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简介 . 2 2014年上半年光伏产业运行情况 . 6 201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简况 . 8 201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情况 . 10 2014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宏观数据分析 . 18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简介 一、协会简介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英文名称为: CHINA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SOCIATION,缩写为 CPIA)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于 2014年 6月 27日在北京成立。会员单位主要由从事光伏产品、设备、相关辅配料(件)及光伏产品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教学、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
2、组织及个人自愿组成,是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光伏行业整体利益,加强行业自律,保障行业公平竞争;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各项活动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服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行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统筹应对贸易争端。 截至 2014年 8月 15日,协会会员数量已达家 163家,包括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专用设备、辅材辅料、配套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发电等各产业链环节的企事业单位、行业研究机
3、构、质量及检测认证机构、高校、地方光伏行业组织等。协会会员单位的多晶硅总产量占 2013年中国大陆总产量的 95%以上,硅片占 80%以上,电池片占 70%以上,组件占 75%以上,逆变器占 60%以上,代表着中国光伏产业界的骨干力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业务范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业务范围包括: (一)贯彻落实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向政府业务主 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本行业发展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调查、研究本行业产业与市场,根据授权开展行业统计 ,及时向会员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行业情况调查、市场趋势、经济运行预测等信息,做好政策导向、信息导向、市场导向工作; (三
4、)参与制定光伏行业的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推动产品认证、质量检测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促进光伏行业内部及与其他行业在技术、经济、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协调会员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促进和组织订立行规行约 ,推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和舆论氛围; (六)广泛开展产业、技术、市场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 ,组织举办本行业国内外产业、技术及市场发展研讨会和产品展览会,为企业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服务; (七)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中国光
5、伏行业利益、形象,积极应对国际纠纷; (八)组织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 (九)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在行业内开展评比、评选、表彰等活动; (十)依照有关规定 ,编辑出版专业刊物; (十一)开展有益于光伏行业发展的公益事业; (十二)完成政府有关部门交办的事项。 三、组织机构 协会组织成机构如图所示: 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对理事会负责。秘书处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协会运行和日常工作,下设综合办公室、行业发展部与会员发展部 3个职能部门,地点设在北京。为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光伏产
6、业以及会员单位的发展,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协会成立了顾问委员会与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邀请在政策、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权威性或较大影响力的领导、会员代表 大会 理事会 常务 理事会 秘书处 分支机构 综合 办公室 会员工作部 行业发展部 待设置 专家咨询委员会 顾问 委员会 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在协会以后的发展中,将视会员所属行业领域、数量以及工作需要设立各分支机构。 四、加入协会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热忱欢迎全社会积极投身于光伏产业的业界同仁加入。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从事光伏产品、设备、相关辅配料(件)及光伏产品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教学、服务的企、事业
7、单位及社团组织,用户本会章程,按时缴纳会费,均可向协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成为协会正式成员。 协会成员能够享受参加协会组织的交流、培训、国际合作等活动,获得协会提供的有关技术、产业研究等相关资料 的服务。 申请入会时,应提交以下文件: 1、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登记表,一式三份;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一式三份; 3、协会要求的其他文件; 4、上述材料邮寄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扫描件先行发送至协会邮箱。 协会会员工作部联系方式: 联系人:江华 电话: 010-68200513 邮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 27号院电子大厦 4层, 100846 2014年上半年光伏产业运行
