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本科)候选人推荐表候 选 人 张增明 主 讲 课 程 大学物理实验 学校名称(盖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 管 部 门 中国科学院 推 荐 部 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填 表 时 间 二一四年九月十一日安徽省教育厅制二一四年八月填 表 说 明1. 申请人填写的内容,所在学校负责审核。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2. 教学论文及著作一栏中,所填论文或著作须已在正式刊物上刊出或正式出版,截止时间是 2014 年 7 月 31 日。3. 教学手段是指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应用情况是指是否经常使用及熟练程度。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一、候选人基本情况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
2、(系):物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姓 名 张增明 出生年月 1966.11 性 别 男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 族 汉最后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予时间 1997.10参加工作时间 1986.7 高校教龄 22 年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固定电话 0551-63607671 手 机 13866734982传 真 0551-63607671 电子信箱 联系地址、邮编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30026何时何地受何奖励2014 “多层次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数 6 人,名次:第一2014“物理虚拟仿真
3、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2013“研究型大学多层次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人数:6 人 名次:第一2012“研究生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人数:6 人 名次:第二2010“致力拔尖人才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人数:5 人 名次:第一2008“创新研究性实验平台建设”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数:5 人 名次:第一2008“物理类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实践”获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数:5 人第二2006“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负
4、责人)学生评价情况 密切结合科研前沿,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转化为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快速更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实验课教学具有启发性,研究性实验课让学生自己提出科学问题,建立研究方案,探索前沿科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均大大提高; 十分欢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性实验课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因为要申请经费,要和老师讨论) 。 实验过程中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同时也学到了大量本科阶段不会涉及的知识,全方位提升了自己。 研究的真
5、谛: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 以实验为本,以解决问题为纲,要有怀疑精神,不要盲目相信文献和资料。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和担任的行政职务2004-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凝聚态科研、物理教学2002-2004 日本大阪电气通信大学 凝聚态 博士后1997-20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学、科研1990-19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光学专业硕、博1986-1990 安徽工业大学 物理教学1983-1986 皖西学院 物理专业 大学学习二、候选人教学工作情况1. 主讲课程情况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本人讲授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总人数大学
6、物理研究性实验2013 秋 150 11 级物理学院 64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2012 秋 150 10 级少年班 72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2011 秋 150 09 级物理学院 66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2010 秋 150 08 级物理学院、少年班112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大学物理实验第四册孙腊珍等 高教出版社 2007基础物理特色实验集锦葛惟昆等 高教出版社 2013最新科沿前沿论文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教学实用,面向理、工多学科的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创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
7、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密切结合科研前沿,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转化为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快速更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深化理论与实验教学互动,以理论指导实验,以实验促进理论的理解;建立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实结合,拓展实验手段,大面积开展高危、高成本物理实验;分类培养,实现中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无缝对接,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平稳过渡。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研制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编制了力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实验领域的典型实验教案(如:油滴实验、测钢丝杨氏模
8、量实验、偏振光的研究、塞曼效应实验和钠光谱实验等) ,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激发了学生热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验项目的数字化:将中心所开设的近 100 个实验项目,对各实验原理、内容和实验技术等做成视频课件放在中心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TA 培训提供时间和空间的自主性,可以与动手实验形成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受学生的欢迎。多元化考核方式: 严格实验规范,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原始实验数据的记录,从学风、品德和诚信等方面培养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对一、二级实验课成绩主要从平时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方面综合考虑评定成绩;三级实验课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命题
