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35475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 包括因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如伤残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复函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报请的(2008)皖民申字第 0440 号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人意见。此复。二 OO 九年十月二十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皖高法【2009】371 号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通知各中级人民法院、县(区、市)基层人民法院:

2、本院在审查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对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二条形成不同意见。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形成两种意见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9 年 10 月 20 日以【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函答复我院。根据答复精神,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的理解,即这里的“财产损失”应包括因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希望在今后同类案件处理中贯彻执行上述答复精神,确保全省法院法律适用的统一。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九年十二月十日关于如何

3、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请示【2008】皖民申字第 0440 号最高人民法院:本院在办理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时,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分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案件由来与审理经过董家玲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简称平保阜阳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阜南县人民法院于 2007 年 9 月 11 日作出(2007)南民一初字第 1238 号民事判决。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7 年 12 月 7 日作出的(2007)阜

4、民二终字第 120 号民事判决,董家玲不服,于 2008 年 9 月 24 日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本院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查。二、当事人基本情况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董家玲,女,1973 年 9 月17 日出生,汉族,安徽省阜南县人,市民,住阜南县城关镇苗寺家属院。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住所地阜阳市清河东路 241 号。法定代表人:王跃华,经理。三、原判情况阜南县人民法院认定:2006 年 12 月 26 日,董家玲与平保阜阳公司签订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为其所有的皖 K43335 号松花江中型客车投保了

5、交强险,保险期间自 2006 年 12 月 27 日起至 2007年 12 月 26 日止。2007 年 1 月 26 日,孙世峰驾驶该车,将行人曹庆玲撞伤致死并逃离现场。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孙世峰醉酒后驾驶致使发生交通事故并驾车逃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死者曹庆玲无责任。后董家玲及驾驶员孙世峰与受害人曹庆玲的近亲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共同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共计 11 万元,已履行完毕。阜南县人民法院制作了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对上述协议予以确认。2007 年 6 月 11 日,阜南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孙世峰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后董家玲以平保阜阳公司拒绝理赔为由提起诉讼,请求

6、判令赔付交强险理赔款 50000 元。该院认为:原、被告订立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合同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孙世峰醉酒后驾驶保险车辆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其车辆负事故全部责任、受害人无责任,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平保阜阳公司应赔偿因受害人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即死亡赔偿金 50000 元。经人民法院调解,原告已赔偿了受害人近亲属包括死

7、亡赔偿限额 50000 元在内所有损失,该事实诉辩双方均无异议。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的规定,原告有权向被告索赔。虽被告辩称原告驾驶员醉酒发生交通事故不属于强制保险赔偿范围,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因此,在醉酒驾驶情况下,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中的免赔范围仅限于财产损失,不包括造成受害人死亡、伤残时的死亡、伤残赔偿金。中华人

8、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据此,阜南县人民法院判决平保阜阳公司给付董家玲死亡赔偿金 50000 元。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在投保交强险后,醉酒驾车致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受害人死亡赔偿金。根据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于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仅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而不包括其他费用,并且在垫付后还有权向致害人追偿。该规定实质上是保险公司免除承担

9、保险责任的规定。垫付抢救期间的医疗费仅是为了能及时救助受害人,在受害人脱离危险以后,保险公司不承担其他责任,此在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亦有明确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系保监会制定发布作为执行交强险的具体依据,保监会系国务院直属机构,其所发布的条款作为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遵守。所以,本案中车主在承担责任后无权向保险公司主张索赔。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撤销阜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董家玲的诉讼请求。四、申请人董家玲申请再审的理由董家玲申请再审称:原判适

10、用法律错误。1、原判曲解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立法本意。该条第二款仅规定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并未规定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2、原判适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效力不及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请求对本案进行再审。五、本院审委会意见案经审委会讨论,形成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董家玲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依法应裁定本案由本院提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理由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11、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应对保险事故承担无过失赔偿责任,即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第三人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保险人应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2、条例第二十二条就醉酒驾车等情形的免赔范围作出了限制性规定。该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第二款规定:“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从条例第二十

