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国工匠典型素材整理推荐语: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 X 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用劳动者的手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神话。主要观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制造、以劳动(匠心、卓越、智慧)赢得尊严、劳动之美(神圣、伟大、尊严等) 、劳动(热爱、坚守、勤勉、执着)成就梦想、舍与得、坚守、专注、小草在歌唱、小人物成就大辉煌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大国工匠1:火箭“心脏”焊接人高
2、凤林今年 53 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211 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 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 35 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极致:焊点宽 0.16 毫米 管壁厚 0.33 毫米“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 0.33毫米,
3、高凤林需要通过 3 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 “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 年焊接 130 多枚火箭发动机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 年,130 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
4、造不可能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 35 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大国工匠2:工艺美术师孟剑锋推荐语: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 APEC 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纯手工国礼 出自我手北京 APEC 会议上送给外国领
5、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 30 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 5 天。追求极致 超越自我.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 4 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
6、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一句话概括北京 APEC 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 0.6 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 。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大国工匠3: “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推荐语: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
7、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 。43 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0.2 丝,一根头发丝的 1/50“蛟龙号”的载人球是在俄罗斯定制的,安装的难度是在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要控制在 0.2丝以下。0.2 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 1/50。除了依靠精密仪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顾秋亮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做出精密仪器干的活儿,顾秋亮并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
8、在两丝以内,因此人称“顾两丝” 。“蛟龙号”潜航员以生命相托2004 年, “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和他师傅级的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而且凭着“两丝”的功力,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组装起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顾秋亮他们只能一点点摸索。时间长了,顾秋亮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问题。目前在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两个,组装工作都是由顾师傅牵头。4500 米载人潜水器或许是他组装的最后一台潜水器,载人舱的玻璃装好了,他还是那么精细,那么专注,反复确认它的安全性。让人信任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容易,要一辈子信任
9、很难。顾秋亮 43 年来,用他做人的信念,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大国工匠4:国产大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推荐语: 胡双钱是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人们都称赞他为航空“手艺人” 。在 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令人称道的是,其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今年,国产 C919大飞机将迎来立项后的第九个年头,胡双钱也将迎来人生的第 55 个生日。距离退休还有 5 年的时间,老胡觉得这个时间太短了,他最大的理想是为了中国的大飞机再干 10 年、20 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C919 的首
10、架飞机正在为早日首飞作准备,在这架有着数百万个零件的大飞机上,有 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航空工业要的就是精细活,大飞机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的时一毫米级,对此胡双钱这么描述:“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这个概念的公差。 ”胡双钱已经在这个车间里工作了 35 年,经他手完成的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在中国民用航空生产一线,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发言权。胡双钱回忆:“一个零件要 100 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 36 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 0.24 毫米。 ”0.24 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
11、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这 36 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一段话概括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 30 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 C919 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大国工匠5:深海钳工管延安推荐语: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
12、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 16 次海底隧道对接。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央修建一条 5.6 公里的海底隧道,长度、规模、施工工艺都是我国首次尝试,因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钳工管延安就是其中的一个。管延安所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沉管对接时,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同样是安装阀门,拧螺丝,如果是普通设备,
13、只需要牢固稳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这样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管延安只能凭借手感来操作。凭着手上的感觉,就能判断一毫米的间隙,从 2013 年港珠澳大桥完成第一次海底隧道对接到现在,经管延安的手安装的设备已经成功对接 16 节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误。管延安的技术不仅超越了当时挑中他的师傅,连两名大学生都成了他的徒弟。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对接工程已经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结束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五年深海钳工的职业生涯,也让管延安成为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
14、誉。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为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甚至专业院校的大学生都成为了他的徒弟。能成就这一切,是管延安对技工这个职业的尊重,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每个大工程背后,离不开这些技工人才,他们是颗闪光的螺丝钉,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人才。一段话概括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 16 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大国工匠6:捞纸大师周东红推荐语:制作宣纸已经有 1500
15、多年的历史了,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经历三百多天,一十八个环节,一百多道工序。但是现在做宣纸的人都已经是越来越老,愿意学这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捞纸工。30 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 1 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2015 年,周东红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他依.然每天都要长时间下水捞纸。对老周来说,他捞每一张纸都融进了情感,也从中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他把捞纸当成一种责任,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 “没有好的宣纸,
16、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 ”而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周东红就是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周东红现在是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 30 万张,没有一张不合格。看着周东红捞纸如行云流水,其实在他刚进厂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这个行业。当时他和另外一个人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竟然没完成任务,于是就打了退堂鼓。周东红说,如果自己换一种工作,不一定能干到现在这个成绩。 “中国有句古话说行行出状元,我能坚持到现在,我心里不也是一种荣誉感吗?”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周东红说,他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但他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
17、必须勤学苦练。也正是带着这个念头,30 多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没有一张不合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极致追求,让他不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一段话概括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 1 克。30 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大国工匠7:殷瓦焊工张冬伟推荐语:LNG 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 ,要在零下 163 度的极低温环境下,漂洋过海,运送液化天然气。LNG 船上殷瓦手工焊
