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1专业设置与定位1.1.1专业名称规范、科学我院于 2000年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4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 年 9月被确定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内专业,专业名称规范、科学。1.1.2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本专业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及时跟踪市场需要变化,主动适应地方军工企业、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军工大省。在“十一五”期间,河南省规划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 360个,总投资 502亿元。2009 年 9月,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加速推进装备制
2、造业发展,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力争经过 10年左右的努力,使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创新和服务基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是广泛的,因此,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在充分调研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和对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的。我们通过走访、网络、电话、问卷等多种途径,调研了豫西南及周边地区多家大中型企业,被调研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范围内和人才需求调
3、查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市场容量大,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为一体的新型专业,通过区域内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分析,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为:具备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能够设计常用电气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器件,合理布置线路,完成安装和调试工作;能运用 PLC设计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完成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故障检修;具备生产现场设备管理能力;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工作,经过培训胜任机电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综上所述,我们的专业定位紧密结合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
4、实教育部 16号文件精神,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会,及时调整本专业的市场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以适应市场需要。目前,机器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机器人技术将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在今后的课程建设和技能培训中不断加强。1.1.3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本专业依托“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与省内 10余家军工企业建立了双主体合作育人关系。与河南北方星光机电责任有限公司合作,本着“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合作育人、资源共享,合作发展、互惠互赢”的原则,共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即北方星光机电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成员
5、由甲乙双方推举,机电学院领导成员由理事会任命。制定并完善理事会工作章程,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合作办学目标,协调行动计划,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夯实基础。二级学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接受学生的职场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接受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参与高科技横向课题科研工作,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学校定期开办在岗职工数控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班、技能等级鉴定的考前培训班、成人学历教育工作、联合招生(招工)并实施多学期联合培养(双元主体教育),互派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制度,文化交流制度等。河南北方星光机电
6、责任有限公司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等实验实训基地。聘请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专业建设和其它教学环节的设定,在学校和行业、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建设委员会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韩全立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系主任秦启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系副主任田林红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系副主任张国同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主任鲁宏勋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高级技师胡飞嘉 河南南阳中光学集团
7、数控加工工艺师胡家升 河南南阳中光学集团 高级工程师李党玉 南阳三博齿轮厂 副总工程师鲁德江 5124 厂 高级工程师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1.2.1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10年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和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命名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依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或国家示范专业。在专业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目标和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目标,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厂中校”、“校中厂”等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实践教学
8、条件;继续推进和完善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 “4.5+1.5(学期)”工学结合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构,突出人才技能培养特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1.2.2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制定详细的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自查和互查的方式保证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通过专业群建设、教研室建设和教研活动管理,建全专业建设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入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技能,根据“专业核心技能一体化”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完善
9、“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 “4.5+1.5(学期)”“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新要求及时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去;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专业核心技能一体化”、“核心技能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能教学环境一体化”和“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的教学方案。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就业导向,实践领先,学练交替”的指导思想,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方法,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双证书为基础,构建课程内容;按教、学、练、做一体化构建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
10、根据“教学环境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虚拟仿真等教学技术,探索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努力建好 2到 3门优质核心课程;再建 2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组织教师编写适合该专业教学特点的校本教材 3本。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用好
11、各类人才”的工作思路,建设和规划专任及兼程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全作和双主体育人,引进企业知名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对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及技能水平;注重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建设,力求人才来源多样化;坚持中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努力构建一支老、中、青合理搭配,数量适宜、梯队合理、专兼结合、学历层次高、协作精神好、教学水平优、“双师”结构佳的创新型教学团队。5年内,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 95%;“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 95%以上,兼职教师担
