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低碳经济条件下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功能定位 初.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57489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51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条件下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功能定位 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低碳经济条件下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功能定位 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低碳经济条件下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功能定位 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低碳经济条件下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功能定位 初.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低碳经济条件下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功能定位 初.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低碳经 济条件下, 永定河 绿色生态发展带的 功能定位、 初步规 划与设 想 3.1 晚更新世中、晚期(距今 15-3 万年前),永 定河上源分南北两支,北支洋 河, 源自内蒙古兴和县以北的山麓; 南支以桑乾河为主干, 源自山西省宁武县的 管涔山。 流经 内蒙古 、 河北,经 北京转入河北, 在 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 注入渤海, 主要支流有壶流河、 洋河、 妫水、 清水河等, 是北京地区最大河流。 该河 流经内 蒙古、 山西、 河北三省 、 北京、 天津两个直辖 市、 共 43 个县市。 全 流域面积 4.7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45063 平方千米, 平原面积 1953 平方千 米。

2、该河 北 京境内流域面积3200 平方公里, 占总流域面积的6.7%, 占全市域总面积的20。 永定河系 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支流, 上游有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支流, 在河北 省怀来县朱官屯汇合, 以下的河段称永定河, 在 延庆县汇入妫水河, 经 官厅水库 流入官厅 山峡( 官厅水 库至三家 店区间 )。从 官厅至朱 官屯河 长 30km ,官厅山 峡河长 108.7 千米,至 门头沟三家店流入平原。从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 河道全 长 大约 200km ,在 水利系 统将其 分为三 家店至卢 沟桥、 卢沟桥 至梁各庄、 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四段, 水利设施有官厅水库、 珠窝水库、 落坡岭水库、

3、 斋 堂水库、苇子水水库、三家店水利枢纽。 永定河水力资源丰富, 现建有国家大型水电站 3 座, 乡镇小水电站 2 座。 永 定河河流特征为: 流域范围内坡度陡, 河道坡降大, 水流湍急; 受上游降水不均 影响,河 道水 量丰枯 差 距大,流 量最 大时曾 达 9400 立方 米/ 秒( 龙泉雾,1801 年),最 小时只 有几个 流量,甚 至断流 ;水流 含砂多, 一般年 份含 砂 4%,1929 年7 月 1 日含砂曾高达 39.5%。 历史上该 河流域 多暴雨 、洪水, 春旱也 严重。 上游黄土 高原森 林覆盖 率低, 水土流失 严重, 河水混 浊,泥沙 淤积, 日久形 成地上河 ,河床

4、 经常变 动。善淤、 善决、善 徙的特 征与黄河 相似, 故有“ 小黄河 ”和“浑 河”之 称。因 迁徙无常, 又称 “无定河” 。 清康熙 三十七年(1698)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後 , 始改今名。 1954 年建成蓄水 22 亿多立方公尺的官厅水库, 才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 上 世纪70 年代, 永定河主要用途为防涝泄洪, 是北京市主要排水系统。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北京一直水资源紧缺, 为了满足城市用水, 三家店以上永定河水几乎 全部引入市区,使三家店以下 70 多公里的河 道长年断流,河道两边土地沙化。 90 年代中期砂石的开采达到顶峰, 河床内沙坑遍布, 不仅破坏了河道原有形态

5、, 且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使得河道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沙化现象严重, 尤其到 冬春两季,风起沙扬,影响十分恶劣。 近些年永定河沙石采盗更加猖獗, 致使河道 内沟壑遍布, 河床裸露, 每到冬 春季节, 西北风顺河道而下, 京城顿时风沙弥漫。 由于根本无水补给永定河, 加 上严重超采地下水, 北京西部地区第四纪地下水已经全部枯干, 永定河的生态系 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 遏制河道沙化, 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和自然属性, 建 立北京西南生态屏障和通道, 让永定河成为北京真正的母亲河, 造福于北京, 造 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3.2 3.2.1 永 定河 是北京 的母 亲河 永定河又是北京的母

6、亲河。 永定河文化最要害、 最 本质、 最可贵的一点, 就 是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 一 是 永 定 河 的 洪 积 冲 积 扇 为 北 京 城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提 供 了 优 越 的 地 理 空 间 。 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具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年建都史的举世罕有 的历史文 化名城 ,就是 在永定河 的洪积 冲积扇 的上部形 成和发 展起来 的。因此, 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 二是永定河上的古渡口是北京城原始聚落蓟城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管 三千多年前的永定河是流经卢沟桥, 还是流经高粱桥处, 永定河上的古渡口都是 古代先民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

