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56925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5卷第3期 2 0 O7年9月 湿地 WETLAND 科学 SCIENCEV015No3 sepl,2 0 0 7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徐东霞12,章光新h(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人类为了获取大量生产和牛活资料对滨海湿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石油开发造成了石油污染、植被退化和动物栖息地减少等,大大降低了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与经济效益。以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树林湿地等滨海湿地为例,从石油开发、湿地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湿地开发

2、、城市和港口建设、水利I:程建设、湿地水文过程和热带海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人类差饕蠢萋指示,庄纛雾熏匿?m矗琴誊欢lI掣基拶夏辫鬟匿三翼蹙孺。娩队瞥l型蒌薹生蠹品阡陲i删芹i蠹氧!顿套丝璧蓄薰冀侣葙闰;蠹蓁X驰强坤;蠹琶啦骱谣;i薹雾蕊一$咀薹l霎铀霪i聿一毒熹主一薷蔫犁王搴谬捌琴童耋蔓啦。生薹奏描蠢菲常i潘誓妻;薹鬲罐蒜硒;赫醋褒箫螽掣高笥聋磊j学警震薹薯旦但彭;淮凳羹的遭崔囊慰墅霪琏拊羹涵躔薹囊萋囊辇兰;萎羹譬羹萋鋈纂蒌妻翼囊霎霎雾霎羹雾囊生物体内富集。富集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 很容易被检测到,因而便于湿地环境污染的监测 与评价。湿地鸟类是高级消费者,其体温高, 新陈代谢旺盛,因此从环境中获取

3、物质相对更 多,“速率”更快,所以受到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影响 更为明显J。无论是家禽还是野鸟都是人类主要的 食物来源之一【l 2|,因此鸟类可作为有用的前哨 种和指示种,有助于了船生物、生态系统乃至人类所 面临的风险,-引。41重金属鸟类的羽 毛、血液、肌肉、骨骼、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 以及卵、雏鸟、粪便等都是研究重金属富集常用的材 料27-35l。另外鸟类的孵化率、胚胎畸形和行为变 化等,也可以作为中毒的指征。因为博物馆和部分 大学中有大量的鸟类标本,所以用鸟类的不同组织 作较长期的环境监测是可行的。开展这方 面研究,样品采集是一个难点。尤其涉及到濒 危物种时,虽然它们是比较需要的研究对象,

4、但是 涉及剑法律、法规fbj题的制约,因此实验很难开展。 因此,无伤害取样法受到人们的推崇,鸟类的羽毛 、血样、粪便都是良好的无伤害取样样本蚓。羽毛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不仅在于无损伤性,鸟类定期的换羽也为所在地污染状况的评价提供了便利。以汞为例,鸟类可以通过羽毛生长排出体内90的汞,所以汞在羽毛中的高度富集被认为是鸟类的一种排毒机制【3L 38 J。因此新生的荆毛可以反映其换羽时觅食地的污染状况。与成鸟羽毛采集相比,雏鸟羽毛的采集更加方便,尤其是集群营巢的鸟类。因此应用鸥类、鹭类等锥鸟的羽毛便于重金属富集的监测p引。汞含量随着营养级的增加丽增加,肉食性鸟类尤其是食鱼鸟类体内的汞含量最高埘J。日本

5、汞污染区内鸟类翼羽汞浓度(湿重)显示:食鱼鸟杂食涉禽食肉鸟其他杂食鸟食草涉禽一3I。所以猛禽或鹭类的羽毛因其有相对更高的牛物积累,是最好的一种环境指示物m训。但是用羽毛作重金属富集监测应当考虑外界干扰。例如汽车尾气形成的铅污染会沉积在羽毛上,或者鸟类将富集重金属的尾脂腺分泌物涂抹在羽毛上,这些都会对生物积累的评价造成偏擎45】芝芒 。粪便作为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对动物不仅无万方数据2蕈謇 藩 萎 魏 薹 萼雾菩:髯裂藕蔷蔫蔼纛磊薹蠢彭髦翼霎霎鋈籀曼罐薹基冀蓁蠹篓;鎏冀冀鋈羹鬟霎羹粪雾羹攀蓁;篓冀篓垂霎霪磊墓羹囊;辇l|蠢萋蠢霞雾蓁雾垂篓|萋雾霎羹羹;羹霪篓囊冀羹霞毳耄囊冀薹囊羹霎鍪鋈雾霪鬟蠢,

