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 年春期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根据学校领导的教学指导和工作要求,继续完善“三三五”课堂的教学,积极参与本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有计划地去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做好听、评课记录,做好教学反思。课外争取机会多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多结合教学工作,力争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本学期教学任务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于单克隆抗体、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转
2、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情分析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遗忘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其中 1 班的基础好些,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另外的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也不错,整体还是比较认真的。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理科班教学内容上半学期主要是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
3、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下半学期主要是必修 1 的一轮复习。选修 3 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 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三、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方法以讲授、启发、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及引导为主,并根据
4、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练习等。具体措施:(一) 、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1.认真研读课标,把握难度要求。2.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把握好基础性,避免教学变成泛泛的科普介2绍或资料的搜集和浏览活动。3.重视图片和流程图的学习,多问学生为什么,加强理解和记忆。4.注重形成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5.围绕生物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切实组织好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和辩论等活动(二) 、上课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
5、进行。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4、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三)认真做好备课组年级组要求的测试的命题、监考、试卷批改工作。(四)认真做好每次大考后的临界生的辅导工作和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四、教学进度及教学安排时间顺序 章节 主要内容 课时第 1-2 周第 3-4 周第 5-6 周第 7 周第 8 周专题 1专题 2专题 3专题 4专题 5基因工程1.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3 基因工程的应用1.
6、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测试练习与评讲细胞工程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测试练习与评讲胚胎工程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测试练习与评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3 禁止生物武器测试练习与评讲生态工程(7 课时)1 课时2 课时1 课时1 课时2 课时(8 课时)1 课时1 课时2 课时2 课时2 课时(7 课时)2 课时1 课时2 课时2 课时(5 课时)1 课时3第 9 周第 10 周第 11 周第 12 周第 13 周第 14 周第 15 周第 16-18周第 19 周必修 1 第1、2 章第 3 章第 4 章第 5 章第 6 章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测试练习与评讲期中考试复习与检测期中考试及评讲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总复习期末市统考1 课时1 课时2 课时(3 课时)1 课时1 课时1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12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