12、任的课程比例达50%。4、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及生产为一体的“校中厂”和“厂中校”实验实训基地。企业和用人全程参与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工作流程设计,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学文件与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实训成果评价等教学环节,构建校企共建设实践教学过程的新体系,创立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校企互赢的长效运行机制。5年内,计划增加 35 家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 12 家二级学院;与两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关系。5、改革评价方式改革以知识继承为主的课堂考试模式,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成绩评价模式。企业参与制定认知实习、生产
13、性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考核办法,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企业兼职教师评价为主评定学生成绩。改革校内学生成绩评价方式,重视实践考核,突出职教特色。将职业素质纳入课程考核,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根据课程性质,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试验、现场操作、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情景测验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6、提升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加强科研与教研管理,坚持“以教学促科研,科研转化教学”,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 20人左右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团队。依托“河南军工职教集团”和地方行业企业,通过兼职技术服务,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注重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开发队
14、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教研、科研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努力造就一支理论有深度、科研有特色、服务有创新、发展有后劲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团队。计划五年为企业培训员工 1000人次以上,开展技术服务项目 20个。为保证专业建设与规划有效实施,制订了以下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措施作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和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对本专业今后的建设和规划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精品课建设、教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工作加大表彰与奖励力度,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2、经费保障措施五年内,学院将投入
15、50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确保专业建设有方向,经费支出有保障。3、师资保障措施学院制订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备高学术水平和高学历人员担任专业教师。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术进修,提高个人学历和学术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和吸纳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兼职教师课时比例。有计划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进行工程进修,增强实践能力。积极参加专业行业教育培训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方法。以精品课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使全体教师得到锻炼,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
16、。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特别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参加产学研活动和实践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团队双师”素质;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集体观摩、集体评课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素质,特别是通过说课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4、教学资源保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我院率先推行“4.5+1.5(学期)”工学结合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结合职业认证考试内容,制定了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最有力保证。本专业现有 3个“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一个“柔性制造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
17、中心”。北方星光机电学院的成立,是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新模试,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辟了新路径。引校入厂初见成效,建立的具有实际生产特性的“校中厂”正在运行,并逐步和实践教学环节连接起来。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方面的保障。1.2.3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学院规模大、办学实力强的重点专业之一。随着本专业建设的日臻完善,将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设备管理和维修专业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对南阳市周边中等专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
18、面发展,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能力,常用机电设备操作能力,常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情操高尚、长于动手、勇于创新的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人才。依据上述目标要求,本专业人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定位如下:1、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规范;谦虚谨慎、主动配合、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
19、沟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2、知识能力(1)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正确操作普通车/铣床、数控车;(2)设计常用电气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器件,合理布置线路,完成安装和调试工作;(3)熟练掌握一种电气制图软件,绘制电气控制图;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单层或双层电路板;(4)应用 CAD/CAM 软件,设计简单机械产品;(5)PLC 和触摸屏设计程序;(6)运用变频器、PLC 改造普通机床的调速系统的控制系统;(7)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能设计简单的控制过程;(8)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故障检修;(9)钳工的基本操作和装配知识;(10)机
20、电专业英语应知识;(1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知识。3、操作能力(1)可以使用所学机电知识解决控制系统设计中的计算问题;(2)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程、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3)具备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能力;(4)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5)PLC、变频器应用能力;(6)具备一定的生产现场设备管理能力,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编制设备管理文件。表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就业方向 就业岗位 岗位要求设备操作工 熟练操作普通机床,数控车/铣床及加工中心设备操作与管理 机电设备管理员 熟悉机电设备,编制设备管理文件常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熟练掌握一种
21、电气制图软件,绘制电气控制图;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单层或双层电路板;根据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器件机电产品制造机电产品装配 能合理布置线路,完成电气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能进行钳工的基本操作和机械装配数控机床维修装配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了解数控机床机械和电气装配的步骤、方法,依据工艺文件要求,正确使用各类量具、量仪,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调试数控机床维修 了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故障检修简单的控制过程设计熟练运用 PLC和触摸屏设计一般的程序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 生产线的安装和 调试 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对生产线的机械和电气部分进行装配和调试机电产品
22、销售 具有一定的管理和销售能力相关行业 售后服务 熟悉机电产品原理,做好安装调试工表 3 主要岗位能力详述岗位 能力要求设备操作与管理1.具备操作普通机床,数控车/铣床及加工中心的一般能力2.理解并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3.理解并遵守生产工艺规程4.具备机械制造的一般知识能力5.具备一定的制图和识图能力6.能够使用常用机加工量具、刀具和夹具,能够按照技术要求控制零件加工质量7.理解一般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方法8. 具备机床日常维护与保养的相关知识9.具备机床设备管理相关知识和流程10.了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11.能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故障检修12.会编制设备管理
