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麻城文化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总论篇一、项目背景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版图面积 3747 平方公里,人口 120 万,是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茶油之乡、中国菊花之乡、中国花岗岩之乡、中国户外用品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市内已形成龟峰山杜鹃花海、五脑山生态游、九龙山地质游和烈士陵园红色游杏花村历史文化游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同时麻城的“古战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名村文化”、“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为麻城增添无穷魅力。二、区位分析新规划的麻城移民文化公园地处麻城市城区南湖中心片区,新老城结合部,北临杜鹃大道、西接金龙大道、东邻南湖大道、南侧
2、为规划中的城市主干道西陵大道。公园将在原南湖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扩改建建,并结合周边地块的改造开发,建成城市游赏休闲中心和城市移民文化的名片。公园位于城市腹地,市政府核心区,区位优势极为明显重要,周边主要为城市居住用地,有利于发挥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绿肺”作用。三、上位规划分析麻城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其绿地系统需具备实现展示城市自然特征,充分利用山体水系,构建由生态绿地及城市绿地共同构成的绿地网络,以生态绿地为依托,以城市绿地为重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绿地结构以中央生态丘林保护区为中心主体,以郊区山体林地、风景区为绿色背景,滨河生态廊道为纽带,城市公园为重点,山水融汇的网状绿色空间系统。其中针对城
3、市中心的南湖公园区块定位为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休闲中心。公园位于城市中心高地,是城市主要的景观点和观景点,公园范围以四周城市道路为界,规模约 80 公顷。四、综合效益分析(1)经济价值分析从经济角度出发,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周边用地的土地价值,实现土地价值提升。通过公园内部发展休闲游乐设施等模式产生直接经营价值。同时,提供当地居民的再就业岗位。全新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将拓展出零售及服务产业、文化体验产业、生态旅游与户外休闲产业、体育运动与休闲娱乐产业的全新的区域性旅游商机。(2)社会价值分析从社会角度出发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将实现多层次的社会价值。通过移民文化轴、进士文化轴、民俗民
4、情园等形式实现对当时本土文化遗产的继承。对山体保护,水系的规划传达出低碳生活的社会效益。通过生态系统科普展示、儒家文化体验活动实现科普教育的社会价值。(3)环境价值分析通过植被恢复,雨水收集系统的完善提升公园整体环境,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通过部分植物散发的气体可以达到为人类调节精神、解除疲劳、抗病强身的功效。2五、场地现状1、 现状用地构成规划用地总面积约 88 公顷,山坡绿地面积达 41.4 公顷,占 50%;水库面积 3.8 公顷,零星水池 0.5 公顷,占 5.2;周边道路面积 7.2 公顷,占 8.7;规划用地西北角临杜鹃大道规划范围内的肉联厂、汽车大修厂、汽校和朱家湾、冯家湾的
5、建筑破旧,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拟整体拆迁;其中冯家湾的部分新建建筑,北部原南湖公园入口前的商业街拟进行立面改造。这些公建企业占地 6.8 公顷,村庄占地 3.3 公顷,共约占 12.2;农田菜地、鱼塘和旱溪沟等农用地,缓坡荒地面积约占 24。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情况为:东北角为市广播电视局及其家属宿舍区,东面有南湖中学和村落汪家冲,将予以保留,今后拟作旧城改造,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2、 地形地貌基地拥有完整的自然山水格局,公园地势四周低,中部高,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绵连起伏,山体顶部海拔在 74.584.60 米,现状山体植被较为茂密,谷地多为农田菜地,低洼地为鱼塘,公园最低处高程为 51.6
6、 米。公园规划用地内有两处较大的水面,即新建冯家湾水库和汪家冲水库。3、 现状植被规划范围内原南湖公园的绿地面积达 10.3 公顷,绿化率达 65%,绿化覆盖率约为 72.5,主要树种有黑松、湿地松、雪松、塔柏、香樟、水杉、桂花、腊梅、油茶、紫薇、竹类等乔灌木。4、 现状交通外部交通:规划用地北临杜鹃大道,规划 40 米宽;东临南湖大道,规划扩建为 30 米宽,南临规划中的城市主干道西陵大道 60 米宽,西至金龙大道,规划 60 米宽,交通可达性良好。内部交通:原有南湖公园有一入口,北临杜鹃大道,入口一段仿古街,小型停车场和市民健身活动广场。现状南湖公园内主园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 3 米,次