7、处于交通枢纽地位。 但是, 自古以来, 永定河夏 秋每有 暴涨, 洪水成灾。 为了安全, 人们只能选择距渡口不远, 地势较高, 且近 于水源的蓟丘一带建立最早的居民点, 并以蓟丘命名为蓟。 蓟是北京城最早的前 身和最初的名称。 三是永定河水是北京城直接或间接的主要水源。 从蓟城西之大湖 (今莲花 池的前身) 到官厅水库, 从蓟城南洗马沟到蓟城北高粱河, 从曹魏车箱渠到今天永定河引水渠, 从古蓟城内出土的大批战国至汉代陶井到明清北京城 大街小巷数 以千计的水井, 其水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永定河。 著名的玉泉山清泉, 主要是 永定河水通过石灰岩层渗滤而来的; 城近郊区丰沛的地下水, 大部分是永定河

8、水 通过地下补给的; 西郊和南郊的土地是引永定河水灌溉的; 市区部分河道、 湖泊, 也是永定河水的支系。 直到现在, 永定河水仍然是北京工业、 农业和城市生活的 主要水源之一。 从1956 年三家店拦河闸建成至 1998 年, 永定河先后向钢铁工业 供水 2.86 亿立方米,向电力工业供水 99.85 亿立方米,向化学工业供水 12.2 亿立方米,向造纸、酿造等工业供水 1.03 亿 立方米,向农业供水 92.88 亿立方 米, 年灌溉面积最高达 92 万亩; 向自来水厂供水 2.49 亿立方米; 为河流湖泊补 水 1.7 亿立方米,回灌地下水 1.27 亿立方米,合计供水 211 亿立方米。

9、同时, 通过精 心调度, 合理重复利用, 实际给北京供水高达 316 亿立方米。 因此, 毫不 夸张地说,永定河水滋养了古今北京城,哺育了世世代代北京人民。 四是永定河道是北京物资和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 在金元明清时代, 北京 城市建设所需用的大量木材和城市生活所消耗的难以数计的木材和木炭, 多取自 于永定河中上游流域。 也就是说永定河中上游的茂密森林是历史上北京城所需木 材、木柴和木炭的主要来源。 五是为大运河与漕运提供水源。 大运河与漕运是北京城的生命线, 没有大 运河与漕 运,北 京就难 以维持作 为金元 明清封 建王朝帝 都的历 史地位 。元明时, 永定河北 派自看 丹口 分 流东去,

10、 下汇白 河,有 增加北运 河水量 ,以 保漕运畅通 之功。 六是永定河文化为北京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哺育母体。 “永定 河文化” 是在永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中,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世世代 代所创造的区域历史和区域文化的统称。 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 永定河流域的古 都、 古城、 古村落文化 , 交通道路文化, 水文 化, 军事文化, 宗教文 化, 民俗文 化等等。 在北京文化形成之前, 永定河文化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例如在千军台、 庄户 村保留至今的古幡乐中, 保存有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 “雅乐” 的成分; 晋代始建 的潭柘 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 打开了佛教文化传入北

11、京的大门。 唐代以 前, 中国的政治、 文化中心一直在西安, 形成了辉煌的秦晋文化, 后因辽金建都北京, 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由于永定河流域这条大通道的天然联系, 秦晋文化首 先与永定河流域文化交流融合, 丰富了永定河文化的内容, 并逐步传入北京地区。 七是为北京提供生态保护。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永定河定位为 “京西绿色生 态走廊与城市西南的生态屏障”,这是新时期赋予永定河的新任务。 永定河文 化为北 京文化 的形成和 发展提 供了丰 富的素材 和广阔 的展示 平台,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哺育性母体文化般的 重要地位。 因此, 永定 河是北京的 母亲河。 3.2.2 永 定河 与北京 的经

12、济、 生态和 社会 的关系 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 从她诞生之日起, 就承担着供水、 防洪、 生态保 护和文化传播等4 大基本功能, 与北京的经济、 生态、 社会和政治等发展密切相 关,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像其它河流一样, 永定河也有其二重性, 一方面, 她静 静地哺育的北京人民, 另一方面, 也泛滥成灾, 给北京人民带来灾难。 因此, 永 定河的发展史,也是北京人民不断征服河流和改造河流的历史。 三国曹魏时期, 征北将军刘靖就在今天的石景山西北麓梁山, 修建了一座 拦水坝- 戾陵堰, 开凿了一条引水的河渠-车厢渠, 引水灌溉良田, 成为目前北 京地区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因此, 无论当时