23、文件,统计机床机床故障类型13.能较好地与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设备维修等生产一线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机电产品制造1.能够熟练一般的继电器控制系统2.熟练掌握一种电气制图软件绘制电气控制图3.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单层或双层电路板4.根据控制要求,正确合理选用器件5.能够使用 PLC和触摸屏设计一般的程序控制系统,设计一般的控制界面6.能够调试安装一般难度的电子电路7.具备机械制造的一般知识能力8.具备一定的制图和识图能力9.能合理布置线路,完成电气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10.能进行钳工的基本操作和机械装配11.理解机械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器件位置图12.能较好地与工艺设计、生产管理、
24、质检等生产一线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数控机床维修装配1.掌握数控机床结构原理,机械传动原理2.掌握数控机床的一般电气控制原理3.掌握两种以上数控系统的控制原理,接线方法4.了解数控机床机械和电气装配的步骤和方法 5.依据工艺文件要求,正确使用各类量具、量仪,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调试6.理解机械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器件位置图7.能够进行数控机床一般功能的调试8.具备英文资料的查阅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9.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10.能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故障检修11. 能够熟练读使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内部程序状态,更改相关参数12.能很好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
25、和机床操作等人员进行交流沟通13.具备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1.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原理,机械传动原理2.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一般电气控制原理3.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程序结构,上传下载方法,系统组成方法,通讯方法4.控制界面的信息内容,操作方法5.了解自动化生产线机械和电气装配的步骤和方法 6.依据工艺文件要求,正确使用各类量具、量仪,对自动化生产线机械安装进行检测和调试7.理解机械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器件位置图8.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一般功能的调试9.具备英文资料的查阅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9.掌握自动化生产线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10.能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日常
26、维护保养和一般故障检修11.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内部程序状态,更改相关参数12.能很好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和机床操作等人员进行交流沟通13.具备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1.3.2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1、推行“4.5+1.5(学期)”工学结合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在校完成职业文化素养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十二周职场认知实习。第三阶段:在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第四阶段:在“校中厂”完成六周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五阶段:校内完成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拓展课程学习
27、。第六阶段:在“厂中校”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校企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开发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精品课和实验实训基地。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认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和改进课程标准。把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新要求及时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去;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专业核心技能一体化”、“核心技能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能教学环境一体化”和“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的教学方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注重引入“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实践生产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职工培训要求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训练,尽可能使学生在校内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化与转变,实现学习与就业
28、的零距离连接。2、 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参照设置项目课程,模拟、仿真或在真实的企业的环境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启发+互动”、“课堂+现场”等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企业项目现场交流等,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3、职场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工学结合的扩展点,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实习之前,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和准备工作,精心选择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随厂指导学习,实行企业和学院双导
29、师制度,随时解决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认识问题、技术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通过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达到如下效果:(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5)
30、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4、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优良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中突出军工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把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融入到人才培养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军工办学特色: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行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2001 年以来,本专业已
31、经培养了 7届共 1680名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他们以优良的思想素质、过硬的职业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第二部分:教学基本条件2.1教学团队结构2.1.1 2008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韩全立同志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2.1.2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 31人。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 14人,“双师”素质教师 2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 13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45%,中级职称教师比例 22%,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90
32、%。教学团队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1 人,专业带头人 3人。该专业主要教师大多数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表 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序 号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学 历 职 称1 韩全立 男 1962.09 硕士 教授2 田林红 男 1965.06 硕士 副教授3 张国同 男 1965.11 学士 副教授4 李玉华 女 1974.2 学士 副教授5 刘娇月 女 1975.2 硕士 副教授6 高功臣 男 1981.7 硕士 讲师7 王记昌 男 1983.8 硕士 助教8 朱文琦 女 1984.9 硕士 助教9 李仁
33、男 1983.8 硕士 助教10 周炜明 男 1988.9 学士 助教11 黄力刚 男 1980-04 硕士 助教12 刘志刚 男 1979-07 硕士 助教13 秦启书 男 1964-12 学士 副教授14 姜岩蕾 女 1974-01 硕士 副教授15 尹选春 男 1979-04 学士 助教16 王宏颖 女 1979-07 硕士 讲师17 崔小中 男 1960-07 学士 实验师18 王东 男 1973-11 学士 实验师19 安怀忠 男 1969-07 学士 实验师20 邰鑫 男 1985-02 学士 助教21 康新龙 男 1957-02 学士 副教授22 黄常江 男 1981-10 学士
34、 助教23 赵国峰 男 1983-12 学士 助教24 史宛丽 女 1957-03 学士 副教授25 袁贤 女 1983-04 学士 助教26 张季萌 女 1966-04 学士 副教授27 刘艺柱 男 1975-08 大学 副教授28 曹龙斌 男 1962-06 硕士 副教授29 刘云豫 男 1967-06 大学 副教授30 黄长春 男 1971-12 大学 副教授31 彭二宝 男 1982-10 大学 助教2.1.3聘请了 31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比例大于 1:1,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企业兼职教师来自于校企合作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或专职培
35、训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理实结合教学环节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表 5 兼职教师名单序号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学 历 职业资格1 李党育 男 1964.6 学士 高级工程师2 赵延令 男 1968.7 学士 高级技师3 刘菊花 女 1975.5 学士 高级工程师4 杨太礼 男 1964.11 学士 高级工程师5 雎自新 男 1967.2 学士 高级技师6 闫学纯 男 64.03 学士 高级工程师7 何春生 男 65.12 学士 高级工程师8 陈新 男 72.08 学士 工程师9 李红 男 69.