8、情况 工信部电子司 201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暖态势,总体处于调整发展状态。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向好。截至 2014年 6月底,多晶硅均价同比上涨 29.3%,组件均价上涨 7.3%。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初的 7家增至 16家,多家骨干电池企业扭亏为盈,部分重点企业实现延续盈利。 二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 6.2万吨,同比增长 100%;硅片产量 18GW,同比增长 20%;电池组件产量15.5GW,同比增长 34.8%。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国 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 1500亿元。 三是外贸形势逐步回升。上半年我国进口多晶硅 4.59万
9、吨,同比增长 17%,进口额 10亿美元,同比增长 38.8%。主要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额约 82亿美元,同比增长 15.9%。 四是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晶硅、晶硅电池生产线投资均有下降,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每瓦电池耗硅量分别下降约 10%。骨干企业单晶及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由18.8%和 17.3%升至 19.3%和 17.8%;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由约 10元 /瓦降至 9元 /瓦以下。 五是无序发展态 势有所减缓。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受到业内多方重视,部分落后产能酝酿或开始退出,产业调整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日益强烈,推动产业集中度持
10、续提高,上半年,我国前 10家组件企业产量全行业占比近 60%,前 5家多晶硅企业占比超过 80%。 六是应用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地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光伏应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受并网政策及商业模式尚不健全、前期市场增长过快致后期需求萎缩等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环比下降明显,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约 3.3GW,其中分布式约 1GW。 预计下半年随着国际产业发展变化,特别是四季度由于冲刺 10GW国内装机目标,我国光伏产业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形成震荡发展曲线,产业仍将保持深度调整态势。201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简况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201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 330万千瓦,
11、比去年同期增长约 100%,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 230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 100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上网电量约 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 200%。甘肃、新疆和青海累计光伏电站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 445万千瓦、 367万千瓦和 365万千瓦。新疆新增并网光伏电站容量最大,达到 90万千瓦。浙江、江苏和广东累计分布式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 70万千瓦、 53万千瓦和 42万千瓦,其中,江苏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最大,为 27万千瓦。全国各省(区、市) 2014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详见附表。 表 1: 2014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 ( 单位:万千瓦 )
12、新增光伏电站 新增分布式 新增合计 全国 233 99 332 天津 1 1 河北 14 5 19 山西 17 1 18 内蒙古 22 22 辽宁 2 3 5 上海 5 2 7 江苏 12 27 39 浙江 10 17 27 安徽 2 5 7 福建 1 1 江西 7 7 山东 3 6 9 河南 10 10 湖北 1 1 2 湖南 1 1 陕西 1 1 甘肃 15 15 青海 17 17 宁夏 8 8 新疆 90 90 广东 14 14 海南 5 5 云南 7 7 2014年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进 出口情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 2014年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 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态势良好
13、。 硅片、 电池 片、 组件出口总额达到 82.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9%。其中组件出口额约为 66 亿元,电池片出口额约为 5.2 亿美元, 硅片出口额约为 11.12 亿美元。而多晶硅进口额达到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8%,进口量达到 4.59万吨。 一、 组件出口情况 2014年 上半年 ,组件出口 额达到 66亿美元,出口量约为 9.5GW,月度出口额如下图 1所示,出口呈波浪线发展趋势, 2月份受春节放假影响,出口额略低,而 3、 4和 5月份出口逐月平稳增长,但 6月份受美国“双反”初裁影响,出口骤降,环比下降 20.9%,下降额达到 2.6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下降额就
14、达到 2.2亿美元。 图 1 2014年 1-6月份电池组件月度出口情况 从组件出口区域看, 上半年 我国组件出口至 192个国家或地区。11.5 8.6 11.8 11.9 12.4 9.8 0 2 4 6 8 10 12 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组件出口额(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最大的为日本,达到 23.7 亿美元, 出口占比约为 35.9%出口量约为 3.5GW; 其次为美国,出口额约为 13.5 亿美元, 出口占比约为 20.4%, 出口量约为 2GW; 出口至欧洲地区约为 13.4 亿美元,出口占比约为 20.3%,出口量 约为 1.9GW。日本、美国和欧洲这三个传统