9、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四级实验课成绩是由面上实验、研究性实验和论文竞赛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此外为增加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多样性,减少学生实验报告前后相互参考,对于同一实验多台套设备,要求实验原理与方法一致,但测量对象不同(如椭偏仪测量的薄膜厚度不同,薄膜介质不同;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液体折射率实验中,每台实验测量的液体样品均不同,类似实验改革很多) ,这样从硬件上要求学生只能独立完成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与总结。通过多年的努力,实验中心建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在 2013 年已获得首批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 年 6月正式上线。2. 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课程名称 起止
10、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电磁学 每年春 80 少年班、物理学院凝聚态专业实验 每年秋 90 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实验方法 2005-2012每年春40 物理学院3. 其他教学环节(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近五年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 4 个;本科生毕业论文 40 多篇,其中 8 人获校优;指导硕士研究毕业论文 10 篇;博士毕业论文 6 篇。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0 篇。积极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的建设。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5 篇;指导本科生实验论文获得第五、六、八届全国实验物理研究会论文竞赛一、二等奖(08,10,14)3 项,海峡两岸
11、物理教学研讨会论文竞赛一等奖(2011)1 项。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经费(万元) 主持/参加 起止日 期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学生校际交流学习 教育部(万人计划) 72 负责 2014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学生校际交流学习 教育部(万人计划) 59 负责 2013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教育部 28 负责 2010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与示范行动方案 教育部 50 负责 2007-2010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基金 120 负责 2013-2014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基金 100 负责
12、 2011-201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基金 100 负责 2007-2009分层培养,实验中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无缝对接 教育部 主持 2010-2013大学物理创新研究型实验平台的优化 省级 主持 2008-2010大学物理实验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 教育部 参加 2013-2014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多元化整合与研究性模式探究 教育部 5 参加 2011-201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教育部 15 参加 2008-2010“大学物理实验” (一,二,三,四册)第二版,国家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 教育部 参加 2007-2009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
13、化建设 教育部 15 参加 2006-2007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 教育部 参加 2003-2007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省重点 参加 2008-2010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理开放实验模式新探索 省重点 参加 2008-2010研究型大学理科创新人才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省重点 参加 2006-2008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省重点 参加 2006-2008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基础物理特色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大学物理实验(四册) 高
14、等教育出版社 2006表面化学分析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NaYF4:Yb,Er nanocrystals with high uniformityJournal of Rare Earths32(9)2014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t up-conversion properties of Yb3+-Er3+ co-doped BaBi4Ti4O15 ferroelectric ceramicsJournal of Rare Earths32(9)2014激光散斑照相法测量压电陶瓷管的电
15、压响应位移特性的教学研究 物理实验33(3) 2013激光干涉法获取远程声音信息的实现 物理实验33(5) 2013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模式 实验技术与管理29(4) 2012磁流体制备及性质研究 物理实验32(8) 2012基于XRD 的晶体温度计的设计及其应用 物理实验32(9) 2012光刻技术制作光栅以及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32(S) 2012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 物理实验31(2) 2011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试题解答与考试评析 物理实验31(12) 2011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试题解答与考试评析(续) 物理实验31(11)
16、 2011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6 2010CCD 成像辅助激光散斑实验 物理实验30(10) 2010硅表面直接生长十八烷基硅烷小分子自组装单层抗蚀剂的亚稳态氦原子光刻技术 电子显微学报29(2) 2010基于NaYF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色彩设计 发光学报31(1) 2010Dependence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n Size of NaYF4:Yb3+, Tm3+ MicrocrystalJournal of RareEarths282010创新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 物理实验29(
17、7) 2009Mg 和碱金属元素(Li、Na)共掺杂ZnO薄膜的物性研究 实验技术与管理26(3) 2009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实验技术与管理25(10) 2008创新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验技术与管理27(12) 2008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物理通报4 2008X 射线透射法测量膜厚 物理实验28(8) 20086. 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限填省部级以上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1、 多层次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2014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公示结束)
