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虞允文与采石之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92742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允文与采石之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虞允文与采石之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虞允文与采石之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虞允文与采石之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虞允文与采石之战摘 要:虞允文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辉煌业绩的抗金名臣。他所指挥的采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的胜利对南宋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金王朝,组织了金兵的南下。给南宋王朝带来了三十年的和平,得以休养生息。关键词:虞允文 宋金 采石之战虞允文是南宋时期颇有成就的学者,曾为唐书和五代史加注;同时他在书法方面也很有修为,明代书法家吴宽平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书法:“虞忠肃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 1。虞允文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辉煌业绩的抗金名臣,他所指挥的宋金采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战役之

2、一,这场发生在宋金之间的重要战役历来评价很高。一、虞允文生平宋史中有关于虞允文的详细资料记载。在宋史虞允文传中,我们发现虞允文早期的人生经历: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父祺,登政和进士第,仕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允文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墓有枯桑,两鸟来巢。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歩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2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虞允文从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 。而在他母亲去世时,他“朝夕哭墓侧” ;之后更是因不忍父亲孤独病弱而“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 ,由此

3、可见,他是一个对父母及其孝顺的人。而虞允文步入仕途之后,由于“秦桧当国,蜀士多屏弃” ,使得他如同其他的四川文人一样得不到重用。秦桧死后,是在中书舍人赵达的推荐下,受到宋高宗赵构的召见,论“士风之弊,以文章进必抑其轻浮,以言语进必黜其巧伪,以政事进必去其苛刻,庶可任重致远”,深受高宗赞赏,得以“除秘书丞,累迁礼部郎”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 ,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赢得采石之战。次年, “允文充川陜宣谕使” ,并与大将吴璘“议经略中原” ,北伐中原,收复陕西不少州郡。隆兴元年(1163 年) , “以敷文阁待制知太平州,寻除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改制置使” 。上书力争,反对弃唐、

4、邓、海、泗四洲议和。 “乾道元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三年(1167 年) ,复拜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五年(1169 年) ,再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章事,兼枢密使。八年(1172 年) , “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 。淳熙元年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死后“赠太傅,赐谥忠肃” 。虞允文为人“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 。可惜他活动在赵宋王朝国势衰颓、政治腐败的时期。朝廷偏安一方,上下弥漫的是“议和”的风气,当权者不顾国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只求自身苟安享乐。有别于朝廷统治阶层的偏安一方,虞允文是主战派,他主张积极抗击女真侵略者,收回故土。他

5、不怕孤立排斥,不畏打击诬陷,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他在职期间,还积极挖掘人才,多次向朝廷推荐名士贤才,起用了胡锉、周必大等人。是继岳飞、韩世忠之后,又一抗金名臣。二虞允文与采石之战在采石之战发生之前,金宋两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变化,这些变化共同催生了采石这一战役。也正是由于当时的背景造就了这一战役的最终结果。了解采石战役之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三五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三八三前的金朝社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场战争。(一) 、采石之战前的金王朝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十二世纪初期进入中原,灭北宋后,在黄河流域建立金王朝,当时属于落后的奴隶制政权。随

6、着金朝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统治中心也不断由东北向黄河下游转移。在民族的融合及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也随着不断加快。在快速的封建化过程中,社会矛盾也不断凸显出来。一方面北方各族人民开始起来反抗女真政权的残酷压迫,这对女真政权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女真统治阶层“征敛烦急,官吏因縁为奸。富者用贿以免,贫者益困” 1。使得下层广大民众“往往鬻妻子,卖耕牛” 2“撷野菜以济艰食” 3,女真国内民众也怨声连连,反对贵族阶层的掠夺战争。而担任金朝宰相的女贞贵族奴隶主完颜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发动政变,当上金朝皇帝的。完颜亮是一位野心家,他一上台就狂热地推行战争政策,说他自己是“

7、天上将,令征宋国” 4。致力于灭亡宋。当时的金朝“帑藏虗乏,丁壮疲瘁” 5,但篡位上台的完颜亮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树立权威、满足自己的野心,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对宋的战争。为了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完颜亮于贞元元年,迁都燕京,正隆六年,又迁往汴京,以便指挥作战。为了壮大军队数量,“调诸路明安,穆昆军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虽亲老丁多亦不许留” 6。为征集军马则“以户口为差,计五十六万余疋” 7。 “其在东者给西军,在西者给东军。东西交相往来,昼夜络绎不絶,死者狼籍于道” 8。而战争所需军费则“赋税之外,以和籴为名强取民间者,如带籴、借籴、帖籴之类,二年之间不下七、八次。民间有米尽数

