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1 / 6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宋 德 国在近年高考中,综合题得分已成为当前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也强调了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察。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文字解答综合题。结合近几年湖北高考阅卷要求,如何规范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语言,从而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成为同学们时下关注的焦点问题,现做一分析。一、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1解释问题时总差一步,心中有数,但笔下笼而统之,难答到具体的采分点上。例题提问 学生的欠缺答法 正确、完整的答法日本列岛地震频繁的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
2、也有的写道“位于某某地震带上” )位于两大(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长江三峡段水力丰富的原因?水量大,且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处季风气候区内,降水丰富,其上游汇水面积大,流量大;又处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接处,落差大,富水力;西藏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长江流域水稻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位于季风气候区。 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五大湖工业区位优势? 资源丰富 煤、铁、水资源丰富。 (当然,还有其它的区位优势需要叙述)2混淆概念:地理学科的概念名词必须严格区分,不能混淆。问题 常见的错误答法 正确答法爪哇
3、岛的自然带类型? 热带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带爪哇岛的地形类型? 背斜 / 地垒(地质构造类型)山地 / 平原 某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山地 / 丘陵(基本地形类型)背斜 / 向斜某地的地貌类型? 平原、丘陵、山地(基本地形类型)冲积平原、洪(冲)积扇、沙丘某地的土壤类型? 耕地 / 草地(土地的利用类型)黄土 / 黑土某地属于五带中的? 亚热带 热带 / 北温带 / 北寒带3答非所问:审题不清,匆忙下手问题 错误答法 正确答法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2 / 6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农业春播需水量大 1,降水: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2,蒸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注意:自然原因,不需要回答人
4、为原因)新疆气候干旱原因? 因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距海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不能用结果解释结果)空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冷热不均 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或水平气压差异) ;(许多问题的原因如果无限上溯,会构成一个因果关系链,解释原因时必须要说出最近的、最直接的原因)新加坡多雨的原因?因为位于赤道附近 地处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对流强烈,多对流雨;(错误分析同上)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中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等降水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由东南向西北渐减;(“降水东南多、西北少”是等降水量线所揭示的意义,而不是其走向特点)AB 之间的风向?从 A 到 B 西南风( 风向只能用方位
5、词表达)新疆的农业区位优势是什么? 降水稀少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问优势,不能答劣势)硅谷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交通便利:有发达的海运、铁路条件交通便利:有发达的航空、高速公路条件(海运、铁路不是电子工业所必需的区位条件)硅谷的区位优势是什么?自然资源丰富 高等院校众多,有丰富的高技术人才资源(同样,自然资源丰富也不是电子工业所必需的区位条件)4回答问题不全面:“原因、因素、对策分析”类大型简答题一般需要回答35 个论据,所以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体系(反复通读教材、研读提纲) 。问题 错误答法 正确答法某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只回答一个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
6、水源、矿产)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方式、政治文化历史、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国家政策、军事宗教、科技及旅游因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3 /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只回答“缺乏植被”1,土质:黄土结构疏松,易被侵蚀2,植被:地表植被稀少,保护功能差3,气候:夏季暴雨多,冲刷力强(当然除有人为原因,不问则不答)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只回答“过度垦牧”1,气候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2,过度放牧:使草原退化、沙化3,过度开垦: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4,过度樵采: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华北缺水严重的原因?只回答“需求量大”1,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大2,气候干旱,水资源总
7、量小3,降水季节变化大,有效水资源少华北春旱严重的原因?只回答“需求量大”1,春播季节,农业对水资源需求量大2,降水:雨带尚未到达华北,降水少3,蒸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珠江三角洲能源紧张的原因?只回答“需求量大”1,经济发达,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2,本地常规能源缺乏5条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请比较下面的答卷区别:A 卷 由于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因此流量大,长江中游支流众多,洪峰容易叠加,水土流失使河床淤积严重,河道十分弯曲,排水不畅,由于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鄱阳湖萎缩,蓄洪功能下降;B 卷 1. 气候:流域降水丰富,因此流量大;2. 水系:支流众多,洪峰容易叠加;3. 河床:水土流失使河
8、床淤积严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4.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5. 湖泊:由于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鄱阳湖萎缩,蓄洪功能下降简答题尽量分条列述,不能写成小作文,要考虑阅卷者的疲劳,如何让他“一秒钟改完” ,如何让他“爽快给分” 。网上阅卷,笔迹要清楚,不要在规定的答题区外答题,更不能用箭头指向某“地” ,或写上“在反面”等。二、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1.特征描述问题:一要明确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二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如: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
9、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例、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4 / 6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又如: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例、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
10、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读图说明甲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干旱、半干旱;地表荒漠、沙土广布;植被稀少,河流发育稀少;。再如: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例.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就河流水文特征而言,主要从流量,水位(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例: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总体流量
11、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冰期短,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2.成因问题: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如,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气候分析可从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5 / 6低,人类活动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效应。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性质,人类活动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突出主导因素。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在小比例尺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
12、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就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方面综合分析。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成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又如,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3分布规律
13、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 “线” “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点”状分布一般有 “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 ;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山前冲积扇上较密集;又如, “我国一月 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面
14、”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面积 64 万平方千米。 4.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其一,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其二,要从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5.推断问题:根据材料,审明题薏,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6.区位问题:工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三、答题规范、表达准确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15、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是规范解答地理综合题的宗旨,文字表述要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回归教材,规范用语,应力求准确,措辞要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 2 分或 3 分,如果是 6 分题,至少就得答出三要点。地理答题要求运用学科语言,按顺序、完整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点拨6 / 6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还要注意以下技巧:1.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
16、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再如关于风暴潮的成因:是什么风不好确认,不妨就答风力强大。以免写成台风,反而有悖事实。2.多与少的技巧: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高考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 ,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3.主要与次要的技巧: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回头读题:试卷答好后,需回头将答案带入试题中读,看有无错别字;表述正确,无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符合逻辑,前后无相互抵触,无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