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1 辣椒青枯病22 辣椒褐斑病33 辣椒病毒病54 辣椒立枯病125 辣椒根肿病136 辣椒白粉病137 辣椒疫病148 辣椒根腐病169 辣椒炭疽病1710 辣椒猝倒病2311 辣椒叶枯病2512 辣椒褐腐病2613 辣椒绵腐病2714 辣椒黑斑病3215 辣椒白星病3216 辣椒疫病3517 辣椒灰霉病3718 辣椒菌核病3819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4020 辣椒(色链隔孢) 叶斑病 4221 辣椒冻害4222 辣椒热害4323 辣椒寒害4324 辣椒肥害4325 烟青虫危害辣椒4426 棉铃虫危害辣椒4527 甜菜夜蛾危害辣椒4628 辣椒紫斑病4929 辣椒幼苗带帽出土4930 辣椒
2、白斑病5031 辣椒脐腐病5132 辣椒软腐病5633 辣椒辣椒芽枝霉果腐病5834 辣椒叶霉病5835 辣椒疮痂病6036 辣椒黑霉病6137 辣椒黑腐病6338 辣椒白绢病6639 辣椒茎基腐病6740 辣椒裂果681 辣椒青枯病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 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 处 于潜伏状态,座果后遇有适宜条件,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细胞组织,致茎叶变褐萎蔫,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 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
3、此外, 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 发病。 2、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条萎蔫,表现为中午阳光强烈时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 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 见乳白色粘液溢出,有臭味。 3、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实行轮作,避免 连茬或重茬,尽可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实行 56 年轮作;整地时亩施草木石灰或石灰等碱性肥料 100150 公斤,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青枯菌的繁殖和发展。 (2)改良栽培技 术,提倡用 营养钵 育苗,做到少伤根,培育壮苗提高寄主抗病力。 (3)辣(甜)椒进 入发病阶段, 预防性喷淋
4、50%绿乳铜乳油 500 倍液或 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或 14%络氨铜 水剂 300 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 剂 500 倍液,硫酸链霉素或 72%农用硫酸链毒素可溶性粉 剂 4000 倍液,隔 710 天 1 次,连续防治 34 次,或 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灌根,隔 1015 天 1 次,连续灌 23 次。2 辣椒褐斑病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中心渐变为灰褐色或深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染病部位直径可扩至 1cm 或更大,但有时又可愈合。茎蔓、叶柄、梗节染病部位边缘黑色,中心浅灰色。均为近圆形病斑。如果摘除侵染病
5、叶,通常植株叶色不再变黄,病害严重时,可产生大量落叶,但果实不受侵染。 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生长发育适温为 20-25,若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该病发展迅速。 防治方法: A.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 作。种子消毒。控制湿度,防止植株 过密,灌水 过多,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B.结 合中耕管理,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再浸染和越冬菌源C.发 病初期 喷洒 5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 500 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
6、剂 400-500 倍液,隔 7-10 天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病害英文名:Pepper brown leaf spot病原中文名: 辣椒枝孢病原学名: Cladosporium capsici (Marchal et Steyaert) Kovacevski、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 孢属,辣椒枝孢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多根簇生 , 直立 , 上部曲膝状 , 孢痕明显 , 平滑,25 个隔膜 ,40120 45.4 m; 分生孢 子单生或链生 , 圆柱形 , 椭圆形 ,寄主中文名: 辣椒寄主英文名
7、: capsicum侵染部位: 叶症状图:病害症状: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初为褐色 , 后渐变为灰褐色 , 表面稍隆起 , 周缘有黄色的晕圈 , 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 , 四周黑褐色 , 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 , 症状类似。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种于上越冬 , 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始于苗床。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 , 有利于该病扩展。病害分类: 真菌防治办法: (1) 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 , 集中 烧毁。 (2) 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3) 发病初期 喷洒 80% 代森锰锌 ( 大生、山德生 ) 可湿性粉剂
