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 以《诗经》为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94976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  以《诗经》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  以《诗经》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  以《诗经》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  以《诗经》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  以《诗经》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先秦时期的爱情观以诗经为例摘 要:本文以诗经为例,对先秦时期的爱秦观展开初步探索。全文共有以下几个部分:一、 诗经中体现爱情观 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欢快愉悦的恋情 诗;表现相思和暗恋的诗;反映爱情生活不幸的诗。二、 诗经 中体现爱情观的特点。追求自由的感情,恋爱自由以及离婚自由;表达感情勇敢率真且不失含蓄;对待感情自尊自重的态度。三、 诗经中体现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追求纯粹无杂质的感情;积极健康的恋爱心态;有责任感对待感情专一。四、周代的礼制对诗经中的爱情观的影响。五、结 束语。本选题它增强了人们对于先秦时代的爱情观的了解,对于指 导现代人确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

2、词:先秦;爱情观;诗经On the View of Love in Pre-Qin Period Take The “Book of Songs“ as an Example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0801Cass Lou Yang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Book of Songs,“ for example, the view of love in the Qin Dynasty Qin Guan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ull under the following section

3、s: First, the “Book of Songs“ reflect the love the concept of main content. There are cheerful pleasure of love poetry; performance of Acacia and crush poems; reflect the unfortunate love life poems. Second, the “Book of Song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love. The pursuit of free

4、love, free love and the freedom of divorce; bold outspoken expression of feeling and yet subtle; attitude towards the feelings of self-respect. Third, the “Book of Songs“ reflect the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to love, the pursuit of pure unadulterated feelings; positive and healthy attitude of lo

5、ve;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wards emotional specificity. Fourth, the Zhou Dynasty ritual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view of the impact of love. V. Conclusion. The topics it enhances peoples love for the concept of pre-Qin era of understanding, for love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mod

6、ern concept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2Key words: the Pre-Qin the;View of Love ;“ Book of Songs“爱情是我国人民几千年以来一直歌咏的主题之一。 诗经热烈讴歌和赞美爱情的美好与欢乐,为我展现出上古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纯正的、健康的爱情观,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情感光辉,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懈追求爱情的真谛。一、 诗经中体现爱情观的主要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虽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它让我们看清了上古时代

7、的社会生活甚至是情感世界。 诗经塑造了很多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反映出了先秦时期男女观爱情观。(一)欢快愉悦的恋情诗在两情相悦的情况下,爱情的基调是欢快的,无论是相思还是等待,都是快乐的。这一类型的诗篇主要以关雎和静女为代表。 诗经国风关雎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描绘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君子琴瑟和钟鼓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使她快乐,表现出了先秦时代民风朴素的生活状态。 邶风静女又说:“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诗中描绘的是约会时的男女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让对方焦急等待,赠送礼物表达心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男女俏

8、皮可爱的一面。先秦的生活或许凄苦物质匮乏,可是先民们会利用身边的小快乐来调节枯燥的生活,这快乐就是相互愉悦的爱情。(二)表现相思和暗恋的诗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是需要的互动的,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那么就会很痛苦,无论对方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意,得不到对方的回应,焦急揣测的的心理, 诗经中表现得很清楚。如郑风子衿说:“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指出了女子等待情人时焦急的心情。 秦风蒹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单相思,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可望却不可即。 周南汉广说:“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3之永矣,不可

9、方思”诗里描绘的是一位樵夫爱上了一位女子,却没有办法向她表达,或许,两人的社会地位有这差别。蒹葭的相思充满了希望,汉广的暗恋却充满着无奈,但是哀伤却不颓废,体现出的就是上古时代人们纯真简单的情感生活。(三)反映爱情生活不幸的诗诗经中也有表现爱情生活不幸的诗。 卫风氓说:“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中可以看出生活多年后,色衰爱弛,同时也表现出女子被辜负后的悲愤及对男子薄情的谴责。 邶风谷风说:“宴尔新婚,以我御穷”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可以看出当时女子意识到丈夫当时娶自己只是为了应付贫苦的生活,生活好转了也就厌弃了自己。由此不难看出女子在家的地位是低下的,

10、在以男子为经济基础的男权社会,男子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力。 鄘风柏舟说:“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首是描绘的是女主人公有心爱的人,可是母亲不同意加以阻拦,于是主人公就发出了如此的感叹。由此可见,在先秦时代里,女子不仅受到丈夫的压迫,也会受到家人的制约,这都是他们生活不幸的一个原因。虽然他们在追求幸福生活中,会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挠,但是他们也具有很强的反抗意思,与不公的生活抗争到底,表现出先民们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二、 诗经中体现爱情观的特点诗经产生于周,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恋爱尚少禁忌,才造就了上古时代的爱情追求自由淳朴、勇敢率真且含蓄、自尊自重的爱情态度周礼地官媒氏 1P84说:“仲春之月,会