7、园路为花岗岩,路面宽 1.52米。5、主要景区景点原南湖公园建有管理区、游乐区、休息区、运动区、文化娱乐区和生产区六个区域,景点建设主要体现麻城著名的“三台八景”,万松古亭、柏子秋荫、九曲桥、喷泉、松木休息廊等;游乐设施主要有儿童娱乐城,健身广场等。6、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用地周边有城市供水管网,杜鹃大道上的主干供水管径为 DN700,南湖路上的供水管径为 DN200,金龙大道和西陵大道规划的供水管径为 DN400。现状南湖公园内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杜鹃大道一侧的污水管径为 DN1000,南湖路一侧的污水管径为 DN1100,金龙大道一侧规划的污水管径为 DN800 ,西陵大道一侧的污水管径为DN
8、300。南湖路上现有南湖 110kV 变电站一座供电,规划供电电压等级采用 10KV / 380(220)V,公园内部采用箱式变压器供电。现存问题(一)生态环境原有公园内部植被种类不够丰富,尤其缺乏成片、成行树木,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新规划公园区域内部用地现状较多用地为荒山及受人工控制的农业用地,自然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景观形象原南湖公园面临着用地狭小,缺乏持续发展空间,游乐项目缺乏,景点建筑破旧、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等许多问题。新规划区域内用地不具备景观空间,缺乏丰富的变化和层次,仅为农业耕地或自然山体而存在。3六、生态环境因子分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反映场地不同地区对于开发等
9、生态干扰活动的响应程度,生态敏感性越大,该地区生态系统越不稳定,易受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干扰。这一分析通过赋值和叠加土地利用因子、海拔高程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水源距离条件等因素,综合反映场地中不同地段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和植被健康状态的敏感性。表明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同敏感度条件下场地设计与开发内容。其规划区域内高度和中高度敏感地区占多数,低敏感地区面积较小。七、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建设适宜性反映场地不同地区适宜建设的程度,通过对海拔、坡度、坡向、汇水、土地覆盖等 5 个环境生态因子分级赋值与叠加分析得到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高适宜度地区占据了 36%的比例,低适宜度地区和中适宜度地区比例较小。
10、在详细规划中,利用有利的条件,规避不利的因素。加强公园文化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出一流的城市综合性文化公园,使其成为麻城知名文化品牌。4规划篇一、规划依据1、麻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3、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二、规划目标、定位及规划原则本次规划地块规模适中。规划力求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努力创造出有归属感、富亲和力的现代综合性公园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积极把握麻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以寻根为魂,以移民为媒,以民俗、民情为载体
1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将地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综合性主题公园。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避免对现有地形地貌过多破坏,大挖大填,设计应充分尊重基地生态山水环境格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山势水体。2、“五大”协调原则 现状与发展的协调统一;明清历史文化风貌、民俗风情展示与现代游赏休闲的协调统一;水域景观、园林环境及建筑小品的协调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近期与远期规划目标的协调统一。3、文化艺术原则 通过“建筑园林景观为形、文化为魂”的表达方式,在细节上充分体现明清移民文化的和当地民俗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重挖掘建设项目内在的文化价值。4、经济性与可持续发
