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教育,刘 献 君,什么是教育?怎么教,怎么学?,学校可以兴教育,也可以灭教育。 学校可以培养人才,也可以毁灭人才。,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是无限的。,在我国古代:,“教育”二字连用成词,最初见于孟子尽心上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语中。,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礼记学记篇:“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在国外:,“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认为,人人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都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
2、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目的就是“德行”,同时“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因此,他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依我看来,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他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美国学者劳厄:“教育无非是已学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
3、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在我国近代:,教育大辞典: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培养。”,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理解教育必须把握几点基本点:,(一)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二)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 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 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
4、成。三者关系是动态 的。,(三)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以精神提升人,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四)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只有知、情、意、行四个因素都发展好,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一、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思想、灵魂、智慧的培养和塑造。,问题:重知识、重专业,忽视智慧、 思想、灵魂。,学生:“我是来学知识的,学专业的。”,教师:“我是教知识,教专业的,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政治课 教师的事。”,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思想;有文化,没有教养;有目标,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重
5、视学生思想和智慧的培育,要解决认识和方法两个问题。,(一) 认识方面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人是一个整体,德、智、体、美不可分割,而德是方向,是人生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有德有才者惜才,有德无才者容才,有才无德者嫉才,无德无才者毁才。,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总在影响学生,问题是产生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一位学生回顾自己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指教师)生活得四平八稳,都总在影响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偶然的,潜移默化的。,( 二) 方法方面 :,1. 起于知识。科学和道德的最
6、大关联,在于讲实话,帮助人类弄清各种各样的真相。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道德,才是最可靠的道德。 教师们在讲授专业的同时,应力图“扩展专业的内涵,将之与广阔的生存空间相连”。,2. 启迪精神。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观照、自我领悟、自我理解的反省精神,合作精神,献身精神等。,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反观自身,在自省中提高”,“教师最关键的是要启发学生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去完善自我”。,3渗透美育。“懂得美便懂得丑,懂得丑便有羞恶之心”。“美育可以潜移默化,使人眼界放开,心胸扩大”。,4. 行为互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习惯的养成,严谨治学态度和作风的培育,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靠实践,靠
7、行动,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为行动。,5.营造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宽容、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去感受,体验。,6.以悟导悟。教师要以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感悟去引导学生感悟,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学生只有经过体验、感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迷则为凡,悟则为圣。”,7.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把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要求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8止于境界。科学和道德的结合,起于知识,但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只有到了觉悟、理想、境界的层面,才能真正融合起来。,境界-人们在
8、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高度和水平,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二、既要重视认知过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 “只有讲道理才是教育。”,问题:,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只有这四个因素都发展好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才得以形成。在教育中,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重视认知过程,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发动知情意,发展德智体。,(一) 要把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全面性。,全面关心和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9、。,1加强学习,提高认知。,认知主要是对个体之外学习的认知,核心是思维。,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和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公民道德;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 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做人;做中国人;做先进的中国人。,2培养情感。,情感是对个体之内在学习的感悟,核心是体验。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认识转化为行为,发展为信念。,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感受,是人类最基本的
10、需要,是人的生命过程,在了解、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生活中,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去感受,在感受中产生感动,在感动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正义的崇敬以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在感动中净化心灵。,3锻炼意志,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坚持不渝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排队各种干扰和障碍,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坚持下去。,要让学生在刻苦学习中,在研究探索中,在勤工助学中,在创新创业中,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培养顽强的毅力,从而能从严锻炼自己,克服种困难,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4训练行为:,王夫之给德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德者,行焉而有得于心之谓也,则凡行而有得谓之德”。 爱因斯
11、坦:“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因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良好的品德,只有在活动中,实践中才能形成;行为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要让学生在学习研究、社会实践、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中,深化认识和情感,锻炼意志,增强信念,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管理也是教育。,(二)要把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知、精、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不平衡,有的快、有的慢,容易出现落后环节,导致各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和严重脱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三
12、、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过程,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问题,“我不讲学生就不懂。”,学生学习知识是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建构,个体总是通过原有的认识结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获得。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教学过程是人的生命历程,是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独的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践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展示结论。,人有两个基本功能:消化、内化。,学生是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处于思考之中的生命性,都处在内化之中。内化是素质
13、形成过程中渐变与突变、渐悟与顿悟的统一,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是“认识、感受体验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 。,修辞立其诚。,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自己懂什么就讲什么,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而要针对学生的反应,用心视察学生的反应,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一) 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思想水平;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状况及取向;了解他们的困惑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等等。,(二) 教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状况来进行。,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长善救失”,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自己将其生长、放大,以其去克服自
14、己身上的消极因素。,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论语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三) 要探求教学规律,懂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所在,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教师的作用: 选择教育资料(导向) 激活知识(兴趣) 优化环境,教师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 。,教师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教育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苗,燃烧则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学是教师的生命历程,让我们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教学,对待我们的学生。,谢谢!,二OO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