11、令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中于国风 。它取材于各地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风俗风情。(一)追求自由的情感1、恋爱自由在上古时代,男女恋爱的双方,婚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特别是在社会下层,男女恋爱自由程度就更大一些。在一定的季节和场合,少男少女可以公开聚集、自由寻找喜欢的对象。例如,陈国的巫风舞、卫国的桑林祭等都是青年人集会的日子。 郑风野有蔓草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诗里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相遇,然后产生情愫彼此爱慕。自然的田野,天然的巧合,无声的对视,就是在这种自由的无拘束的情感下,自然地走到

12、了一起。42、离婚自由先秦时代也认同离婚自由。 卫风氓中提及:“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反复考量看来,最终下决心与对方分手的是女主人公,不是负心的男子。他们二人由最初的热恋到结婚最终却落得个分手的下场,这种结局对于双方都是不幸的事。女主人公并不是被抛弃赶出家门。而是自己毅然决然的离开夫家。由此可见,上古时代的婚姻爱情不单单是可以自由恋爱,离婚也是可以自由的。(二)表达感情勇敢率真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于爱情抱有一种积极追求的态度,他们热切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得比较勇敢直白。如卫风氓中说:“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13、,体无咎言”女主人公焦急地等待,欢快的的接受,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召南摽有梅说:“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中表现的是少女在劳作时,看到梅树果实成熟,渐渐稀少,联想到自己的年华正在消失,一种珍惜青春年华,希望有人向自己求爱的强烈冲动涌上心头,不禁激动唱出一首期待爱情的歌。在先秦的社会中,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的平均寿命都很短,他们很容易感受到岁月抛人,青春易逝。所以,无论男女对待爱情都怀有尊崇自然的态度,当爱情来的时候,就应该积极热烈的追求。(三)对待感情自尊自重的态度爱情的产生源自于相互吸引,两个人能

14、够彼此欣赏,这才是爱情持久的重要原因。郑风褰裳说:“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她爽朗直接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的爽朗、自尊自重,她的爱情大胆而健康的,即使失恋,她也不会向封建社会里的女子那样或抑郁成疾,或自杀身亡,她会甩甩头忘掉过去开始新生活。 召南行露说:“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这是一位女子抗拒逼婚的诗,被一已婚的卑劣男子逼婚。女子毫无惧色,斩钉截铁的拒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精神,为自己未来负责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先秦时代的女子已知自尊自重,虽身遭不幸,但没有被痛苦压倒,在命运面前,倔强的昂起头,这种倔强,自主的个性美对于女性来说,显然是极其可贵

15、的。三、 诗经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5物质生活的享受,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灵生物的基本要求,它是有限的,并且必须有所节制;而精神生活的追求,只有人类才在探索,并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爱情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本选题增强了人们对先秦时期的爱情观的的了解,同时,加深了人们对轴心时代文化的认识,这对于指导现代人确立正确爱情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追求纯粹的情感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纯真、纯正、至善至美的,体现双方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有着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愿望。爱情诗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依恋,一种牵挂。邶风简兮说:“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

16、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这是一首女子观看舞师表演,从而对他产生爱慕之情,并发出由衷的赞叹和倾慕,似有可遇不可求的惋惜,又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没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只是以一种仰慕的姿态,喜欢一个人,在心灵上达到一种共鸣,精神上的愉悦。 周南关雎里的君子看见心仪的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展开追求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忧伤。但是,反观现在,在这个物质的发达的社会里,爱情已不再是男女相恋为基础了,更多的是追求物质的享受,

17、不同时期的社会,对于爱情的观念也是不同的,随着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爱情也开始计量化,可以与货币进行等量交换,市场化了。笔者认为,爱情最佳的状态就应该是上古时代那样简单纯粹,没有杂质没有功利,或许,在现在,毫无物质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我们应该把握爱与物质之间的“度” ,不要让物质成为决定爱与不爱的唯一标准。(二)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孔子在曾这样评价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P52意思是说,快乐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悲伤。诗中的男子爱上了一位窈窕淑女,但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想象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君子的心理和行为是积极健康的。当他“求之不得” “寤寐

18、思服” “辗转反侧”的时候,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追求“窈窕淑女”是也采取了一些健康的方式,以一颗真挚的心去打动女子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充分体现了轴心时代的人民民风淳朴。反观现在,因为失6恋或者得不到,而引起的的痛苦与烦恼得不到正常的排遣,导致心理失衡,性情反常。有的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自己甚至绝望、轻生;有的因为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或攻击别人,或伤害自己;也有的人,自欺欺人不愿面对现实,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从此身心具痛。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人生苦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对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感情,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调整心态,从新出发。

