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析诗经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篇的风格诗经中有不少的诗篇是反映战争的。在诗经的创作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斗争剧烈和社会动荡的年代,集中表现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以及中原地区与各夷族之间的侵略战争。在那个时代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由于频繁的战争为诗经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诗经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的分布非常广泛,不仅在国风中有出现,在大雅,小雅以及颂诗中都有分布。本文主要以诗经中的豳风破斧 、 秦风无衣 、 秦风小戎 、 小雅采薇 、小雅渐渐之石 、 小雅何草不黄 、 小雅出车 、 小雅六月以及大雅常武 、 大雅江汉等诗篇围绕着诗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情感上进行分析。破斧记录的是随周公东征
2、的士兵喜获生还的诗 2。诗中既从侧面刻画了战争的惨烈“既破我斧,又缺我析”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又有对战争带给士卒的心理上的巨大影响的描写“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从诗的总体上分析,该诗共三章,通过重章叠句的手法,充分展示了战争之后喜获生还的士卒们对于战争留下的恐惧和灾后余生的欢乐庆幸的心情。秦风无衣是诗经的战争题材的诗篇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中有“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2“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 ”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
3、犹存耳。 ”3秦国由于地处西陲而经常与西方戎狄发生战争,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秦地尚武的民俗,所以诸如“秦俗强悍,乐于战斗 4”在秦风中亦能得到体现。因此多数人都把秦风无衣看作是流传于军中的战歌 2。从诗篇的艺术特色上来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重章,起兴和反问的手法,使整首诗都充满了昂扬向上的乐观的精神。宋人谢枋得说:“无衣一诗,毅然以天下大义为己任,其心忠而诚;其气刚而大;其词壮而直” 5小戎则是秦风中另一篇反映战争的诗,它从一位妇女的角度出发,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物,乱我心曲”来直接表现对远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从全篇来看这首诗,诗共有三章,其中每章前三句都使用赋的手法,第一章
4、直接描写战车,第二章描写战马,第三章写兵器,描绘细致, “极尽描画战车、战马及兵器的精良华美,浓墨重彩,俨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宏大开阔,轮廓分明,字字凝重,彰显了秦人全民威武、兵强马壮的盛况。 ”5每章的后四句“写妻子的思念,缠绵温和,以见相思之深,透露出丝丝阴柔之情。 ”2刚柔结合的手法在整个诗经中都是非常特殊的,它与秦地尚武的民风有着直接的关联。采薇一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位常年在外征战的士卒归家时所作,诗中既有对一路上所见之景的描绘,也有对征战生活的回忆和回家路上复杂的感情。使得全诗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从诗的形式上来看,前二句起兴。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人看见路3边生出地面的薇菜
5、,触发了心中绵绵不断的思绪,也勾起了他对征战生活的回忆。诗的前三章,除起兴句外,表现诗人在行役之时思乡之情之深,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繁重的战事使行役在外的士卒不得归家,他们将心中的愤怒发泄在入侵的敌人的身上,故说“猃狁之故” 。然后强烈的思乡之情任仍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不遑启外。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接着诗的第四第五章则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突出战场的紧张,战事紧迫的气氛。离家已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重新踏上归家之路,不自觉有了“近乡情更怯”的内心复杂的感情“行
6、道迟迟,载渴载饥”正是这位士卒心中的真实的感受。渐渐之石是表现兵士征途劳苦的诗,此诗全篇用赋,既描绘了征途之景,又表现了士卒们征战之苦, “渐渐之石,维斯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这是对一路来征途的描绘,而“有豕白蹢,丞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对此方玉润认为是记载“当日实事” ,这样就将整个征途展现出来,通过细腻逼真的描写将二千多年前士卒们征战四方的场景展示在我们面前。和渐渐之石一样, 何草不黄反映的也是征夫苦于行役的诗,相比于渐渐之石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加强烈,诗的开篇连用三个反问表现征夫对于疲于经营四方的怨恨, “何日不行,何人
7、不将”语气直接而强烈, “何草不玄,何人不衿”心中的愤怒直4脱而出。结尾“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一章则更具艺术特色,既写实景,又不自觉中透露出无法掩盖的悲怆气氛,令人为之叹息。小雅出车既有描写战事的紧迫“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也有通过改变叙述视觉以将领南仲的角度来表现他对战事的担忧“忧心悄悄,仆夫況瘁。 ”也有表现出将领的豪气“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也有对军中军容壮盛的形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与将领的威严赫赫相结合突出了军队的强大。诗中流露出远征在外的思乡的情感。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 小雅六月开篇即描写战事紧急
8、,战争频繁的场面, “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六月兵车往来不息“猃狁孔炽,我是用急。 ”道明了出征的原因是因为猃狁孔炽。关于此诗的主题主要是保卫国家,即“以匡王国”有战争胜利的喜悦,对将帅的赞美,对取得保卫国家胜利的歌颂,充满着自豪的民族精神。还有对我方战备物资(军马强盛的直接描写)也有对敌人强大的描写(猃狁匪茹,整居焦获) ,从反面衬托我军军容之盛。通过以上诗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诗中所表现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既有思乡之情,报国之情,又有苦于行役的怨诗。在其风格上,在抗外族侵略的诗篇大多充满同仇敌恺,矢志报国的豪情。这种蕴含在诗中的情感与后世边塞诗中所包含的爱国热情和思乡之情是一致的。5参考书目:1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成公十三年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2 程俊英, 蒋见元诗经注析, 中华书局, 19913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2009.4 宋朱熹.诗集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7.5 宋谢枋得撰,清吴长元重辑.诗传注疏三卷A.续修四库全书第 57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6 章惠康,罗光辉言情诗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