(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 81、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 .82、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损失效应 .93、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挤出效应 .104、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转移效应 .10(二)外商直接投的影响 111、对我国就业数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12、海外直接投资提高了我国的就业质量 .113、牵引我国劳动力流向 .11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因素 .13(一)增强 FDI 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促进 FDI 间接就业创造效应 .13(二)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引导外资投向第三产业 14(
3、三)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4(四)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61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的流动非常活跃,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其中 75%的资本是采取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流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优势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土,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19792012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12761 亿美元,19842012 年以年均 18.0%的高速度增长,世界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
4、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终都要从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上体现出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凸显,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成为整个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为我国的就业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科学认识和评价 FDI 对就业的影响,从而完善对FDI 的认识,进而适时调整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利用外资的政策,将有助
5、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增长现状(一) 、1979-2013 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1、1979-2009 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止 2009 年底实际利用外资共 11416.22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 9426.46 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 82.57%,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在 1979 -2009 年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呈现出来一个分阶段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 1992 年后,这种增长势头突飞猛进,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额都大幅增加(见表 1-1)。表 1-1 1979-
6、2009 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单位:亿美元2总计 对外借款 外商直接投资 外伤其他投资额年份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金额1979-1984 3841 181.87 117 130.41 3724 41.04 10.421985 3145 47.60 72 25.06 3073 19.56 2.981986 1551 76.28 53 50.14 1498 22.44 3.701987 2289 84.52 56 58.05 2233 23.14 3 .331988 6063 102.26 118 64.87 5945 31.94 5.451989 5909 100.60 130
7、62.86 5779 33.92 3.811990 7371 102.89 98 65.34 7273 34.87 2.681991 3086 115.54 108 68.88 12978 43.66 3.001992 48858 192.03 94 79.11 48764 110.08 2.841993 83595 3 89.60 158 111.89 83437 275.15 2.561994 47646 432.13 97 92.67 47549 337.67 1.791995 37184 481.33 173 103.27 37011 375.21 2.851996 24673 548
8、.05 117 126.69 24556 417.26 4.101997 21138 644.08 137 120.21 21001 452.57 71.301998 19850 585.57 51 110.00 19799 454.63 20.941999 17022 526.59 104 102.12 16918 403.19 21.282000 22347 593.56 - 100.00 22347 407.15 86.412001 26140 496.72 - - 26140 468.78 27.942002 34171 550.11 - - 34171 527.43 22.68200
9、3 41081 561.40 - - 41081 535.05 26.352004 43664 640.72 - - 43664 606.30 34.422005 44001 63 8.05 - - 44001 603.25 34.802006 41473 670.76 - - 41473 630.21 40.552007 37871 783.39 - - 37871 747.68 35.722008 27514 952.53 - - 27514 923.95 28.582009 23435 918.04 - - 23435 900.33 17.711979-2009 684918 11416
10、.22 - - 683235 9426.46 518.1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1979-1991 年的 13 年间,我国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250.57 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 30.88%。1991 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 43.66 亿美元,是 1983年 9.15 亿美元的 4.77 倍,年均增长 13.9%,增长趋势比较平稳。而从 1992 年开始,外商直接投资额迅猛增长,1992 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110.08 亿美元,是 1983年的 12.02 倍,1991 年的 2.52 倍。1992-2004 年的 13 年
11、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5370.47 亿美元,是 1978-1991 年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 21.76 倍,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 79.49%。2004 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为 606.3 亿美元,是1992 年的 5.51 倍。在 1992-2004 年的 13 年间,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年均 15.28%的速度增长,高于 1983-1991 年间平均增长速度 1.38 个百分点。到 2009 年,我3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达到 900.33 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98.0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以对外借款为主,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较低。1978-1982 年,
1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 17.69 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比重为 13.54%,1983 年为 9.16 亿美元,比重上升为 40.51%,到 1991 年为止,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一直在 40%以下。1992 年以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占利用外资额的比重为 57.33%,以后逐年上升,到 2004 年比重已高达94.62%,2009 年比重更是高达 98.07%。2、2010 至 2013 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 1-12 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7406 家,同比增长 16.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057.35 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
13、%。12 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104 家,同比增长 9.4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40.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57%。1-12 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22058 家,同比增长 20.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881.79亿美元,同比增长 20.55%。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576 家,同比下降0.7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4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31%。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688 家,同比增长 6.9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65.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10.71%。1-12 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674.74 亿美元) 、台湾省(67.01 亿美元) 、新加坡(56.57亿美元) 、日本(42.42 亿美元) 、美国(40.52 亿美元) 、韩国(26.93 亿美元) 、英国(16.42 亿美元) 、法国(12.39 亿美元) 、荷兰(9.52 亿美元)和德国(9.33 亿美元) ,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90.1%。2011 年 1-12 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7712 家,同比增长 1.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160.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9.