13、修筑宫殿, 建造城池, 还是到百姓 生活用水, 都没有离开过永定河为此提供的大量水资源。 历代王朝, 都十分重视 对永定河的保护, 现如今, 在永定河石景山段, 人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保存完 整的清朝乾隆年间为抵御洪水而修筑的“十八磴”。 解放后,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永定河的治理、 保护, 先后在河的上游修建了 官厅水库、 珠窝水库、 落坡岭水库、 三家店水利枢纽。 古老的永定河也在为首都 西部地区农业灌溉、 工业生产、 民众生活以及人文环境改善等方面 , 发挥出重要 的作用。 但是, 随着拦河大坝和水库的建成, 对河流的 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 回的破坏, 其结果导致下游冲积平原、 三角洲

14、、 湿地等出现缺水和冲积物的危机, 加上沿河地区被开发为耕地,驱使水生物种走向灭绝之途。主要破坏如下: 一是流量减少, 水质受损。 水坝把河水蓄积在上游, 水流量大减, 令 淡水 中的含盐比例上升, 出现盐积化, 水质下降, 当含盐量高到一个程度, 淡水生物便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 由于整个淡水生态系统欠缺足够水量的冲刷, 淡水中的 有机物质被分解, 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排放, 沉积到水源中, 导致水源的有毒物 质增加。 二是影响水流流速。 水坝把一大部份水量蓄积并排放作为发电、 灌溉, 以 至供航运, 导致整条河流的流量大减, 流速减弱, 加上不定时排洪, 水流不稳定, 令原先正常的生态环境起

15、了变化。 干流修筑了大坝, 上游河水被大坝蓄积, 大量 营养物质被拦截, 这些营养物质原本该随水流流到下游沉积, 滋养下游冲积平原 和三角洲; 加上水流量大减, 部份支流甚至流不到冲积平原或湿地便断流, 这些 地区欠缺水源滋润,濒临废弃。 三是河床泥沙大增。 河流由源头到出海口, 过程中运载泥沙是一个自然现 象, 但随著河流水量减少, 流速减慢, 运输泥沙的能力减弱, 另一方面, 随著沿 岸砍 伐森林情况加剧, 水土流失严重, 排进河中的泥沙增加, 过量泥沙沉积于河 床,令河床上升,破坏了河流的天然运作,泛滥情况加剧。 四是破坏生物家园: 河道上兴建水坝, 原本畅通无阻的河道, 鱼类等生物 可

16、以自由往还, 不少鱼类有回游上游产卵或觅食等习性, 但水坝一闸, 令 牠们在 产卵繁殖, 以至寻找食物上都受到影响, 甚至导致数量大减。 建大坝, 控制了水 流, 亦控制了某些河域的泛滥情况, 然而, 泛滥是一个自然现象, 它把沙泥、 养 料带到下 游,为 冲积平 原带来生 命力, 孕育各 种动植物 ,当这 个自然 规律消失, 河道的环境转变, 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空间。 鱼儿的生命 周期, 和河流的季节性变 化, 有著密切关系, 水坝改变了河流的天然面貌, 鱼类及各种沿河生物, 未必能 适应。 同时, 水库建成 , 上游流下的沙泥、 有 机物沉积于水库中, 影 响水质, 而 且, 水亦由流动的河

17、水变成静止的水, 更容易锁著温度, 令水温较河流流动时要 高,原本活于清凉河水中的鱼儿,如三文鱼,便不能适应,数量大减。 五是水坝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水库范围内, 蓄积起满满的淡水, 有些更开 辟成水上活动中心, 眼前一片优美风景, 但不知这却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源 头, 破坏力比火力发电厂尤甚。 建造水坝, 开发水力发电, 整个计划不但不绿色, 更谈不上洁 净。 水坝水库所排放入大气层的温室气体, 较之燃煤的火力发电厂还 要多, 主要源于水中的腐败物质。 当水坝建成, 水库被注满水, 原先位处低地的 森林都被 水所淹 没,树 木在水中 腐烂, 排放大 量温室气 体,特 别是甲 烷,然而,这

18、只是占整体排放量的一部份, 还有从上游冲下来的有机物质, 随水流注入水库 并蓄积起来, 排放更大量的温室气体。 可见, 河水泛滥所冲走的腐败植物, 会千 年万载留在水库中,持续排放温室气体。 然而, 进入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 由于把永定河主要作为泄 洪用途, 忽视 了其他作 用,致 使河道 多年断水 ,沿岸 企业向 河道内排 放污水 ,以及 大量挖沙 、 破坏河道基础设施现象屡有发生, 使永定河及沿岸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植被破坏、 地下水位下降、 堤顶路毁严重、 沿岸沙化荒芜, 沿岸民众苦不堪言。 严重的风沙 污染更是影响到北京城, 成为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的一大罪魁, 使北京的母亲