12、展原则 在建设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上,在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应避免重复浪费现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简约低碳环保的设计,朴素的材质,既体现麻城古朴淳厚的风貌,也展现新城高尚大气的风格,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设计麻城文化公园范围总用地面积 98.07(万平米),其中市政规划道路面积9.43(万平米),净用地面积 88.64(万平米),除去南湖中学用地 2.76(万平米)及电视台配套用地面积 5.84(万平米),公园用地地面积 80.02(万平米)。四、规划设计理念根据上述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对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在对现
13、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构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文脉延续与保护再现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及历史文化遗存作为移民文化迁徙的见证,是最能激发人们文化情愫、引起思想共鸣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有着独特移民文化的麻城,历史文化底韵浓厚。2、开放空间重塑目前麻城城区已有一些开放空间,如道路的改善、社会停车场的建设、广场及绿地等的增加。但主题性质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的塑造则更能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城市的对外形象宣传工程。3、商业设施配套的模式综合性主题公园周边商业发展有一定的自发性,在整体规划中,对周边商业开发做一定的预5测,设定相应的商业配套并对其继续深化与完善,使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14、4、建筑与环境特色急需再创造注重主题建筑及其配套周边街区环境氛围的塑造,既为外来游客提供独特寻根体验的环境,又为当地居民提供有归属感的氛围,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规划构思吾来尔往寻根记,你思我念麻城情。以寻根为魂、以移民为媒、以民俗、民情为载体。寻找迁徙的足迹;重拾远逝的记忆。五、功能结构及总体布局根据公园的总体定位,遵循“生态化、主题化、特色化”的指导思想,按照“移民文化为主,进士文化为辅”的主线,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有效组织游览线路,对全园进行综合分析与总体布局,形成“一环两轴五区十景”的规划结构。一环:以园区主路为文化线索,串联其中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两轴:在步行道的设
15、计上结合功能要求布置一系列仿古建筑亭台楼阁,转换景色空间,并结合明清移民文化及进士文化元素,布置牌楼石刻展示麻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乡土资源。A. 南北向的历史追叙文化游道移民文化纪念轴B. 东西向的人文体验文化游道进士文化展示轴五区:针对旅游人群和当时市民群众设计不同功能区域,配套主题公园的需求:即时尚生活区、进士文化区、移民文化区、文娱活动区和生态游赏区。十景:在各功能分区中,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特征规划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寻根问祖、思乡怀古、清风灵渠、落霞泛舟、进士同瞻、秋潭映照、杏花遥指、流金溢彩、映山红遍、幽谷拾趣、等。六、功能分区景点规划根据公园的规划结构,针对外来游客及市民的不同使用
16、需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为:时尚生活区、进士文化区、移民文化区、文娱活动区和生态游赏区。(1)时尚生活区时尚生活区包括时尚旱喷广场(中心为麻城变迁史浮雕群环抱麻姑献寿主题雕塑)、综合管理房及临街出让地块用于商业开发,主要建设项目为商业办公,综合会所和酒店公寓。(2)进士文化区进士文化区包含进士同瞻、秋潭映照两大景点。其间布置包括进士第、龙湖学堂、魁星楼等主题建筑群反映麻城深厚的进士文化,设计以桃李园、雕塑园、茶苑、文化长廊等配套场地,其间点缀诗词、歌赋、楹联,匾额,碑刻,石雕等等形成“建筑”、“雕刻”、“词赋”三绝之文化景观。(3)移民文化区移民文化区包括寻根问祖、清风灵渠、思乡怀古三大特
17、色景点空间。主入口区域烘托出公园主题氛围。中部连绵山体上在风景视野绝佳之处,沿线设祭祀大殿,祭祖堂,移民文化成列馆,翘首亭等一系列仿古建筑形成祭祀文化长廊,沿山坡配套民俗街建筑群落,重点突出展示明清移民文化特色。 (4)生态游赏区生态游赏区通过对山体、水系、植被的规划与保护,主要展现麻城大地文化,其间形成:映山红遍、杏花遥指、落霞泛舟等自然民俗景区。(5)文娱活动区、6文化娱乐区域可为周边市民群众提供休闲游玩健身娱乐的场所,文化娱乐区集中在原南湖公园范围,通过改扩建形成幽谷拾趣的景点特点。八、景点规划流金溢彩景点:位于公园的西北角,比邻现代都市空间。主体空间为配套综合管理房及临街商业开发。主体