15、72%。12 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626 家,同比下降 1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22.4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73%。1-12 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22302 家,4同比增长 1.1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1005.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99%。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497 家,同比下降 5.0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29.95 亿美元,同比下降 26.07%。欧盟 27 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743 家,同比增长3.2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63.48 亿美元
16、,同比下降 3.65%。1-12 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770.11 亿美元) 、台湾省(67.27 亿美元) 、日本(63.48 亿美元) 、新加坡(63.28 亿美元) 、美国(29.95 亿美元) 、韩国(25.51 亿美元) 、英国(16.1 亿美元) 、德国(11.36 亿美元) 、法国(8.02 亿美元)和荷兰(7.67 亿美元) ,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91.61%。2012 年 1-12 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4925 家,同比下降10.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117.16 亿美元,同
17、比下降 3.7%。1-12 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9890 家,同比下降 10.8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957.37 亿美元,同比下降 4.76%。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374 家,同比下降 8.2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3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欧盟 27 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698 家,同比下降 2.5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61.07 亿美元,同比下降 3.8%。1-12 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712.89 亿美元) 、日本(73.8
18、 亿美元) 、新加坡(65.39 亿美元) 、台湾省(61.83 亿美元) 、美国(31.3 亿美元) 、韩国(30.66 亿美元) 、德国(14.71 亿美元) 、荷兰(11.44 亿美元) 、英国(10.31 亿美元)和瑞士(8.78亿美元) ,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4%。 12013 年 1-12 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2773 家,同比下降 8.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175.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5%。1 数据来源与商务部统计结果。5图 1-1 2013 年 1-12 月实际外资图标12 月当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339
19、 家,同比减少 3.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2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图 1-2 2013 年 12 月实际外资图标1-12 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8407 家,同比下降7.4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1025.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7.09%。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111 家,同比下降 19.1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33.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3%。欧盟 28 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523 家,同比下降 10.4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72.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
20、07%。6图 1-3 2013 年 1-12 月外资在华投资情况1-12 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783.02 亿美元) 、新加坡(73.27 亿美元) 、日本(70.64 亿美元) 、台湾省(52.46 亿美元) 、美国(33.53 亿美元) 、韩国(30.59 亿美元) 、德国(20.95 亿美元) 、荷兰(12.81 亿美元) 、英国(10.39 亿美元)和法国(7.62亿美元) ,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3.15%。图 1-4 2013 年 1-12 月外资在华投资排名(二)中国就业增长现状如表 1-2 所示,
21、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总就业以及就业增长率7变化趋势。从表 1-2 可以看到,相比外商直接投资的稳步增长,中国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1979-2009 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中国总就业人数增长缓慢,从1979 年的 40152 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77480 万人,仅增长了 1.93 倍。表 1-2 1979-2009 年中国总就业人数及其增长率年份 总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增长率/% 年份 总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增长率/% 1979 40152 1994 67199 1.21979 41024 2.2 1995 67947 1.11980 42360 3.3 1996 688
22、50 1.31981 43725 3.2 1997 69600 1.51982 45295 3.6 1998 70637 1.11983 46436 2.5 1999 71394 1.01984 48197 3.8 2000 72085 1.31985 49873 3.5 2001 73025 1.01986 51282 2.8 2002 73740 0.91987 52783 2.9 2003 74432 1.31988 54334 2.9 2004 75412 0.51989 55329 15.5 2005 75825 0.81990 63909 1.4 2006 76400 0.8199
23、1 64799 1.2 2007 76990 0.61992 65554 1.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周.中国统计年鉴(2010) Z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图 1-3 1979-2009 年中国总就业人数及其增长率注:1991 年数据是异常值,作图时将该值去掉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图 1-4 中国就业总人数变化趋势(1985 - 2011)资料来源:戴蕾宸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2013) ,硕士论文从图 1-3 和 1-4 中可以看出,在 1991 年以前,就业增长率保持在 3%左右,波动较小,就业增长率最高时为
24、 3.8%,最低时为 1.8%,平均值 2.9%;1991 年以后,就业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就业增长率最高值为 1.5%,最低值为 0.5%,平均值 1.1%。说明进入 90 年代后,就业增长率下降很快,就业增长缓慢。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1、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创造效应包括直接创造效应和间接创造效应。直接创造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创办企业,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加就业人数。间接创造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前后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从直接就业创造效应来看,首先,直接就业创造效应的发挥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一般来讲,外资的进入方