8、500600 倍液或 1:1:200 倍式波 尔多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3.8% 可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10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3 辣椒病毒病(丛枝)辣椒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极 为严重, 轻者减产 20-30%,严重时损失 50-60%,是甜(辣)椒栽培中的重要病害。 危害症状:常见的发病症状有 3 种类型 A.花叶型病叶出现明显黄 绿相间的花斑、 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 B.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 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
9、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 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 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 绿 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C.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 扩展到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 发病规律:甜(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很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蔬菜作物,主要由蚜虫(榉赤蚜等) 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残枝内长期生存,也可由种子 带毒, 经由汁液接触传 播侵染。通常高温干旱,蚜虫 严重危害时黄瓜花叶病毒危害也严重,多年 连作,低洼地,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加重烟草花叶病毒的危害。
10、 防治方法: A.选用中椒 2 号、甜杂 2 号、双丰、中椒 4 号、早丰 1 号、苏椒 2 号、苏椒 3 号、农发等抗病品种。 B.清 洁田园,避免重茬,可与葱蒜类、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进行 3-4 年轮作。 C.利用 银灰色膜避蚜、黄板诱蚜。 D.进行药剂防治,前期要着重治蚜,减少传毒媒介(菜蚜防治)。 E.培育壮苗,覆盖地膜,适时定植,加 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 辣椒立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 6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连续用药 23 次,7 天10 天一次。5 辣椒根肿病6 辣椒白
11、粉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辣椒白粉病以前发生量很小,一般不需要防治。近年来不少的保 护地都有发生。只危害叶片。开始在叶片正面布满淡黄色褐斑,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满田都是黄叶、枯叶或落叶,而且果实变小。叶片背面的病玉斑上生有白色粉状物。2症状:为害叶片,叶面生黄绿色斑 驳,叶背有白色粉状物,易落叶。防治:防止棚内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 喷 40多菌灵硫磺 悬浮剂,1000 倍液,15粉锈宁或 20粉锈宁乳油 20003000 倍液,710 天 1 次,连续 23 次。7 辣椒疫病辣(甜)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 实和茎,特 别是茎基部最易 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
12、状软 腐,病斑暗 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 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 现白色霉层。果 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甜)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 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 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 围为 1
13、037,最适宜温度为 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 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 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认真执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深翻改土, 结合深翻,土壤 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2)选用抗病品种毛粉 802、L402、佳粉 15 等;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定植前 7 天和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杀 菌保护剂,做到 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 (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