6、羹冀羹雾囊矍霎羹憨墓錾蘸囊鬟雾囊霎噻i,|藁翥鬟鬻羹蓁冀霎鍪蠢霎囊羹霎垂羹雾冀雾蓁一。囊羹雾羹墓蘸,羹冀霉崭蓁爵辇嘣孵场翮叫猩豳囊请鬟菰鼋鞠纂鞲蚕蠢矍冀冀趔;挈踅鍪冀蠢i茹髦萎冀塑誊;夏季呵羹薹罢鋈踊勘豢要霎堕睡薹洲霪丽嘲好幕。嘣灯萄鬓蔫羹分萎圣北荔羹面羹i獭鞠茎蒜雾裂篓鎏邋隧塑攀陛羹塞雾藿萋囊誉雨蕊腧;葡薹萎矍堕羹蠹强薹劓笺箍粪萎誉必矗慰珊些燮娶薹;撬型i羹篓疆一謇蓁囊赫奏冀鋈囊;雾纛萋酾甄庙整秦竖鼢囊薹蓁鬟翼藤羹;誉壁鏊|主引炯雾墓毹耋鬈篓荆蠢l露。骺鑫霾鬟薹蕈鲤罐鳓递爵酣翻墅羹黼噬羹蚕囊墓囊萧翼缫壁零骘竖鋈囊冀;樊整 null x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湿 地 科 学 5卷岸工程建设、城

7、市建设与开发。随着近20 a来中国河口、海岸地带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位于河口、海岸开发前沿地带的珊瑚礁和红树林受到特别严重而普遍的破坏,对河口、海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毁林、毁礁式的破坏性开发是热带生物海岸生物群落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如砍伐、放牧、采果、薪柴、绿肥、海产采捕、旅游、珊瑚礁区的海藻养殖和核电厂温排水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衰退的主要原因川。3滨海湿地保护对策与建议滨海湿地由于人类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环境质量下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中国的滨海湿地,以促进滨海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1对

8、滨海湿地资源进行统计与分类。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要保护,首先要“摸清家底”,引进资金和相关人才,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聘请有关专家对滨海湿地动植物资源进行本底调查。了解其过去与现状。建立详细的滨海湿地分类系统,针对不同的类型建立不同的利用与保护方案。积极参加国际滨海湿地的研究,参加湿地公约的活动,引进国外资金J,借鉴国际研究的重要成果,及时掌握国内外新的学术动态,借鉴国外滨海湿地管理经验,扩大合作领域,开展湿地与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学科、多课题的交叉和综合研究,促进濒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32综合开发滨海湿地资源,加强滨海湿地示范区的建设对滨海湿地的资源要采取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原则。

9、综合开发湿地的各种资源,公用公共基础设施。避免管理无序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破坏。提高滨海湿地资源开发的生态指标,减少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探索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一些重要港湾的滨海湿地资源将以保护为主,建设滨海湿地保护示范区,对具有国家或国际重大意义的区域进行优先保护。对于生态脆弱的湿地应当划为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其开发利用旧8。33 保持滨海湿地生境的完整性生境破坏是一些珍稀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通过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可以减轻生境破碎化,补偿受损生境。生境管理主要指拆除废弃油井、伪装油井、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对废弃油田和农田通过平整土地恢复湿地植物群落,以此改善、减轻生境破

10、碎化的影响,提高生境质量和单位面积的生态承载力,弥补生境的损失“9|。生境调整指通过合理的替代途径进行补偿,用于补偿的生境与原有生境具备结构与功能上的等同性,是在空间上寻求协调保护和开发的途径。在兴建铁路等工程的同时,要为湿地动物保留一定的廊道,防止因生境的不连续导致湿地动物生活范围减小,进而导致物种的退化与消亡J。保护栖息环境,为水禽及湿地动物创建和谐的活动空间。对于濒危鸟类和水禽迁徙停歇地、栖息和繁殖地,坚决不予随意开发和破坏。对于已经破坏的生境,要通过生境调整修复一些替代生境。34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减少输入污染由于滨海湿地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必须加强对污水的治理。限制排放量。在石油等

11、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加强监管的力度,尽量减少污染。合理规划农业,在滨海湿地周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减少输人滨海湿地的化肥、农药J。污水排污口应尽量靠近水交换活跃区以加快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充分发挥海洋的物理自净能力,净化保护区的环境。35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对滨海湿地进行修复水是湿地演化的重要驱动力,湿地修复的前提是满足湿地的生态需水。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配置中要将生态需水作为重要的内容,积极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宏观调控作用,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协调好上、下游用水的关系,保证湿地生态需水旧o。在一些由于