12、一条规定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两种情形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的“财产损失”只应作限制性理解,不应包括死亡伤残赔偿金等项目。因此,本案中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能免除其支付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的法定义务。3、条例系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保监会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与条例相关条款发生法律冲突,应以条例为处理依据。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正确。董家玲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依法应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理由是:1、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理解。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13、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规定来看,“财产损失”系指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广义上的财产损失,因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免赔范围包括因人身伤亡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规定:“被保险车辆在本条(一)至(四)之一的情形下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需抢救的,保险人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费用清单后,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无

14、责任的,保险人在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垫付和赔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的;(二)驾驶人醉酒的;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保险人有权向致害人追偿。”本案中,驾驶人醉酒驾车致人死亡,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依法不予理赔。审委会倾向性意见:同意第一种意见,请示最高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理解与适用解读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复函发表时间:2010-1-24 12:36:00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理解与适用解读最高院【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复函文/

15、余香成问题提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自 2006 年 7 月 1 日施行以来,其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财产损失”系广义的物质性财产损失,还是狭义的财物损毁,一直是司法实践中涉交强险案件的争议问题,2009 年 10 月 20 日最高人民法院终于给出了明确的说法。争议观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该款所指“财产损失”应该如何理解?【观点 1】:仅指狭义的财物损毁,不包括人身伤亡。根据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

16、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第二十三条:“交强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条例第二十二条所指的“财产损失”与上述“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财产损失赔偿限额”所提及的“财产损失”系同一概念,仅指与人身伤亡相对应的财物损毁,不包括 “丧葬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其他人身伤亡所致的经济损失。【观点 2】:指广义的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物质性财产损失,包括人身伤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

17、号)第一条:“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三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该司法解释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分别规定的是“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等 11 项赔偿项目,据此,可以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

18、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财产损失”理解为该司法解释第三十三条所指的“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即“物质损害赔偿金”。条例第 22 条所指“财产损失”与该司法解释规定的“财产损失”、“物质损害赔偿金”的含义一致,是指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广义上的财产损失,包括因人身伤亡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如丧葬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高院复函2009 年 10 月 20 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作出解释,现将原文摘录如下: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报请的(2008)皖民申字第

19、 0440 号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人意见。此复。二 OO 九年十月二十日复函由来2009 年 5 月 19 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受理被保险人因无证驾驶交强险二审拒赔申请再审案件时,本院审判委员会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其中将“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理解为狭义的财物损毁意见占主流,而将“财产损失”理解为广义的物质性财产损失的占少数。为慎重起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为此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现将请示原文摘录如下: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

20、二十二条的请示【2008】皖民申字第 0440 号最高人民法院:本院在办理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时,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分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案件由来与审理经过董家玲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简称平保阜阳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阜南县人民法院于 2007 年 9 月 11 日作出(2007)南民一初字第 1238 号民事判决。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7 年 12 月 7 日作出的(2007)阜民二终字第 120 号民事判决,董家玲不服

21、,于 2008 年 9 月 24 日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本院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查。二、当事人基本情况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董家玲,女,1973 年 9 月17 日出生,汉族,安徽省阜南县人,市民,住阜南县城关镇苗寺家属院。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住所地阜阳市清河东路 241 号。法定代表人:王跃华,经理。三、原判情况阜南县人民法院认定:2006 年 12 月 26 日,董家玲与平保阜阳公司签订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为其所有的皖 K43335 号松花江中型客车投保了交强险,保险期间自 2006 年 12 月

22、 27 日起至 2007年 12 月 26 日止。2007 年 1 月 26 日,孙世峰驾驶该车,将行人曹庆玲撞伤致死并逃离现场。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孙世峰醉酒后驾驶致使发生交通事故并驾车逃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死者曹庆玲无责任。后董家玲及驾驶员孙世峰与受害人曹庆玲的近亲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共同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共计 11 万元,已履行完毕。阜南县人民法院制作了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对上述协议予以确认。2007 年 6月 11 日,阜南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孙世峰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后董家玲以平保阜阳公司拒绝理赔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赔付交强险理赔款 50000 元。该院认

23、为:原、被告订立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合同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孙世峰醉酒后驾驶保险车辆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其车辆负事故全部责任、受害人无责任,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平保阜阳公司应赔偿因受害人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即死亡赔偿金 50000 元。经人民法院调解,原告已赔偿了受害人近亲属包括死亡赔偿限额 50000 元在内所有损失,该事

