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指导方案为进一步指导我省疾控机构做好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源头防范,强化疫点和可疑区域的消毒,降低发生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感染的风险,制定本方案。一、现场消毒基本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应当根据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科学有效,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各级疾控中心应对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技术指导。1、加强对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疫点、疫区现
2、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2、加强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3、加强对重点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等消毒指导。根据联防联控的原则,积极配合农业、畜牧等部门针对动物 H7N9 禽流感疫情开展消毒工作,提供现场消毒技术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1、加强对家禽类养殖、活禽市场及候鸟迁徙地等消毒技术指导与管理。2、当出现动物禽流感疫情,对死禽和宰杀的家禽、禽舍、禽粪进行终末消毒技术指导。3、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技术指导,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各级疾控中心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
3、制的技术指导参照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 年版) 要求执行。二、消毒方法消毒工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进行疫源地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程序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2、消毒人员到达疫源地,首先确认消毒地址是否正确,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病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4、 。穿工作衣、戴上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服、胶鞋(或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等。4、仔细了解病毒可能污染的房间、场所、物品、家具及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5、进入疫源地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 1.5m 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6、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7、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8、对室内物体表面等依次进行消毒。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
5、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消毒时,可在疫源地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室内消毒后,还应对污染的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9、疫源地消毒工作完毕,按防护用品穿脱顺序依次脱下,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用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填写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记录。必要时,达到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10、离开前,嘱让相关人员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各种环境的消毒1、禽舍、厕所、活禽交易市场等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 2000mg/L5000mg/
6、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 2,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60min。处理完垃圾后应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 1/10 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 24h。2、病家的地面、墙壁、家用物品等一般物体表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 500mg/L7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 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喷药量为 200ml/m2 300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60min。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等一般物体表面也可用移动式紫
7、外线灯照射,至少 30min。3、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 2000mL 可加漂白粉 50g 或含有效氯20000mg/L 消毒剂溶液 2000mL,搅匀放置 2h。无粪的尿液每 1000ml 加入漂白粉 5g 或次氯酸钙 1.5g 或 10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 100mL 混匀放置 2h。粘稠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 20%漂白粉乳剂或含有效氯 50000mg/L 消毒剂溶液 2 份加于 1 份排泄物或呕吐物中,混匀后,作用2h。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覆盖,作用 60min 后清理。4、盛排泄
8、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 5000mg/L 消毒剂或 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溶液浸泡 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 15min30 min 或流通蒸汽消毒 30min,也可用 0.1%过氧乙酸溶液或 5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20min 后,再用清水洗净。6、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类可用 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 30min,或用 20%漂白粉乳剂浸泡 2h,也可焚烧处理。7、纺织品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 30min,或用 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mi
9、n;不耐热的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 15%过氧乙酸 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 2h。8、手与皮肤用 0.5%碘伏溶液( 含有效碘 5000mg/L)或 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 1min3min 。也可用 75%乙醇或 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 1min3min 。或用快速手消毒剂 (异丙醇类、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 酒精等消毒剂)揉搓作用至手干为止。9、人与动物尸体动物或病人的尸体用 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焚烧或火化。不能进行焚烧或火化的动物尸体应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
10、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水源。10、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min 或 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 500mg/L7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 60min。11、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 10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至表面湿润保持 4h 以上,消毒后深埋。12、污水对小水体的污水每 10L 加入 20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 10ml,或加漂白粉 8g。混匀后作用 1.5h2h,余氯为 4mg/L6mg/L 时即可。较大的水体应加强管理,疫区解除前严禁使用。13、饮用水对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
11、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4、空气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23次,每次不少于 30min。病家、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具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措施。确需进行空气消毒的,可密闭房屋,用紫外线灯照射至少 30min,也可应用 0.1过氧乙酸、 3%过氧化氢或500mg/L 二氧化氯的消毒溶液,用气溶胶喷雾,20mlm 3,作用 60min。人进入前应先开门窗通风。15、空调系统的消毒(1)建筑物内一旦发现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感染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在采取有效的清洗消毒措施后方可重新运行。(2)在对病人居住或活动的房间作空气
12、熏蒸消毒时,单机空调应保持运转,直流式空调应关闭。(3)在对病人居住或活动的房间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后,应打开所有门窗,并将空调系统开至最大进行空气抽换并维持一段时间。(4)过滤器、过滤网应先消毒再更换。消毒方法可用有效氯含量为 2000mg/L 的消毒溶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min。过滤器、过滤网拆下后应再次喷洒消毒,然后焚烧。(5)所有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 的消毒溶液喷雾或擦拭消毒。(6)空调箱的封闭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用量为1g/m3)或用 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后封闭 60min,消毒后及时通风。(7)空调凝结水应集中收集在密闭的塑料容器内,按污
13、水处理方法,以每公斤水投加有效氯 200mg 的比例加入含氯消毒剂,混匀后作用 60min 后排放。如采用连续收集的方法,则可在收集容器内预先加入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的消毒溶液,容器加盖,防止在收集过程中产生气溶胶。三、个人防护原则个人防护用品选择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医用级的标准,且应在有效期内使用。1、防护服 应符合 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由帽子、上衣、裤子组成,可为连体式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和腰部可采用弹性收口或拉绳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2、隔离衣 面料应能阻止轻微液体的渗透
14、,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性能和牢固度,阻燃、舒适。3、防护口罩 口罩可分为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更高级别),应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医用防护口罩应符合GB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4、护目镜 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5、手套 为橡胶手套或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弹性好,不易破损。推荐使用每副单独包装。6、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 防水、防污染。7、防护面具 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防护级别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在医院或疫点、疫区进行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防治工作时,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1、一级防护(1)适用范围
15、对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2)防护要求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2、二级防护(1)适用范围对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一般调查的人员。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2)防护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隔离衣或医用防护服和 N95 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穿戴手套、鞋套。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方法同一级防护。3、三级防护(1)适用范围对人感染
16、 H7N9 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或禽类进行标本采样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的疾控工作人员。(2)防护要求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只能使用医用防护服) ,应当加戴护目镜、面罩或将口罩、护目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 N95 或 FFP2 级及以上级别的滤料)。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1)非连体防护服穿戴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检查口罩的密封性。戴上护目镜或面具。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2)连体防护服穿戴
17、戴一次性帽子。戴口罩或全面防护面罩,检查口罩的密封性。戴上护目镜或面具。穿连体防护服(戴上防护服帽子)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2、脱卸防护用品顺序(1)非连体防护服脱卸离开隔离室或污染区域。在隔离室外厅脱卸(不能污染其他的人) 。摘掉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脱掉隔离衣或防护服及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摘下防护眼镜或全面防护面罩。摘掉口罩。先将下面的口罩带摘下,再将上面的口罩带连同口罩一起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手消毒。(2)连体防护服脱卸离开隔离室或污染区域。在隔
18、离室外厅脱卸(不能污染其他的人) 。摘掉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脱掉防护服及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摘下防护眼镜或全面防护面罩。摘掉口罩,先将下面的口罩带摘下,再将上面的口罩带连同口罩一起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手消毒。3、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每 4 小时应更换一次,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确诊病例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4)接触疑似病例,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病例之间进行更换。(5)隔离衣或防护服被病人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防护器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7)脱卸防护用品时,注意双手不接触内部穿着的衣物和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