19、河背上了不该有的骂名。 因此, 永定河的历史, 就是北京的发展史; 永定河的生态历史, 就是北京 的生态发展史。 千百年来, 北京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 它因永定河而生, 也 因永定河而存。 沧海桑田, 古老的永定河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滋养了这里的土地, 养育着这 里的人 们,更 见证了这 里的发 展。 永定河与 北京的 发展休 戚与共, 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 对北京经济、 生态、 政治、 文化和社会等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 作用。 3.3 3.3.1 永 定河 门头沟 段基 本概 况 永定河 北京境内流域面积 3200 平方公里,门头沟 1368 平方公里, 占 43%, 北京段长约 170

20、公里,约占北京段 60%,其中官厅山峡段 92 公里,山高坡陡、 落差大, 人为活动较少, 自然生态环境较好, 落坡岭水库以上 64 公里常年有水, 以下28 公里时常断流; 平原城市段 37 公里, 即三家店拦河闸至南六环路, 是首 都的防洪安全屏障, 西南五区规划新城位于沿河两岸, 是城市发展的拓展区, 该 段八十年代后河道常年断流,扬沙严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平原郊野段 41 公 里, 即从南六环路至梁各庄出境, 两岸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区, 现在河道干涸沙 化,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永定河纵穿门头沟 100 余公里, 先后经过斋堂、 雁翅、 王平、 妙峰山、 军庄、 龙泉和永定等镇, 以三

21、家店为界分为上、 下游, 上游水流于峡谷之间, 坡陡流急, 河道平均纵坡 1/320 ,河宽 100-300 米,河床以粗砂、卵砾为主;下游河渐宽,坡渐缓, 河道平均纵坡 1/2400-1/2600, 河床 以细砂、 粗砂为主。 流 域内主要有 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斋堂水库、苇子水水库、三家店水闸等水利枢纽。 3.3.2 永 定河 绿色生 态发 展带 功能定 位的 指导思 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 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 四中 全会 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扩大开

22、放, 构建更具活 力的体制机制,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积极发展服 务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 生态型经济, 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 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的特色经济结构; 着力提高永定河发展质量, 打造具有都市河流特色、 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的河流水岸经济产业体系; 注重河流的原本职能, 大力 开发河流的潜在 经济功能, 逐步将永定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 文化魅力独特、 社会文明祥和 的开放之河、绿色之河、科技之河、经济之河、文明之河、和谐之河。 3.3.3 永 定河 绿色生 态发 展带 功能定 位的 原则 一 要 突 出 永 定河 是 北 京母 亲 河 的 原 则。

23、永 定 河是 北 京 西 部 生态 涵 养 区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集 北 京市供 水 和 排 洪为 一 体 的重要 河 流 , 是集 传 统 文化和 自 然 景 观 为 一 体 的 休闲 旅 游 区域; 永 定 河 绿色 生 态 发展带 是 集 生 态涵 养 和 经济发 展 为 一 体 的 低 碳 经 济长 廊 , 是立足 西 部 发 展带 , 面 向中心 城 、 辐 射山 区 的 综合区 域 服 务 中 心。 二 要 突 出 生 态系 统 性 的原 则 。 根 据 系统 生 态 学和 流 域 水 动 力学 的 基 本原 理 , 要 求 保 证 永定 河 流 域的完 整 连 续

24、性, 一 般 不打破 小 流 域 的界 限 , 并兼顾 生 态 环 境 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因子的主导性。 三 要 突 出 流 域发 展 的 原则 。 依 托 永 定河 独 特 的自 然 资 源 、 门头 沟 段 在永 定 河 的 特 殊 地 位和 作 用 ,以及 永 定 河 沿岸 经 济 、社会 和 生 态 资源 的 优 势,以 及 永 定 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 中将永定河全面建设成为 “有水的河、 生态的河、 安 全的河”,按照“推动堤内、带动堤外”,突出河流大流域的特性。 四 要 突 出 立 体时 空 性 的原 则 。 以 永 定河 长 远 发展 为 主 线 , 兼顾 生 态 环境

