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1 页 共 8 页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 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二 理论成果及主要内容三 理论精髓和重要意义第一节 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1.提出:六届六中全会2.科学内涵 :三点含义3.历史进程 :两大飞跃和两大成果第二节 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主要成果 代表作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成熟于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继续得到发展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分期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2 页 共 8 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六个独创性理论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群
3、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三中全会至十二大 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主要成果十二大至十三大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主要成果十三大至十四大 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 主要成果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十六大 把 “三个代表”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十七大 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并明确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四大曾概括为九个方面,最主要的有:
4、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提出:2003 年 10 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3 页 共 8 页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历史地位: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
5、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形成和重新确立过程3.基本内容 四句话4.根本要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略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成过程:四次战争和四大条约 略基本特点:六大特点 略 已考*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背景:太
6、平天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开端:五四运动 *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对象:三座大山领导:无产阶级 *动力:人民大众 四个阶级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把握两个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前途:社会主义 两步走理论(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4 页 共 8 页政治纲领: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特点 *文化纲
7、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背景:城市工人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带来重大损失,井冈山根据地开辟革命新道路,理论逐步形成。可能性 * 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必要性 已考两次实现形式 * “ 工农武装割据”伟大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 必要性与可能性*历史经验 两个联盟的关系*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党的建设 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执政党建设 略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 已考 一般复习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
8、会的理论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伟大意义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内涵二 本质理论的特征和重大意义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定义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层含义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5 页 共 8 页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四节 社会主义
9、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要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二 邓小平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五 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第二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二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三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 四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 * 五 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六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略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10、济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6 页 共 8 页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点意义:1.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2.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3.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二 我国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法
11、治国家一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二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三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与发展民主一 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 略二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重在建设方针四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新人 提高两个素质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7 页 共 8 页五 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1.思想道德建设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涵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
12、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九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3.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本立足点: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一 一国两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阶段二 基本内容 * 四点 三 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 (略)实践意义 为什么是实现祖国统一
13、的最佳方案 *四 伟大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和重要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五 统筹区域发展 (四大战略)1.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项措施)1.深入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8 页 共 8 页3.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4.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