12、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的地区,可在雨季回灌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弱海水对湿地的盐化作用。在恢复了湿地环境基础上,依靠湿地的自然演化及人工修复措施逐步恢复其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于需要生物修复的湿地,可采用微生物、植物恢复法,使其尽量恢复原貌【37|。36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设立滨海湿地保护基金环境的保护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要培养公众万方数据2期 徐东霞等: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的环境意识,使其意识到滨海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滨海湿地的环境功能及重要的经济价值

13、。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呼吁全社会保护滨海湿地引。设立滨海湿地保护基金,保证湿地保护工作顺利进行。37加强法制建设。切实保障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法制建设是湿地资源保护的根本保证。中国现有的有关湿地的法律条款分散在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各个不同的法律条文中。行使管理职能的部门分属林业、环保、海洋、农业、渔业等部门,给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纠。实际工作中操作性差,执法困难。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专门法,逐步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明确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切实保证湿地的有效管理和湿地环境的良性循环【111。,参考文献【I】k忡nn H1991

14、c邮tal system:0Il tlIe m唱inccolalWen彻dsNew Y讲k:Alri咖Siely 0f ci“l Engin嘲2】 u H,Iley衄地J F1993A订删嘲tagi蛐ind既to q哪t畸spatial p眦帅ofl蛐dsc印J】kdape,8:155一1623 吕宪国,黄锡畴中国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8,埔(4):2933 4 冷延慧,郭书海,聂远彬,等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笛(2):432_4355季中淳中国海岸湿地及其价值与保护利用对策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四次中国海洋湖沼科学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

15、版社,1991【6杨彪人类活动对洱海湿地影响的初步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4,3:8127】布仁仓。王宪礼,肖笃宁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判定与景观破碎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1999。lO(3):32I一3248李萍,李堵荚,徐兴永,等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灾害环境的影响J海岸工程,2004留(4):45499陆健健中国滨海湿地的分类J环境导报,1996,I:l一210】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MjE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111张晓龙李培英,李萍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05,23(1):879512OwaIdo E s23Al埘Bll abt biodiveHi哆Jsci朋ce,

16、2穆(7):152113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N人民日报,20040202(8)14蒋卫国,李京,李加洪,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05,驾(3):40841415】石青峰中国滨海湿地退化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416国家海洋局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317冷延慧,郭书海,聂远彬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嘶,笛(2):43243518浙江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浙江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研究R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l一47719浙江省林

17、业局浙江林业自然资源(湿地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委员会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2I童钧安,陈懋莱州湾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黄渤海海洋。1995,13(3):263322邢红艳,刘晓波莱州湾海域近年营养盐状况分析J齐鲁渔业,1999,16(4):3l一32【23孙剑。杨德明,李建国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l(1):283224曹吉吉,丁立强,梅鹏蔚天津市湿地环境变迁及成因分析J湿地科学2004,2(1):”一75。25林巧莺,林广

18、发,陈志鸿,等19932003年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湿地科学,2006,4(4):29830326王宪礼,肖笃宁。布仁仓,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199r7,17(3):31732327肖笃宁,李晓文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J】资源科学,200l,(2):3l一3628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预案设计及其实施措施的确定J生态学报,200l,2l(3):3533629李晓文,肖茑宁,胡远满,等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12l(4):550560【30John G E2000Ev8Iu

19、砒iIlg wetl彻ds WitlIin如uIb蛳cten【JEoological Eflgir嘲撕Ilg,拍(15):25326531姜翠玲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3,12(6):54755132陈吉余,陈沈良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J】海洋地质动态。2002,18(1):l一5 33邓伟,胡金明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及科学前沿问题J湿地科学,2003,1(1):122034张绪良,于冬梅,丰爱平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J海洋科学。2004勰(7):495335张绪良,谷东起。夏动兴莱州湾南岸湿地水文环境变化与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对策J湿地科学

20、。2005,3(3):23524036】11l哪p。J R,Holli8 G E1995HydIological咖de“蜡and tIle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作者: 徐东霞, 章光新, XU Dong-Xia, ZHANG Guang-Xin作者单位: 徐东霞,XU Dong-Xia(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章光新,ZHANG Guang-Xin(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刊名: 湿地科学英文刊名: WETLAND SCIENCE年,卷(期)