25、 和 社 会 经 济 发 展的 空 间 ,通过 空 间 、 时间 和 意 识的三 维 定 位 ,结 合 社 会发展 战 略 , 溯 本求源,立足现实,面向长远。 五要 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 保护优先、加强治理、强化管理。 3.3.4 永 定河 绿色生 态发 展带 功能的 定位 根 据 地 理 方 位, 将 永 定河 门 头 沟 段 划分 为 山 峡段 和 城 区 段 ,其 中 山 峡段 又 分 为上游水源涵养区、中游治理恢复区和下游适度开发区等 3 个区域 。山峡段要维 护生态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天然河道, 水质保持类; 城区段要治污蓄 清 , 增 加 河道 蓄 水 ,形成 溪 流 ,

26、重点 区 域 和交通 节 点 形 成水 面 , 建成良 好 的 城 市 生态水景观,河道水质保持类。 根据经济特征,将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具体功能定位如下: 我国城市河流水岸经济发展的试验区。 根据永定河在北京大都市区位优 势, 积极探索与试验, 充 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门头沟和永定河沿岸生态、 旅游、 商务等产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 在现代化 大中城市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为我国城市河流水岸经济建设 提供示范和借鉴。 全国沿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生态立河、 生态立城、 生态立 区, 生态优先。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发展

27、与保护并重, 推进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城市与河流和谐相处, 经济 发展与河流生态互惠互利的文明发展之路, 使门头沟成为全国沿河城市的生态示 范区,引领城市生态生态文明建设。 国内一流的河流休闲度假旅游和宜居地。 充分发挥北京永定河的区位和 资源优势, 按照国家通行的旅游和宜居服务标准, 推进旅游和宜居要素转型升级, 以整条河流及河岸资源为单元, 充分挖掘、 拓展、 优化组合河流及河岸资源, 完 善旅游和宜居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开发独具水域特色旅游和宜居产业, 按照科 学化、 标准化、 专业化和人性化等要求, 全面开发、 建设和发展水域特色旅游和 宜居产

28、业,并提 升旅游和宜居管理和服务水平。 国内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依托北京国家首都优势, 全方 位多层次地开展国内外区域性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河流搭台, 经贸和文化 唱戏” , 使门头沟成为立足北京、 辐射全国、 面向世界的重要经济合作和文化交 流平台。 北京大都市的后花园。 充分发挥门头沟在浅山区发展休闲、 旅游等宜居 房地产建设及配套服务产业, 以及八宝山公墓搬迁的机遇, 打造幼儿培育、 青少 年体智拓 展及休 闲、养 老、殡葬 等服务 产业, 将门头沟 建成北 京都市 的后花园, 精神家园的归宿地。 都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窗口基地。 充分发挥永定河门头沟段沿岸自然资 源优

29、势, 发展特色绿色无公害种植业、 绿色无公害养殖业, 把永定河门头沟段建 设成为特色农业、 精品农业和数字农业的试验、 示范和展示的窗口与基地, 同时, 在区外、市外建立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3.3.5 永 定河 绿色生 态发 展带 功能定 位的 依据 3.3.5.1 地 理科学 依据 一是水系和水。 永定河 上游山区流域以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为主, 上游 平原流 域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 本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6.37 亿m 3 /年, 产生径流 2.3 亿 m 3 /年。永定河 近 10 年来平均入境流 量 4.07 亿 m 3 ,出境流 量 4.13 亿 m 3 , 可供水资源流量只有 0

30、.53 亿 m 3 /年。地下水资源总量 6.83 亿 m 3 /年,出境流量 4.13 亿 m 3 ,实际拥有可开采量为 2.7 亿 m 3 / 年,以井提取值代替储量,为 0.25 亿 m 3 /年,且境内地下水的储存条件、补给、排泄关系复杂,由于渗漏、回灌、 蒸发等原因, 地下水可供水量只有 0.25 亿m 3 /年。 境内地下水分为4 个区: 一是 田庄-雁翅-青 白口- 石 河村一线 以北地 区,以 灰岩岩溶 裂隙水 溶洞水 为主,总出 水量 3.63 万吨/日;二 是髻山-妙峰山地区,均为火焰山 、砂岩裂隙水,总出水 量2.91 万吨/日; 三是千军台-清水涧-黄岭村一线以东地区,

31、 水文地质情况复杂; 四是清水河流域, 水资源丰富, 因流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复杂, 地下水的补给、 埋 葬和流动规律也多种多样,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二是地质地貌。 本流域地质极为复杂, 西北部以各种灰岩为主, 东南部以火 山岩和沙页岩为主, 还有侵入岩和第四纪覆盖物镶嵌期间。 该流域地貌类型可基 本分为中山、低山、河谷台地和洪积冲积平原。中山区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 50% ,低山 区面积 次之 ,约占 48% ,近山 麓地 区主要由 黄褐色 黄土状 物质组成, 前缘有明显的陡砍, 平 均5-10 米, 永定河冲积扇平原区仅占很少, 平均以 0.4% 的坡度向东南缓和倾斜, 主要有砂石和黄土状亚