24、实诉辩双方均无异议。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的规定,原告有权向被告索赔。虽被告辩称原告驾驶员醉酒发生交通事故不属于强制保险赔偿范围,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因此,在醉酒驾驶情况下,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中的免赔范围仅限于财产损失,不包括造成受害人死亡、伤残时的死亡、伤残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

25、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据此,阜南县人民法院判决平保阜阳公司给付董家玲死亡赔偿金 50000 元。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在投保交强险后,醉酒驾车致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受害人死亡赔偿金。根据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于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仅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而不包括其他费用,并且在垫付后还有权向致害人追偿。该规定实质上是保险公司免除承担保险责任的规定。垫付抢救期间的医疗费仅是为了

26、能及时救助受害人,在受害人脱离危险以后,保险公司不承担其他责任,此在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亦有明确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系保监会制定发布作为执行交强险的具体依据,保监会系国务院直属机构,其所发布的条款作为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遵守。所以,本案中车主在承担责任后无权向保险公司主张索赔。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撤销阜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董家玲的诉讼请求。四、申请人董家玲申请再审的理由董家玲申请再审称:原判适用法律错误。1、原判曲解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立

27、法本意。该条第二款仅规定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并未规定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2、原判适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效力不及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请求对本案进行再审。五、本院审委会意见案经审委会讨论,形成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董家玲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依法应裁定本案由本院提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理由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

28、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应对保险事故承担无过失赔偿责任,即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第三人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保险人应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2、条例第二十二条就醉酒驾车等情形的免赔范围作出了限制性规定。该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第二款规定:“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从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两种情形看,第二

29、十二条第二款中的“财产损失”只应作限制性理解,不应包括死亡伤残赔偿金等项目。因此,本案中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能免除其支付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的法定义务。3、条例系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保监会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与条例相关条款发生法律冲突,应以条例为处理依据。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正确。董家玲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依法应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理由是:1、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理解。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

30、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规定来看,“财产损失”系指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广义上的财产损失,因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免赔范围包括因人身伤亡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规定:“被保险车辆在本条(一)至(四)之一的情形下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需抢救的,保险人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费用清单后,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保险人在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

31、。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垫付和赔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的;(二)驾驶人醉酒的;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保险人有权向致害人追偿。”本案中,驾驶人醉酒驾车致人死亡,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依法不予理赔。审委会倾向性意见:同意第一种意见,请示最高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答复文件后,2009 年 12 月 10 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第二十二条的通知(皖高法【2009】371 号),现将全文摘录如下: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皖高法【2009】371 号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通知各中级人民法院、县(

32、区、市)基层人民法院:本院在审查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对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二条形成不同意见。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形成两种意见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9 年 10 月 20 日以【2009】民立他字第42 号函答复我院。根据答复精神,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的理解,即这里的“财产损失”应包括因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希望在今后同类案件处理中贯彻执行上述答复精神,确保全省法院法律适用的统一。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九

33、年十二月十日复函释解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交强险限额设置为医疗费用赔偿限额、死亡伤残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三大分项赔偿限额,从而误导了人们对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理解,认为该款的“财产损失”就是“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的“财产损失”,应作狭义的理解,即财物损毁。事实上,由于涉交强险案件在计算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金额时均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确定,故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损失”应作出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有关“财产损失”的一致解释。即:对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理解,其中包括医疗

34、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各项财产损失。这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财产损失”内涵相一致,也与交强险属于财产保险的本质相一致。根据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结合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交强险属于责任保险,责任保险属财产保险的一种,而财产保险顾名思义是以财产损失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因此,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所指“财产损失”应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

35、释第三十一条作同一理解。2009 年10 月 20 日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立他字第 42 号复函即采纳了该种意见。问题探讨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一条:“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既然条例第二十二条所指的“财产损失”系广义的物质性财产损失,即物质损害赔偿金,那么对于与物质损害赔偿金相对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否属于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免责情形?最高院对此未予解释。笔者认为: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而言,精神损害赔偿必须依附于物质损害赔偿。理由是: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三十一条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六条:“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以上条文可以得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必须依附于物质损害赔偿金,而不得在物质损害赔偿金获赔后,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在物质损害赔偿金确定的基础上予以确定。以上观点仅作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