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博分析总结,PS:此次分析的数据部分援引自微博自带的数据。,一、粉丝分析,1.粉丝结构及分布情况,粉丝中男性比例很高,与行业性质有关普通用户占多数,具有V认证用户所占比例很小,可见影响力不够,在行业内的品牌认知度较低。大多分布在江苏、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与业务活动区域一致。,一、粉丝分析,2.粉丝数量总体变化趋势,图为近三个月的粉丝数量变化趋势,虽总数在上升,但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平均每月大约增长20位粉丝。截至目前,粉丝数量为718。,近三个月的粉丝数量,一、粉丝分析,3.粉丝特征,近三个月活跃粉丝数,近三个月互动粉丝数,To be continued,活跃粉丝数占粉丝总数的70%左右,
2、并且活跃总数也在大体上持续走低,说明微博平台的社交吸引力下降。同时这一数字也表示粉丝中的“僵尸粉”比例大概为30%(比例已经挺高了,毕竟粉丝总数才718);,互动粉丝数自4月以来也有大幅下降趋势,并且互动总数相当少,在粉丝总数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常与官微互动的也是固定几个用户,其中还包括几位烽火领导和员工,近期这几位用户也有互动减少或者不再互动的趋势;,一、粉丝分析,4.粉丝习惯,绿线为我的发博比例 蓝线为粉丝活跃指数,一天中粉丝活跃指数基本一致,未出现较大波动,但在8点到10点之间曲线要略微高一点,如今官微发博时间大概在10-11点之间,因此可做适当调整。,二、内容分析,1.内容分类及构成,
3、原创,转发,原创微博和转发微博的比例大概维持在1:1,并且原创微博以公司业务为主体,体现足够的专业性;转发微博大多集中在行业范围内,对业内发生的新鲜资讯进行解读和传播,从侧面体现官微的专业性,偶有转发其他娱乐性、时政新闻,增添趣味性和可读性。,二、内容分析,2.微博点击分析,近一个月排在前几位的微博点击信息,表格内罗列的是近一个月内点击量较高的微博及其点击数据,可见信息发布后点击率只占阅读量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并没有有效的信息流导向。,To be continued,近一个月内微博访问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上三种方式,从微博流向微博是主流,而从公司官网导向微博,也带来了一些流量。其他来源因数字太小,
4、可忽略不计。从UV数据来看,数字很小,说明访客出现重叠,实际访问量较小。,近一个月微博页面访问来源,PV:访问量UV:独立访问量,一个IP记一次,三、互动影响力分析,1.转发分析,近三个月转发量,虽然图示近三月的“转发量”曲线不甚规则,但可以看出曲线的大体是呈不规则的下降趋势,说明转发量相较以前要有所下降。,三、互动影响力分析,2.评论分析,近三个月评论量,4月份的曲线比较密集,自5月之后只是出现了几次评论的“高峰”,大体可看出近期评论数也相较以前减少。,三、互动影响力分析,3.页面浏览量分析,近三个月页面浏览量,近三个月的浏览量于4月出现了一个高峰,与当日(即4月9号)发布了8条微博吻合,说
5、明发布量的增多会相应带来更多流量。但5月中旬之后流量比较低迷,6月开始后开始出现小幅增长。,To be continued,近一个月的访客还是以老访客为主,新访客占比例较小,说明传播力度不够,未能带来足够的浏览。但新访客的平均访问时长为1分钟左右,可见还是有式微的作用的。,四、结论,概述从总体数据以及分析来看,伴随着微博平台整体热度的减退,微博的运营较之以往要有所衰弱;所分析的三个主体中,内容作为核心,驱动粉丝和流量,最终引向影响力;,难点面向企业级而非个人,再者产品要专业程度较高,总体需求较少,因此市场比较狭窄;微博平台整体热度减退,社交平台的转移;,对策内容延续较高的专业性,将业内资讯与公司品牌和产品结合,推进行业发展,扩大品牌认知;利用“粉丝通”等推广工具,做好推广;做好实时监控,适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