19、(三)确立对待感情专一的责任感上古时代的男女,恋爱的唯一归宿就是婚姻,因此,对待爱情的的忠贞和专一,是轴心时代青年的重要观念。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办法在一起;相守了,就努力永远在一起。先民们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如, 邶风柏舟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王风大车中说:“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位女子对男子忠贞爱情的誓言,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好多,又如邶风击鼓中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都是爱情专一的表现。反观现在,物质水平提高了,我们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的事物也就多了,我们的眼界开阔了,随之而来的还有无穷尽的诱惑,

20、面对诱惑,如何控制自己,这是一个难题。就像是笔者之前提及的那样,在感情和物质之间,把握好“度” , “诱惑”也可以变成敦促你前进的动力。四、周代礼制对诗经中的爱情观的影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制开始瓦解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从总体上来说,男女之间的交往已经受到礼俗的制约。这导致了先民们的爱情不在是单一的理想化的,而是留下了礼制的烙印。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父系社会的确立,青年男女的婚姻已开始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约。礼制和民俗对男女之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郑风将仲子中说:“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可以看出一个为情和人言所困的女子,向男方坦率的倾诉自己的苦恼,她的爱情不哀婉不缠绵。她只是在重

21、复地诉说着一种无奈人言可畏。上古时代的男女交往,大约经历了由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的变化过程。 周礼虽然繁琐,其本质还是有人性的温暖的。 周礼地官媒氏称:“中春之月,会令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周代, 周礼特地为青年人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的7季令的选择自由。一过“中春” ,再要私自交往,则要被斥责为“淫奔” 。这样的规定,跟当时比较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有一定的关系。到了春秋战国,男女之间的防范就更严格了。 诗经豳风伐柯里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非媒不得” 。当时的郑国,小生产已经出现,而小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家长制。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

22、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3P76所以在上古时代,如果青年那女私定终身就会遭到家庭的谴责和邻里的鄙视。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排斥自由恋爱,对女子进行残酷的禁锢和迫害,又暴露出当时的礼法的是站在父权家长制的立场,来对待婚姻伦理关系,所以主张,男不亲求,女不亲许的反动性礼制。4P99“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有的时候是靠不住,但有些时候自由恋爱也未必能够保证婚姻关系的永远稳固。 5P79自古以来,反应女子的不幸命运的作品不少。她们贤良淑德,秀外慧中,但似乎仍然逃脱不了被辜负的命运。在封建社会男权世界里,女子就是不幸的牺牲品。如卫风氓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男子沉溺于

23、爱情中尚可解脱,女子一旦陷入感情中就会无法自拔。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这里的三,是虚数,暗指多年。色衰爱弛,男子对她从热恋到厌恶,她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就是过去,以经济支配权为基础的男子在婚姻中的支配所造成的。即使在自由结合的婚姻中,两性权益的差别,依然可以败坏有爱情所凝结的婚姻,两性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内部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 6P79后面写到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嘲笑。朱熹的诗集传:说“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由朱熹的话可以知道女主人公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产生的内心矛盾,她的遭遇,真实的反映了

24、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以及父权对女子的压迫。 7P110当时的礼制为,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位女子在集市上与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显然与礼教不符,终遭男子辜负,受尽兄弟讥讽。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礼产生直接冲突,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孤立无缘的境地。但她却由此敢于直面现实,承受爱的痛苦和婚姻的苦涩,亦在残破的生活废墟中,发现真理。 8P79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先秦的女子也是不会任由礼制和民俗吞噬的。 柏舟鄘风中说:“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它描述是一位女子爱上了一个潇洒英俊的青年,发誓不嫁别人,可是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发出埋怨,然而,她并不因此而改变爱的

25、心意,相反的表现出了斗争到底的精神。随着礼制的形成于加强,那种清新可喜的、8轻松愉快的、富有幽默的情趣的男女相悦之词相互间笼罩上了一层不幸和悲惨的阴影。但从这样的诗歌中我们仍然能够听到青年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声音,礼制的压迫和束缚并不能窒息青年人对自由恋爱和美好婚姻的向往。五、结束语先秦时期的爱情观,凝固了先民两性生活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悲欢离合,通过对人的情感的直接宣泄,反映了轴心时代的人性觉醒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古人情感世界中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9P79虽然“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夫权制度下男女不平等,但是,上古时代的爱情之所以动人,在于他们真实地反映了人类最本质的情感。注释:1万建中著译,侯

26、光复主编.周礼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2论语M.北京:连天出版社,2006.3孟轲著.孟子M.西安:三泰出版社,2008.4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5 6 8 9胡先媛著.先民的歌唱诗经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7安意如著.思无邪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1罗青编著.诗经百首选讲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2金性尧著.闲坐说诗经 M.北京:中华书局,2004.3邓荃译著.诗经国风译注M.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1986.4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诗经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5吴兆基编译.诗经M.北京:长城出版社,1999.6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7胡先媛著.先民的歌唱诗经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8万建中著译,侯光复主编.周礼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9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0安意如著.思无邪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