15、的光伏市场约占我国总出口额的 76.6%,其他国家仅占出口总额的 23.4%。主要出口国 /地区如下图 2所示,这十个国家 /地区出口额约为 48.4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 85.6%。 2014年 6月份出口仅为 9.8亿美元,环比下降 2.6亿美元,下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其中对美出口下降 2.2亿美元,对日出口下降 0.3亿美元。 图 2 2014年上半年组件出口国家 /地区情况 从组件出口企业看, 1-6月份我国出口企业 超过 1500家(包括生产企业、外贸公司等) ,其中出口额最大的为阿特斯,达到 6.94亿美元,其次为常州天合和英利, 前 十家企业总出口额约为 42亿美元,约占总
16、出口额的 63.6%。 2370 1354 607 366 232 198 158 129 120 118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出口额(百万美元) 二、 电池片出口情况 2014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额约为 5.2亿美元,出口量约为 1.4GW,月度出口额如下图 3所示,出口呈现波浪线波动趋势。 图 3 2014年 1-6月份电池片月度出口情况 从电池片出口区域看, 1-6月份我国太阳能电池片出口至 92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最大的出口国为韩国,出口金额达到 1.38亿美元,其次为加拿大,出口金额约为 1.19亿美元,出口欧洲约为 0.94亿美元 。主要出口国
17、如下图 4 所示,前十个国家 /地区出口额约占总出口额的 91.7%。 图 4 2014年 1-6月份太阳能电池片出口国家 /地区情况 86.1 67.5 83.3 106.7 94.6 82.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电池片出口额(百万美元) 从电池片出口企业看, 1-6 月份我国太阳能电池片出口企业达到 200家以上 (含外贸公司) ,其中出口额最大的为晶澳,达到 1.45亿美元, 约占总出口额的 27.8%, 其次为茂迪,出口额约为 0.69 亿美元,前十家企业出口额达到 3.95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 75.9%。 三、硅片出口
18、情况 2014年上半年,我国硅片出口额约为 11.12亿美元,出口量约为 4.6GW,月度出口情况如下图 7所示,其中 6月份出口额约为 1.62亿美元,环比下降 21.7%,下降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台湾地区出口上,受美国“双反”初裁影响,中国大陆减 少了从中国台湾进口电池片的数量,也间接影响到硅片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出口,尤其是多晶硅片。 图 5 2014年 1-6月份我国硅片出口情况 138 117 68.7 46.7 53.9 12.4 12.1 8.6 8.6 6.7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金额(百万美元) 从 硅片出口区域看, 1-6月份我国硅片出口至
19、24个国家或地区,总出口额为 11.09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出口区域为中国台湾,出口金额达到 7.05 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 63.5%,其次为韩国,出口额约为 1.21 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 10.9%,接下来为马来西亚,出口额约为 1.15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 10.3%,这三个出口国 /地区约占总出口额的 84.7%。如下图 8所示 . 图 6 2014年 1-6月份我国硅片出口区域情况 从出口产品类型看,多晶硅片出口额约为 7.21亿美元,约占硅片总出口额的 64.8%,出口量约为 3.1GW,主要出口至中国台湾约177.7 154.1 207.6 199.7 207.8 162 0
20、50 100 150 200 25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硅片出口额(百万美元) 705 121 115 89 34 17 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中国台湾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日本 印度 德国 金额(百万美元) 2.4GW、马来西亚约 390MW、韩国约 190MW,这三个国家 /地区约占多晶硅片总出口额的 96.5%。单晶硅片出口额约为 3.91 亿美元,出口量约为 1.3GW,主要出口至中国台湾约 500MW、菲律宾 300MW、韩国250MW、日本 110MW,马来西亚 90MW,这四个国家约占总出口额的 90%。
21、表 1 主要出口国 /地区情况 单位: MW 中国台湾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日本 单晶 硅片 500 250 90 300 110 多晶硅片 2400 190 390 32 从出口企业看,多晶硅片出口主要集中在协鑫、赛维 LDK、宇骏等几家企业,其中协鑫出口额约为 3.1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 44%,赛维 LDK 出口额约为 0.82 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 11.3%,出口量较大的五家企业占总出口额的 79.3%,如下图所示。单晶硅片出口主要集中在隆基、中环等几家企业,其中隆基出口额约为 1.59亿美元,约占单晶硅片总出口额的 40.6%,其次为中环(含环欧),出口额约为 1.44 亿
22、美元,占总出口额的 36.8%,出口量较大的 5 家企业出口额达到 3.71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 94.8%。 四、多晶硅进 口情况 2014 年 上半年 ,我国多晶硅 进口额约为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38.8%,进口量约为 4.59万吨,同比增长 17%,进口额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多晶硅价格上涨影响,去年同期约为 18 美元 /吨,但今年约为21 美元 /吨,月度进口量如下图 11 所示,可以看出 6 月份进口量达到 9565吨,环比增加 37.6%, 6月份进口量增长主要集中于韩国 图 7 2014年 1-6月份我国多晶硅月度进口情况 在主要进口国方面,进口量最大的为德国,达到 14991
23、 吨,同比增长 22%,约占总进口额的 31.5%;其次为韩国,进口量为 13775吨,同比增长 51%,约占总进口量的 29%;接下来为美国,受多晶硅双反影响,其进口量约为 10030吨,同比下降 19.6%;这三个国家的进口量约占我国总进口量的 84%。值得关注的是,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量达到 4765 吨,同比增长 72.4%,而台湾地区仅有一家产能约为5000 吨的多晶硅企业投产,产能利用率也不足,因此从台湾进口的多晶硅多为转口贸易。主要进口国情况如下图 12所示。 7470 5600 8402 7943 6949 956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
24、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多晶硅进口量(吨) 图 8 2014年 1-6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分布情况 从多晶硅进口均价看,德国进口均价较高,约为 23-24 美元 /千克,韩国居中,大约为 21美元 /千克,美国则最低,约为 19美元 /千克,这主要受多晶硅双反关税影响,德国产品通过价格承诺方式进入我国,而韩国则通过缴纳 2%的双反关税进入,美国则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美国产品价格低主要是由于其进口了大量粒状硅,粒状硅价格一般较棒状硅为低。 图 9 2014年上半年多晶硅进口均价情况 日本 3% 韩国 30% 台湾 10% 德国 33% 挪威 2% 美国 22% 10