18、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殷瓦钢薄如纸张,极易生锈,在焊接中,不能有一颗汗珠,一个手印,如果焊缝上出现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发生爆炸,有人说 LNG 船就像一个会移动的原子弹。张冬伟是我国第一批掌握这项焊接技术的工人。每次看到自己焊接的 LNG 船缓缓驶向大海时,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变成了值得的付出和内心的自豪。 钢板薄如纸 焊接如绣花3.5 米,走路可能只需要 4 秒钟,而张冬伟焊完一条这样长度的焊缝却需要整整五个小时。张冬伟说:“我烧出来的焊缝基本上能够辨认出来,都是一次成型的,像鱼鳞一样比较均匀,我个人追求就是像绣花一样,一针一针一针很均匀的。 ”苦练技艺通过
19、考核 外国考官竖起拇指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张冬伟的师父秦毅,是我国第一位掌握殷瓦焊接技术的焊工。最初外国人并不看好中国人能掌握这项技术。能够在超级 LNG 船上进行全位置殷瓦手工焊接的焊工,必须经过国际专利公司 GTT 的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之后,每个月都要重新考核一次,考核合格才能继续上岗工作。结果,张冬伟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不但给师傅挣了这口气,更成为了他那一批学生里第一个考取合格证书的人,令外国考官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大国工匠8: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推荐语:CRH380A 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宁允展是 CRH380A 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
20、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 10 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 644 列高速动车组,奔驰 8.8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22000 圈。宁允展坚守生产一线 24 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CRH380A 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李克强总理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 宁允展。.486.1 公里,这是 380A 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
21、。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06 年,他会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 380A 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
22、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 ,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延伸阅读劳动之美,不仅仅有轰轰烈烈、震撼眼球的“经济大手笔” ,更有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 。能成为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人的作为,仍具有毋庸置疑的“螺丝钉效应” 。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这就是最为平常的劳动者的姿态,也是“微而著” 、 “小而实”的劳动之美。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据史料记载,鲁班不仅发明了墨斗、曲尺、刨子、钻子、凿子、锯子等劳动工具,他还在机封、农业机具、锁钥、仿生机械等方面,有不少发明创造。隋
23、朝工匠李春,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 河北赵州桥。北京故宫能成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集纳了当时“百工工艺”和“百工之匠”的高明智慧。正是有了这些能工巧匠的支撑,中国的工匠精神,曾达到了辉煌的世界高度。从事技术和工匠行业,一点都不丢人。我们应该将这种技术精华、技术传承,内化于心,默默做好,而不能轻易丢弃。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原子弹上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值得社会敬仰的成功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必把事业追求、人生发展,都定位到当“白领高级” 、 “高级 CEO”等塔尖人才上,选择技能发展,同样能做出突出成就。就像所谓的“大国匠人” ,也撑起了辉煌的“中国梦”
24、 。工匠的工作貌似平常无奇,但是这些工作中都积淀着经年累月淬炼而成的保重技艺,承担着身家性命和社会民生的严重责任,饱含着常人不易承受的坚忍辛劳,甚至还时或触及耗体殒身的风险,理想上相当多的工匠岗位是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工匠胆魄,勇者无惧。彭祥华在软若豆腐般的岩层间精准爆破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 八起八伏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 16 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 1800 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 14000 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15
25、年 6 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 20 世纪 50 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上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观。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严重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 。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决定精准爆破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装药量,为此彭祥华不断是本人分装炸药,凭仗多年
26、分装炸药的经验,彭祥华能够把装填药量的误差控制得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隧道内爆破面上通常有几十个炮孔,每个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 design 顺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间的起爆时差,在十几至一百毫秒间,还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个炮孔的绝对地位精准装药量引爆工夫等要素,必须作为互相密切关联的零碎来考虑,让它们以最佳效果互相作用,以求得严厉控制下的合适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风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大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
27、松挺身。徐立平徒手雕琢高能炸药 世界上最奥秘的工厂之一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奥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29 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风险时辰的紧急出口。精度误差不超过 0.2 毫米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实施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风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践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求修整。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
28、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惹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0.5 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精确测度出需求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 0.2 毫米。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器操作,只能经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思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拍高度分歧,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 design要求
29、,徐立平需求削除环口接近 5 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 3 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厉的规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辰称量残药的分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 500 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预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本人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风险并不难,29 年里天天面对致命风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真实是太难了。王进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 1000 千伏特高压
30、交流输变电工程,在 2016 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转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的次要担任人。在 60 层楼的高度与 1000 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 40 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添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 60 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 886 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普通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
31、1000 千伏的特高压线。王进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 16 年工作经历的电工曾经爬过 2000 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 1000 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应战也让他悚然心惊。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王进身在 138 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 5 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成绩。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配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陈旧
32、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少有人掌握的绝活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转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响,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巨大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零碎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1000 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构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应战非王进莫属,由于中国 660 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
33、造的。在有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 , “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应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想象。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 90 度的圆弧之后,逐渐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经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 660 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下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