32、沙土组成, 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肥沃,易耕性强,基本没侵蚀,是本区耕地和果园的主要分布区。 三是土壤类型与分布。 本流域土壤均属于地带性褐土, 主要类型包括 山地淋 溶褐土、 山地棕壤与碳酸盐褐土分布面积较广, 土壤垂直地带性变化明显。 其中, 山地淋溶褐土分布最广,占 55.2%,多分布在 200-800 米的山坡或山麓阶地上; 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在低山及河谷地带, 土壤疏松, 土层深厚, 易耕性强, 是耕 地和林果的主要分布区; 山地棕壤分布区气 候凉湿、 土壤水分丰富、 但 陡度较大, 不易农耕,是林业生产主要用地。 3.3.5.2 生 物学资 源科学 依据 一是植物学 生物学资源。 本

33、流域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原始森林早已破 坏,现仅存一些天然次生林,林木覆盖率达 75.9%。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低山 区, 由于人类活动频繁, 植被破坏严重, 其中阴坡多分布三裂绣线菊灌丛、 黄栌 灌丛和胡 枝子灌 丛,阳 坡以荆条 灌丛、 山杏灌 丛为主, 局部阴 坡分布 着山杨林、 鹅耳枥林, 阳坡分布栓皮栎林和臭椿疏林, 阳坡一般土层薄, 覆盖度低 (20%-40%), 水土流失严重。海拔 1200 米以上的阴坡的天然次生 林,主要有辽东栎林、白桦 林、黑桦林、硕桦林和沟谷杂木林。海拔 1700 米以上残存华北落叶松林。草本 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山顶部, 由多种杂草类草与禾草、

34、苔草组成林缘草甸和亚高山 草甸。中 山地区 人工林 以落叶松 和油松 林为主 ,低山丘 陵人工 林以刺 槐、侧柏、 杨树为主,并有多种果树广泛分布,河川谷地以农作物和蔬菜为主。 本区域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 1276 种( 包括栽培的农作物、蔬菜和部 分花卉) , 大约占北京 市植物种类的 60%。 野 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按其用途可 分为药用植物 (200 种 ) 、 食用植物 (150 种 ) 、 纤维植物 (30 种 ) 、 鞣料植 物 (15 种) 、 芳香油植物 (20 种) 、 淀粉植物 (15 种) 、 油脂植物 (30 种) 、 蜜 源植物 (30 种) 、 薪炭 植物 (

35、30 种) 、 用材林 植物 (130 种) ) 、 绿 化植物 (330 种) 和观赏植物 (100 种) 等。 这些植物大部分属于工业原料, 并有不少直接为 人民生活所需, 还有大量的美丽野生植物可供观赏。 当然, 很多植物除了这些直 接经济价值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例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 在果树品种中, 干果以核桃、 仁用杏为主; 鲜 果以苹果、 梨、 柿子、 杏、 红 果、 樱桃为主; 京白梨、 香白杏、 陇家庄盖柿是本区特产, 近年栽培的大樱桃更是远近闻 名。 此外, 妙 峰山 “金顶玫瑰花” 以 朵大、 瓣厚、 味香、 含 油率高远近 闻名。 二是动物生物学资源。 野生

36、动物资源也较丰富, 有獾、 狼、 狐狸 、 野 兔、 松 鼠、斑猫 、五道 眉、野 山羊等, 野生禽 类有啄 木鸟、布 谷鸟、 鹊、鹰 、白头翁、 山雉等几十种。 除大量野生动物外, 可以饲养动物品种主要有: 蜜蜂、 北京黑猪、 农家蛋鸡、 北京鸭、 本地白山羊、 黄牛、 细毛羊、 绒山羊、 小尾寒羊、 青海牦牛、 虹鳟鱼等。 3.3.5.3 系 统生态 关系依 据 一是门头沟段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任何一个河 段小流域系统的生态系统都与起上、 下游关系密切, 既有物质承续, 又有能量流 动。门头 沟段上 游是河 北的张家 口地区 和官厅 水库,下 游依次 是石景 山、