25、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美国均价(美元 /千克) 德国均价 韩国均价 2014年上半年光伏 产业 宏观数据分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 一、 基本 情况 2014 年上半年,受中国、日本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以及由于美国“双反”而带来的提前出货影响,使得对电池组件需求快速扩大,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企业经营状况有了较大好转。 2014 年上半年电池、组件总产能超过 40GW,组件产量约为 15.5GW,电池片产量达到 14GW,硅片产量达到 18GW,多晶硅产量达到 6.6万吨。 根据统计的 57家光伏组件企业数据, 20
26、14年 上半年 组件 总销售收入为 722亿元, 利润为 15.2亿 元,平均利润率为 2.1%。盈利企业占样本数的 57%,平均利润率为 5.1%, 总产能为 33.7GW,总产量为13.1GW,产能利用率约为 77.7%,其中单晶组件为 1.26GW、多晶组件为 11.7GW,单多晶比例约为 1: 10,总出口量为 7.3GW,出口比重约为 53.2%。 表 1 我国主要省份光伏产能产量情况 省份 企业数量 销售收入(万元) 净利润(万元) 产能( MW) 产量( MW) 出口量 江苏 26 3525637.4 24738.91 18645 7053.598 3868.16 浙江 11 1
27、581637.4 58127.69 6455 2575.07 1640.93 河北 7 766049.81 -9844.17 3165.24 1438.16 1085.95 上海 3 350,942 38,254 1200 538.52 52.4 安徽 1 199900 0 1200 528 247.46 山东 3 489760 21226 650 202.2 5 天津 1 66034.3 6777.8 300 158.14 101.27 辽宁 1 76649 23 400 157.1 173.6 河南 1 58805.44 636.14 300 144 112 湖南 1 62267 1475
28、.8 500 115.7 0 广东 1 13800 -2631 450 103 0 江西 1 30723 -2085 500 94.89 40.73 总计 57 7222205.4 136698.97 33765.24 13108.38 7327.5 从营收看,企业盈利能力仍不乐观。在上报的 57 家企业中,总销售收入为 722.2亿元,盈利企业有 34家,盈利利润为 23.7亿元,盈利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 3.3%,在亏损的企业中,总亏损额达到 10.1亿元,平均利润率为 -4.2%,如果考虑到其他中小型企业,亏损额度会更高,特别是部分盈利企业的利润是由公司其他业务贡献,事实上其光伏业务应仍为
29、亏损。 从 组件 转换效率看,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多晶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 15.67%,单晶组件平均转换效率约为 16.2%,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单晶组件比多晶组件的转换效率仅高出 0.53 个百分点,而单晶电池比多晶电池转换效率高出 1.5个百分点。封装成单晶组件后效率损失较为明显,这也间接导致单晶组件性价比不如多晶,市场份额下滑较为明显。 从发展区域看,组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和河北三省。江苏省企业数量为 26 家,约占企业数量的 45.6%,组件产能为 18.6GW,产量为 7GW,约占全国总产能的 53.8%,浙江省组件产能达到 6.4GW,产量为 2.57GW,约占全国的 19.
30、7%,河北省组件产能约为 3165MW,产量约为 1438MW,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1%。 从出口区域看,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美国为第二大出口国, 欧洲出口排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出口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和台湾地区的量开始增多,总计达到 1328MW,这些出 口量多为转口贸易,为规避全球光伏“双反”贸易风险,很多企业将组件先转移到这些地区,再转口至美国、欧洲 等地,打擦边球。从出口价格也可以看出来,出口至这几个地方的组件价格较低,平均价格在 3.6-3.8 元 /瓦之间,明显低于直接出口至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价格在 4元 /瓦左右), 事实上这并未是长久之计
31、,欧盟目前已经启动相关调查,开始打击转口贸易,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二 、 发展特点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产量最大的十五家组件企业总产能达到24.9GW,约占总产能的 78.5%,产量为 10.6GW,约占总产量的 83.4%,产能利用率约为 85.4%,高于平均产能利用率 6.6个百分点。前十家企业总产能达到 20GW,平均每家企业产能达到 2GW,产量达到 8.66GW,约占总产量的 68.1%。产量最大的十五家电池企业总产能为 19.7GW,产量约为 9GW,产能利用率约为 91%,约占总产量的 80%。 产能利用率处于合理水平。 统计的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8%,电池产能利用率为
32、 80%,处于较高水平,根据美国等研究机构的经验 数据,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在 78%-83%之间为合理水平,因此可初步判断目前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合理水平。虽然目前整体产能数据仍然较大,但考虑到部分设备运行时间已较长,产品竞争力已明显不如新设备下降,预计这部分产能会逐步被自淘汰(估算能有 8GW)刨除这部分产能,产能过剩问题会得到缓解。但如果从全球范围看,短期可能存在产能不足问题。 产业发展 逐步 呈现两级分化。 产能在 200MW-500MW的 31家企业中,平均利润率为 -0.2%,平均利用率也仅为 72%,如若考虑到其他未能进入规范条件的企业,预计其产能利用率将会更低。 但大企业产能利用率
33、普遍较高,盈利能力也更强,在产能高于 500MW 的企业中,平均利润率达到 1.4%,产能利用率也达到 80.85%,两项指标明显高于中小型光伏企业。尤其是部分大企业往下游系统集成端转移,盈利能力明显提高,较为典型的为阿特斯、晶科和正泰等企业。 多晶电池仍为市场主流。 根据调查显示,单晶与多晶组件比例约为 1: 12,主要由于多晶组件性价比更优,虽然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约为 19%,比多晶电池的 17.6%高出 1.4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单晶电池存在倒角,使得制作组件时未能充分利用组件的面积,效率损失比组件大 一些。制作的多晶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 15.5%,而单晶组件平均转换效率约为 16.