36、05 学士 高级工程师10 胡家升 男 62.04 学士 高级工程师11 张兰 女 68.09 学士 工程师12 李旭阳 男 71.05 学士 工程师13 苗丁 男 68.05 学士 工程师14 宋翔雁 男 64.08 学士 工程师15 束永根 男 78.06 学士 工程师16 裴松波 男 79.08 学士 工程师17 徐军 男 1979.6 学士 高级工程师18 赵光义 男 1968.7 学士 高级技师19 刘珏花 女 1975.5 学士 高级工程师20 高长奇 男 1964.11 学士 高级工程师21 张长弓 男 1967.2 学士 高级技师22 李军 男 64.03 学士 高级工程师23
37、 杨利 男 65.12 学士 高级工程师24 陈新华 男 72.08 学士 工程师25 李志高 男 69.05 学士 高级工程师26 胡梅 男 62.04 学士 高级工程师27 李东升 女 68.09 学士 工程师28 李志海 男 71.05 学士 工程师29 高长海 男 68.05 学士 工程师30 马振潮 男 64.08 学士 工程师31 张光辉 男 78.06 学士 工程师2.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2.2.1本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和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能。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占90%;具有企业经历比例占 85%;高级职称比例占
38、45%;硕士以上比例占 4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韩全立教授从教二十多年,治学严谨,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04 年起,韩全立同志被聘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河南省分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南阳市分会副理事长;被南阳市科技局聘为机电类成果科学技术鉴定组专家,担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参与全市科技成果鉴定及评奖和省科技厅委托的科技成果鉴定。作为高级技师考评员,参与南阳市劳动局的技师技能鉴定考评等工作。2008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 韩全立教授任教学团队带头人,并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名师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作为系主要领
39、导,注重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很好地发挥了组织、领导和管理作用,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科研活动。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及技能水平;注重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建设,力求人才来源多样化;坚持中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正逐步建成一支老、中、青合理搭配,数量适宜、梯队合理、专兼结合、学历层次高、协作精神好、教学水平优、“双师”结构佳的创新型教学团队。5年内,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10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5%以上。2.2.2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
40、年来,团队内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在各自研究方向上共发表论文 40余篇,完成横向和纵向课题 6个,获得专利 12项,为企业改造数控机床十二台,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引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2.2.3本专业有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4名,均有技师职称;4 名专职教师兼任实训指导教师,其中 1人具备高级工程师资格,1 人具备工程师资格;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自动化生产线竞赛获得三等奖二次。 2.3教学团队建设2.3.1制定“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措施得力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 16文件,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围绕本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需要,制定“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方式,逐
41、步建立一支老、中、青搭配合理,数量适宜、梯队合理、专兼结合、学历层次高、协作精神好、教学水平优、“双师”结构佳的创新型教学团队。1、根据招生人数扩大师资队伍2015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将达到 1500人,按师生比 16:1要求,教师队伍需要 94人。另外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且使兼职教师担任课时比例达 50%。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培养引进教师时,考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到 2015年,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 45%,正高教师职称占专任教师 15%以上, “双师”素质比例达到 100%。3、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从学历层面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42、2011 年起,引进教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所有专任教师均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2015 年前,40 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建设措施:1、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从 2011年起,每年选派 1-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产品生产过程,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收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新课堂教学技术含量;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找到自身专业研究方向和企业产品开发的结合点,提高科研能力;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岗位变化,调整教学内容。每年暑假规定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