25、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新建企业,也称之为“绿地投资” ,即在东道国新建企业。第二是跨国并购,投资者收购或兼并东道国的现存企业进入东道国。第三是投资者增加投资扩展自己境内的原有企业。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不同,其对直接就业的创造效应也有所不同。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和第三种能直接促进东道国的就业增长,因为采取创办新企业的时候需要修建厂房,这就制造了大量短期的就业机会,而基础设施建好之后投入正式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工人和销售管理人员,出于成本的考虑,员工必然会本土9化,这将会极大的增进东道国的就业。而扩展原有企业也一样会增加企业对用人的需求,所以对我国的就业贡献较大。外商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在短期内并不能形成新
26、的生产能力,因而其在短期内不存在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其次,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效应与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程度息息相关。如果劳动密集程度较高,亦即通常所言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则可吸纳较多的劳动力,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效应也就较大。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如服装业、电子制造业和食品饮料加工业,FDI 的直接就业效应是非常突出的。也就是说与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和投资结构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就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创造效应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建立的各种连锁关系及乘数效应间接创造就业机会。产业的关联效应,如汽车、电子等许多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都具有广泛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可以使供货商、
27、销售商和服务代理商创造就业机会。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外商投资又可以带动其他领域和企业就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从而间接增加就业。外商投资企业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又会促进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推动了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生产的投资品的购买有限,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与其相关的前后向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极为有限,因而创造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2、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损失效应就业损失效应主要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后,在重新整合、重组的过程中,精简人员而导致的就业人员就业机会损失或丧失。从
28、国外企业并购案例来看,并购都会导致被并购方的业务整合、人员调配和大量的裁员。在我国,这种就业损失效应不仅存在,而且是严重的。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累积了大量的冗员,这些冗员有的以显性失业状态存在,有的以隐性失业状态存在。外商投资企业追求效率第一,所以并购我国企业后,不仅释放出大量的冗员,而且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较高,大量达不到这种要求的人员也被释放出来。另外,还由于岗位的压缩,编制的减少,使本来可以就业的人员也被释放出来,从而使他们失去就业岗位。因此外商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后,就要把大量的闲置10人员以及素质较低的人员以及必要的原本可以就业的一部分人员从原有的就业
29、岗位上剔除出来,形成规模较大的就业损失效应。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将会加剧我国的就业压力。3、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挤出效应就业挤出效应是指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为了和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竞争,国内企业不得不减少就业人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或者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国内一些企业倒闭破产,从而导致许多就业者失去就业岗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以后,为了适应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减员增效” 。我国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外,更重要的是外商投资,特别是具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的跨国公
30、司的进入,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外资企业的进入,有可能会挤垮许多国内企业,侵吞国内市场份额,使国内企业产品滞销,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利润不断下降,被迫以”减员“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同时,为了和外商投资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对企业的原有设备和技术进行革新,内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由于资本技术对劳动力有替代的作用,这样也可能排挤出大量失业人员。同样,我国企业为了与外商投资企业竞争,投资的新项目一开始就采用新设备、新技术,这样的新项目所能吸纳的新增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所以投资扩张对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是微弱的。此外,那些经受不住外商投资企业竞争的国内企业可能停产、倒闭,也会产生大量
31、的失业人口。因而外资对内资的挤出作用会减少就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使我国在享受技术进步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承受较高的就业压力。4、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转移效应就业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那些停产和濒临倒闭的企业合资或合作,使这些企业得以挽救,从而转移了从业人员的就业。大家知道,与外商合资或合作的国内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有一定“问题”的企业。如果没有外商的合资或合作,这些企业可能被市场淘汰,企业中的就业人员就可能转变为失业人口。11正是因为外商的合资或合作没有使这些企业倒闭,从而使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得到了挽救。需要指出的是,外商直接投资挽救的就业人数是原有企业就业人员的一种转移,并不是
32、新增加了这么多的就业人口。(二)外商直接投的影响1、对我国就业数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就业数量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东道国的就业机会,FDI 对我国就业数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给东道国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是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而增加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可以促使它更倾向于采取直接雇佣东道国本地的员工以替代母公司的员工。而以这样的方式吸纳的东道国当地就业人数的数量又由人力资源本土化程度的高低及其投资的产业和行业构成,人力资源本土化程度越高、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的比例越高,吸纳当地员工的人数就越多。从本土化程度来看,目前在中国的大部分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本土化方面都达到了较