8、为之拘括。无则以户口大小拟定数目,勒令中纳。以此官积蓄多而民间乏食” 9。同时“又借民间税钱五年” 10这一切使得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顿不堪,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战争的非正义性及其所带来的灾难,使得民众对这场战争更多的是反对与怨恨。 “敌之千户,毎人但有甲兵三百人,万户九百人,其余皆民兵、签军,实无斗志” 11。这些都预示了金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果。(二) 、虞允文与采石之战绍兴五年(1155 年) ,虽然卖国贼秦桧已经死了,但宋高宗赵构仍然坚持投降主义政策。赵构的一味妥协退让使得金人更加嚣张。金正隆六年(1161 年)九月,完颜亮以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挥军南下,分五路向南宋进攻。

9、当时的南宋除了正规军以外还有大量的地方部队和民兵,特别是南宋的广大民众是坚决主张抗击金侵略者的,形势对南宋是有利的。但由于宋统治阶层的消极应战,一味只想通过“议和” ,平息战乱,苟且偷安。使得完颜亮所率领的主力部队很快就进攻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 ,控制了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威胁对岸的采石。由于当时南宋的民众是极力主张抗战的, “天下无贵贱老穉、智愚勇怯,告之以用兵复雠则喜动容色。告之以屈尊祈请则怒髪冲冠” 12。在民众的抗战呼声压力之下,赵构不得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钦定续通志卷四三二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金史卷九二3同上 4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八 5同上6影印文渊阁

10、四库全书本金史卷五 7同上 8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金史卷一二九 9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10同上11同上1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 不起用陈康伯、杨存中、吴磷、李显忠等力主抗战的文武官员,虞允文就属于这一类的主战派官员。王权、叶义问的带兵不力使得南宋政府最终撤换王权,改派李显忠接管他在采石的余部,并派虞允文前去慰问采石部队。而此时完颜亮的部队已经做好强渡长江、攻占采石的准备。等到虞允文到达采石时, “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 1 。采石之战迫在眉睫,而南宋军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 。情况危在旦夕。这样下去只能坐以待毙,为了阻挡金

11、兵的进攻,虞允文召集了几位将领,主张应战:“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 。这有效地鼓舞了士气,士兵们也都表示愿意听从指挥,与金兵决一死战。这时有人劝允文不要管这件事:“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但虞允文马上拒绝:“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毅然率领军队向采石前进,到达采石后,更是亲自骑马去采石渡口视察。在分析了“前控大江,地利在我” 2 的有利条件后,向士兵提出:“今怯战亡走亦死,战亦死,等死不如一战。冐万死求一生,转祸为福,因败成功” 3 。同时他也宣布:“当身先进死,与诸君戮力决一战” 4 。与士兵同生共死,更进一步稳定了士气,坚定了他们作战的决心,给一支松散的军队重新注入

12、了生机。面对敌强我弱的境况, “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 5。当完颜亮指挥的前锋七十余支兵船抵达南岸登陆后,虞允文亲自到前沿指挥作战。当时“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 6。在全军的同心协力之下,初战告捷。当战斗正紧张进行的时候, “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便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 7。给敌人造成援兵到来的假相,有力地打击了敌方的士气,逼得完颜亮只得把残兵败将都撤回去。第二天,新统帅李显忠来到采石,虞允文便同他商议派遣部分水兵主动出击,打击剩下敌船。完颜亮只好放火烧点剩下的一百多条船只,改由陆路逃往扬州。完颜亮发动南

13、侵战争,给金朝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民不聊生。遭到金朝统治区内各族人民的反对,人民群众武装起义不断。在完颜亮出兵在外时,国内更是重新拥立贵族官僚完颜雍作了皇帝。完颜亮本以为可以快速消灭南宋,回国夺回政权,可如今兵败如山,走投无路。便严刑逼迫部下渡江进攻镇江,金军将领们此时已知强攻是不可能胜利的,但又迫于完颜亮的权威。最终决定杀死完颜亮与宋王朝议和,撤退回国。可惜还没来得及撤退完毕,就被南宋海军全部消灭与胶西海面(青岛附近)。三、采石之战的意义采石之战的胜利是南宋广大军民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所取得的。但我们也应该记得这场战争的指挥者虞允文的功劳。同样的部队,在王权、叶义问的指挥下兵败如山,在虞

14、允文的指挥下却能转败为胜。由其,我们可以看出虞允文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当时正是因为有虞允文不顾一切,果断地承担起指挥作战的责任,才使得采石战役最终取得胜利。采石之战的胜利,给金人以打击,粉碎了女真人灭宋的企图,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这次以弱胜强的战役也重新整顿了南宋的士气,给长期受排挤、打压的主战派人士扬眉吐气。在宋孝宗初年,更是一度甚至出现了整军北伐的新气象。总之,这场战争改变了宋金的格局,给南宋带来了三十多年的和平时间,使得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1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三八三2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四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八 4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全文卷二三上5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三八三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一 7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三八 宋史的作者也对此事作了评价:“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 1。参考文献1脱脱宋史M元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宋3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4王镛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虞允文A5顾宏义宋金采石之战考A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三八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