14、壤、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 (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 1015 天喷施一次 6001000 倍“天达-2116”,连续喷洒 46 次,提高番茄植株自身的适 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 进植株健壮。(5)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 进植株健壮长势,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6)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晚维持在 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以下,以利于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
15、防治病害之目的。 (7)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 发现茎干发病,立即用 200 倍 70%代森锰锌药液涂抹病斑,铲除病原。 (8)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 667 米 2 喷洒 3000 倍 96%天达恶霉灵药液 50 千克,或撒施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2.5 千克,或 70%的甲霜灵锰锌 2.5 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定植后,每 10-15 天喷洒一次 1:1:20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 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 2 次波尔多液之间, 喷 1 次 6001000 倍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或 5000 康
16、凯、或 5000 倍芸苔素内酯),与波 尔 多液交替喷洒。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选用以下药剂:72.2%普力克 800 倍液,72%克露 700800 倍;70%甲霜灵锰锌或 70%乙磷铝锰锌 500 倍液,25%瑞毒霉 600 倍+85%乙磷铝 500 倍液,64%杀毒矾 500 倍+85%乙磷铝 500 倍液,天达裕丰 1000 倍液, 70%新万生或大生的 600 倍液,特立克 600800 倍液,70%代森锰锌 500 倍+85%乙磷铝 500 倍液,75%百菌清 800 倍液等。以上药液需交替使用,每 5-7 天一次,连续 23 次,每 1015 天掺加 1 次 600 倍天达2116
17、,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提高防治效果。阴雨天气,改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 667 米 2 用药 8001000 克;或用克露烟雾剂熏烟防治,每 667 米 2 用药 300-400 克。发病初期可选用 45%百菌清烟 雾剂密闭棚室熏蒸,每亩用药量 250g300g,7 天一次,视病情可连续熏蒸 34 次。或用 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亩用药量 1kg,7 天一次, 连续 23次。或用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防治, 连续用药 23 次,7 天10 天一次。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
18、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病,但 78 月辣椒挂果后最易感病,并且浸染后蔓延迅速。笔者提醒椒农要抓住时机搞好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 发病条件温度在 2530 ,相 对湿度在 85%以上 时,疫病 发生较重。常年连作、土壤黏重的地块,由于土壤带菌,辣椒根系抗病能力降低,发病更重。当前进入雨季,雨后 转晴,高温高湿有利于辣椒发病。 感病症状辣椒疫病在成株期发病,叶、枝、茎、果均可受害。叶片染病,病斑呈近圆形,中间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枝部染病,呈环绕状褐色条斑;茎部受浸染,维管束呈褐色,植株迅速凋萎、直至死亡;果实发病始于蒂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软腐,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层,干燥后呈僵果残留在植株
19、上。 防治方法浅中耕:对于土壤湿度较大和土壤质地黏重的田块,在大行间进行浅中耕,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辣椒根系的抗病能力。中耕时不要损伤到辣椒枝叶。合理灌水 78 月辣椒开花结果期选择连续有 45 个晴天时灌水,要小水细灌或隔行灌溉,不能大水漫灌,结合灌水撒施硫酸 铜,每 亩 11.5 公斤,将硫酸铜均匀撒施地面(为施用均匀,可加些沙土),然后轻灌,或先把硫酸铜用水溶解,在水口处随水灌入田间。 喷药防治:田间发病时可喷 64%杀毒矾或 25%瑞毒霉 800 倍液,或 50%瑞毒铜 1000 倍液,或 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防效良好。8 辣椒根腐病病害英文名:
20、Pepper root rot病原中文名: 茄类镰孢病原学名: 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 镰刀属,茄类镰孢病原介绍: 产生小孢子、大 孢子和厚垣孢子。小 孢子无色 , 圆筒形 , 多单细胞 , 大小 512 23.5(m)。大 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 , 具 35 个分隔。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 , 近球形 , 大小 711(m)。寄主中文名: 辣椒寄主英文名: capsicum侵染部位: 整株症状图: 病害症状: 定植后 , 起初病株白天枝叶萎蔫 , 傍晚至次晨恢复 , 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颈部