33、高的程度,这样就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普通工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结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其次才是服务业和商业,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外商在中国投资又大多采取直接设厂的方式,这样无形中又对扩大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2、海外直接投资提高了我国的就业质量由于跨国公司拥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因此,劳动生产率会比较高,这样企业的效益和经营状况也相对比较好,所以一般外资企业都会比内资企业提供更好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险福利: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为了巩固在中国的竞争优势,他们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员
34、工提供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并大力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样外资企业的员工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享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而内资企业为了争夺人才和维持发展也会提高劳动者的待遇,这样也提升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我国就业质量的提高。3、牵引我国劳动力流向在就业区位上,投资对劳动力流向具有一定的牵引力,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12(见图 2-1,2-2)图 2-1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情况资料来源:戴蕾宸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2013) ,硕士论文图 2-2 中国三大地区劳动力情况资料来源:戴蕾宸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
35、2013) ,硕士论文由于我国东部地区文化、地理和政策上的优势,东部地区所吸引的外资远远多于中西部地区,而外资的流入,又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因而吸引 FDI 比较多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质量都会优于其他的地区,这样就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这些地区转移,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成千上万的三资企业创造了数千万新增岗位,吸引了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与国企下岗职工进入这一地区,也就是说外资投向的不平衡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入东部地区。13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三大地区的不均衡分布,将导致我国地区间劳动力就业的不均匀分布和增长,加重了我国中西部的大
36、量劳动力资源向东部流动,这种局面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将强化我国已存在的二元经济的结构刚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实施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有效实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日趋严重,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因素(一)增强 FDI 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促进 FDI 间接就业创造效应首先,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与我国供应商联系紧密的行业,促进就业增加。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当地生产者的联系越强,在东道国所创造的间接就业明显高于直接创造就业。有关研究发现。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外商母公司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是子公司直接创造的工作岗位的卜 2 倍
37、。由本文第三章的分析可知,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效应要受到资本的变动和宏观经济乘数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若宏观经济乘数较大,即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较高,那么外商直接投资额不需要很大就可以创造就业。在外商选择以独资方式进入我国的情况下,要因势利导,精心设计和选择干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与我国供应商联系紧密的行业,带动我国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的前项、后项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参与到外商投资企业的国际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网络之中去,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间接创造就业效应,增加我国劳动力在外商的生产网络、经营网络和供应商网络中就业。其次,鼓励和支
38、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采购和使用国内企业生产的投资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率,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创造效应,从而扩大就业规模。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企业的内部购买投资品的原则,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率,对国内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未能提供相当的就业机会。针对此种情况,我国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和使用国内企业生产的投资品,进而拉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规模。随着国际跨国公司内部分工的不断深化以14及垂直一体化程度的下降,外资企业逐步将关注焦点放在产品价值增殖链的特定部分,导致产业的前后向连锁关系不断增强。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促使外资
39、企业尽可能利用我国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程度。国内产业部门也应积极配合,提高对外资企业的配套供应能力,从而拉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增加劳动力就业。(二)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引导外资投向第三产业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外资,拉动国内就业,政府应该在引导外资投入第三产业上多下功夫。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目前 FDI 结构中制造业占绝大部分,服务业比重较低,因此服务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第三产业替代第一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就业或就业增长的主要领域,这是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方向,符合产业演进的规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
40、业,就业弹性系数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仅要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的投入规模,而且要调控外商直接投资投向第三产业内部的不合理结构。为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逐步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产业政策限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情况和特征,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继续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内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生活型”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要加快金融保险、咨询物流、软件设计开发等“知识型”服务
