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 黎族服饰文化调查与分析研究者:黄赛菲、罗茹、王人催学 校:三亚市第四中学辅导老师:林爱珍 邱际波目 录1、封面12、目录23、摘要34、调查对象与思路35、黎族服饰的来源和存在的社会问题46、收获与建议87、鸣谢98、 参考文献99、附件1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 -黎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者:黄赛菲 罗茹 王人催摘 要:近几年来, 随着现代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和黎族汉化形势的不断加剧,对于黎族这个少数民族的了解和推广的人数越来越少,因此我们针对黎族特有的传统服饰在三亚展开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个体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得
2、出结论并反映出黎族文化现如今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呼吁人们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开来。关 键 词:文化遗产 黎族服饰 文化传承1、调查对象与思路此次调查分两大不同的民族:黎族和汉族。针对汉族我们还将调查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海南本地人另一类是大陆人。对于黎族人又分为不同年龄进行调查。在查阅资料和结合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得出黎族服饰的来源、发展、传承以及现如今黎族服饰逐渐淡出黎族人民生活领域的原因,并提出我们一些关于黎族服饰传承的看法和建议。二、黎族服饰的来源和存在的社会问题: 约在 3000 年前的商周之际,一支源于古代的“百越”部落就已定居海南岛,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发
3、展中,这支部落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服饰,称之为黎族传统服饰。黎族服饰色彩鲜明,美观适用,在古代颇为中原人士所赞赏。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广东中曾提过:“男子著短衫,名为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至膝,两腿俱露。妇女亦著黎桶,下围花幔。”此句概括了黎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可见其民族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独具匠心的奇特工艺。黎族的服饰无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并象征着其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古代黎族劳动人民中,这一传统服饰曾被十分广泛的穿戴,它曾在历史不断向前涌进的浪潮中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高潮,但也渐渐被历史的巨浪吞没,逐渐消失随着现代化浪潮由城市向农村推进,黎族人民的生活方
4、式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正在加速从现实生活中退出。从 30 年前起,黎锦的印染工艺失传,黎族服饰退出生活领域,就连 50 岁以上的黎族老人也开始逐渐放弃黎锦工艺,使得黎族传统服饰的文化面临永远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开始行动起来,在哈方言黎族最多的三亚针对黎族服饰做了一个深入调查,更深刻地去挖掘黎族传统服饰在 21 世纪加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给人们留下的影响与印象。三、调查问卷及所反映的现状1、对外地汉族人和本地汉族人问卷调查结果及结论。表 1:汉族人对黎族服饰的了解(如下)60%表示尊重和理解5%欣赏15%奇怪内地人对黎族服饰的态度 海南本地非黎人对黎族服饰的态度98
5、%不了解2%了解内地人是否了解黎族服饰 海南本地非黎人是否了解黎族服饰从内地人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无人了解黎族的传统服饰,甚至20%好奇20%好奇于对黎族服饰的印象也是模棱两可。可是对于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服装,大部分人都持接受态度,并不过分排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用异类的眼光歧视少数民族文化,而是选择接受并尊重,这是值得欣慰的一点。而我们对于海南本地人的调查,了解黎族服饰的人明显增多,但是处于无知状态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而对于黎族服饰大部分本地人的看法都较为欣赏,希望能更好地流传开来。由此可见,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对于本地特有也是人数分布较多的少数民族也具有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未重视也从来没
6、有深入了解这一文化,但同内地人一样,海南本地人对待黎族传统服饰的态度显得十分尊重,大部分的人都对这一独特的服饰抱有好奇心。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感想:1、黎族的传统服饰已开始变得鲜为人知,即使是本地的汉族人对传统服饰也很少有了解,黎族的传统服饰开始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被绝大多数人所遗忘。不难看出,黎族传统服饰要销声匿迹的危险已渐渐逼近,而我们却毫无抢救意识。2、对于黎族这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服饰,无论是哪类人群都十分尊重,在我们采访的汉族人中有几位表示很欣赏这种文化,甚至希望深入了解,可见大家对于少数民族服饰毫无隔阂,也十分欣赏这样独特的美。而这也是最值得让人欣慰的一