21、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 , 极易剥离 , 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该病近年 发生面积迅速扩大 , 为 害日趋严重。发病规律: 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 丝体在土壤中越冬 , 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 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播种、定植过早 , 气温低 , 地温低于 12 发病重。病害分类: 真菌防治办法: (1) 因地制宜 , 适期早播 , 是防治该病最基本的方法。(2) 用次氯酸钠浸种。浸种前先用 0.2%0.5% 的碱液清洗种子 , 再用清水浸种 812 小时 , 捞出后置入配好的 1% 次氯酸钠溶液中浸 510 分钟 , 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咯菌腈
22、进行种子包衣 。(3)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菜地 积水 ; 注意施用腐熟有机肥或施用 5406 三号菌粉 500 倍液。 (4) 发病前喷淋或灌 35% 福?甲 ( 立枯净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50% 多宝 ( 根病大扫除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0% 二氯异氰尿酸 ( 菜菌清 ) 可溶性粉剂 300 400 倍液、 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 水剂 800 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灌 23 次。9 辣椒炭疽病辣(甜)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
23、,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 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 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 丝体、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灌水、昆虫及 农事活动传播,种子可以直接 传播。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 1233,最适温度为 27,空气相对湿度达 95%以上时
24、,最适宜发病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在 70%以下时,难以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虫害严重时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二、害虫生物学特性 病原:对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前人根据分生孢子盘上刚毛的有无记载了 2 个直孢组炭疽菌(ColletotrichumnigrumEll.etHalst)和(Gloeosporiumpiperatum)Ell.etEv.。VonArx(1957,1970)系统研究了炭疽菌的分类学问题,提出刚毛的有无不是稳定的性状,不能作为分类的特征,Colletotrichum 是唯一合法的属名,称炭疽菌属,属于半知菌 亚门黑盘孢目真菌。将上述 2 个种
25、作 为辣椒炭疽病菌的 2 个分离系 归入 C.gloeosporioides(Penz.)Sacc 1.黑色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异名:黑刺盘孢菌(C.nigrumEll.etHalst)。分生孢 子盘周缘生暗褐色刚毛,具 24 个隔膜,大小74128m35m。分生孢子梗短圆柱形,无色, 单孢,大小 1116m34m。分生 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孢,1425m35m。 2.红色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异名:辣椒 盘长孢菌(G.piperatumEll.etEV.)。
26、分生孢 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大小12.515.7m3.85.8m)。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 3.黑点炭疽病:病原菌为辣椒炭疽菌(C.capsici,异名:辣椒丛刺盘孢菌(VermiculariacapsiciSyd.)。分生孢子盘周缘及内部均密生长而粗壮的刚毛,尤其内部刚毛更多。刚毛暗褐色或棕褐色,具隔膜,大小 95216m57.5m。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孢,大小 23.726m2.5 5m。 防治措施 病害控制措施:辣椒炭疽病主要以越冬病残体和种子上携 带的病菌为初侵染源。因此,搞
27、好种子处理、彻底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开发利用抗病资源,培育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抗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2.选用无菌种子及种子处理:从无病果实采收种子,作为播种材料。如种子有带菌嫌疑,可用 55温水浸种 10min,或用浓度为 1000mg/kg 的 70%代森锰锌或 50%多菌灵药液浸泡2h,进行种子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使辣椒封行后行间不郁蔽,果实不暴露;避免连作,发病严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 23 年;适当增施磷、 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低湿地种植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以减 轻发 病
28、;及时采果,椒炭疽病菌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伤的果实易发病,及时采果可避病。 4.清洁田园:果实采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进行一次深耕,将表层带菌土壤翻至深 层,促使病菌死亡。可减少初侵染源、控制病害的流行。 5.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 667 米 2 喷洒 3000 倍 96%天达恶霉灵药液 50 千克,或撒施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2.5 千克,或 70%的甲霜灵锰锌 2.5 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定植后,每 10-15 天喷洒一次 1:1:20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 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
