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63349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探究试题解题指导及专项训练“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检测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探究试题,也悄悄地登上了中考语文的试卷,并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面对这种新颖而又难度较大的试题,我们只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在考试时应付自如。下面结合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道探究题,分析一下探究试题的解题步骤。阅读最美的眼神一文和下面的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八个

2、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材料二: 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 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 大学村 ”。(最美的眼神因原文较长而省略,其主要内容是:其老师用鼓励、公正、慈爱等最美丽的眼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要做好上面的探究题,一般要经过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细读材料,概括内容要点。首先仔细认真地阅读所给材料,从现象入手,剖析材料,弄清楚各自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用简

3、要的语言概括出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要点。材料一主要谈了两点:老师对随意抽取的学生特别厚爱。被抽取的学生成绩提高快,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材料二也主要谈了两点:新调来的老师能“预测” 孩子的未来。小村被称为“ 大学村 ”。第二步:求同存异,整合内容要点。找出材料所概括的内容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把内容要点整合在一起。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和具有相同点,可以整合在一起;和有相同点,可以整合在一起。第三步:总结归类,提炼探究结果。把整合在一起的内容要点进行甄别、筛选,把相同点加以合并,保留不同点,总结归类,进而提炼出探究结果,即:如果教育者能把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转化为外在的

4、行为(语言、表情、行动等)施加给学生,学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力迁移训练:1.(2003 年常州市中考探究题)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 ”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 (人名加“格勒 ”是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的两段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说出“萨达姆格勒” 的含义。材料一: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苏芬界河

5、拉一带。从 1941 年 9 月 8 日到1944 年 1 月 17 日,列宁格勒被围 872 天。德军参战兵力有四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 220 千米280 千米外。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军不甘心 1942 年初在莫斯科的失败,于 1942 年 7 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 月 17 日,德军集中 100 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 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和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 月 19 日,苏

6、军开始反攻。次年 2 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没,损失官兵近 150 万人。答:_.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好些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已成凤毛麟角了。材料二: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材料三: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鸣叫相迎,挥蹄致意。答:_.综合下面有关材料,从

7、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材料一:1949 年,我国人口为 5.4 亿,到 2000 年则增长为 12.95 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0。材料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材料三: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恳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材料四: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森林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沙秃林。答:_.请根据以下两则材料

8、,谈谈你的发现。材料一: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材料二:朱熹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_.(2003 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对文章第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不超过20 个字)(题中所提到的文章即半亩方塘 ,全文此处从略。其第段的内容为: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地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只要有一

9、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选自陶铸松树的风格 )答:_.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道理?写出你探究的结果。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跑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 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

10、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是狮子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答:_.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冬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没有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

11、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材料二: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正奋力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割破,让蛾出来。蛾出来后,一直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不久,翅膀终于垂下去,那只蛾死了。答:_.阅读下列三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将你探究的结果写下来。材料一:中国是火箭诞生的故乡。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里,就展出“ 火龙出水 ”、 “神火飞船”和“一窝蜂” 等中国古代火箭的复原模型。材料二: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基姆在 1945 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 约 1

12、4 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绑在椅子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 47 根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 万户 ”,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材料三:随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稳步发展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答:_.阅读下列四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将你探究的结果写下来。材料一:191

13、0 年,有人在圣保罗岛做了一个实验:将 25 只鹿放在这个岛驯养。岛上丰富的植物和湿润的环境,使鹿繁殖很快,到 1938 年已增殖到2000 只。由于数量激增,岛上能供应生存的食物几乎被吃光。结果,鹿大量饿死,到 1950 年,只剩下 8 只。材料二:据最新统计,近 30 年内,我国减少耕地 5 亿亩;现有耕地 15 亿亩,仅占世界的 14,人均 1.37 亩,不及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正以每年 5%的速度递减。据科学家测算,中国适度人口为 6.7 亿,现状极限为亿,而现在约 13 亿。如果人口与耕地继续呈反运动状态发展,即人口每年以 1000多万速度增加,而耕地每年以 800 万亩速度递

14、减,那么,到下世纪初,中华民族生存的条件将不复存在。材料三:1850 年前后,我国人口已超过 4 亿,当时马克思就说过:“在这个国家,缓慢的但不断增加的过剩人口早已使他的社会条件成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沉重的枷锁。 ”材料四:针对中国的人口现状,美国人口学家爱德华弗拉托科学地指出:“即使中国到 2000 年能够把人口控制在 13 亿,今后的数年中增加的人口也将使北京负担起一项沉重的任务:仅仅为了满足最低限度的营养需要,每年就必须多生产 9500 万吨粮食。 ”答:_10.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沁园春 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15、,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材料一: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 (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 (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材料二: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材料三: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之后,除了肆无忌惮地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士多德。 ”答:_11.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常州市政府在制定的“常州市民精神” 中,倡导全体市民要“ 重诚

16、信” 。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义。()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等他返回时,徐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去。()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位姑娘相约桥下,姑娘因事未到,正逢潮水上涨,尾生抱住桥下一石柱不肯离去。等姑娘赶到,尾生已被淹死了。()北宋词人晏殊 14 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这个题目 10 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去年,金坛建昌、社头、薛埠等地 300 余农户对市场的高价不动心,仍把自己的蚕茧低价卖给了当初与他们签

17、订订单的江苏晨风集团。()广东吴先生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仅通过电话在林海燕的投注站购买彩票,中得大奖 518 万。林海燕本可以据为己有,还是打电话把中奖的消息告知了吴先生。吴先生开始以为她是在催要彩票钱,经多次打电话,吴先生才领走了中奖彩票。答:_1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答出三点即可)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18、。材料二: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答:_13.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美国生物学家曾作过这样的试验:将出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 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探究的结果:

19、_14.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问题。美丽的背后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短,仅仅两天的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然而谁能想象,依米花为了这两天的开放,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在戈壁滩上,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生长,而依米花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 5 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条仅仅开放两天的四色小花,依米花母株为此付出了 6 年的光阴。你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探究,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答:_15.(广西桂林市课改卷)综合探究与实践。材料一:一位来自河南的老人每天用一辆

20、破旧的板车推着他重病的妻子沿街乞讨,并跪谢每一位施舍他的好心人。材料二:一位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的青年学子低头站在熙熙攘攘的街边,胸前牌子上写着:因家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恳请各位施以援手。牌下附有某某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材料三:一个本来四肢健全的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双腿娴熟地捆扎起来,转眼间改头换面变成了下肢“瘫痪” 的残疾乞丐,一有人经过,就装出一副痛苦的模样,没人时他便满脸无所谓地坐起来东张西望。()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生活实际,试探究产生乞丐的原因。()虽然我市有收容乞丐的救助站,但却门前冷落。如果你是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遇到一位寒风中瑟瑟发抖、年老体弱的乞丐,你会怎样劝说他自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