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级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的利用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王嘉毅 2002年3月26日,2,内容提要,一、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 二、三级课程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三、课程资源的利用,3,一、我国实施三级课程 管理的背景,国外课程管理的不同模式 我国课程管理的特点及其问题我国课程管理的改革历程,4,(一)国外课程管理的不同模式,5,国家权力最大,地方权力次之,学校权力最小。 这种模式要求在课程决策和课程设置中执行普遍性与功利性原则,每所学校都必须贯彻全国统一的、共同的、详细预定的课程。该模式最典型的国家为法国。,课程管理模式之一,6,地方权力最大,国家权力次之,学校权力最小。 这种模式要求课程管理权在各
2、州和各学区,课程纲要与学科标准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自定,教材选择、课时编排、科目设置由地方自主,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该模式最典型的国家为美国。,课程管理模式之二,7,学校权力最大,地方权力次之,国家权力最小。 这种模式下各学校的校长、教师有着极大的专业自主权力,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发展的主流。该模式的典型国家为英国。,课程管理模式之三,8,国家和学校的权力大,地方的权力小。 这种模式是随着世界各国课程结构改革的潮流而出现的,如英、美等国通过颁布学科的全国基本标准,逐渐增强国家的课程决策权力,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课程决策新模式。,课程管理模式之四,9,(二)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10,长期以
3、来,我国的课程管理以国家管理为主,地方及学校在课程管理中基本没有发言权,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呈现出权力较为集中的特点 。,我国课程管理,11,我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人口广大、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发达、各地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大一统的课程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各地的教育实际、教育情境、教育条件的多样性。,我国课程管理中的问题,12,2000年西北地区中小学危房率,13,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较高,14,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较高,15,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各自的经济发展与现实需要,全球各国都在加强对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探讨和研究,很快形成了世界性的课程改革热潮。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并使三者有机地均衡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借鉴。,改革动态,16,我国课程决策权利结构改革,1988年,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制度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开始实行编、审分开,提倡“一纲多本”,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7,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
5、,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 应性王湛: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因此,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并开发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设计课程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20,二、三级课程的管理目标与任务,21,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
6、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2,23,24,(一)国家课程,25,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它是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这些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期望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定义,26,国家课程的特点,主要针对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 从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统一规定了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它的要求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主要以必修课和国家统一考试的形式来体现。,27,国家课程的主要
7、作用,28,1.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国家课程保证所有学生,无论其社会背景、文化、种族、性别和能力有何不同,以及是否残疾等,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理智、形成将来作为一名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权利。,29,2.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国家课程向学生、家长、教师、地方官员、用人部门和公众清楚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成就标准,规定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应达到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可用来制定改进的目标,衡量目标的达成度,实施监控。,30,3.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国家课程有助于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以提高课程
8、的连贯性,同时为学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地。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31,4.增进公众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信心,国家课程增进了公众对学校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预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和信任。它为公众和教育界人士讨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32,国家课程的以上四个作用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但课程本身却不能静止不动,它必须对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反应,也要对学校自身性质的变化做出回应。,总而言之,33,(二)地方课程,34,1、地方课程的涵义,地方课程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指国家课程在地方的有效实施。,35,第二,
9、是指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或特殊需要而开发或设计的课程。它反映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也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特殊性。,36,地方课程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在本地的有效实施。对地方来说,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以提高本地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37,一是指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应以本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为主。只有依靠他们,才能确保地方课程的有效性、科学性与现实性、针对性。 二是指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所设计的各门课程,应充分挖掘当地所存在的各种潜力,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立足于地方,
10、38,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实施,还是地方课程的开发等,都以地方为主,地方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的重要部门。,归属于地方,39,地方课程的运作模式是: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力量,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在国家课程计划中预留一定的比例给地方,地方教育部门也应下放权力给学校,充许学校自主开发并实施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40,2、地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41,有利于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模式的多样化与课程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根据本地实际,实施国家课程和开发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42,地方课程是连接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与纽带。 是国家课程在地方的具体化。而学校课程则是国家课程和地方
11、课程在学校的具体化,它有利于地方课程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地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43,地方课程有利于地方参与课程改革,有利于调动地方开展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地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44,3、强调地方课程的重要意义,45,强调发展地方课程,有利于国家课程目标的实现。地方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地方会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46,强调发展地方课程,有助于建立民主开放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开发体系与课程管理体系,从而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地区、学校两级的自主性与能动性。,47,强调发展地方课程,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提高教育活动的实践效率,有助于增强
1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48,4、地方课程的特点,49,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适切性特征开放性特征,50,(三)学校课程,51,一方面,指的是在学校中组织与实施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如本校执行国家与地方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的实际课程标准及具体内容。 另一方面,它指的是学校本位课程,如本校开发、制定的具体选修课程及为此而编写、选用的教材。,学校课程定义,52,校本课程的 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小组。,53,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54,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
13、要有四个阶段:1.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 开发,55,校本课程的 开发.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做出的价值定位。.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56,校本课程的 开发.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57,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四)课程管理的目标与任务,59,地方管理基础教育课程的 主要目标,建立和完善地方管理基础教育课程的机制,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增强课
14、程对地区、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加强课程管理队伍和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60,贯彻执行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同时要充分反映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同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地方管理基础教育课程的 基本要求,61,严格管理,规范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同时要发挥各地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发挥教育行政在课程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改善地方教育行政对课程的管理,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地方管理基础教
15、育课程的 基本要求,62,学校课程管理的 目标, 执行国家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结合学校的实际,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广泛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3, 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权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参与课程决策。,学校课程管理的 目标,64,学校课程管理的 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必须考
16、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坚持权利与责任统一。形成权利分享、责任分担观念,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65,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其实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把握好双向管理的关系。学校应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学校要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机制。,学校课程管理的 原则,66
17、,(五)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使课程的实施有被动变为主动;2、有利于增强课程的适应性;3、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更好实现。,67,四、课程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改变以往教学中过分依赖教科书,片面强调机械训练的倾向,注重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以及交流与合作等。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68,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内容资源。它既包括教师教的内容来源,也包括学生学的内容来源。,课程资源,69,纲要关于课程资源的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
18、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70,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价值,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设新的课程文化,71,校内课程资源比如专业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其他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课程资源的种类,72,校外课程资源比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文化馆以及工厂、农村、部队、机关、科研机构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73,信息化资源比如计算机、光盘、
19、校园网以及各类网站等网上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74,历史文化类;人文文化类;社会问题类;地理环境类;自然资源类;科技发展类;生活环境类;文化知识类。,课程资源的种类,75,除了传统的这些课程资源以外,当前特别应重视教师与学生这种独特的,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人,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交往等本身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76,1要转变观念 特别要克服以往的唯书本、唯教材的倾向。反对那种认为只有获取知识才是学习的狭隘的观念,将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经验纳入到学习的范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利用课程资源,77,2要注重不同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
20、。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价值。在具体利用过程中应注重不同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单打一。,如何利用课程资源,78,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如何利用课程资源,79,4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而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最符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如何利用课程资源,80,5课程资源的利用要应地制宜 由于各地的文化、历史、自然、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完全相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不宜一刀切。各学科课程标准虽然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等有建议,但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实际,立足于本地的条件,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课程资源,81,6加大课程资源的统筹力度 课程资源有校内的、校外的,有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系统外部的。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应加强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力度。可以建立课程资源委员会或课程资源协调小组等,做到资源共享,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如何利用课程资源,82,7正确看待教材等课程资源 教材或课本、练习册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现实生活等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