29、每 2 次波尔多液之间, 喷 1 次 6001000 倍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或 5000 康凯、或 5000 倍芸苔素内酯),与波 尔 多液交替喷洒。 病害症状: 病斑黄褐色 , 水浸状 , 凹陷 , 病斑上密生橙红色小点 , 略呈轮纹状排列。湿润时表面现粉红色黏性物质。发病规律: 炭疽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特别是分生孢子盘随病株残体在土攘中越冬,次年成为初侵染源,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雨水、昆虫 传播,引起再侵染。病害分类: 真菌防治办法: (1) 种植抗病品种。甜椒如 长丰 , 茄椒 1 号 , 蒙椒 3 号 , 哈椒 2
30、 号、 6 号 , 早丰 1 号 , 吉农方椒 , 九椒 1 号 , 皖椒 1 号 ; 辣椒如早杂 2 号 , 天骄 2 号、 6 号 , 江苏 6 号 , 湘椒 2 号 , 湘椒 18 号 , 新红奇辣椒 , 辣优 4 号 , 赣丰 5 号 , 哈椒 6 号 , 湘研 4 号、 5 号、 6 号、 3 号、 16 号 , 中子粒等较抗病。 (2) 选无病株留种或种子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浸种 6 小时 , 带药催芽或直接播种。或进行种子包衣 , 每 5kg 种子用 10% 咯菌腈 ( 适乐时 ) 悬浮种衣剂 10 时 , 先以 0.lkg 水稀 释药液 , 而
31、后均匀拌和种子。或用 55 温水浸 30 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 , 晾干后播种。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 , 在浸种前先用 0.2%0.5% 的碱液清洗种子 , 再用清水浸种 812 小时 , 捞出后置入配好的 1% 次氯酸 锅溶液中浸 510 分钟 , 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 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与瓜、豆 类蔬菜轮 作 23 年。 (4) 采用营养钵育苗 , 培育适龄壮苗。 (5) 加强田间管理 , 避免栽植过密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在下湿地定植 ; 雨季注意开沟排水 , 并预防果实日灼。 (6)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5% 咪鲜胺 ( 使百克 ) 乳油 1000 倍液、 50% 施
32、保功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25% 溴菌腈 ( 炭特灵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80% 波尔多液 ( 必备 ) 可湿性粉 剂 400 倍液、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10 辣椒猝倒病病害英文名: Pepper cottony leak病原中文名: 瓜果腐霉病原学名: 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瓜果腐霉病原介绍: 菌丝体生长繁茂 , 呈白色棉絮状。菌 丝无色 , 无隔膜 ,
33、直径 2.37.1(m) 。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 , 或呈不规则膨大 , 大小 63725 4.914.8(m) 。泡囊球形 , 内含 626 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 , 直径 14.934.8(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 , 同丝或异 丝生 , 多为 1 个 , 大小 5.615.4 7.410(m) 。卵孢子球形 , 平滑 , 不满器 , 直径 14.022.0(m) 。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寄主中文名: 辣椒寄主英文名: capsicum侵染部位: 整株症状图:病害症状: 育苗前期猝倒是在种子发芽至出苗前发生的猝倒,种子萌发的胚芽或子叶在未出土时就受
34、到侵染,表现为烂 种、 烂芽。育苗后期猝倒是经幼苗出土后发生的感病幼苗,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 渐变为黄褐色。在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可绕茎一周或半周,使幼苗茎部缢缩,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便倒伏于地面。温度大时,病残体表面及附近土壤表面有时会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最 终导致幼苗腐 烂或枯死。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过冬。一般在地 势低洼、土质粘重、冷凉条件下育苗最易发病。苗床未经消毒处理,或播种密度过大,分苗、 间苗又不及时,或保温、放风不当,或幼苗徒长、受冻,或低温高温持续时间长,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苗床发病时,最初为零星分布,积水或苗床棚顶滴水处往往是发病的中心,并以此向四周
35、扩散,引起幼苗成片折倒。病害分类: 真菌防治办法: (1)加强苗期管理 播种前一次性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 浇水。苗床土温要保持在 16以上,后期要及时放风换气、降温排湿,炼苗时要增加光照。浸种、催芽要适度,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密度不要过 大。 (2)发病初期喷洒 72.7普力克水剂 4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甲霜灵锰锌、 50甲霜铜可湿性粉 剂 800 倍液,或 30恶雾灵水剂 800 倍液。11 辣椒叶枯病病害英文名: Pepper Fusarium wilt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病原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f.