18、,(总人数 6,本人名次 1)2、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 获批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总人数30,本人名次 1)3、 研究型大学多层次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与实践2013 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总人数 6,本人名次 1)4、 拔尖人才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2010 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总人数 5,本人名次 1);5、 物理类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实践 2008 年获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总人数 5,本人名次 2);6、 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08 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总人数 5,本人名次 1);7、 求新求实,研究生物理实
19、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2 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总人数 5,本人名次 2,推荐省教学成果二等奖)8、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6 年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人数 10,本人名次 2);9、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7 年获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总人数 30,本人名次 3)。推广应用:1、实践表明,多层次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强化了物理实验课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了学生对物理学前沿的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先进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研究型”学习。我们已成功举
20、办了九届全校物理实验论文竞赛,全校 20 多个专业学科 5000 多名学生参加,有近 300 名学生获奖。这种将知识传授与实验探索相结合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全校本科生中已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和创造性。近年来,我校物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本科生国内、外读研率达 80%以上,研究生阶段的快速适应,一部分学生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19篇。实验教学的改革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基础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更新与改进率超过 70%。中心教师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40 多篇。2、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受到高
21、校同行的关注,在全国高校物理教学研讨会议上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20 多次;成功举办了首届(10 年)和第二届(12 年)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全国 50 所高校 300 多名学生参赛,近 200 名实验教员观摩、交流。竞赛试题既符合我国高校物理实验的教学大纲,考核学生的实验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又体现近代科学发展,具有综合性、研究性,对全国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3、为进一步推广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资源共享范围,我们成功举办四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讨会 (07 年、09 年、10 年、11 年) ;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12 年)
22、 ;每次大会有 100 多所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进修,对教学成果的推广及资源共享范围进行了有力的扩展。4、2013 年 6 月首批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上网发布,对全国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5、获得首批唯一的物理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3 年) 。虚拟仿真实验内容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网站发布以来,受到全国各地高校师生的欢迎。6、每年近 30 所兄弟院校约 100 人次来中心参观访问。目前有部分兄弟院校已经参考我们的教学经验进行创新、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自 2005 年以来,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连续 9 年
23、每年选派 20 多名本科生来我中心学习、实践。7.候选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1、分类培养,设计一级物理实验分级实验内容(基础、提高、进阶三部分),拓展开放实验为不同中学物理实验背景的新生平稳过渡到大学物理实验学习;2、加强物理实验与大学物理课程的融合,即避免两者相互独立,也避免物理实验从属于理论;3、本科四年物理实验系统规划,形成多层次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全过程实现拔尖人才培养,实现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平稳过渡。8. 候选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1、引导青年结合本科生的研究性实验课题,开展相关的持续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通过提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性课题,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实验的兴趣。2、鼓
24、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科研团队,提升科研能力,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通过新建、改扩建实验,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学方法以、新知识的理解。3、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专题讨论会,强化责任心,提升教学水平。4、积极组织、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促进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方法、教学质量。5、通过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指导青年教师。6、教学改革项目化,促进青年教师承担各种教改项目,通过项目提升他们的各方能力。三、候选人科研工作情况科研简况主要从事高压物理、表面分析和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利用高压技术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较深入