41、业的发展,真正致力于第三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化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对就业拉动作用大的特点。(三)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是与当地的就业水平紧密联系的,而且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初期,它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后期阶段,这是因为在初期外商直接投资多为起步阶段,投资规模小,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还很大,因而能很快拉动当地的就业水平。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方式的改变、进入行业的改变,外商直接投资会越来越成熟,相应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随着中国加入 WTO,外商直接投资多集中投向了东15部发达的沿海地区,一定程度
42、上带动了东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但也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加速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就业的空间替代。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吸纳就业能力的阶段性特征,我们知道东部地区己处于发展阶段甚至是饱和阶段,但中、西部地区由于其自身经济的发展吸纳外商直接投资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拉动作用还很小,其潜力也是无限的。因此,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同时,要继续保持政府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努力发展和完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加强有利于引进外资的基础设施和行业的发展,使外资产业政策和投资环
43、境与外商的投资动机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引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投向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权方面的优惠,这样通过政策导向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不仅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能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平衡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差异。(四)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加大技能培训和科普知识的普及来促成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和专业技工的转变,从而增加有效劳动力的供给,使劳动力能够适应外资企业的较高要求。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还要注重提高劳动者适应职业变化的
44、能力,从而使劳动力充分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走上以人力资源优势来吸引外资的引资道路,最终达到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难题。其次还要激发企业培训雇员的积极性,形成企业培训与职业培训的良性互动。跨国公司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不仅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通常对东道国雇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很多发展中东道国来讲,外资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可能是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立一套企业培训促进机制,鼓励
45、跨国公司积极对员工进行培训,形成企业培训与正规教育的良性互动。16第三,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既需要一定的基础理论型人才,也离不开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我国应该十分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扩大这类院校招生规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技能的培训水平的提高,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评价、选拔和激励。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关系问题是国际经济学中最复杂、最为有争议的课题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尤其对于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关系问题更有研究价值。随
46、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地介入国际竞争,产业结构将越来越趋向于反映中国的比较优势,FDI 规模呈现扩大的趋势,其创造就业的意义就更加不容忽视。FDI 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推动我国就业总量增长的同时,其进入的方式,产业分布,区域分布等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效的弥补了我国的外汇和储蓄缺口,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与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就业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和其他福利,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劳动待遇的提高。跨国公司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促进了我国整个就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一方面它促使我国企业重视人力资
47、源的管理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也会促使我国劳动力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知识结构,这对我国就业的知识结构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外资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制度对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蔡昉,王德文.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2(05)2方浩.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增长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4):106-112.173郭志仪,杨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差异1990-2004 年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8,1:75-86.4刘宏,李述晟.FDI
48、 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 VAR 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4):105-114.5卢荻,黎贵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07,7:52-57.6罗翊龙,刘欣.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就业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0(002):155-157.7牟俊霖.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4:33-378牟俊霖.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2)9牛勇平.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量之间的关系J.经济学动态,2001(11):29-32.10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
49、析J.财经科学,2007,4:112-117.11王剑,张会清.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9:13-19.12杨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 VAR 和协整检验的实证分析J.求索,2013,3:016.13袁程炜,龙夕左.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J.现代商业,2013(4):133-133.14Christoph Ernst. the FDI-employment Linking Globalizing World:the Case of Argentina, Brazil and Mexico, No2005-17200515 Rhys Jenkins. Globalization, FDI and Employment in Vietnam.200616 Tomasz Michiewicz, Salvos Radosevic. The Value Of Diversit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Central Europe During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