18、建筑以 5 层为主导,建筑占地面积 1 万平米。其打破传统商业空间的设计模式,植入文化元素,凸显麻城本土特色。整体建筑局部立面运用浅浮雕模式展示麻城城市变迁。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节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的再现,实现与历史的零距离对话。在麻城变迁史上麻城本土的“麻姑文化” 是民族的优美旋律。配套主体广场内设置大型麻姑献寿主体雕塑,传承麻姑美德文化。进士同瞻景点:以进士堂建筑群为载体,架状元桥于土堤之上,旁设桃李园、孔子学堂,与绅士名流共勉同怀,以此展示悠久的进士及第与儒家教育思想。A. 进士堂主体建筑采用纪念性的建筑模式,形成进士文化的核心景区。建筑内部布置广泛收集有教育、观赏价值的文物仿真品
19、、照片及有关历史资料,宣传布展,扩大影响,形成现场观瞻景点。B. 龙湖学堂进士文化轴线辐射范围周边引入龙湖学堂的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体验的传统儒家文化的的灿烂历史。其采用院落式风格。堂内主要设明清时期龙湖寺讲学其间学子们传诵下来的诗作和绘画,游客在这里接受心灵的洗礼。整个片区选择用竹林来营造氛围,其空灵幽静的意境。C. 桃李园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传达出桃李满天下的鲜明文化主题的景观意境。林下石径、石亭、石林,游客可观、可赏互动体验诗词、歌赋的乐趣。秋潭映照景点:利用现有水库,以文昌阁为主体,因山就势,引设飞泉、并种植秋色叶树种,为公园带来灵气。魁星楼的设置形成公园内部的视觉焦点。古人云:山不在
20、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进士同瞻景点隔水相望的秋潭映照。以魁星楼为文化主体,因山就势,引设飞泉、为公园带来灵气。同时,魁星楼的设置形成公园内部的视觉焦点,竹林的小径中楼阁与气节高雅的竹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显她的幽幽之境。登楼而上,欣赏进士碑林中传达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沿浅溪而望,寻觅嚷嚷读书声。清风灵渠景点:利用现有水系河渠,彼此相通,临渠建造水街、川渝会馆,展示民俗风情。清风灵渠景点的设置打破原有村落形成的不良景观现状,与祭祀广场空间形成过渡。弥补相对狭长的入口广场空间的不足。川渝会馆采用水街与旱街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水系资源,形成独特的体验当地饮食文化的休闲空间。寻
21、根问祖景点:参天之木,必有其根。作为移民文化体验为线索,其载体按不同寻根人群的心理诉求,塑造祭祀庆典、寻根问祖、百姓祈福等若干层面文化空间。以牌楼、祭祀广场、祭祀大殿、祭祖堂等主体建筑形成问天祭祖及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所。A.南入口广场:南入口广场保留原生态的西南角山坡,提升改造七星河形成思源湖,整体营造出山环水绕的绝佳祭祀广场自然景观环境。主庆典广场上以中轴对称布置代表麻城移民迁徙历程的水路、陆路7线路图的石刻台、宣扬移民后裔中的石碑林,重点突出刘天和、梅国争等名人传记题材、迁徙桥两侧通过浮雕故事长卷传达移民艰难历程,渲染出移民年代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生动故事。最终通过思源湖流入历史长河中,形成
22、朵朵代表时代特色的浪花。B. 祭祀庆典大殿通过南广场的一级平台进入祭祀文化二级平台祭祀广场。设置祭祀文化中心轴线上主体建筑群:祭祀大殿与祭祖堂组合成为仿古建筑群,共同烘托出宏伟的祭祀空间氛围。满足从大型祭祀到个人宗氏祭奠的不同人群的心理诉求。祭祀大殿前厅广场上设置宗氏的图腾柱、翻天印雕塑等。不仅充实祭祀活动的载体,也形成多变的空间层次。思乡怀古景点:以移民文化陈列馆、翘首亭表达移民对故乡的顾盼与思念。A. 移民文化成列馆移民文化成列馆采用仿古建筑群模式,围合出古朴的庭院,设置在祭祀庆典大殿延长线上,功能定位为文物展示,文化研究及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展示内容可以包括农业、手工作坊、冶铸、武器、纺织
23、、服饰、玉器、饮食、书籍等。B.翘首亭 作为移民文化轴线的延长线段景观点,设置上更多考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翘首亭以蜿蜒山路模式与中心水潭相衔接,避免破坏现有植被。仿古的翘首亭延续主轴线的空间层次,可以登高俯瞰,视野开阔。幽谷拾趣景点:利用自然山形,浓荫夹谷建运动场地、更新儿童游乐设施,丰富原有南湖公园的儿童活动天地。行至仿古街尽头豁然开朗的戏曲广场,搭建东路花鼓戏古戏台,引城市明渠活水,依山新建滨湖户外演出舞台和剧场,为市民提供多样化文化娱乐活动的舞台,打造出一流的曲艺空间。方言民俗展示空间,语音韵味具有鄂东“哦呵”的典型特色,是麻城方言特色,在幽谷拾趣景的戏曲台周边设置石碑墙,其间点缀方言石
24、雕,展现麻城方言文化。别有韵味。杏花遥指景点: 利用山水地势,临水设置杏花坊,沿坡栽植杏花树,营造自然古朴的环境氛围。以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为原型,打造一条沿溪而建的杏花村酒坊。石径、浅溪、仿古街道。坐落于山谷之间。不仅打破单一的祭祀文化游览线路,更自然形成祭祀文化轴线向生态游赏区与文娱活动区的过渡。落霞泛舟景点:利用开阔水面,架设船坞,临湖泛舟,山顶设亭,落霞观鸟,别有情怀。映山红遍景点:以对原有山体予以保护的设计理念为主导,采用乡土植物造景的主要手段,形成地域特色明晰的自然景观风貌。以自然山林为背景,孤植乌桕、罗汉松下,散置的花岗石旁种植地域特色植物映山红、红枫等色叶树中,并植入红色文化主题
