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教学设计湖南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获鹿镇第一中学 林婧 葛雅斌邮编:050200 联系电话:82280005 设计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设计非洲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相结合,形成文图结合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作用的教与学关系。教材分析:辽阔的非洲是一个多彩的世界。非洲是“阿非利加洲(Africa)”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 的意思。赤道横 贯非洲的中部,非洲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
2、为“阿非利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资源;亟待发展的经济。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认识的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了陌生感,如何把握住?感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借助图像,以图激趣,既能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又使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 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
3、置、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 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看气候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 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从矿产资源、 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2、过程与方法: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
4、征。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教学策略与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素材,教材中的地图、 图片、 图表,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充分 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 努力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方法、地理概念、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现象和相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图,非洲地形图以及非洲气候图,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源、图片资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非洲的人种,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地图册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幻灯片,以提问法引入:世界古
5、文明的发祥地在哪些地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它们各位于哪个大洲上?学生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回答出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以及文明古国是:黄河流域的古中国、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教师出示幻灯片地图展示,在地图中找出这四个文明古国的位置,学生可总结出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位于亚洲,古埃及位于非洲,引入非洲学习。讲授新课:1、国家最多的大洲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这三个国家。二战以前非洲只有这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殖民统治瓦解,非洲有 54 个国家独立,是国家最多的一个大洲。大洲名称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国家数目 48
6、43 54 23 12 15通过阅读课本 15 页图 1-16,让学生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2、高原为主的地形根据学生学习了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和步骤,设计问题,使学生从图中找出答案。非洲的主要地形是什么?非洲的主要高原有哪些?非洲地形特点是什么? 非洲的最高高原是?有何之称?非洲的最高峰是?非洲独具特色的地形有哪些?学生自学课本 18 页的第一篇阅读材料“东非大裂谷” ,“撒哈拉沙漠” ,简单了解东非裂谷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质地貌特征;认识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及地理位置位置。3、炎热的气候教师过渡语:说到非洲,人们都会想到那里是黑人的故乡,而黑色的皮肤主要是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全世界最热的大洲。通过上学
7、期学习的有关气温、降水、气候的知识与读图方法,让学生看图 1-22 和 1-23,总结非洲气温特征。小练习:(1) 纬线 横贯非洲中部, 、 、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 (2)非洲绝大部分位于 温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 摄氏度以上。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 。北半球 7 月份的炎热中心在 地区。由此可得非洲气温特点是:气温高。学生读图 1-24,总结非洲降水特征。小练习: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 。北回归线附近的 地区,降水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 岸,降水少。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点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区广。学生读图 1-25,总结非洲气候特征。小练习:(1)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
8、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 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 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 气候类型。由此可得,非洲的气候带受 因素影响,以 为中心呈 对称。4、非洲的河流让学生通过阅读图 1-27,找出有关两河的水文特征 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图, 总结问题的能力。5、丰饶的资源教师导入语:俗话说,地大物博。非洲面积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亚洲,位居第二,因地域辽阔,物产丰饶,被称 为“ 富饶 大陆。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出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将其分类。矿产资源:铬铁矿、金刚石、黄金、石油、磷酸盐等。森林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棉花、剑麻、花生、香
9、蕉、枣椰、油棕等动物资源:非洲大象、长颈鹿、斑马、非洲雄狮等6、亟待发展的经济指导学生认识非洲的人口情况,非洲是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高、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的人口问题给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应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人口问题:1991 年1999 年,非洲出生率 4.0%,死亡率 1.4%,自然增长率2.6%,居世界各大洲首位(人口增长迅速);粮食 问题:粮食不能自给,许多人营养不良;环境问题:滥伐滥牧,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沙漠化解决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保护生态环境非洲人口压力沉重的同时,由于经济
10、上受到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统治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部门单一,且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经济较为落后。因此,非洲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后,实现经济独立、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课堂总结:非洲大陆是一块古老的大陆:“高原大陆” 、“热带大陆” 、“富饶的大陆”、 “经济落后的大陆”。通过课前对有关非洲地理资料的搜集、 归纳,使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述,使同学们对非洲的现状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使他们对后面非洲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通过学生阅读,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板书设计:一、国家最多的大洲1、非洲的地理位置;2、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二、高原为主的地形1、
1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三、炎热的气候1、非洲气候的特点:气温高,被称 为“ 热带 大陆”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四、丰饶的资源1、矿产资源丰富;2、 动植物资源丰富、 3、水力 资源丰富五、亟待发展的经济1、非洲人口情况;2、 经济发展水平低;3、 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作业设计:1、根据非洲的地形,非洲被称为( )A、热带 大陆 B、高原大 陆 C、平原大陆 D、饥饿大陆2、非洲大部分地处( )A、温带 B、寒 带 C、热带 D、亚热带3、非洲需要进口的农产品有:( )A、蔗糖、棉花 B、咖啡、可可 C、剑麻、棕榈油 D
12、、小麦、稻米4、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清晰地看到的“地球的伤痕” 是:( )A、尼罗河 B、东非裂谷 带 C、中国的长城 D、马里亚纳海沟5、黑非洲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 B、民族内部不团结 C、长 期殖民 统治的后果 D、自然灾害比 较频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达到的目标是,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丰富的资源等特征,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学习第一节亚洲的知识,自己从图中分析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了非洲的文化,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
13、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同时体会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以及在课堂中的讨论、探讨、共享,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非洲的地形、气候、资源,当今非洲的 经济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查找资料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次教学,我感觉到学生在动手查找资料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形象的、感观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理性的科学知识。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这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但是个别同学脱离课本,完全依赖于课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 进 一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与课本相结合,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注意观察大自然、气候、植被、河流等,真正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无处不在,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