36、sp. Vasinfectum (Atk.) Snyder and Hansen.F. vasinfectumF. malvacearum Taub.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 镰刀属,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病原介绍: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略弯曲 , 顶端稍尖 , 无色 , 具 25 个隔膜 , 多 3 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 , 单胞无色 , 个别双胞。厚垣孢子圆形单胞 , 浅灰黄色 , 单生或串生在菌丝中段或先端。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辣椒寄主英文名: capsicum侵染部位: 整株症状图片:病害症状: 辣椒枯萎病于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 , 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
37、皮层呈水浸状腐烂 , 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 ; 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 , 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 , 后期全株枯死。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 , 皮层极易剥落 , 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 色的霉状物。发病规律: 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 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 , 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 , 也可随病土借 风吹往远处。病菌 发育适温 2428 , 最高 37 , 最低 17 。该 菌只为害甜椒、辣椒 , 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 2 周即 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 , 特别雨后积水 , 发病更重。病害分类: 真菌防治办法: (1) 提倡施用
38、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海藻肥 ; 加强田间管理 , 与其他作物轮作 ; 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 ; 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 ; 合理灌溉 , 加强菜地沟渠管理 , 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2) 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 剂 1000 倍液或 35% 福?甲 ( 立枯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 水剂 800 倍液、 3.2% 恶 甲水剂 ( 克枯星 ) 600 倍液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40.5L , 视病情连续灌 23 次。 12 辣椒褐腐病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花器、果 实及植株顶端生
39、长点,染病组织由褐转黑,脱落或掉到植物枝上。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或灰白色的毛状物, 顶生肉眼可 见的大头针状、球状体,即 孢囊梗或孢子囊。果实染病,变褐软腐,果梗呈灰白色或褐色。 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腐生性强,只能借助风雨或昆虫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 A.与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 轮作。坐果后及 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B.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 风,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小漫灌。 C.发 病初期 喷洒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58甲霜灵锰
40、锌可湿性粉 剂 500 倍液。每公顷用药液量 1050L,连续防治 2-3 次。13 辣椒绵腐病病状: 甜椒、辣椒绵腐病苗期即可发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 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病原: 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 称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 丝丝状,无隔膜,宽 3.756.25 微米,蔓延于寄主 细胞内外;孢囊梗无色, 丝 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大小 28.015924.843.5 微米;厚垣孢子黄色、 单胞、球形,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直径 30微米,雄器 1715 微米,
41、一般不易见到。寄生疫霉,菌 丝生于寄主细胞内或细胞间,直径39 微米;孢囊梗长;孢子囊顶生或间生,卵 圆形或球形;厚垣 孢子黄色球形;藏卵器间生或侧生;卵孢子球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 1218 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 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 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 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巾近地面的根茎或果 实上引致更 严重的损失。 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
42、长适宜地温 1516 度,温度高于 30 度受到抑制;适宜 发病地温 10 度,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 动,尤其是育苗期出 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 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瓜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 12 片真叶期发生,3 片真叶后,发病较少,结果期阴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病。 防治方法: (1)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有 带菌可能,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
43、 50%拌种双粉 剂 7 克,或 40%五氯硝基苯粉 剂 9 克,或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9 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克对细土 45 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一般 1720 厘米深,水渗下后,取 1/3 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 2/3 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 垫。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 间,防效明 显,残效月余。 (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 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温灌。 (3)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即使阴
44、天也要适 时知量放风排湿, 严防瓜苗徒长染病。 (4)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黄瓜定植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 (5)发病初期喷淋 72%普力克水剂 400 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 23 升,或 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 450 倍液,每平方米 3 升。病害英文名:Pepper cottony leak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病原学名: 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瓜果腐霉病原介绍: 菌丝体生长繁茂 , 呈白色棉絮状。菌 丝无色 , 无隔膜 , 直径 2.37.1(m) 。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 , 或呈不规则膨大 , 大小 63725 4.914.8(m) 。泡囊球形 , 内含 626 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 , 直径 14.934.8(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 , 同丝或异 丝生 , 多为 1 个 , 大小 5.615.4 7.410(m) 。卵孢子球形 , 平滑 , 不满器 , 直径 14.022.0(m) 。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寄主中文名:辣椒寄主英文名:capsicum侵染部位: 果实、幼苗症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