25、元素,为游客提供体验漫山遍野映山红花海奇观,同时实现达到寓教于乐的宗旨。七、道路交通体系1、外部交通根据麻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公园四界的规划市政道路将连通与拓宽。西侧的金龙大道规划红线拓宽至 60 米,建筑控制线沿街退进 12 米以上,可以提供路边机动停车;东侧的南湖路拓宽至 30 米;南侧的金广大道红线控制 60 米,北侧的杜鹃大道红线控制 40 米。规划结合这些道路设置 7 处机动车出入口,5 处主要人行出入口。停车场主要结合公园出入8口设置,规划地面停车位共 450 个,其中大巴停车位 120 个,小车停车位 330 个。地下停车位 600个。 2、内部交通(1)公园入口
26、公园入口配套地面停车 450 个,地下停车 600 个。其中,公园南入口广场民俗祭祀庆典广场为主入口,规划停车位 214 个。北入口即中心商业广场,设旅游巴士车站,并设置路边园林式停车位 124 个,地下停车位 600 个。西入口的广场也成为进士文化游览入口,规划停车位 56 个。东入口规划停车位 56 个。东北入口即戏曲广场(现南湖公园入口),主要为市民日常开展文娱活动健身运动的主要步行入口。(2)公园内部道路公园内部路网分为主游路和次级游路。主游路分为两条主线,贯穿公园各大景区,连接起东西和南北入口广场。主游路 5 米宽,平缓部分必要时可通小汽车或消防车。次级游路 23 米宽,深入各景区内
27、部,在湖滨山林间串联起活动场地,形成环状道路系统。原有的山体游道石板路面和混凝土不变。新建游道设定为 1.5 米。据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所据,清代地面铺装多采用条砖和条石铺地,铺法有横排直缝、横排双行错缝、人字纹、加栏、横直相间等多种形式。在公园的铺装设计中采用上述做法,主要通道用人字纹、广场采用横排直缝、横直相间及加栏等形式,沿湖边的路多采用细砂石路面,部分路段采用木栈道形式,穿行于山林水上。八、植物规划(一)种植主导原则:1、尊重并有效利用现有植被,植被完善林地、坡地及谷地基本维持现有植被骨架,适当于景区道路路口及场地周边进行种植补充;2、适地适树,充分考虑土壤、光照、水分以及种植地点对
28、植物品种选择的影响,以乡树种为主体,用外来驯化并在本地长势良好的树种增加绿化亮点,乔木片植与丰富地被搭配,使生态绿量最大化;3、种植结构清晰,同时保证植物多样化,注重植物群落、植物空间以及林冠线的营造,突出各景区植物成片成林特色;4、人文景区常绿与落叶乔灌木比例控制在 6:4,自然景区常绿与落叶乔灌木比例控制在3:7;5、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种植,在入口、活动场地、景观建筑等重要景点与景观面种植较大规格成型树种,在山林等人群分散或人流较少景点种植较小规格树种,控制大树移植,同时为植物预留一定的生长空间。 (二)种植主要特色:1、挖掘植物文化底蕴,主轴参照古典园林体现庄重、
29、古朴的祭祀与进士文化;2、结合现有植被及现有地形,运用色叶树及春花树,体现季相变化;3、于水际、山林及谷地适当配置引鸟植物,营建自然生态环境。(三)植物空间布局:结合公园分区,将整个公园营造的植物空间进行分类:1、时尚生活区植物配置选用较大整齐的常规树种,以常绿树为主,突出丰富的中层观花观叶地被,营造商业氛围浓厚的生活购物氛围。2、文娱活动区9现有公园植被较丰富,在有效保留的前提下,补充冠大荫浓的大乔和围合感较好的中层灌木,对各个运动场地进行适当分隔,同时在儿童活动区选用富有趣味性无毒无刺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科普教育作用。3、进士文化区结合建筑院落,运用谐音高举和具有古朴感的乔灌木营造高远
30、庄重的氛围。4、移民文化区结合景观轴,运用思想怀古代表性植物与松柏类植物采用规整对称式布置手法,营造出肃穆庄重的轴线空间,同时在建筑院落配置传统庭院植物形成尺度亲切的小空间。5、生态游赏区生态游赏区含山林、坡地、台地、溪流、湖岸等多种自然界面,结合现有植物及现有地势,分别大面积种植特色植物,营建景色各异的植物空间。(四)植物景点植物详细布局:移民文化区寻根问祖、思乡怀古主轴两侧借鉴传统祭祀园林配置手法,以松柏为主对称布置,营造肃穆感;以槐树(怀)、香樟(乡)点缀隐喻移民的思乡之情;在重点广场上种植特大规格乌桕、香樟等大树凸显当地的历史感;同时于建筑院落中配置油茶、槐树、女贞、桂花、柚子等文化特
31、色植物,搭配杜鹃、玉兰、海棠、牡丹等传统庭院植物,营造思乡祭祖的氛围。清风灵渠沿水岸种植千屈菜,再力花,慈姑,小香蒲等水生植物,营建烟雨水乡的景色。进士文化区进士同瞻轴线上种植榉树(进士高举)、银杏(白果树)、青桐(筑巢引凤)等隐喻科举考试涵义的乔木,突出轴线文化氛围。周边为桃李园(体现师徒情谊)、竹园(象征君子刚直不阿、虚怀若谷的品格)。秋潭映照以枫香、乌桕等自然山林潭水植物为主,配置桂花、云南黄馨、紫藤等中层地被植物,模拟自然状态的跌水景观。生态游赏区落霞泛舟以荷花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为主体,沿水际配置枫杨、枫香、乌桕、垂柳等色叶亲水植物,营造柳风拂面、荷香四溢的水环境。杏花遥指以杏树为主景,
32、配置大叶女贞、桂花等常绿乔灌木,以及连翘、二月兰等春季同花期地被,形成花色对比。映山红遍以孤植树(榔榆、七叶树、香樟)点缀山坡,遍植各类杜鹃,春季红花满坡。采茶园泡桐+ 板栗 +大叶女贞 油茶+茶树浣花溪楸树+ 喜树 +青冈栎+重阳木+榔榆紫荆+ 樱花+鸡爪槭+豆梨+枇杷+ 石楠+火棘+连翘+蒲苇黄菖蒲+ 香蒲 +水葱+落新妇+雨久花野生花田以野生缀花草坪梯田为特色,点缀榔榆、珊瑚朴、香樟、雪松等孤植树。10九、游客容量计算根据规范,本公园的游人容量按下式计算:C = A/Am其中:C 公园游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 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 2/人)(按人均占 60m2/人计算)可
