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考生在第 42、43、44 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 ( 10 分)旅游地理读图 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图 1043 (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 11 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滑坡灾害图 11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44 ( 10 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 1 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表 1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2、 湿地总面积(hm 2) 湿地比率()1976 2251 88893 42991986 3721 39639 19172005 1973 19230 930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42 ( 10 分)旅游地理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3 分)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3 分)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4 分)43 (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4 分)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 分)雨水下渗,在基
3、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3 分) 44 ( 10 分)环境保护变化特点:19761986 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3 分) 19862005 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3 分)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4 分) (每答 1项得 1 分,答出 4 项或以上即可得 4 分)42.(10 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 11 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 366 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
4、 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4 分)(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6 分)【答案】43.(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 12,完成下列要求图 12 示意美国本土飓风 、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 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 分)【答案】(1)甲为地震。 (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 ;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
5、防灾教育和培训等。44.(10 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 年为苏州河,1928 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 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 2010 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 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 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 分)【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解析】12.(26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6、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6 分)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2)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 (2 分)(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 (6 分)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6 分)支持的理由:_;反对的理由:_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5)据图 8 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_
7、。 (6 分)12(26 分)(1)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 。(2)森林火灾(病虫害) 。(3)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早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4)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的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5)建筑(服饰;民俗) 。地形较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 。13. (30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图 9 中
8、甲省的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6 分)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9 分)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 10 列举三项。 (9 分)(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 11 说明原因。 (6 分)13(30 分)(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 ,GDP 相对较低。(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