34、2%,仅比多晶组件高出 0.7个百分点,大幅消减单晶电池片高效率的优势。从电池片看,单晶和多晶比例约为 1:10,出口至国外的电池片中单晶电池片比例较高。 出口仍保持在高位。 从统计的 51 家企业数据看,组件出口量约为 7.6GW,占总产量的 59.8%,其中产能大于 500MW 的企业出口量达到 6.5GW,出口比率达到 67.8%,约占总出口量的 85.5%,出口区域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和欧洲,其中出口欧洲价格相对较高,平均在0.75美元 /瓦左右, 出口美国价格约为 0.65美元 /瓦,出口日本均价相对较低,约为 0.62美元 /瓦,主要是由于出口产品为给日本企业代工,出口价格相对较低
35、,剔除这部分产品,我国对日出口均价也在0.65 美元 /瓦左右。电池片出口量约为 1.27GW,占总产量的 11.3%,出口区域主要集中于加拿大、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区。 三 、 值得关注 的问题 市场依然存在 不稳定性。 一是市场不确定性,光伏市场仍处 于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政策变化调整容易给产业造成较大波动 ;二是光伏政策缺乏协同性,光伏产业牵涉的部门较多,但部门之间往往出于各自利益考量,没能很好协同,使得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地方补贴政策排他性,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行政利益高度一致,导致其补贴政策往往具有明显地方保护色彩,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和兼并整合;四是市场发展应合理规划,
36、避免“提前消费”给产业后续发展带来困扰,光伏应用所需的土地、屋顶等均属于稀缺资源,增量有限,而光伏电站寿命 20 年以上,流动性较差,应避免由于市场快速扩大造成市场后劲不足,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出口市场面临不确定性较大,欧洲市场已 萎缩且有限价制约,日本市场后劲不足,随时可能刹车,美国市场“双反”限制明显,而新兴市场又未能快速崛起。 供给产能过剩问题仍 不可忽视 。 一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企业在通过技改或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受市场快速扩大影响,部分闲置产能也开始启动,组件产能依然高企,部分落后产能在地方政府政策庇护下也未能及时退出,在出口市场阻碍重重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仍
37、将会困扰产业发展。二是产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受制造业利润薄利化、融资成本高和产品同质性高等因素影响,企业横向兼并意愿不强,即使自身产能不足,往往也通过委外 加工解决。且由于地方政府经济利益和行政利益的紧密结合,可能采取各种方式与手段阻挠其他地区的企业利用本地资源,这也会造成兼并的低效率;三是价格战仍将是顽疾,由于产品同质性较高,各家企业产品在性能和售后等方面相差无几,在供需紧张情况下,价格战将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的重要手段,低价竞争恐催产品质量问题。 企业 盈利状况 仍不容乐观。 一是扭亏企业仅超过半数企业,仍有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盈利企业扭亏是由于合并报表,有其他业务贡献利润,如横店东磁、皇明太阳能等,其光伏业务仍为亏损;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仍然较弱,多数企业盈利企 业仍处于亏损边缘,特别是在目前产品价格开始往下走的情况下,后续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三是融资难问题产品仍在困扰着企业,银行在光伏制造领域的投资仍较为谨慎,保持着以往的紧缩状态,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度仍然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