33、知本公园的游人容量为:C=800277/60=13338 人十、竖向规划公园用地以低山丘陵坡地为主,山谷间为溪谷台地,高程最高 84.6 米,最低为湖泊低洼湿地为 51.6 米。规划因地制宜布置建筑,合理设计场地标高,避免大填大挖。公园园路坡度亦不大,约 4%6%左右,偶有需要攀高处设台阶。少量因挖方形成的坡地,也采用生态植栽护坡方式。溪谷台地层叠,形成一系列的小水池与瀑布,别有野趣。十一、环境设施规划环境设施指在公园内供游客使用,为游客服务的一些小品和设施。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主要有以下形式:(1)休息设施:露天的椅、桌、凳、廊架等。(2)标识:指示牌、介绍牌、标识等。(
34、3)方便设施:废物箱、小卖商服、管理用房、游戏场售票房,公厕(就近安排在景区建筑内)、儿童游乐场、体育健身活动场和器械等。(4)其他设施:安全施救设施。十二、给排水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公园用水量估算表项目名称 用水标准 用地面积(ha)用水(m 3/d)备注建筑用地 100 m3/ha.d 2.03 2030生态绿地 15 m3/ha.d 56.9 853.5园路及广场 20m3/ha.d 6.76 135.2消防用水 20L/S 144.0 按同时发生火灾一次,持续两小时未预见用水量以上总用水量的 10316.2总用水量 3479(2) 给水管网规划 公园内部采用树枝状的布置方式与周边
35、城市给水管网连接, 公园外部出让地块给水管网采用支状布置方式,干管采用 DN 200 管径。给水管管材采用新型 PE 管。详见规划图纸。2、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 公园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通过污水管道统一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广场雨水由雨水管汇集就近排入自然水体。(2)排水分区 公园划分划分主要依据现状地形、地貌及用地结构,入口广场各自分区,山体临湖,基本考虑自然排水。(3)雨水及排涝工程 雨水排除应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雨水排水沟均就近排11入河湖水体。设计暴雨重现期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不低于年,一般可采用年,但系统应基本一致。水库、
36、河道与管渠可起到蓄水调节的作用。(3)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根据总用水量进行预测,按用水量的 80计算,则污水量总量为Q=949.680759.7m 3/d。(4)污水管网规划 公园入口广场处结合建筑设少量卫生间,生活污水直接接入临近城市污水管网,景区内设少量生态移动式卫生间,不设污水管网。十三、电力电信规划1、供电工程规划(1)用电负荷预测公园用电负荷预测表项目名称 用电量(W/ M 2) 用地面积(M 2)用电量(KW)建筑用地 50 20300 1015园路及铺装场地 40规划总负荷 600 KW,建议选用 400KVA 变压器。(2)供电电源规划 公园由南湖 110kV 变电站供电,架设
37、10kV 电线,供电电压等级采用 10KV / 380(220)V,公园内部邻近建筑布置箱式变压器供电。2、电信工程规划 公园新规划的北入口,将结合民俗博物馆设立旅游邮政所。规划覆盖 3G 无线移动网络。周边开发地块接入光纤互联网出口 10G, 高档酒店、住宅区、别墅度假区争取户户通光纤 。3、背景音乐区内采用背景音乐,其音乐素材由公园管理部门自定。十四、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1、自然环境目前公园内植被丰富,绿地覆盖率很高,这是公园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是公园建设的原则和基础。(1)植被保护 原有南湖公园山林和苗圃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茂密的植被起到了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在
38、新的景点建设中,切实保证绿化率,使游人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绿色。更要进一步植树造林,丰富植物品种,增加树种,发挥植物多样性优势。考虑选择具有不同观赏价值的树种,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不同角度获得不同观赏价值。造景考虑四季景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利用各种植物类型(孤植、群植、散植等)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创造出四时烂漫、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植物。游人活动区应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或对人体有危害的树种;同时,要做好防火工作,切实加强山林养护,严禁非法砍伐,防止旅游者破坏山林,控制病虫害发生。(2)水体保护 小南湖和水库的存在,但目前水体之间没有连通,缺乏流动,难以保证自净,缺少灵气