21、: 2007,5(3)被引用次数: 4次参考文献(40条)1.Levenson H Coastal systems:On the margin 19912.Li H.Reyonlds J F A new contagion index to quantity spatial pattern of landscapes 19933.吕宪国.黄锡畴 中国湿地研究进展 1998(04)4.冷延慧.郭书海.聂远彬 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02)5.季中淳 中国海岸湿地及其价值与保护利用对策 19916.杨彪 人类活动对洱海湿地影响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

22、-四川林勘设计 2004(03)7.布仁仓.王宪礼.肖笃宁 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判定与景观破碎化分析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1999(03)8.李萍.李培英.徐兴永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灾害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海岸工程 2004(04)9.陆健健 中国滨海湿地的分类 1996(01)10.国家林业局 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 200111.张晓龙.李培英.李萍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海洋科学进展 2005(01)12.Osvaldo E S Almost all about biodiversity 2003(07)13.国家林业局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 200414.

23、蒋卫国.李京.李加洪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5(03)15.石青峰 中国滨海湿地退化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学位论文 200416.国家海洋局 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317.冷延慧.郭书海.聂远彬 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02)18.浙江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 浙江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研究 199519.浙江省林业局 浙江林业自然资源(湿地卷) 200120.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委员会 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 198821.童钧安.陈懋 莱州湾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

24、趋势研究 1995(03)22.邢红艳.刘晓波 莱州湾海域近年营养盐状况分析 1999(04)23.孙剑.杨德明.李建国 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24.曹喆.丁立强.梅鹏蔚 天津市湿地环境变迁及成因分析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04(01)25.林巧莺.林广发.陈志鸿 19932003年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06(04)26.王宪礼.肖笃宁.布仁仓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 1997(03)27.肖笃宁.李晓文 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1(02)28

25、.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预案设计及其实施措施的确定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1(03)29.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1(04)30.John G E Evaluating wetlands within an urban context 2000(15)31.姜翠玲 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6)32.陈吉余.陈沈良 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期刊论文-海洋地质动态 2002(01)33.邓伟.胡金明 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及科学前沿问题期刊论文-

26、湿地科学 2003(01)34.张绪良.于冬梅.丰爱平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期刊论文-海洋科学 2004(07)35.张绪良.谷东起.夏动兴 莱州湾南岸湿地水文环境变化与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对策期刊论文-湿地科学2005(03)36.Thompson J R.Hollis G E Hydrological modeling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adejia-Nguru Wetland 199537.张乔民 中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期刊论文-海洋与湖沼 2001(04)38.陈宜瑜.吕宪国 湿

27、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03(01)39.王西琴.李力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6(03)40.卢松.陆林.凌善金 人类活动对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影响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 张晓龙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演变及退化研究 2005湿地是地球上自然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滨海湿地是其重要类型。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由于具有显著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作为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颇多成果,但有关其环境演变及退化方面

28、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多种手段,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环境演变及退化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退化进行评价,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演化发育是在黄河泥沙淤积形成的沉积体叶瓣上发生的,与黄河来水来沙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976年以来,黄河改走清水沟流路期间,新叶瓣的发育经历了扇形平面展开、纵向突出伸展、横向扩展、废弃改造4个阶段;1996年清8改汊后,由于黄河水沙来源的减少和年际差异,新沙嘴呈现出频繁的蚀淤交替变化。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海湿地的发育演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包括人类和自然等各种外界干扰的存在,是其不断演化发育的外部条件。(2)新生湿地上的植被随新生陆

29、地的进退变化而发生顺向或是逆向的发育演替,但总体上具有明显的盐生特征。芦苇是新生滨海湿地上的优势群落。初步调查显示,随着滨海湿地的淤高、河口的伸展,在以草本群落为主的生态系统中,沿河口向上游生物量逐渐下降。(3)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物质组成以粉砂为主,环境化学特征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现行水河口区、废弃河口区及油田分布区有明显不同;不同的生境条件下亦有明显差异。分析化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选取的22种化学成分在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具有很好的共生组合性;有机质含量与含盐量有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当地的盐生环境。(4)在遥感影像分类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表明,20年来,海域始终是现代黄河三角

30、洲滨海湿地最大的一种景观类型,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各种湿地景观类型转为海域的面积总和达2.72万ha,而海域转为其它类型的面积仅为0.45万ha,说明滨海湿地损失严重;所有景观类型中变化最大的是水域,突出反映了养殖开发造成的滩涂景观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表明,20年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加深,其中人类活动起了主要作用;植被指数显示,植被覆盖面积减少,质量变差,盖度降低,植被覆盖整体趋向恶劣。滨海湿地退化趋势明显。(5)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退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海岸侵蚀、海面上升、风暴潮灾、黄河断流、油田开发、滩涂围垦、过度捕捞、路堤建设、污染等各种

