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庭人口学.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01522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人口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家庭人口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家庭人口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家庭人口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家庭人口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庭人口学,人口学教案,家庭人口学,以婚姻家庭关系及其人口变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体系。人们的生育行为和人口再生产,从微观上看,总体上都是通过婚姻和家庭关系,并把家庭作为孩子生产基本单位而实现的。婚姻和家庭都是直接影响生育行为和人口再生产的基本社会关系,产生背景,二战后世界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对婚姻家庭关系造成冲击,婚姻家庭关系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出现了剧烈变化,尤以西方国家最为明显;,二战后家庭关系发生变化,人口生育率下降、死亡率持续下降,婚姻制度危机家庭规模缩小和结构核心化 以上各方面都需要人口学做出科学的解释;,主要研究对象,婚姻、家庭和人口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口变动和人口发

2、展的影响。主要是应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由婚姻、生育、死亡、迁移和社会流动等要素组成的人口过程,及其与家庭形成、家庭规模和功能、家庭结构类型、家庭转变和家庭生命周期的相互关系。,家庭形成理论,研究家庭的内涵、规模、结构、职能和形成的主要,及其与人口再生产相互关系的理论。人口学意义上的家庭,是指由若干人根据血缘或者领养、婚姻关系按照法律和习俗组成的社会单位。同居一处是家庭的重要特征、经济上、生活上的互相协助,夫妇两性生活和人口再生产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家庭通常包括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联合(复合)家庭和未婚、离婚、丧偶的单亲家庭。,家庭转变理论,研究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相

3、应的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家庭规模、结构长期转变趋势。实质上是研究家庭有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过程及其决定因素;人口再生产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看,家庭通常包括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联合家庭和未婚、离婚、丧偶的单亲家庭,基本观点,1.处于人口转变不同阶段的各国的家庭,受到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家庭规模、结构的作用方向不同,统一因素在人口转变不同阶段对家庭的影响强度也不同;2.家庭转变与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转变几乎同步进行,随着人口转变由低级类型转向高级现代类型,家庭规模、结构也由传统大家庭转向现代核心小家庭;,3.考察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数据,发现在生育率明显下降,

4、死亡率稳中略有下降的人口转变后期阶段,3人以下的小家庭比重增加,6人以上的大家庭比重加大,核心家庭和单身户比重增加,多代扩大家庭比重减少。4.在家庭转变过程中,长期持续下降的生育率是影响家庭转变的作重要的人口学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等因素对家庭转变的影响是隐性的、间接的。,家庭转变的具体表现,家庭规模在总体上趋向缩小,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家庭功能明显发生变化,甚至是弱化:家庭传统的经济功能(特别是生产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都在弱化;这必然使得家庭(包括婚姻)关系对个人的生育决策行为的影响下降,进而影响人口再生产过程;婚姻关系弱化,甚至无序化,单身家庭、无孩家庭和不完全家

5、庭增加,同时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非婚同居、非婚生育增加。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结婚和生育行为相脱节,存在大量非婚生育;,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保持多元化,但总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社会的婚姻模式向发达国家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模式转变;初婚年龄普遍延后,家庭建立的时间随之延后,婚姻关系的初育年龄也延后,生育次数减少,家庭养育子女阶段的年限大大缩短;,影响家庭转变的人口学因素分析,1.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生育率下降,家庭生育子女数减少,家庭规模就缩小;死亡率下降,儿童生存率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如果生育率不变死亡率下降,或者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慢于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家庭平

6、均规模就会扩大;生育率下降对家庭规模和数量的影响通常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才会表现出来。生育率下降通常需要30年的时间才会使进入结婚年龄的人口规模缩小,从而导致新一代家庭、家庭户数量的相应减少;通过实证分析,生育率是影响家庭规模变动的最重要的人口学因素2.婚姻状况的影响:独身人口比重的增加会降低家庭规模的平均值,影响家庭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的大家庭制度逐渐瓦解,核心家庭取代传统家庭类型;城市化的影响主要通过人口迁移实现,缩小迁出地的家庭规模,增加迁入地的核心家庭比重;人均收入和住房条件:家庭总收入增加,会刺激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引起家庭户小型化和家庭结构核心

7、化。,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概念:一个家庭从建立到消亡的发展过程。在家庭建立和解体之间,其规模和结构等方面所经历的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阶段,以及相应的变化发展;在整个家庭生命周期中,每个家庭要经历许多类型、同性质的事件,如结婚与生育。因此会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可以借此来分析家庭人口再生产的变化;家庭生命周期包含了人口变动的主要内容,从结婚、生育、抚养未成年子女直到衰老和死亡,并且把这些人口学因素有机地综合在家庭的发展过程里进行考察,能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进行分析。,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建立、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五阶段划分:组成家庭/初婚;开始生育,头胎婴儿出生;结束

8、生育,末胎婴儿出生;空巢家庭,最后一个孩子离家结婚;家庭解体,夫妻一方死亡。,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家庭生命周期的特点,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以手工劳动和自然经济为基础,复合家庭和直系家庭居多由于早婚、早育和多育,家庭生命周期开始得比较早,家庭规模比较大,家庭关系复杂,家庭扩展时期比较长,大多数不存在由于孩子结婚离开家庭而产生的收缩和空巢阶段;由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较短,家庭生命周期比较短;现代工业社会的特点: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核心家庭居多由于晚婚、晚育和少育,家庭生命周期开始得晚,家庭规模小、关系简单,扩展阶段和稳定阶段都比较小,空巢阶段比较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较长,家庭生命周期也比较长。,1977年P.哥立克认为美国家庭生命周期模式的长期变动有三个特点(从1880到1950年间)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呈现出不断推迟的趋势; 整个生育期呈现缩短的趋势;空巢家庭阶段不断延长。形成的直接原因:生育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婚姻对生育行为和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婚姻状况、初婚年龄对生育和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已婚人口的比重和数量制约着两性合法结合的频率,并由此影响生育行为;初婚年龄越高,生育率水平越低;婚姻制度、婚姻挤压和婚姻市场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