39、。规划将扩展现有湖面的自然形态,实现部分水系引明渠或溪谷活水,促进水土植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创造自然生态水景。对公园内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有专门的收集和处理,采用微生物水生植物保持水体洁净。(3)垃圾及废弃物管理 加强公园污水、垃圾的处理工作。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在各景点,游览步道旁定点放置果皮箱,在各景点设垃圾收集点,由专人定时收集清理。按照合理服务半径,公园设垃12圾转运站 1 处,设在公园北门附近。加强对游人的宣传教育,完善公园关于水体、植被、建筑、环卫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增强游人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2、控制环境容量大量的人流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大规模的人
40、流很难管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极易造成一定的破坏。为保护环境,适当控制环境容量是很必要的。3、控制大气和噪声污染公园内禁止各类机动车的行驶。餐饮服务设施集中到公园外围商业服务区。公园范围内,控制服务网点的声音分贝,禁止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4、消防公园内的消防安全措施严格按照消防法、森林法及古建筑消防条例的有关条款和消防法规执行。重要建筑如民俗博物馆设置消防车通道及消防回车坪,并布置消防栓。其他山顶建筑处,如文昌阁、翘首亭小型仿古建筑,设立防火哨点,布置消防设备器械。鉴于规划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山林较为密集,考虑到防火的安全问题,将 5 米环形主园路设计为安全消防车道,在兼顾主园路成环的同时达到
41、消防安全需求。作为城市防灾体系的一部分,规划内的停车场及部分硬质平台广场均可作为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避难场所和人员集散空间,以达到防灾抗震的要求。十五、分期建设规划公园拟分为两期开发:。一期一期主要开发公园移民文化区、进士文化区、及时尚生活区。二期主要开发配套文娱活动区、生态游赏区。十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用地平衡表编 号 项 目 数 量1 总用地面积(万平米) 98.07662 净用地面积(万平米) 88.64603 市政规划道路面积(万平米) 9.43064 公园用地地面积(万平米) 80.02775 南湖中学用地(万平米) 2.76976 电视台配套用地面积(万平米) 5.8484公园主要经
42、济技术一览表编 号 项 目 数 量1 总用地面积(万平米) 80.02772 水体面积(万平米) 5.87313 铺装广场面积(万平米) 2.63294 游戏场面积(万平米) 0.93825 生态绿地面积(万平米) 68.5596 绿地率(不含水体) 92.5%7 建筑占地面积 2.02458 总建筑面积(万平米) 6.579210 地面停车位(个) 45013注:配套商业用地面积:50853(平米)建筑建筑占地面积: 10944(平米),建筑面积 54720(平米),建筑密度约:21.5%。建筑容积率:1.08%。公园主要建筑、构筑物一览表编号 建 筑 层 数 占地面积(平米) 建筑面积(平
43、米)1 祭祀大殿 1 6432 祭祖堂 1 3663 民俗文化成列馆 1 4244 翘首亭 1 1215 进士堂 1 19026 文昌阁 2 424 8247 孔子学堂 1 3608 杏花坊 1 1649 川渝会馆 3 729 210010 水街风情 1 139911 商业开发建筑 4-6 10944 5472012 其 他 276913 合 计 20245公园内的建筑均因地制宜,体现明清建筑特色。单体设计充分反映环境特色,色彩淡雅、质朴自然,与环境协调,增强建筑的可观赏性,使建筑既满足休息、活动的功能要求,又起到点景、对景的作用,使公园建筑成为人文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设计篇
44、(图纸部分略)14专题篇一、文化活动策划麻城这座拥有七千多年文明史和一千四百多年建置史的古城,文化是其生命细胞,融汇移民文化、进士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等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其移民文化明是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 移民迁徙之起点和重要的中转站,是许多三秦、川渝人士魂牵梦萦的故土,此地曾为“进士之乡”,也曾是“会馆云集之地”,重文求真,重商守信之风盛,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新建的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正是依托原有的南湖公园,以挖掘和弘扬当地的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以展示明清历史文化为特色,集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祭
