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 学记中提出,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而不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以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智慧和思维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孔子曾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要找出一种教
2、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我国另一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
3、。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以上诸多论述都在强调“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想,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是教育研究者对教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的教学命题,成为教学改革者坚持不懈的追求。 “少教多学” ,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少教”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启发性地“教” ,即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少做灌输式的“教” ,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二是针对性地“教” ,即教师不要笼统全面地教学,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
4、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三是创造性地“教” ,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四是发展性地“教” ,即教师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 ,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少教多学”之“多学” ,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 “少教多学”之“多学”具有三个内涵:一是“积极学习” ,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二是“深度学习” ,即学
5、习者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记忆,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三是“独立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如果经过学生个体思考可以习得、领悟的学习内容,应该依靠其个人能力独立完成。叶圣陶先生提出, “教是为了不教” 。少教多学最终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达到学习的“自能”之境界。 具体说, “少教多学”蕴含着以下几个层次的涵义: (1)教与学的关系上, “少教多学”从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
6、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二者共同居于教学统一体中,在实质上是合一的。然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着眼于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教学时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及认知规律,造成了“教”与“学”的割裂。陶行之先生曾批判太重视教而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 “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少教多学”强调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少、
7、慢、差、费和单纯追求知识的问题。 (2)教学目标上, “少教多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少教多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教学的目的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尤其强调, “一般发展”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少教多学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教学主体上, “少教多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形成的统一体。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形成了多种教学矛盾。在诸多教学矛盾中,教师
8、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一般表现为: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质与进程,体现着教学的总体预想效果;而教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辅从地位。 ”“少教多学”思想体现了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的学上,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少教多学”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间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恒定的因素,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也是不能“再生” 、 “复原”的稀缺资源。教师“满堂灌” 、 “堂堂灌”的时间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必然会减少,就更谈不上为学生留出创造性学习的时间了。 “少教多学即是要减少教师在课
9、堂上讲授的时间,给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去想象、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意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制度化时间,并积极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 ”。在“自我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作为“自然学习体”参加到教学之中,按个人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5)教学过程上, “少教多学”强调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这样的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学起点,即将教学起点从教师、教材转向了学生,具体转向了学生的认知、学情,关注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选择。这样,使教的工作与学的活动构成了有机的教学关系,也使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 (6)教学内容上, “少教多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探究性、问题性及生活性。 “少教多学”要改变先前重视教学内容数量的观念,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宽广的时空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需要的知识。教师遵循“探究性、问题性、生活性”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展开深层的“对话” 。乌苏市红星八校2017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