43、,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参加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种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班,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2、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在职教师理论水平。同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3、聘请行业、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或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开设学术讲座,跟踪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集合各方面力量,使我专业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能保障教学质量的师资队伍。表 6 2011-2015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兼职教师人数 学历层次 专职教师实践活动时间专职教
44、师 兼职教师 硕士 博士 企业挂职 业余实践专职教师双师素质2011 3 2 3 1 6 22012 3 4 3 3 8 32013 4 2 3 1 3 8 32014 3 5 3 5 10 42015 3 5 2 1 6 11 42.3.2有鼓励和提高专任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和检查措施,广大教师忠于职守,严格管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成绩突出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提高专业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与措施,并以教务处为主实施多方位检查落实。成立了“教学督导组” ,不定期对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很好地促进了青年教师课堂水平的提高。专业教师每学期都有听
45、课任务,通过交叉听课,学习了不同的学科知识,在课件制作、课堂组织、讲课技巧方面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院每年举办课件制作大赛,通过大赛促进了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院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师互评和学生打分等方式,对所有任课老师的讲课效果和师德师风进行评价,是我院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2.3.3制定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方案,形成实践教学环节和顶岗实习由兼职教师指导机制,注重对兼职老师的培训和管理学校制定了有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积极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出谋划策。同时本专业大力聘请企业一线技术
46、人员充当兼职教师,形成了校内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基本由兼职教师担任指导的有利局面。为加强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本专业一方面进行规范教学管理,例如兼职教师授课任务书、教案、指导书等资料齐全,并装订成册,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座谈会、研讨会、互听课、评教等方式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2.4实践教学条件2.4.1、通过中央财政投资、学院自建、校企共建等形式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授课,逐步建成由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车间构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各实验实训室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用电安全、操作安全、设备安全
47、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实验、实训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表 7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1 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 15 台数控铣床 8 台加工中心 2 台仿形侧头及软件 1 台数控车/铣基础训练数控车/铣强化训练生产性综合实训磨刀实训数控加工工艺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2 数控原理实训室 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 3 台 数控原理实验毕业设计3 数控故障诊断与 维修实训室数控机床综合实训系统 1台数控机床维修技能实训考核装置 2 台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验毕业设计4 测量技术实训室多坐标测量仪 1台游标卡尺千分尺公差测量实训毕业设计5 CAD/CAM 造型实训室
48、绘图仪 2 台计算机 124 台软件(AutoCAD、MasterCAM、UG、Pro/E、SolidWorks)AutoCAD 综合课MasterCAM 实训毕业设计6 数控仿真机房数控模拟仿真软件 75 套计算机 51 台工艺设计及管理软件 25 套数控车/铣考证培训MasterCAM 实训毕业设计7 机床线路实训室 铣床电路板 12 套镗床电路板 12 套 机床线路实训毕业设计8 自动生产线实验 室自动生产线考核装置 3 台MES 网络型模块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1 台自动生产线实训自动生产线比赛培训毕业设计9 维修电工实训室自制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柜 20 台机床电气 PLC 多用实验控制台
49、机床电气 PLC 实验毕业设计10 机器人实训室 多功能机器人 20 台机器人控制实训台 20 台 机器人单片机控制技术11 柔性制造生产线 柔性加工中心 柔性生产技术2.4.2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围绕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与河南省军工企业及相关制造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互动、互惠、互补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高效依托型校外实训基地 2个, “厂中校”一家,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4个,动态遴选型校外实训基地 6个,能够 100%解决学生职场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表 8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为军工企业)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为军工企业)1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 014中心)* 10 洛阳第一拖拉机有限公司2 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5124厂)* 11 洛阳中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3 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军工 508厂)* 12 南阳石油二机装备(集团)有限公司4 河南江河机械有限公司(5113 厂)* 13 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5 河南中原特殊钢厂(5147 厂)* 14 河南陆德筑机有限公司6 河南北方红阳工业有限公司(5103 厂)* 15 山西富士康公司7 河南红宇企业集团(5104 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