31、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各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过程和人为作用也不可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不断变化。自然过程造就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基础,但在人类活动日渐剧烈的情形下,开发活动不断加速加剧,滨海湿地不断遭受损失、发生退化,并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6)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评价的结果显示,油田分布区退化程度最为严重,已属严重退化;作为新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黄河口区和一千二保护区虽属轻度退化,但其在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退化形势不容乐观。总体上来看,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处于轻度退化,整体退化程度不高,但退化已严重威胁

32、着滨海湿地的健康和安全。综合分析认为,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在短时间内不会停止,退化将成为一种基本趋势,而不断地影响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价值及景观特征的变化。2.期刊论文 孙志高.牟晓杰.王玲玲.SUN Zhi-gao.MOU Xiao-jie.WANG Ling-ling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进展 -海洋环境科学2010,29(1)滨海湿地作为陆地和海洋过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源N的一个重要“汇“,其N_2O排放对于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滨海湿地系统N_2O通量特征、排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滨海湿地N_2O的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N_2O排放规律、“源/汇“

33、功能评估、硝化-反硝化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滨海湿地N_2O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及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长时间尺度N_2O排放规律及“源/汇“功能评估;多因子交互作用对N_2O排放的影响;植被本身N_2O排放规律及影响机制;N_2O排放模型表征;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_2O排放的影响.3.学位论文 刘键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2008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原生湿地生态系统,人类长期的开发利用活动和自然因素都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具体影响到

34、什么程度、影响哪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本文试图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干扰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长期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为区域湿地可持续开发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域作为研究区,以1992、1996、2000、2004年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揭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湿地总面积由1992年的3,745.38 km2持续增加到2004年的3,872.66 km2,滩涂和苇草地一直是该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较为复杂,反映出黄河、渤海等自然因素和油田开发、海水养殖、

35、农牧生产以及水利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双重复杂影响。在阐明4大类1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该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状况,重点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评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9项服务价值,并揭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提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对策。结果表明,2006年该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28.66亿元,单位面积的服务价值为76.49万元/km2。其中食品生产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分别为6.33亿元,其次为氧气生产和水质净化服务,分别为5.96、5.58亿元,物种多样性维持和原料生产服务价值较低,分别为2.3、1.31亿元,休闲娱乐、科研服务和干扰调节服务最低

36、,分别为0.35、0.35、0.14亿元。结合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结果,本文比较了1992、1996、2000、2006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5.85、21.36、23.53、28.66亿元,并绘制了四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滨海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滞后现象。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上看,在空间上从内陆到浅海方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增大;在时间上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有逐渐增大趋势;苇草地分布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高于其它区域。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提出相应管

37、理对策,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提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4.期刊论文 谷东起.付军.杨鸣.丰爱平.GU Dong-qi.FU Jun.YANG Ming.FENG Ai-ping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2)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整体斑块密度为6.7个/km2,廊道密度为0.01 km/hm2,人工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自然景观高,人类活动是造成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进行了定量评

38、价.5.学位论文 杨帆 基于RS和GIS的辽东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2007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通常位于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兼有陆地与水生两种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重点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体特征对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景观尺度上可更新自然资源的丌发服务。湿地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同渐减少,功能也不断退化,因此开展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对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区域选址于辽东湾滨海湿地。辽东湾滨海湿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辽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双台子河入

39、海口处,主要范围在目前的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研究中综合应用RS和GIS的方法对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区19872005年近二十年中五个年份的LandsatTM/ETM和CBERS-02 CCD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湿地景观基础信息提取,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提取了各年份的湿地基础数据,通过计算获取了五个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GIS应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段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最后运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模型对未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5年间,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变化比较显著,大量天然湿地在人类活动干扰

40、下演变为人工湿地。研究区内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有一定的上升,分别从1987年的1.6946和0.8149上升到2005年的1.7089和0.8218,表明该地区湿地景观异质性有所提高,人工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均有所上升,景观类型分布更呈均衡化。景观格局变化预测表明,研究区内湿地景观的面积在未来呈减少的趋势,发展至稳定时期湿地景观面积比例将从2000年的83.94下降至77.86,湿地景观类型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生态功能受损。通过研究也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在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能力。6.期刊论文 张绪良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海洋

