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05371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篇一: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乐曲,而且还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美丽的“二泉映月” 。2、出示词语,读词语。二、发现一处美景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 二泉映月 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

2、关于“二泉映月” ,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1 )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 )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3 )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4 )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生交流)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 “二泉映月 ”这首风景,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

3、映月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三、体验一段人生过渡:是的,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幅秀丽的画卷。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看不到)因为他是一个瞎子。一个瞎子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他却看不见,在他的生活中只有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无穷无尽的黑暗。就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阿炳度过了一段怎样的人生呢?1、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2、就在这十多年中,阿炳留在无锡街头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3、理解“整天” :什么叫整天?就这样一直过了多少年?十多年过去

4、了,阿炳整天带着墨镜,整天操着胡琴,整天卖艺度日。4、短短的两句话 ,写不尽阿炳一生的不幸。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师描述:也许是在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得出去卖艺;也许是在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还得出去卖艺;也许某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浑身发抖,可他不得不硬挺着出去卖艺;也许,在他卖艺的路上,不小心跌倒了,有人竟偷偷拿走了他卖艺得来的钱?5、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阿炳的身心所承受的煎熬你们感受到了吗?来,用朗读表达出来。 (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6、阿炳

5、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充满了苦难,但是阿炳被命运压倒了吗?他屈服了吗 ?这两句话还没有读出阿炳内心强烈的感情来,不怪你们,可能你们还不知道,曾经有人出高价生拉硬拽着阿炳去给日本鬼子、汉奸老爷拉曲子逗乐,但他宁死也不从。他说:“人穷志不能穷,卖艺也要留骨气!”听了这些介绍,再来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6、又是一个中秋夜,还是在二泉池畔,阿炳回忆着一桩桩,一幕幕坎坷心酸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听到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当阿炳想到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

6、也看不到了时候,他似乎听到了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当阿炳想起疼爱他的师父,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时,他似乎听到了他似乎听到了伤心的哭泣当阿炳寂寞无助时,他多么希望有人陪他说说话,能听一听他心中的委屈苦闷呀,可是无人倾听。此时二泉是阿炳的知音,二泉静静的聆听着阿炳的故事,他似乎听到了激愤的倾诉7、那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是阿炳说也说不完的辛酸,是阿炳流也流不尽的眼泪。可是饱经风霜的阿炳却有一身傲骨,他有着坚定信念。我们仿佛听到他在对无情的命运发出呐喊: “来吧, !” “来吧, !”阿炳会对命运发出怎样的呐喊?保持这种情绪,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

7、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四、感悟一片情怀1、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拉起琴弦,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 (放音乐)2、谈感受:刚才听到的就是 二泉映月 ,什么感受?3、在课文中有一段长长的文字在描写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带着音乐给你的感动读读这些句子吧。(1 )指名读:划出琴声是怎样变化的?(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2 )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是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4、

8、同学们,你想过吗?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 )怎样变的?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结尾时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5、配乐读,体会乐曲中包含着的深深的情怀听,仔细听,你听到的只是这琴声吗?你还听到了谁的声音?你听到了谁的倾诉?你听到的哪里只是音乐,你们听到的分明是就炳的一片情怀啊!这就

9、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二泉映月 ,这就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 。五、品味一种精神1、1978 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 。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2、对某个人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下跪。小泽征尔跪的是什么?他跪的是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向命运抗争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3、总结:生命的荣耀不在于命运的悲惨,而在于他能够在悲惨的命运前坚强的站立起来,像阿炳那样不屈不服的向命运抗争,像阿炳一样身处逆境,却对未来充满向往,希望之灯永远不灭。4、你还想到了谁?5、总结:当你身处逆

10、境,当你遭遇厄运,当你需要向命运挑战时,你就去想想他们吧,像他们一样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像他们一样永远怀着美好的希望。六、作业欣赏阿炳的其他作品,如:二胡曲听松 、 寒春风曲 ,琵琶曲大浪淘沙 、 昭君出塞 、 龙船等,把你的感受写下来。篇二:二泉映月教案第一课时,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重点:理解“ 饱经风霜” 、 “茫茫月夜 ”、 “静影沉璧”等词语的词义和意境;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创造情景,让学生切实体会阿炳坎坷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二、教学方法:采用谈话式教学、情景教学,着重引导而不是带动,旨在和学生在一起去体会、思考和感悟。三、教学过程1、用音

11、乐导入课文,营造课堂气氛。多媒体播放卡布里的月光 、 十面埋伏 ,通过音乐对比,体会“音乐是用来表达感情的。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走近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往事。板书课题。2、师生共同发现 “二泉映月”这道美丽的风景线。过渡:其实“二泉映月 ”不光是一首曲子,在江苏无锡它还是一处很著名的风景。在我们课文的字里行间,有许多地方描绘的就是二泉的月夜。现在快速默读课文,用你的眼睛发现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学生读自己的发现。师:老师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词语摘出来,写在了黑板上。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两个一组,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齐读,展现二泉月夜的优美景

12、色。老师简笔画“二泉映月” 。3、主人公登场,故事在二泉的月夜下展开。过渡:(指简笔画)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二泉的月夜下,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来了。师: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用你的话说一说,这个月夜里发生了怎样的事。生答。师:那为什么师父听到了奇妙的声音,而小阿炳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呢?生答:因为师父经历过很多事情,小阿炳太小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生:(抢读)饱经风霜师板书“饱经沧桑 ”并释义。师:那,对小阿炳也试着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生:年幼无知、少不经事师板书“少不更事 ”并释义。举例:很多时候,我们怎么也不能想明白一些事情,这时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常会对我们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

13、”生:(接着老师的话说)就会明白了过渡:可我们总会长大。这不,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小阿炳也长大了。这十年他生活得怎样呢?师:同学们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阿炳生活的句子。穿插阿炳的人生经历师父是他的父亲,这世上唯一的亲人。说一说:如何理解“整天”这个词。写一写:街头卖艺的阿炳,十年里会遇到哪些事情,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师:这就是阿炳在无锡街头的生活。可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齐读。过渡:转眼,中秋到了,阿炳又来到了二泉。指名读第四段第一部分。师:阿炳瞎了。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他还看的见吗?生:看不见了。师: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他又看得见吗?生:看不见了。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 齐读师: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同学们,你们想,流水会叹息吗?会哭泣吗?生:不会。师:那又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过渡:是啊,是阿炳在叹息、在哭泣、在倾诉、在呐喊。好了,同学们,请把目光收拢,看, (视频播放)瞎子阿炳就在那儿。过渡:同学们啊,在这样一个战乱不断、苦难的旧社会里,一个瞎子的叹息有谁来听呢?于是,在这样一个中秋的晚上(指简笔画) ,他拉起琴弦,把这一腔情怀倾吐给了这茫茫的月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