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绝密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0140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绝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绝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绝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绝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绝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抚 1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B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5.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2、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C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7.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C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3、 B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安抚 2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C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B )A整体与局部关系 B一般与个别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关系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4、 D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14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点的错误在于 ( B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我猜测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C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5、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18.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安抚 3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B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这两种观点 ( B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

6、后者是诡辩论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3.空间是指 ( A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2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2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26 “观

7、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 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D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28意识是 ( D )A 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安抚 4B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2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B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30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B

8、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31事物的规律是 ( D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2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 D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3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实世界是在( C )A以自然界为前提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 B人的能动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C人的实践基础上生成和发展的 D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生成和发展的34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主要区别在于( C )A人化自然有属人的性质,自在自然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属人的性质B自在自然是既成不变的,人化自然是

9、随着人的实践而变化的C人化自然经过人的实践改造,自在自然则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改造 D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在人的实践中向人化自然转化35.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B )A 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3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C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37.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安抚 5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

10、,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C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 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3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是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3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40.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11、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41.A 42.C 43.C 44.A 45.B 46.C 47.A 48.C 49.C 50.B4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42.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C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4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C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安抚 6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

12、有质的变化44.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 ( A )A整体性 B区别性 C最优化 D合理化45.“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 ,这句话体现了 ( 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46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 ( C )A是不确定的 B是确定不变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不可捉摸的47矛盾的含义是 ( A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48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

13、,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C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49我们国家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互相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是 ( C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50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5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C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

14、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安抚 752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53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D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54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内外关系 C因果关系 D等同关系5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5、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5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5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58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特殊矛盾5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

16、程60事物发展中合符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必定如此的趋势,称之为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61本质是指 ( )A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安抚 8内在联系C事物真象和假象的统一 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62假象是指 ( )A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63认识的客体是指( )A客观物质世界 B客观事物 C客观自然界 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64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

17、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65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6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67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A只要参加实践 B只要刻苦读书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D依靠灵感和机遇68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6

18、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安抚 9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70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论来源于实践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71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72感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73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

19、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74强调理性认知依赖于感性认知,这是( )A 认识论的辩证法 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 D认识论的经验论75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主义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76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77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78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20、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80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两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没有确定安抚 10的界限8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机械论82真理的内容是( )A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83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多数人的意志 B先进思想 C社会实践 D逻辑推理8

21、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85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86解放思想,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8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特征或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抽象思维 C制造劳动工具 D语言的产生88理

22、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政治制度演变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89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 )A自然界 B科学发明 C物种进化 D劳动9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B精神的 C实践的 D绝对精神的 安抚 119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 B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的 D实践唯物主义的9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93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不是别的,它是人类实

23、践活动的规律,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9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95 “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说( )A自然资源的差异性有利于社会发展 B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不利于社会发展C自然资源富饶有利于社会发展 D自然资源富饶不利于社会发展96人类全部生产的基础是(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B人类自身的生产 C精神生产 D一切生产活动97人类物质生活资

24、料的生产表现为双重的关系,它们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B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C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知和评价的关系 98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99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安抚 12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一切劳动产品100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安抚 131.C 2.D 3.C 4.B 5.D 6.C 7.C 8.B 9.B 10.D11.C 12.B 1

25、3.D 14.B 15.B 16.B 17.C 18.A 19.C 20.B21.B 22.B 23.A 24.D 25.D 26.D 27.D 28.D 29.B 30.B31.D 32.D 33.C 34.C 35.B 36.C 37.C 38.C 39.C 40.B41.A 42.C 43.C 44.A 45.B 46.C 47.A 48.C 49.C 50.B51.C 52.C 53.C 54.A 55.B 56.C 57.D 58.C 59.A 60.B61.B 62.D 63.D 64.C 65.C 66.B 67.C 68.D 69.B 70.C71.C 72.D 73.A 74.B 75.D 76.D 77.C 78.D 79.D 80.C 81.A 82.D 83.C 84.D 85.B 86.D 87.C 88.B 安抚 1489.D90.C 91.D 92.C 93.C 94.D 95.A 96.A 97.B 98.C 99.C10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