41、开发与管理2003,20(6)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原因,即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河流上游拦蓄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等.提出了保护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对策.7.学位论文 张绪良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重建研究 2006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生态系统,滨海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拦蓄、净化陆源入海污染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滨海湿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也是海洋渔业、盐业和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莱州湾南岸与黄河三角洲是中

42、国北部沿海湿地资源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莱州湾南岸的行政范围包括潍坊市北部的寿光、寒亭和昌邑3市、区,海岸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小清河河口,东至胶莱河口,海岸线全长约113km。在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下,莱州湾南岸发育了类型多样、面积广阔的湿地,湿地总面积约16.7510hm。本文研究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分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态过程,最近30多年来湿地的退化过程以及对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根据影响湿地形成发育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影响,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了湿地类、湿地亚类和湿地型3级类型划分,划分出的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类的潮下带近海湿地、潮问带光滩湿地、潮上带湿地、河流与河口

43、湿地4个自然湿地亚类、18个自然湿地型以及人工湿地类的养殖池、盐田等4个人工湿地型。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表现出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空间结构简单、自然湿地地域分异显著,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和生态环境功能、社会功能显著等特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过程中生物过程(有机物生产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生产力水平高的特点,特别是各种潮上带盐沼湿地、淡水沼泽湿地的初级生产力水平都很高,但受到持续的干旱、土壤高含盐量等因素的影响,湿地初级生产力表现出较大的年际变化以及明显的下降趋势。化学过程(营养物质循环:大量元素和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是湿地基本

44、不具备作为碳汇积累有机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功能,受工业和城市废水、农业施肥和灌溉余水以及养殖废水输入的影响,湿地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升高,引起了湿地水质污染。物理过程的水文循环方面,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因连续的气候干旱、大量拦蓄径流、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原因,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严重不足。受围垦,过度捕捞,污染,过量开采利用水资源和地下咸、卤水入侵,气候变化,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等日益加剧的海洋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严重退化。在湿地资源环境实地调查、地形图、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研究认为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过程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45、转化为养殖池、盐田等人工湿地类型或者退化为盐生草甸,潮上带盐沼湿地、河流与河口湿地等自然湿地类型景观多样性水平下降和景观格局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生产力降低,赤潮等自然灾害加剧等。在深入研究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原因和退化过程基础上,依据生态学原则、系统性原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及地域性原则和美学原则等,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恢复和重建莱州湾南岸退化湿地的措施。在技术层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通过合理利用盐沼湿地、淡水芦苇沼泽湿地等湿地类型的植物资源保护自然湿地植被,控制流域水土流失减轻淤积引起的湿地退化,通过节水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增加湿地蓄水量,通过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46、、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减轻湿地水质污染。在管理层面,提出了建设莱州湾南岸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直接合理利用地湿地资源,依法加强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积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恢复与重建退化湿地等措施。8.期刊论文 谷东起.付军.夏东兴.GU Dong-qi.FU Jun.XIA Dong-xing 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 -海岸工程2005,24(4)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主要湿地类型为沙质海岸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湖湿地、浅海水域和人工湿地.受自然和人

47、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湿地植被自然演变缓慢、淡水供给量严重不足、海岸侵蚀日趋严重、人工围垦导致大面积自然湿地消失以及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促使湿地脆弱生态系统向良性和稳定方向发展的9.学位论文 吴珊珊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评价 2009近十几年来,湿地景观的变化受到普遍的关注,湿地景观格局研究已成了景观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滨海湿地作为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陆地与海洋的交互地带,一般经济比较发达、人类活动频繁、干扰强度大,其生态环境、内部组织和功能结

48、构又极易受到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和湿地的生态脆弱性进行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决策支持,对于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海岸带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莱州湾南岸地区是我国北方沿海典型的粉沙一泥质海岸,滩涂辽阔,湿地广布:该区物产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渔盐产地和全国沿海最大的卤水矿区,沿岸地区工农业发展迅速。同时,莱州湾地区也是灾害频发的海岸段。近30年来,由于莱州湾沿岸平原区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共同作用引发咸水入侵,发展为典型的咸水入侵自然灾害区。本文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及非遥感数据,以19922004年12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在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北侧的全咸水区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开展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在对研究区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1992年、2000年和2004年三期TM影像为信息源,并结合其他调查统计资料,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的支持下,建立了研究区景观分类系统并提取了湿地景观信息。通过建立研究区湿地景观指数,对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