37、丰台、 房山和大兴, 上游既是下游水流源, 又是污染源, 下游既是上游水流的库源, 又 是污染的 承受和 净化库 ,一般地 ,上游 对下游 的作用大 于下游 对上游 的反作用。 因此, 永定河生态不仅仅是本流域的事情, 和上下游关系密切, 在上游进行污染 治理、修复,其效果远大于本段和下游,而其受益大小往往则相反。 二是门头沟区与北京市的关系。 门头沟 区位于北京市 “两轴两带多中心” 布 局中的 “西部发展带” 上, 其主要功能就是作为京西的生态屏障, 在北京市城市 发展总体规划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战略位置。 在功能分区中, 门头沟区的 主导功能为 “生态涵养发展区” , 其中永定河将作

38、为北京市新的饮用水源, 需要 进行重点治理、 恢复和保护。 同时, 门头沟区依托永定河还要解决其自身的社会 经济发展问题, 这必然会与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矛盾。 首先, 光凭门头 沟的财力、 物力和科技等资源, 不可能完成这么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 其次, 如此大规模 的生态建设还会对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有所限制, 生态建设投入必 将对永定河下 游的石景山、 丰台、 房山和大兴等产生较大的收益。 因此, 门头沟区与北京市不 仅仅是行政隶属关系,更主要的是以永定河为主要纽带的生态关系。 三是门头沟区内各个小流域的关系。 永定河流经门头沟区各镇的地理位置不 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生态建设的任务

39、也不同, 这使各镇在生态建设中的 利益关系也十分复杂, 比如说清水镇、 斋堂镇的生态建设任务很重, 而生态建设的收益并 不一定 很大, 相反,龙 泉镇生 态建设 任务相对 较小而 受益较 大。因此, 门头沟区沿永定河各乡镇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不同尺度 生 态 小 流 域 间 的 关 系 。 四是生态涵养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生态涵养目的是更好地进行发展经济, 要 更好发展经济不能牺牲生态环境, 要维护生态涵养,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和 影响。 因此, 永定河门头沟段的生态建设不仅仅是要解决生态问题, 而且要在解 决生态问题的同时,解决好经济问题,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步发展。 3.3.5

40、.4 生 态系统 体系依 据 一是水资 源利用 和生态 调配体系 。水资 源利用 和生态调 配体系 以水源 保护、 建设生态清洁性小流域和实现区域水土涵养保持, 建设节水型流域为目标。 以水 资源保护、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建设节水型流域为主要内容。 水资源保护重点保护 区域内水库蓄水、 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 水资源开发利用注重再生水回收利用和 深度开发雨水和上游来水; 建设节水型流域主要是在区域开展节水型灌溉和节水 措施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二是山地利用和生态保育体系。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 建设生态修复与 自然保护相结合的生态保育体系, 改善土地利用在水源涵养、 风沙防护、 水土保 持等

41、方面的生态功能, 实现水土资源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利用。 建设内容包括林地 保护、 湿地保护、 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等。 林地建设和保护重点进行天 然林保护 、水土 保持林 建设、防 护林建 设以及 森林生态 系统自 然保护 区建设等;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河流湿地及其珍惜水禽栖息地; 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分水源 保护地综 合治理 区,矿 区土地复 垦区和 治理湿 地建设与 保护区 来分别 采取措施, 加强植被的保护,建设清洁性生态河流域。 三是环境健康和人居生态支撑体系。 环境健康和人居生态支撑体系以治理区 域水污染、 维系区域性水生态安全、 实现水质的根本性改善、 保证河 流域的大气 环境质

42、量、 实现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为目标。 完善水流域的人居环境, 构筑绿色城市家园。 重点开展绿色社会建设、 绿色家园设计、 绿色公共空间建设 和生态文化建设, 以水域建设为载体, 形成社区绿化美化,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景观小品, 营造绿色田园景观, 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从而形成良 好而稳固的环境健康和人居生态支撑体系。 四是景观生态和河流流域体系。 河流景观生态特色 以河流、 山地、 森林、 植被、 水生植物、 景观等自然景观特色为主的人文景观特色。 通过污水深度处理 和景观回收, 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质和量, 修复 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环境。 同时 缓解河流域中面临的水资

43、源与水环境压力, 实现城市环境水环境质量达标的总目 标。 五是生态和经济体系。 生态和经济体系根据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特征, 将分上游水源涵养区、 中游治理恢复区和下游适度开发区 3 个区域重点发 展生态经济。 上游水源涵养区以生态建设和旅游相结合, 重点发展生态山水旅游, 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和水源地保护、 有机农业和特产经济和生态旅游业。 中游治理 恢复区以民俗与旅游相结合, 重点发展民俗旅游业和农业旅游。 同时开发矿区生 态保护和修复, 发展文化休闲旅游、 特色餐饮度假、 绿色农牧业、 园 林景观, 发 展循环经济性采矿业。 下游适度开发区以山水居住和新型工业为主线, 重点发展 都