7、点,即使并没有人深入了解过黎族的传统服饰,但他们欣于接受的态度可见黎族的服饰文化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2、对本地黎族人问卷调查结果及结论表 2 黎族人对于本族传统服饰的了解程度:201816141210864270 后 80 后 90 后 00 后了解不了解10 10812515218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地采访了一位六十多岁的黎族爷爷。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各式各样的黎族服饰以及它的制作方法。可最令我们惊讶的是在黎族人中黎族服饰的传播与发展。以下是交谈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且令我们感触较深的问题:问题一:是否有穿过本族服饰?答:没有,从 50 年代开始男性已普遍穿西服,只有大多数妇女仍穿着本
8、族传统服饰,但从 80 年代后就极为罕见了。问题二:现在特别的日子里还穿着传统服饰吗?答:已经很少见了,沿海一带的黎族几乎汉化,在黎族特有的节日里几乎不穿了,但在保亭、乐东等少数地区在节日三月三时还会穿。问题三:老一代人制作黎服的手艺还存在吗?答:手艺逐渐失传,大多数老人现在也几乎不做黎族服饰了,但是三亚槟榔谷处还保留着鲜少的黎族手艺。问题四:对待本族传统服饰自己的看法。答:希望保持原有的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服饰,不让这种珍贵的文化被埋没。结论:从此次调查黎族人对本族服饰的了解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减小对黎族传统服饰了解的人数逐渐减少,尤其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中学生对它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9、,黎族传统服饰面临即将消失的趋势。且黎族服饰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面临消失的危险,而无人重视这种文化,就连老一辈的手艺也渐渐失传,无人传承也无法传播。如今许多年轻人开始顺应时代的潮流,但却摒弃了最传统也是最朴实珍贵的东西,以至于这样珍贵的传统文化石沉大海。黎族的传统服饰相当于这个民族最纯净朴实的灵魂,可作为黎族人却摒弃了本族的灵魂,迷失在所谓的潮流之中,忘了返璞归真,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四、收获与建议针对现如今黎族服饰文化传承的不断消逝与人们对遗产保护意识的减弱,抢救保存黎族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在保留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开掘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结合调查资料,为黎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10、与传承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基层做起,关注每一种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化遗产,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种文化,建立相关文件或依照法律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及保护,使得它们在现代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成为一处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2、从教育入手,提高中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特殊文化,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珍贵之处,让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3、配合现如今国家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多举办一些有关黎族服饰文化的活动,如:评选“最美民族服饰”、介绍黎族服饰的做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等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有利于吸引人们的目光,使这
11、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自然地融入到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4、作为少数民族人群,既不能在不断改革换代的新时代潮流中落后,也不能摒弃了最原始的本族优秀传统文化,多为本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贡献,从自身做起,呼吁更多的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五、鸣谢:1、三亚市图书馆2、协助我们问卷调查和采访的群众3、中国黎族网4、指导我们撰写论文的林爱珍、邱际波老师六、参考文献黎族服饰图释 王儒民著中国黎族 王学萍著七、附件图 1、图 2、图 3 :黎族服饰的图片图 4:调查图片附 1:关于黎族服饰调查问卷附 2:关于黎族服饰的个人调查问卷图 1 图 2图 3 图 4 附 1:关于黎族服饰调查问卷汉族:(注:外地和本地人各调查 20 人)1 那里人外地 本地2 你是否了解黎族服饰了解 稍微了解 不了解 3 你如何看待黎族服饰欣赏 尊重并且理解 奇怪 黎族:(注:每个年龄段调查 20 人)1 你是几零后70 80 90 002 你是否了解黎族服饰了解 稍微了解 不了解 附 2:关于黎族服饰的个人调查问卷问题一:是否有穿过本族服饰?问题二:现在特别的日子里还穿着传统服饰吗?问题三:老一代人制作黎服的手艺还存在吗?问题四:对待本族传统服饰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