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温控器原理框图 二、温度检测原理三、温度控制原理 四、时钟 五、LCD简介六、硬盘检测七、OTP和MASK八、记忆功能,温控器原理,一、温控器原理框图,单片机,LCD,SET UP DOWN,SENSOR 1,FAN,POWER SUPPLY,SENSOR 3,HDD检测,温度检测,温度显示,温度控制,二、温度检测原理,1、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点:温度升高,电阻减小,温度降低,电阻增大。2、充放电原理A、放电。I/O 1,I/O 2,I/O 3全部输出0,开始放电。B、RT充电。I/O 1设置为输入状态,用来检测充电是否OK;I/O 2=1,开始用 RT给C充电;I/O 3设置为
2、输入状态(高阻)。设充电时间为T1。C、放电。I/O 1,I/O 2,I/O 3全部输出0,开始放电,为下一步充电做好准备。D、RK充电。 I/O 1设置为输入状态,用来检测充电是否OK;I/O 3=1,开始用RK给C充电;I/O 2设置为输入状态(高阻)。设充电时间为T2。,3、计算得到了充放电时间T1、T2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 R T/T1=RK/T2求出RT,如下:RT=(RK*T1)/T2 4、查表算出RT的电阻值后,我们还不知道温度是多少度。还要通过查表来得出最终的温度。 5、C/F转换 摄氏/华氏转换,F=32+1.8C 6、BCD转换由于单片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用0和1表示的,
3、这种数据不能直接输出显示,必须把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10进制数据。比如:0001 1010转换成10进制之后就是26 7、查表显示虽然已经转换成了10进制,但是还不能直接在LCD上显示,必须通过查表后找到相应的7段码,才能显示出我们希望的数据。从0到9共10个代码。,二、温度检测原理,三、温度控制原理,1、温度比较将当前温度与设定的报警温度进行比较,如果设定报警温度超过了当前温度,则报警。比如,现在机箱的温度是40度,而我们设定的报警温度是38度,此时,温控器就会发出嘟、嘟报警声,并且启动风扇。2、启动风扇风扇启动后,如果机箱温度低于设定的报警温度,比如37度,此时,风扇不会马上停止,而是进入1
4、0分钟倒计时。3、计时10分钟之后,如果温度还是低于38度,则风扇停止转动。如果高于38度,风扇将继续转动,直到机箱温度低于设定的报警温度。,四、时钟,1、开机总计时2、单次开机计时3、当前时间4、闹铃,五、LCD简介,1、LC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液晶显示屏 = 玻璃2、视角,3点,12点等3、正显负显正显就是要显示的符号或者数字会变成黑色,负显就是要显示的符号或者数字会变成透明的。4、底色:根据所用材质的不同,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底色。,六、硬盘检测,1、作用:实现硬盘工作情况的可视化监测。2、原理:当硬盘工作时,主板会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当MCU检测到此
5、信后,就会作出相应的动作,LCD上的硬盘图标开始转动。,七、OTP和MASK,1、OTP=one time program ,一次性编程(烧录)。价格比MASK贵,适合既要求一定灵活性,又要求低成本的应用场合,尤其是功能不断翻新、需要迅速量产的电子产品。2、MASK的MCU价格便宜,但程序在出厂时已经固化,适合程序固定不变的应用场合;,八、记忆功能,有两种记忆方式:1、第一种是把数据写入外部存储器,等下次开机的时候再把它读出来。2、第二种是通过电池供电来维持MCU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当我关机或者外部电源断开时,MCU依然没有断电,当然也就不会丢失数据3、异同:第一种方式主要是用在不带时钟的产品中,因为关机后,MCU不再需要继续运行。相反,第二中方式主要用在带时钟的产品中,因为有时钟,所以MCU必须持续运行,要是MCU停止的话,时间也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