44、市型生态农业、现代农家度假村庄、循环经济型工业与生态城市。 六是防灾和减灾体系。 以保障河流域生态安全, 为工、 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 水土安全, 保证永定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防灾和减灾体系根据目前永 定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 各种灾害发生规律及经济发展等因素, 采用水利工程措 施、 小流域生态恢复措施和山区生态修复措施, 重点开展沟道整治、 防洪堤墙建 设及其他出现加固治理工程, 对泥石流爆发频率较高的地区进行防止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工程措施。 建立洪涝 和地质灾害发生防治的监测体系, 建立流域洪涝和地 质灾害群测群防网。 对生态脆弱、 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流域重点展开生态恢 复治理和

45、生态移民措施, 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再次干扰, 同时保障生物的 安全。 3.3.5.5 生 态承载 力依据 所谓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 自我调节能力, 资源与环境子系 统的供容 能力及 其可维 系的社会 经济活 动强度 和具有一 定生活 水平的 人口数量。 它具有客观存在、 可以变化和多层次体现等特点。 永定河流域就是一大生态系统, 有其自己的生态承载力和调节能力幅度。 随着水岸低碳经济的实施, 其自我调节 能力增强, 生态承载力变大。 3.3.5.6 生 态目标 依据 一是水源涵养。构建永定河门头沟段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河流主要指标 (COD 、BOD5 、 重 金 属 指

46、标 ) 基 本 到 达 环 境 功 能 区 规 定 的 水 质 标 准 要 求 。 主 要 控 制断面COD 到达类水平, 流域治理明显改善。 随着污水的深度处理、 生态处理 或污水排放工程的实施, 入河污染负荷显著减少, 水流域及其出境断面水质达到 类标准, 满足环境功能要求, 以促进河流域和全市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 稳定 和可持续改善。 二是地质稳固。 构建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定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 系, 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 防体系, 对重点地区、 重点在还做到长期监 测、 及时预报, 逐步治理。 全面建立起永定河门头沟段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相适应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治体

47、系, 保障流域生物和生态安全, 为工、 农业生产 提供良好的地质安全保证。 三是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将按照生态科学的自身发展规律, 采取各种技术 和有效措施, 使流域内生态、 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生态安全发展战略将构 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产业体系、 资源保障体系、 生态涵养体系和支撑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体系, 使门头沟区成为首都西部生态涵养发展区, 使永定 河真正成为哺育北京人民的母亲河, 实现生态富民, 打造大流域的 “泛生态” 品 牌。 四是环境 优美。 构建永 定河流域 生物- 环境协 调统一; 构建区 域环境 安全防 范体系、 环境监测体系; 构建环境状况预测、 预报

48、系统, 并对重点区域环境情况 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控; 构建区域环境安全以及应急体系, 区域环境安全危机应急 预案,区域环境安全紧急修复体系。 五是食品安全。 主要包括永定河流域食物数量的充足和食品质量的安全, 具 体为动植物食品、 蔬菜、 水果的充足性、 易获取性及其污染程度。 数量安全是指 食品充足,质量安全是指食品的商品属性安全和品质属性安全。 3.3.5.7 社 会科学 依据 永定河 尽管是一条自然河流,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空的延展, 作为一条纽 带, 把上下游及河两岸经济、 政治、 文化等社会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 其社会和经济属性愈加突出。 因此, 坚持从实际出发,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

49、 长远与当前的 关系, 优先建设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领域; 治理与保护、 建 设与保护并重。 抑制水土流失、 保护水资源、 防灾减灾、 建设生态景观和生态人 居环境为重点, 以建设首都西部生态屏障为核心, 以保持永定河流域经济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 实行 “边开发, 边治理、 边保护” , 治理与保护、 建设与管理并重; 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重 点突出生态建设中的生态经济领域, 注重产业 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适度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突出景观生态多 样性。 3.3.5.8 政 治需要 依据 由于永定 河地处 首都的 特殊地理 位置, 其还担 负着特殊 的政治 使命和 职责。 2007 年, 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 “国务院关于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批复 (国 函2007135 号) ” , 明确要求河流上游山西省和河北省必需满足北京市下游 的供水量, 同时并明确供水量的具体核定办法。 这在共和国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