25、的研究。通过高压手段对纳米材料、染料、聚合物的发光性质、拉曼散射等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压力对这些材料的结构相变、声子能量、发光离子能级的调控作用。发展了扩展朗道法,对有效能量损失函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利用有效能量损失函数对表面激发的有效深度的计算方法,引入表面效应从而很好地解释了光电子角度分布与 X 射线入射角的关系。在 JACS,JPCC,CPLett,Surf. Sci., Appl. Op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80 多篇,SCI 检索 60 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发展 Eu 离子高压荧光探针完善 Eu 离子荧光探针的高压表征技术,拓展了高压荧光、高压拉曼的研究对象。通过掺入 E
26、u 离子,激活一些物质在高压下的显性表征参数,对一些纳米材料的高压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变压力、相稳定性等参数,丰富了超高压条件下纳米物质的物性参数。论文(J. Lumin. (2006) 301)荣获Journal of Luminescence颁发的 Top Cited Article 2005-2010 证书。发表相关论文 18 篇,论文被他引 150 次。主要论文:J. Nanosci. Nanotechnol. 11 (2011) 9887; Mater. Res. Bull. 46 (2011) 350 ; J. Phys. Chem. C 114 (2010) 18279 ;
27、Solid State Commun. 149 (09) 301; J. Appl. Phys. 102 (2007) 53509; J. Lumin. 118 (2006) 3012、基于表面电子能谱的薄膜光学常数的获取发展一种基于电子能谱获取材料光学常数的方法。扩展了电子在固体内输运中能量损失的朗道理论,提出从表面电子能量损失谱中获得含有表面、体激发的有效能量损失函数。利用该函数成功地描述中低能电子在材料内部的能量损失过程,将描述高能电子能量损失过程的介电函数理论拓展到中低能电子。利用该方法可以从新材料的电子能谱中提取未知的电子能量损失函数及光学常数,充实材料光学常数数据库。发表相关论文
28、20 篇,论文补他引 50 次。主要 论文有:J. Nanosci. Nanotechnol. 10 (2010) 7824; Surf. Sci. 592 (2005) 18; 600 (2006) 1526; 603 (2009) 1236;Surf. Interface Anal. 35 (2003) 403、818; ; 36 (2004) 334、 632 ; 38 (2006) 574、1618; 42 (10) 130338;J. Appl. Phys. 106 (2009) 24316; PRB 66 (2002) 8541;Jpn. J. Appl. Phys. 43 (20
29、04) 71373 、压力调控上转换发光优化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利用高压调控发光中心及基质的能级,实现压力下发光材料内部的共振能量传递,提高发光效率。此外通过压力调控基质材料的声子能量,调节无辐射跃迁速率,进而可选择能级粒子数布居,改善发光质量。发表相关论文 15 篇,论文补他引 40 次。主要论文有:J. Nanosci. Nanotechnol. 11 (2011) 5228; 10 (2010) 7600;JACS 132 (2010) 8627; J. Phys. Chem. C 114 (2010) 4895;Solid State Commun. 147 (2008) 65;13
30、8(2006)86; J. Phys.: Condens. Matter 19 (2007) 486210;Scripta Materialia 57 (2007) 897; J. Lumin. 122 (2007) 66; 1(2005)32 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获奖成果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目前承担项目共 2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汇总 近三年(2010-2013 年)支配科研经费共 160 万元,年均 40 万元序号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12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3序号 项目名
31、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科研经费本人承担工作1纳米测量技术标准基础研究基于 REELS 谱表征纳米薄膜的光学常数方法研究科技部 2011.01-2015.12 160 负责2 熔石英激光损伤阈值的基理研究 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3-2015 60 负责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3纳米结构俄歇电子能谱(AES)图像分析方法和纳米结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定量分析方法科技部 2007.01-2010.12 40 负责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论 文 清 单 ( 限 填 不 超 过 10 篇 )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者(*) 发表日期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1High-Pressure Raman and
32、 Luminescence Study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GdVO4:Eu3+ Microcrystals2/6* 2010 J. Phys. Chem. C2 Raman studies of selenium nanowires under high pressure 3/4* 2011 Mater. Res. Bull.3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Eu3+/TiO2 Nanocrystals at Room Temperature 3/3 2006 J. Lumin.4Pressur
33、e-Induced Reverse Reaction of the Photochemical Decomposition of Germanium Tetraiodide Molecular Crystal6/7* 2013 J. Phys. Chem. C5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Raman Scattering of MnWO4 3/4* 2013 Chem. Phys. Lett.6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X-ray Photo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 1
34、/4* 2013 Proc. of SPIE7 Pressure Dependence of Mn2+ Fluorescence in MnS/Zn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5/5* 2011 J. Nanosci. Nanotechnol.8 Optical Properties of Silver Thin Films, Derived from REELS 1/7* 2010 Surf. Interface Anal9Pressure-induced irreversible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monoclinicGdOOH nanorods at ambient temperature7/8* 2014 Chem. Phys. Lett.10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X-ray photoelectrons emitted from silver 1/9* 2005 Surface Science注:*表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四、推荐、评审意见申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候选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 (公章)主任(签字) 2014 年 9 月 日申报学校意见(公章)校长(签字) 2014 年 9 月 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签章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