45、祀、寻根为一体的移民文化主题公园,同时也是开放式的城市综合性中心公园。规划将着力将公园打造成为麻城市新的旅游热点,并积极争创知名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主要功能如下: 具有供市民休闲游玩、娱乐健身的功能。 具有祭祀庆典、民俗文化历史研究、造园的文化艺术功能; 具有旅游观光、教育后人的教育功能;除了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之外,围绕传统的中国农历节日,为公园策划了一系列的民俗庆典活动: 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五 祭祖庙会 春节庙会 财神庙会辞旧迎新 平安祈福 舞龙舞狮 音乐百戏 游行杂耍 宝盖幡幢 正月十五 上元灯会 花灯焰火 二月二十一 清明祭祀 回乡祭祖 春游踏青耦耕春祭 龙脊品茗 临水宴饮 三月初三 上巳赏
46、花 插柳对歌 五月初五 端午祭曲 粽戏鼓曲 沐水赏荷 诗会流杯 八月十五 中秋赏月 湖滨晚会 赏菊品蟹 九月初九 重阳登高 望乡寄情 赏乌桕红 尝山栗香 十一月十七 冬至大典 慎终追远 祭祀宗祠二、规划策略与实施建议(一)规划策略1、拓展南湖公园规划范围,将周边山体一起纳入南湖文化公园区内。同时将地块东北角沿广电宿舍至南湖中学用地纳入公园文娱活动功能区,以作为麻城文化公园的配套和延伸。规划用地性质为综合公园用地,大力发展以文化体验、休闲、观景、娱乐为主的公园设施,以增强麻城公园旅游的活力。2、力推“以寻根为魂,以移民为媒,以民俗、民情为载体”的城市旅游个性的塑造。充分挖掘历史遗存,如移民情怀等
47、在市民心目中有影响力的场所。规划提出了建设实施步骤及文化区应包含的内容,努力使其成为展现麻城传统文化风貌及为麻城旅游提供着力点的场所。153、规划建设,以移民文化、进士文化为人文底蕴增强旅游吸引力。具体措施有:(1)建设移民文化与进士文化主题建筑群落。(2)设置景观通廊,营造文化庆典广场。(3)打通山体沿线景观,移栽麻城自然风光入园。(4)发展以移民文化为主导的旅游特色商业。4、规划搬迁汪家冲部分民居用地,根据地理区位和自然景观优势,发展以移民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休闲、会所功能。5、为了更好地塑造“以寻根为魂,以移民为媒,以民俗、民情为载体”的旅游个性并做大麻城文化旅游品牌,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48、1)积极通过景观轴线、视线通廊的营造,使规划区内外的景观风貌融为一体。(2)对现有的历史人文景观进行环境再塑造,使其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3)努力做好规划区内各旅游开发点特色的呼应与联系,使其紧密连接、协调发展。(二)、规划建议本规划对麻城公园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实施的具体操作方式提出如下建议:(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整体、集约发展理念推进麻城文化旅游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约方式推动麻城文化旅游发展,外部应与大别山、鄂东发展密切结合,内部应通过资源条件整合,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麻城公园文化旅游的良性、可持续的发展。(2)、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根据前文研究,麻城文化公园
49、的建设与中央、湖北省和麻城市多个层面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因此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加强政策研究和解读,充分利用大别山实验区的建设、中部崛起、麻城市产业转型等相关扶持政策,促进麻城文化公园良好起步、快速发展。(3)、注重重点地区的形象建设。重点地区的形象建设对凝聚士气、聚集人气、拢聚财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麻城文化公园未来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议加强对重点地区规划和建设控制力度,第一阶段重点加强对两条文化轴线建设的关注,第二阶段重点加强旅游商业建设、仿古旅游水街、户外休闲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以重点项目带动各个功能片区建设,全面促进第二阶段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4)、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和发展时序,保证区域生态安全。麻城文化公园建设区域涉及麻城市新老城区的交接处,周边商业区及住宅区相对密集,规划的麻城文化公园是城区中保留的难得的城市中心公共绿地空间,属于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麻城文化公园的发展效果,同时关系到更大区域范围、涉及更多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